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
分类
作者 陈海滨//徐丽华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为人父母者的育儿指南,正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头烂额的父母的“福音书”!

书中每个案例皆由两个部分组成:育儿经验——优秀教师父母回忆教育孩子的历程,并提炼值得与家长共享的成功经验;教育十问——优秀教师父母解答家庭教育的十个关键问题。

内容推荐

他们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当他们将智慧运用到教育自己的子女上时,那一个个真实的家教故事,或许可以为广大家长朋友指引方向。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为家长朋友提供了九对优秀教师父母成功育儿的典型案例,每个案例皆由两个部分组成:育儿经验——优秀教师父母回忆教育孩子的历程,并提炼值得与家长共享的成功经验;教育十问——优秀教师父母解答家庭教育的十个关键问题。这些优秀的教师父母并不局限于从自己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提炼经验,而是深入思考、挖掘背后历久不变的教育规律和方法。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由陈海滨、徐丽华主编。

目录

01 育儿教子的辩证之道

 给孩子一个敲打的空间

 调皮一点有好处

 不因“安全”废“教育”

 知识就是力量吗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和谐情趣显高雅

 基于全面发展的特长培育

 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

 适度惩罚未必不可

 春风化雨,文化化人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02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陪伴是孩子离开母体后的一条心理脐带

 阻碍孩子自立和自理的心理依赖要及早“断奶”

 分享和体谅,不要认为孩子小就不让她去做

 在玩中渗透“做人”的教育目录潜能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

 软硬兼施育“习惯”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在孩子的人生目标里,不要刻意强加家长的主观意图

 信任的前提是爱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03 慢慢守候孩子的成长

 以最好的心情迎接他的到来

 只为给他取个最好的名字

 他接触最多的玩具是书和文字

 记录那些美好的成长时刻

 让他揣着爱和期望开始

 无论如何要让他跟在身边

 规则能让孩子明白责任和界限

 支持孩子的选择

 梦想和对梦想的无限相信慢慢等待孩子自己醒来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04 让孩子在开明的家庭中成长

 “发展关键期”

 你是孩子眼中的好家长吗

 孩子到底是谁的

 能爱好一件事物是一种幸福

 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应和对他(她)的期望一样“适可而止”

 陪女儿高考

 家长,你就是孩子学习的环境

 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艺术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05 父母和孩子搭起心灵沟通的桥

 升入普通中学

 学会负责

 培养自立的能力在竞争中不断进取

 做个好学生需要自律

 充分发挥想象力

 暑假生活

 牵扯的风筝

 关键时刻

 学会自己飞翔,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孩子,你如此优美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06 努力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

 心灵絮语——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生日礼物

 学前培养各种好习惯

 小学编织多姿多彩梦想

 初中坚定必胜信念

 高中做好心理疏导

 大学送上鼓励希望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07 给孩子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

 先天的基因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给孩子的童年一个自然的原生态成长空间

 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

 能否发现、发展孩子的兴趣是家教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明智的家长要对孩子的选择给予充分的尊重

 孩子的特长发展越早越好

 功夫在诗外的道理适用于每个有专长的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为理想拼搏奋斗的品质

 自由飞翔的天空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08 开启孩子美好未来的两把钥匙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做一个有坚持性的人

 辩证地看待代沟

 播撒爱心种培养积极道德信念,抵御现实世界的消极影响

 常怀感恩之心

 敢于向不合理说“不”

 敢于寻求别人的帮助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09 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上成长

 诚实守信,为人之本

 孩子首先要有好身体

 从孩子已有的兴趣入手

 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抓起

 家长要从更高处把舵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惩罚也是爱的体现

 与孩子沟通,家长需真情实意

 需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好父母的教育密码十问

试读章节

给孩子一个敲打的空间

科学少了人文,就少了气质;人文少了科学,就少了理性。科学和人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随着“国学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重人文轻科学现象尤其值得注意。仔细想想,“百家讲坛”有几讲是由科学家讲的呢?

我去过许多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有独立、整洁的房间,都有漂亮的书桌和整齐地摆满书的书架,但我没有看到谁为孩子准备一张可以在上面“加工”、敲打、“创造发明”的桌子,更没有看到哪个孩子敢在墙上“涂鸦”。

我小时候,家里的门框,就是“单杠”;家里的墙,就是“写字板”;家里的饭桌,就是“乒乓球桌”。我们就在这样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因此,我们对小孩的房间只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小孩房间里的墙,任由她画,任由她贴,她画过唐老鸭,她贴过周杰伦,她可以在墙上钉钉子,挂些她喜爱的东西。小孩的房间里,还有一张破旧的大桌子,上面放着许多工具,还有许多木板、铁皮、硬纸板、泡沫板、铁钉、胶水之类的东西,她可以做个玩具、钉张板凳、搭个小屋。记得有一次让她配钥匙,她经过几天的敲打、挫磨,终于用自己做的钥匙把锁打开了。在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她激动万分,她在享受成功的快乐。

有一次出差,在火车上,邻座的一位读一年级的小女孩兴致勃勃地向旅客背诵起唐诗来,这孩子的记忆力真好,背诵也声情并茂,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背到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甚至连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也背得一字不差,大家连连称赞这孩子聪明。孩子的母亲也非常高兴。

火车又进了一站,孩子的唐诗也背得差不多了。出于职业的习惯,我对孩子说:“叔叔给你出几道智力题好吗?”孩子和她的母亲连声说:“好。”我说:“把一根棍子锯成三段,要锯几次?”孩子答:“三次。”孩子的母亲和旅客都笑了:“上当啦,应该锯两次。”孩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再出几题。”我总共出了十几道并不太难的智力题,如“将一块豆腐切三刀最多可切成几块”“两人两天喝两斤水,四人四天喝几斤水”等,孩子的回答并不理想,看来她平时很少做这类题。

这件事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一些家长误认为记忆力好就等于聪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即智力水平,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很重要。让孩子读诵他们大致能理解的唐诗是可以的,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但更应该注意选择一些培养孩子观察、想象、思维的智力问题或智力游戏,进行适当的智力训练,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这件事说的是记忆力与智力的关系问题,但说到底还是人文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调皮一点有好处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到:“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现在的学生,儒雅的多,“野蛮”的少。仗义女性哪里去了?血性男儿哪里去了?一个女生,是否可以调皮一点,甚至顽皮一点?一个男生,儿时要打多少次架才能“茁壮”成长?

当然,“野蛮”要把握好度,否则就是“鲁莽”。

少年的我,遇到过三次险情。第一次,是我两岁时,径自拿口杯溜到水塘边去打水,不小心一头栽进水里,幸好塘边洗衣服的大娘一把揪住我的头发把我从水里拽出来,恩人啊——好久没见过面的大娘!第二次,上小学放暑假,在我家二楼阳台,我和弟弟在玩火,“呼啦”一下子烧了起来——着火了!楼下的赵叔叔冲了上来,用阳台大水缸里的水把火扑灭。幸好我们的呼叫被赵叔叔听到了,幸好阳台上有个大水缸!第三次,在“文革”期间,我们被困锁在兵工厂里,那时武斗正凶,厂区内外一片枪声,我家的所有窗户都用耐火砖封堵着。枪声停时,被困了很久的少年哪里知道有险情,我和弟弟竟跑出去玩耍,突然枪声大振,我们拼命往家里跑,弟弟跑得慢,我又要顾及他,记得快跑到家冲上楼梯时,那子弹就追着我们的脚后跟打,回家后被父亲一顿鞭打。少年的我,经历了水的“考验”、火的“洗礼”,还经历了子弹的“追击”,我就在这样的险情中成长起来了。

儿时上学,为了走近路,要穿越厂区。我们常常会在穿越厂区时,干些“坏事”,比如,我们会将生锈的小刀放进硫酸罐里,第二天拿出来就是一把亮铮铮的小刀,算是理论用于实践。我们会趁大人不注意时,跑进车间边上的澡堂洗澡,这样可以省下在居民区的澡堂里洗澡的钱,尽管只省了5分钱。有一次我们偷洗澡被大人发现了,你知道大人是怎么处置我们的吗?他们把我们的衣裤拿走了,说要交给我们的父母,天啊,后面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会在书包里藏一块从木工车间捡来的边角料,几天之后拼做成一个小木凳。由于父亲管教很严,只好到同学家做凳子,做好后先“寄放”在那里,一段时间后再取回,然后找个理由应付父亲。有一次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弟弟,结果惹来了“灾难”——在一次兄弟吵架中,弟弟告了密,我被父亲痛打了一顿。父亲说:“你拿木头尚可原谅,但我最恨你不诚实。”这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女儿有一次丢了钱,骗我说是被人偷了,我了解实情后,用类似的话教训了她!

作为父亲,我常常会把自己儿时的经历或多或少地渗透到教育女儿上,因为我觉得儿时顽皮一点没有什么不好。

女儿10岁以前,在龙岩生活。不知什么原因,她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我们从不反对;她还喜欢和比她大一些的伙伴玩,我们更是鼓励。下雨天,她和男生一起打水仗,弄得一身泥浆,她乐呵了,我们也一起跟着乐呵;当时我们住在龙岩一中宿舍,学校后面的操场边上有一座小山,她常常和一群“大伙伴”在小山里“打游击”、捉迷藏。

女儿从10岁到高中毕业,都生活在厦门。刚来厦门时,我们发现厦门比龙岩大多了,上学也好,办事也好,光靠走路是不行的,我们就让她学骑自行车。刚会骑车不久,还是初一学生的她,就要“骑遍厦门”。出于安全考虑,我和女儿商量之后,改为“骑遍厦门岛”。“岛内随你骑,车出厦门岛,必须由我陪。”

P2-4

序言

你也能成为好父母

去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太太都沉浸在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和恐惧之中。我和一些亲朋好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并从他们的祝福中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经验。清楚记得,我和朱永通老师通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不仅心中的隐忧得到了释放,而且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朱老师告诉我,他正好策划了一个家庭教育类的选题,拟邀请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老师,来谈谈他们是如何将智慧运用到教育自己的子女身上的,他希望由我和太太来主编这本书,这样我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时间习得教养儿女的秘笈。

当我收到朱老师发来的选题思路和吴琦玲老师等三个作者的初期稿件时,才知道他前期已做了那么多的工作,顿有掠入之美的感觉,但为了让自己和许多年轻父母能够在教养儿女的问题上少走弯路,我也就不再假惺惺地客气了!

读着一篇篇作者的稿件,我的恐惧感一点点消失,伴随而来的是期待和信心。这本书不仅是即将为人父母者的育儿指南,而且也是正为~--7-的教育问题焦头烂额的父母的“福音书”,因为这些优秀的教师父母并不局限于从自己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提炼经验,而是深入思考、挖掘背后历久不变的教育规律和方法。

比如,任勇老师辩证地处理育儿教子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让我懂得了“爱的真谛”:爱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本能、抽象的感觉,更应是智慧的认知和理性的行动。

在谢云老师诗意叙写儿子成长的故事中,我读到了父子激烈的“战争”,以及其背后直抵人性的教育规律:“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自己都不愿意成为的人。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成长,发展,必然的前提,是他自己的愿意——基于醒悟,基于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命定和必须。”

吴琦玲老师是一位感情细腻的知性妈妈,她教给我许多与孩子沟通的具体的方法,也让我明白在与孩子建立的亲情关系中父母的根本职责:“以朋友式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时刻觉得有呵护,有倚靠,有帮助,有希望!”

或许你会认为以上不过是我的激动之语,因为“成功不可复制”,理想和现实总有很大的差距。没错,优秀无捷径,世上也不会存在一本一劳永逸的书,所以,本书的作者不可能给所有的父母提供立竿见影的操作方法。

但在你悉心读完这些优秀父母“前辈”的育儿故事,由衷敬佩的同时,一定也很想把那些触及你心灵的“秘笈”应用到教养儿女的实践之中,如此,则这些优秀父母“前辈”的育儿“秘笈”在很大程度上便具有了可操作性,如此,你也能成为好父母,你的儿女也会因你的“得福”而有福,正如耶稣所云:“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

由于过去一年家庭、工作上的诸多原因,本书一再推迟出版,在此感谢多位未曾谋面的作者的大力支持和耐心等待。

陈海滨

2012年5月于榕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