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学常识一点通(插图版)
分类
作者 李维东//冯春萍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学常识一点通(插图版)》由李维东和冯春萍主编,本书特色:一是大局着眼,把国学内涵中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展现给读者;二是精挑细选,把最基本、最精华的国学常识奉献给读者;三是图文并茂,图片与正文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书 籍可读性。

内容推荐

“国学”又称“汉学”,泛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相融合的学术精髓。

《国学常识一点通(插图版)》由李维东和冯春萍主编,从国学基础知识入手,力避学究式的研究,精选国学常识中最有价值的点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呈现给读者。具体来说,本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大局着眼,把国学内涵中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展现给读者;二是精挑细选,把最基本、最精华的国学常识奉献给读者;三是图文并茂,图片与正文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书籍可读性。

《国学常识一点通(插图版)》是读者了解国学、学习国学进而喜爱国学的必读之作,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带领读者走近诸子百家,了解经史子集,触摸秦砖汉瓦,吸收孔孟精华。

目录

第一编 人物篇

 一、帝王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秦始皇嬴政

汉高祖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

汉武帝刘彻

光武帝刘秀

王莽

曹操

刘备

孙权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隋炀帝杨广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黄巢

宋太祖赵匡胤

宋徽宗赵佶

宋高宗赵构

成吉思汗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

明思宗朱由检

李自成

清圣祖玄烨(康熙帝)

清高帝弘历(乾隆)

清德宗载湉(光绪)

 二、臣僚部

周公

管仲

商鞅

李斯

萧何

张良

诸葛亮

关羽

周瑜

安禄山

李林甫

赵普

寇准

范仲淹

包拯

王安石

文天祥

秦桧

岳飞

张居正

海瑞

魏忠贤

吴三桂

和珅

林则徐

洪秀全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李鸿章

袁世凯

 三、文学部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屈原

董仲舒

司马迁

陶渊明

王羲之

李白

杜甫

司马光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朱熹

王守仁

唐伯虎

顾炎武

曹雪芹

纪晓岚

康有为

梁启超

 四、事功部

鲁班

扁鹊

张骞

张衡

张仲景

苏武

王昭君

蔡伦

贾思勰

郦道元

祖冲之

玄奘

孙思邈

陆羽

王重阳

毕昇

郑和

宋应星

李时珍

黄道婆

第二编 典籍篇

 一、经学部

十三经

四书

《说文解字》

 二、史学部

《甲骨文合集》

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宋史》

《明史》

《清史稿》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明实录》

《清实录》

《通鉴纪事本末》

《唐会要》

《宋会要》

《贞观政要》

《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册府元龟》

《四库全书总目》

《书目问答》

《日知录》

《明儒学案》

《唐律疏议》

《唐六典》

《大清会典》

《明清史料》

 三、诸子部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列子》

《吕氏春秋》

《晏子春秋》

《商君书》

《鬼谷子》

《公孙龙子》

《司马法》

《孙子兵法》

《淮南子》

《法言》

《论衡》

《人物志》

《神灭论》

《颜氏家训》

《朱子全书》

《周子全书》

《陆九渊集》

《传习录》

《金刚经》

《六祖坛经》

《五灯会元》

《太平经》

《戴震全书》

《齐民要术》

《农政全书》

《黄帝内经》

《伤寒论》

《千金方》

《本草纲目》

《九章算术》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四、文集部

《博物志》

《山海经》

《文心雕龙》

《昭明文选》

《玉台新咏》

《文苑英华》

《唐代墓志汇编》

《全唐文》

《全宋文》

《全唐诗》

《全宋诗》

《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全元曲》

《花间集》

《太平广记》

《大唐西域记》

《容斋随笔》

《菜根谭》

《随园诗话》

《阅微草堂笔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三言、两拍

《红楼梦》

《长生殿》

《桃花扇》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老残游记》

《镜花缘》

《西厢记》

 五、类丛部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

《续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四库禁毁书丛刊》

《四库未收书辑刊》

《丛书集成(初编)》

《丛书集成(新编、续编、三编)》

《宋集珍本丛刊》

《敦煌宝藏》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走向世界丛书》

《中华大藏经》

第三编 学派篇

 一、先秦部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阴阳家

杨朱学派

兵家

名家

 二、汉唐部

黄老学

春秋公羊学

谶纬学

玄学

韩李之学

禅宗

华严宗

天台宗

 三、两宋部

荆公新学

理学(道学)

心学

 四、明清部

阳明学派

泰州学派

船山学派

颜李学派

乾嘉学派

浙东史学派

桐城派

现代新儒家

第四编 从学篇

 一、入门部

《中国史学入门》

《古典文学知识入门》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二、进阶部

《辞海》

《辞源》

《古代汉语》

《中国通史》

《中华文明史》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中国法制通史》

《中国经济通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国人口史》

《中国思想史纲》

《中国思想史》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叙录》

《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

《中国文库》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三、学者部

王国维

罗振玉

刘师培

俞樾

严复

辜鸿铭

章太炎

胡适

黄侃

钱玄同

鲁迅

郭沫若

赵元任

顾颉刚

吕思勉

熊十力

梁漱溟

陈寅恪

钱穆

吴宓

冯友兰

傅斯年

范文澜

徐复观

钱钟书

季羡林

任继愈

张岱年

杨联升

余英时

 四、机构部

中华书局

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日本京都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

牛津大学

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尧是传说中的圣王明君,姓伊祁,名放勋,历史上称之为唐尧,在唐地伊祁山(今河北顺平)出生。他的父亲叫喾,母亲是陈锋氏女。尧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挚继承帝位以后放逐了尧。但是尧的品行高尚,才智绝顶,“其仁如天,其知如神”,所以老百姓很尊重和服从他,“九族既睦,百姓昭明”,所以取代挚成为帝尧。他任命了伏羲、和氏测定了历法,制定出来四时分界,给百姓颁布了农耕的节气,深得百姓拥戴。

尧在位的时候,发了大洪水,他先用鲧治水,采取堵塞的办法,没有成功,然后又任用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治理好了。尧觉得儿子丹朱不成器,无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就向四方的首领询问合适的继承人,四方首领都推荐了舜。尧采取了多种办法考察舜,先在方圆百里之内的田间考察,听到大家都在称颂舜,觉得舜是个贤良有才干的人。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让女儿观察舜的品德;然后把儿子放在舜的身边,让儿子观察舜的行为。经过三年的考察,尧决定让舜代替自己。据说尧在帝位70年,90岁的时候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

舜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出生于姚墟,故姓姚,名重华。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舜在这样恶劣的家庭环境却能处理好家庭关系,表现出非凡的品德,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就因孝行而闻名于世。舜30岁时,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推荐了舜,于是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他,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尧将王位禅让给了舜。舜执政以后,重新修订历法,亲自到各地巡狩,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每五年巡狩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明确了官员的权责。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因治理水患而威望极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后死于巡狩途中,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禹,姓姒,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为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禹的父亲鲧被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尧命令鲧治水,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9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尧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禹视察河道,检讨了鲧治水失败的原因,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采用疏导之策。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哭声,都不敢进家门。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这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禹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大禹终于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由于他整治黄河水患有功,舜在位33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17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禹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这种情况下,53岁的禹正式即王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禹在位15年逝世,享年68岁。王位由其子启继承,是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P003-006

序言

“国学”又称“汉学”,泛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相融合的学术精髓。它包括中国固有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学术,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人应该也必须了解的知识之一。

近年来,“国学”一词被学术界、教育界提及颇多,其统领地位日益凸显。其实“国学”原指国家学府,作为学问一说兴起于20世纪初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当时,欧美学术流入中国,号为“西方”;与之相对立,人们便把中国固有之学问称为“国学”。

然而,国学历经数千年之发展后,却在文革的破四旧中惨遭涂炭,改革开放后又因崇洋之风而备受冷落,尤其是在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心目中,国学更成了故纸堆里的之乎者也,百无一用。国学在一段时期,一定人群中出现了前景堪忧的趋势。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人自信心的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全面蓬勃复兴的态势,其学术空间正逐步繁衍扩大,其影响正波及全世界。截止到2011年,全球范围内已建有孔子学院358所,广泛传播儒家思想以及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民族友好和平共处的主要文化媒介。同时《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朗朗诵读声也开始回荡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校园里。“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日,正越来越强地反映出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总之,国学是人身心落地生根的沃土,是在生存高压下休憩的世外桃园,是充满诱惑社会的定海神针,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当然,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心性而传承于历史,现实活着且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

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国人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重振国学,也能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再造谦谦君子与窈窕淑女。

本书从国学基础知识入手,力避学究式的研究,精选国学常识中最有价值的点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呈现给读者。具体来说,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大局着眼,把国学内涵中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展现给读者。本书尽量避免同类书大量知识点堆积却让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从人物、典籍、学派、从学四个侧面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初学者逐步了解、认识以至深入研究国学。

2.精挑细选,把最基本、最精华的国学常识奉献给读者。国学博大精深,国学典籍浩如烟海,本书重点撷取其中最基本、最精华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大家走近诸子百家,了解经史子集,触摸秦砖汉瓦,吸收孔孟精华。

3.图文并茂,图片与正文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书籍可读性。精心挑选了近两百幅贴切、清晰的插图,与正文完美相融,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走近国学。

本书在编写之初,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耿元骊副教授设计了本书的框架结构,并拟定了基本条目;同时“书林网”为本书提供了多幅精美的古籍资料图片作为插图,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加之国学是一门涵盖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的学问,驾驭起来着实有捉襟见肘之感,研究深度不够、资料准备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书中难免有错漏失当之处,恳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12年4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