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编著的《小说课堂》内容介绍:我在复旦大学开了一门课。整个课程都用来说明我对小说的看法。
如我这样的写实主义者看小说的方法和阅读的角度,一定有着自己非常主观的立场,但我仍然要把我的阅读经验告诉给大家,或许能让大家多少受些启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说课堂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王安忆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安忆编著的《小说课堂》内容介绍:我在复旦大学开了一门课。整个课程都用来说明我对小说的看法。 如我这样的写实主义者看小说的方法和阅读的角度,一定有着自己非常主观的立场,但我仍然要把我的阅读经验告诉给大家,或许能让大家多少受些启发。 内容推荐 王安忆编著的《小说课堂》是作者王安忆在复旦大学讲授小说的研究课程,《小说课堂》的作者这样说道,“如我这有的写实主义者看小说的方法和阅读的角度,一定有着自己非常主观的立场,但我仍然要把我的阅读经验告诉大家,或许能让大家多少受些启发”,书中解读了《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五妹妹的女儿房》、《租个男友回家过年》等多部小说以及作者对于小说的感受和学术随笔。 目录 第一辑 解读《悲惨世界》 圣女娜塔莎——讲述《战争与和平》 第二辑 《生逢1966》讲稿 《五妹妹的女儿房》讲稿 么城市生活》讲稿 《租个男友回家过年》讲稿 第三辑 小说与电影 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异质性 虚构——谈苏童小说 喧哗与静默——谈莫言小说 经验性写作 第四辑 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 小说的当下处境 改编《金锁记》 虚构与非虚构 小说的创作 张爱玲之于我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普吕梅街我们待会儿再讲,它是如何为一场浪漫剧构置的舞台。还有一个场所是科林斯酒馆,就是街垒战的那个地方,指挥所,这也是很有趣的地方!酒店历史挺长,外表看起来很龌龊,墙上都是油烟污迹。这就是历史在物件上留下的印痕、积垢。科林斯酒馆是个积垢很厚的地方。 以上这些都是地面的构造,地面以下的空间是——下水道。“下水道”的描述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我向大家坦白,雨果在这个“下水道”里还寄托了很多的涵义,而我现在却不能够真正了解。他那么耐心地去写那个下水道,呈现出的场景非常恐怖、肮脏、黑暗,可你又被它折服,你会觉得它是那么宏伟、充满了彪悍的人力,似乎是人文主义的一座纪念碑,在它面前,善与恶的观念就变得很渺小。尽管我至今未曾完全理解它的涵义,但不管怎样,它使我看见了这个城市的立体图。 地面以上的空间,可以说是巴黎的光芒,巴黎最辉煌的建筑——街垒。这个街垒真是让我吃惊。雨果写1831年、1832年、大学生、工人搭的街垒,可是他没有写得太多,他是这么写:“你们有没有看见过1848年的街垒”。1848年就是真正推翻波旁王朝的二月革命,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到此才最后成就,尘埃落定。他用一章的篇幅写了两座街垒,一座是废墟一样,以各种物件,大的有半间披厦,小的有白菜根,犬牙交错堆积起来;另一座却是精密地用铺路石砌成,平直,笔陡。前者有着无政府主义的精神,后者则是严格的纪律性。我觉得这个街垒砌出了大革命的形状。 以上是硬件。 和这些硬件形成对比,分庭抗礼的就是他笔下的人物,即他的软件。我觉得雨果的作品特别能够改编为舞台剧,那么多的人物。做着不同的姿态,发出不同的声音,气势恢弘。 雨果笔下人物最大的基座是市民,这一阶层是最寄托雨果的同情和批判的阶层。市民阶层中有一个代表人物,叫马伯夫先生,他是一个教堂财产管理人。一个生性淡泊的老人。他在教堂里进进出出目睹了很多事情,他注意到,每到礼拜日就有一个中年男人,脸上带有伤疤。好像有过军旅生涯,很失意的样子,总是偷偷地在柱子后面注视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做弥撒,老人一直目睹着这个场景。这个小男孩就是马吕斯,长大以后有一天,他又来了,而此时那个带伤疤的男人已经死了。老人就告诉马吕斯,“以前,他每个礼拜来看你,他非常非常爱你!”这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马吕斯,促使转变了马吕斯的世界观。这位老人最后死得非常壮烈,所以我要说他是市民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是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走到了街垒战的中心。他非常的温和、安静、单纯,一生只有两个爱好:植物和书,他是版本学家。他没有大的奢望,可是他还是发现世道在越来越走下坡路,他的兄弟去世,他的公证人侵吞他的一点点财产,七月革命引起图书业危机,他写的《植物志》没了销路,他的收入越来越少,心爱的珍本一点一点出手,一次次搬家,越搬越偏远,他完全不知道生活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完全不知道背后的政治的、历史的原因。最后,他壮烈地牺牲在了街垒战中。P10-11 后记 所以能有这本书,要感谢段晓楣,不是她再三再四地撺掇,我是不会下决心将这些讲课整理成文的。 这些讲稿中,除去《解读<悲惨世界>》一篇而外,都是2004年春季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之后,渐渐积累起来的。刚进校的一年,我在张新颖老师的现当代课程里加入三堂课,就是《小说的异质性》《经验性写作》《虚构》这三篇讲稿,但这三篇如今根据内容和整理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然后2005年,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学写作课,为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为了突出小说写作的现实性,专挑选当代上海作家写上海的四部小说作分析对象,《生逢1966》《五妹妹的女儿房》《城市生活》《租个男友回家过年》,是为四堂大课的内容。2008年,中文系的方法论课程中,分配我承担其中的三堂课,我上的是《小说的情节》《喧哗与静默》《讲述(战争与和平>》——这一讲于2009年在上海图书馆“经典3.0”活动中又讲了一次,讲稿是在当时录音基础上整理,题目就也用的是当时的名字,其余两篇也是根据整理的时间来排序。这一辑中基本由2004年和2008年两次讲课组成,将《战争与和平》的那篇移到第一辑,和讲述《悲惨世界》为一辑。而这一辑中的《小说与电影》是在台湾一个中学生文学夏令营里所讲,因是针对中学生,内容相对浅显一些。书里面的第四辑,是一些零散的讲课,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面向之下进行,相对杂芜,但可能趣味性要强一点。总之,第一,书中的分辑和排序基本由内容和整理时间为准;第二,其中只有极少数有录音,好在我的备课笔记很详细,过了若干年,我都还能记得起所讲内容,当然,整理过程中也会添加内容,但主旨不会有改变。 现在,一鼓作气整顿出来,取名《小说课堂》,相距上一本讲稿集《心灵世界》,也叫《小说家的十三堂课》,已有十五年时间,也算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小结,希望能对文学教育有一点贡献。 王安忆 2011年5月17日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我如何去想象这样一位百年前的作家,他是如何来安排他的故事、他的人物和这些不同的场景。 ——解读《悲修世界》 小说写的是物欲和幸福感如何赛跑,好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终是将尊严、感情、自信都倾囊而出,以至精神陷于赤贫。 ——《城市生活》讲稿 尽管小说是来自于现实,但当现实进人小说,无论量还是质,就都起了变化。 ——小说的异质性 当我们诠释张爱玲的时候,张爱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好就好在她的作品有那么宽裕的空间,够我们走得很远。 ——改编《金锁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