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童年
克拉姆斯,是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的故乡。法国是欧洲一个比较古老的国家,国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西南端。从地图上看,国土呈六边形,它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宽广无边的低地平原,只有在中部分布有面积不大而又被丰茂的绿色植被覆盖着的中央高原,高原的东南麓绵延广布着一些低矮的丘陵带。这里生长着零零碎碎的温带树林和大片繁茂的草原。首都巴黎坐落在塞纳河畔,是一座有千年历史、闻名世界的古城。
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法兰西民族,曾经在历史的剧烈变革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涌现出无数伟大作家和反映时代风貌的伟大作品。罗曼·罗兰便是法兰西文化园地上的一朵奇葩、世界文学天空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从巴黎乘上快速列车,向东南方向行驶大约200公里,就到了一个属于尼埃弗省的重要市镇克拉姆斯。这里的工农业生产虽然相对落后,然而矿业却相当发达,有许多矿藏可供开采利用。但是历史上这个市镇是一个毫无名气的古城,除了在萨多瓦战役的年代出了一位诗人——克洛德·提利埃外,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除生产一点农产品和矿业制成品供给当地使用外,他们主要从事各类商业经营,所以当地的商业还算比较闻名。但总的来说,这个偏远的古镇依旧是保持着宁静、舒适和愉快的风貌:天地之间辽阔而明朗的和谐气氛,蜿蜒起伏的青色山冈,山冈间弯弯曲曲的幽雅山谷和缓缓流淌的山泉,清澈的尼维内运河在吸纳了许多纯清山水以后,曲曲折折地穿过牧场,流经这古老的法兰西小镇,最后汇入青山环绕的湖水中。特别是几个世纪以来,古老的法兰西和庄严的罗马时代精心设计的建筑群,显示了小镇的古老和繁荣,因此也就不知道过去这里到底吸引了多少少年,使他们从小便陶醉在舒适的生活、繁荣的市镇、愉快的梦想之中。
但是,如果仅仅从自然经济发展的条件看,克拉姆斯并不吸引人,它正好在中央高原东北的丘陵带上。古镇四周起伏的山峦长满了许多粗大的槲树、菩提树和桦树以及茂密的牧草,没有大片肥沃的土地,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居民们所从事的主要生产限于林业和畜牧业。生活在这些偏僻地区的居民也多半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资产者家族,也有一些临时居住的小贩、小店主或曾被雇佣的奴仆、杂役。长期居住的这些家族一般只是小康之户,家中既没有广阔的庄园,更没有大的资财,只因他们是名门望族,所以在当地构成了缙绅阶层。18世纪的那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于这个偏远小镇的冲击并不剧烈,古老的居民并不熟悉吉伦特人、雅各宾派之类的新名词,依然对大革命后残余的封建势力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敬意,天主教在人们头脑中的神圣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他们当然每天必须毕恭毕敬地祈祷诵经。在乡间,这个阶层的人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保守势力,“是坚不可摧的、紧紧连接起来的,他们有一种不明显的,然而很强烈的感觉,是最粗鲁的和最聪明的人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觉得若干世纪以来,自己是这片土地上的一小块,和这块土地同生死,共呼吸,听到它的心房紧贴着我们的心房在跳动……”这类保守的资产者家庭在小镇上比人们设想的要多,“他们生活在法国中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而这种地方并不是最美的地方,也不是甜蜜的地方,它们并不比别的地方更吸引人,然而在那些处所,土地最为朴实,最为谦卑,最平易近人,而且用最亲密、最熟悉的语言跟人说话”。
在古老而封闭的克拉姆斯镇的运河边上有一条狭窄的石砌街道,这是古镇上繁荣的中心区。在运河的两侧,街道的两边坐落着无数歪倒的、半坍的或者完全崩坍的各种屋宇,这里或者住着极有脸面的小资产者;或者是几个黝黑的铁匠燃着红红的炭火,开着铁匠炉;或者是点缀着几家无精打采的酒楼或茶社的幌子。在这些相当陈旧的墙垣中,有一座砌砖石的院落,这里美丽的院内风景同这破损的墙垣有点不协调,院内有古老的花园和穿墙而入围绕花园的运河水,园内有许多花坛,院落当中还有一块花圃和一眼露天的老井。每到万紫千红、百花斗艳的季节,红的、白的、粉红的、金灿灿的三叶草、郁金香、菊花、吊钟……竟相开放。花园的美景和与它后边山峦近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多么和谐!院落的三面被三道围墙环绕,其中有一面墙临着街道。这里住着的是当地一个古老而有影响的家族——罗曼·罗兰家族。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