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人墨客诗生活(元明清篇)
分类
作者 黄为之//杨廷治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两度围攻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完颜守绪弃城南逃。第二年正月,汴京留守、西面元帅崔立乘机发动政变,以汴京降顺蒙古。当时一批趋炎附势者,四处扬言,歌功颂德,说崔立此举挽救了京城百万生灵,应该为崔立建立功德碑。

崔立的同党翟奕以尚书省命令召见翰林学士王若虚。王若虚进尚书省前,对员外郎元好问说:“翟奕召我,必令我为崔立写碑文,我若不从,必然被杀;从,则一生名节尽亏。我将竭力逊辞,如不行,一死罢了。”

事情果然如王若虚所料,然翟奕亦不能夺王若虚之志,便又召众翰林学士及太学生入尚书省。

这次,崔立亲自出马。崔立对众人说:“我知你们都在骂我是叛贼,你们写碑文,就记述我的反叛罪状好了!”话中分明透着威胁。

刀锯在前,无路可走。众人你推我让,最后由刘祁、刘郁兄弟起草碑文,由元好问修改删定,勉强交差。碑文不著一字歌功颂德,只叙崔立举事经过。不久,蒙古军入城,这块功德碑才没有树立起来。

尽管如此,为崔立树功德碑,当事人也知道是谄附逆贼,无不深以为耻。元好问和刘祁后来都写文章否认碑文是自己写的,并且相互推诿,尤其受到当时和后世讥议。而元好问遭到的责难似乎更多。因此,他更是痛心难忘。

天兴三年春,蒙古军入汴京,完颜守绪自杀,金亡。元好问与满朝文武成了蒙古军俘虏,被羁管在聊城(今山东聊城)至觉寺。这年的一个秋夜,元好问枯坐在又矮又湿的土坯房里,听着河水的瑟瑟呜咽,又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他的眼前出现了汴京破亡前后的惨状。蒙古军攻城十六个昼夜了,京城到处是火光、死尸、血污、废墟,而崔立乘机作乱,大肆烧杀抢掠。七八天中,从各城门出葬者,竞达数十万人,而贫不能安葬者,更不知其数。生灵涂炭,神州陆沉,.国贼反叛,罪该九死而不赦,他岂能不顾名节为叛逆歌功颂德?为崔立写功德碑文,行同为奸人吮疽舔痔,他岂能心甘情愿?如果他真那样做了,就是被流放天涯、投身山涧,他又有何怨十艮?

“唉,谁能知晓我当时的处境?谁能了解我此刻的心情?这百年的世事与身世,又向谁剖白?”元好问长长地叹了口气,借着昏黄的灯光,写下《秋夜》诗一首,记下他这一夜痛不欲生的回忆和思绪:

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漫说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与细论?

元好问这首《秋夜》诗说,‘他经过九死一生,虽然现在还一息尚存,但被羁管在一个荒村野庙里:春天来了,冬眠的百虫闻春雷而惊醒,可他却没有出户活动的自由,虽有朗朗白日,可他如身在覆盆之下,暗无天日;济水,是黄河的支流;吴云,是元好问家人现在所居住的南方,他痛惜离别,泪洒济水:他思念亲人,却归梦难成;他的一生名节,覆盆之冤,有谁能为他辩白洗雪!这首诗确实写得沉痛而悲怆。

一天,崔立被杀的消息传到聊城。一个朋友问元好问:“裕之(元好问的字),你知道国贼崔立是怎么被杀的吗?”

元好问说:“传说是都尉李伯渊杀死的。”

朋友说:“崔立残暴,群小趋炎附势,李伯渊怎么有能力有机会杀死他呢?”

“这详情我就不知了!”元好问回答说。

“听起来,有些离奇。”这位朋友绘声绘色地给元好问讲述起详细经过来。  那是六月的一天夜晚,皇建院一个小和尚跑进方丈,对长老说:“师傅,门外有一个身穿盔甲、腰佩金符(将令)的人从马上摔下来了,像是喝醉了,他的随从扶不起他来。”

长老出门一看,原来是都尉李伯渊,汴京留守、东面元帅。长老说:“赶快把元帅扶进方丈!”

李伯渊进了方丈,仍是酩酊大醉的样子,长老>中他摇摇头,叹息说“唉,眼下国家危难,元帅为何还这样嗜酒?生为大丈夫,与其与酒徒沉醉于乱世,何不建万代不朽功勋于身后?”

李伯渊一听,突然睁开眼睛跳起来,然后纵声大笑,双目直视长老,反问:“长老之意,是要我诛灭崔立,救国安民么?”. 长老见李伯渊的样子,哪里是喝醉了酒,心知上当了,连忙说:“元帅怎么说这种话?元帅敢说,贫僧也不敢听啊!”说着连连摇头,显出惊恐万状的样子。

李伯渊见长老如此反复,是不信任他李某,便故意激将说:“世人都说长老心怀天下,深明大义,原来是徒有虚名!李某今日问道于盲,可惜了一片真情!崔立大逆不道,古今无有,天下之人得而诛之,李某虽势单力孤,然誓死为国讨贼,杀身灭族,在所不辞!”说罢,起身要走。

“元帅且慢!”长老一把拉住李伯渊,说,“元帅如此,贫道也不必隐瞒真情了。元帅果能成大事,贫道朝见而夕死亦无憾!”

这样,两人重新坐下,仔细商量起来。P12-14

目录

雁丘寄情

师生论诗

遗山遗恨

真州托雁

月泉吟社

昏昏醉梦

乘黄流落

仲姬画竹

夫妻吟归

杏花春雨

三日新妇

一般风流

诗有别材

芦花被颂

画梅刺时

白纸一幅

刘基出山

老客妇谣

太祖饯行

太祖与僧

阿Q禁忌

隔花吠影

咏雪言志

重问六桥

一笑三笑

唐寅卖画

衡山逸韵

神童论画

前后七子

读史漫议

中山狼传

阳明浮海

析诗辨冤

娄江女子

j中冠一怒

长干乞丐

顺治出家

说柳如是

贰臣之耻

华姜之恋

鉴湖扬波

醉答提督

秋柳诗社

塞外秋笳

雨后梨花

鸭鹅争鸣

西湖竹枝

四娘鬼诗

血染桃花

慎交择游

维民所止

二娘治砚

时文八股

书生落难

鹬蚌联句

乾隆玩诗

打油诗话

杀妻烹子

卖画扬州

衙斋听竹

重返扬州

板桥受骗

纪昀巧对

纪昀砚铭

蓝出于青

天作之合

侠胆诗才

温州婚俗

闺阁弟子

自索挽辞

情种泣红

笔砚姻缘

汤鹏铁画

泪洒边陲

丁香花案

画梅充租

学童改诗

绝代风流

六君死难

难酬知己

珍妃之死

赛金花吟

鉴湖女侠

序言

中华民族历来是最具诗意的民族,论及中国文化,诗歌一定是皇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精神制高点。徜徉在祖国文化的百花园里,你会发现,诗歌这块园地,最厚重也最丰饶——溯本求源,可说中国文化有多悠久,中国诗歌史便有多悠久;说数量,谁能历数,我们民族究竞创作了多少千古传诵的诗篇;再论及世代流芳的诗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民族能望及项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一代有一代的高峰,历史又把一代代的高峰留在后面。今天,当我们俯瞰历史,才能纵览春兰秋菊,夏荷冬梅,百花斗艳的胜景,膜拜那万峰簇拥的奇观。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识。对一个诗歌大国来说,诗歌便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大至忧国忧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怀感悟,迎来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态,几乎无不成“诗”。“诗”生活亦生活,本书便是一套有关“诗”生活的丛书。

《文人墨客诗生活》,荟萃了历代诗苑故事、佳话和诗歌赏析,是一套内涵厚重却浅白易懂的文学通俗读物。在那些脍炙人口、光照千古的名篇背后,其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曾产生过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佳话。如果诗歌本体如浑雄交响中的主旋律,那环绕于诗人、诗歌的佳话轶闻便是“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多层次合音与背景音乐。人们在诵读诗歌名篇时,也一定会被这些故事和佳话所吸引,可更立体、多方位地理解与感悟诗歌关的内涵。但这些故事、佳话,往往散见于大量史书、诗集、诗话、笔记、类书之中,不易查找,亦难遍览;而原始资料的文字,也大都简古深奥,晦涩难读。选编这套丛书,便是通过广采博取,去芜存菁,将散见的故事、佳话、诗话荟萃于一集,并在表达上力求寓意显豁,清新可读。使读者能一目了然,享受到体悟“诗生活”的快乐,也可省去翻检古籍之劳。

《文人墨客诗生活》不同于一般的名人轶事集,也不同于常见的诗歌欣赏集,简言之,并非名篇的故事、佳话与未见故事、佳话流传的名篇,都未收入书中。一文一题,每一篇都有一至数首诗作和与之相连的故事佳话,行文浅白但神韵隽永。对所引诗篇也作了赏析。但这种赏析是与叙述有机结合的,或是交代故事背景,或是人物衷肠的倾诉,或是诗歌内涵的揭示和艺术鉴赏。不拘泥就事论事,就诗论诗,而是把其放在诗歌发展史和诗人生平际遇的大背景下,启迪读者对诗人、诗歌史的总体把握,几十题合起来,便几乎可见一代诗歌大观。

本书原名为《历代诗苑揽胜》,由首都经贸大学黄为之、杨廷治教授伉俪呕心沥血十年精心打造,先后重印几次,曾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版权输出台湾。本次重版修订,二位作者对每篇文字都重新进行了精心润色在叙事部分,根据史料丰富了情节,故事更加生动婉曲;诗评部分,也根据历代诗话,作了更准确简明的评述。此外,还新增写了一些篇章,弥补了一些缺漏,从而更全面反映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风貌。

没有华人不读诗。由此,说诗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血脉一点不为过。如果说目前构建公民社会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那么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诗教育”与体悟“诗生活”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希望,这套融古典诗词、典故加传奇的隽永作品,能成为全国中小学文史老师的最佳指导手册,成为全国青少年朋友所喜爱的课外读物。

内容推荐

《文人墨客诗生活》,荟萃了历代诗苑故事、佳话和诗歌赏析,是一套内涵厚重却浅白易懂的文学通俗读物。在那些脍炙人口、光照千古的名篇背后,其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曾产生过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佳话。如果诗歌本体如浑雄交响中的主旋律,那环绕于诗人、诗歌的佳话轶闻便是“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多层次合音与背景音乐。人们在诵读诗歌名篇时,也一定会被这些故事和佳话所吸引,可更立体、多方位地理解与感悟诗歌关的内涵。

这本《文人墨客诗生活(元明清篇)》(作者黄为之、杨廷治)是其中一册。

《文人墨客诗生活(元明清篇)》包括“夫妻吟归”、“诗有别材”、“唐寅卖画”等。

编辑推荐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住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识。对一个诗歌大国来说,诗歌便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大至忧国忧民的社樱之慨,小至抒怀感悟,迎来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态,儿乎无不成“诗”。

“诗”生活亦生活,《文人墨客诗生活(元明清篇)》(作者黄为之、杨廷治)便是一套有关“诗”生活丛书中的一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