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位于西藏的东南部,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邮的县。每年有8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因此被称为“高原孤岛”、“地球上的最后秘境”。罗际明主编的这本《穿越最后的秘境(闻所未闻的墨脱故事)》就是那些曾经在这个神秘而富饶的“孤岛”战斗、工作、生活或探险过的人,把自己走进秘境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中有意义或有趣味的事情记录下来的文集。有亲情,有责任,有惊奇,有震撼,有艰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穿越最后的秘境(闻所未闻的墨脱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罗际明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墨脱位于西藏的东南部,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邮的县。每年有8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因此被称为“高原孤岛”、“地球上的最后秘境”。罗际明主编的这本《穿越最后的秘境(闻所未闻的墨脱故事)》就是那些曾经在这个神秘而富饶的“孤岛”战斗、工作、生活或探险过的人,把自己走进秘境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中有意义或有趣味的事情记录下来的文集。有亲情,有责任,有惊奇,有震撼,有艰辛。 内容推荐 随着汽车隆隆开进,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将摘掉“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的帽子。被人们称为“高原孤岛”、“地球上的最后秘境”的墨脱,将揭下她原始和神秘的面纱,向人们敞开美丽而热烈的胸怀。墨脱封闭时期的奇特故事,也将成为“天方夜谭”,遗散在皑皑冰川、茫茫荒野、浩浩江流和凄凄小道上。在闭塞向开放交替的时刻,一群曾经在墨脱工作、战斗或探险路过的“墨脱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给后人的眼睛留下了一个个背影,给墨脱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于是人们看到了这本关于墨脱的“天方夜谭”——《穿越最后的秘境(闻所未闻的墨脱故事)》。 《穿越最后的秘境(闻所未闻的墨脱故事)》由罗际明主编。 目录 外公的天堂梦 曙光初照门巴村 从逃亡之家到墨脱首富 “雪域孤岛”一奇人 高原孤岛第一桥诞生记 游走大峡谷 墨脱的三句顺口溜 山那边的牵挂 我随政委走墨脱 千里边关路几道生死关 墨脱纪行 山道上,穿红背心的女子 困守“孤岛”八个月 一路艰辛一路歌 三次不同的过桥经历 希望在第一大峡谷升起 永远的墨脱路 将军飞越第一大峡谷 墨脱当兵纪事 为了爱,她三进墨脱 在西线上行走 我能走那么远的路吗 大峡谷考察历险记 生命的高度 复旦学子走进墨脱支教 唯美的汽笛声 烙在心中的路 寻找墨脱的未来 试读章节 一 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县,几百户门巴族人家点缀在郁郁葱葱的芭蕉、竹丛中。每当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举目远望,墨脱像一颗绿色的明珠,闪耀着熠熠夺目的光芒 然而,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门巴儿女,由于雪山阻隔、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化贫乏,过着“火烧一片草,木杈把地撬;扫下一把种,无人在照管;有收是天赐,无收命不好”的贫困生活。 1962年6月12日,门巴村寨来了一支戍边部队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的158团。 二 158团安营扎寨的第二天,团长鲁之东便带着几名机关干部和军医,走进门巴村寨访贫问苦。语言不通,他们请门巴干部当“翻译”;山高坡陡,他们折枝当杵,早起晚睡。整整三天,走访了89户320名门巴族群众。 当晚,皎洁的月光下,凉爽的晚风吹进帐篷,军营一片宁静。鲁团长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他看到门巴村寨遭逃窜叛匪抢劫后的一派破败景象:破门、漏屋,低矮的木楼;瑟瑟寒风中,一家老小蜷曲在破氆氇里,大姑娘穿着露肉的百衲衣,石锅下是树枝在燃烧,锅里是树叶拌糠,问那些老人“多大年纪?”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自己确切的岁数。这个42户117人的地东村,文盲占98%!这是多么不成比例的数字啊! 昨天,他们在村里调查,临吃午饭时,被一位好客的朱巴老人留下,主人用一碗芭蕉粥、一碗竹叶菜、一碗野荞子和蔓加酒招待了他们。谈兴正浓时,忽然朱巴老人沉默了下来,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他猛然抬起头很严肃地问团长: “长官,你们是汉人吗?” 团长笑了,并说:“米米(老大爷),我们是汉人。” 老人低下头,又沉默了。鲁团长见状,似乎猜透了老人的心思,和蔼地说: “现在解放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一律平等,反对歧视和压迫!我们是为了帮助门巴人民翻身解放才来的。” 鲁团长的话驱散了“米米”心里的阴云,他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43年前,从波密来了一股由张大人带领的汉兵。他们在白马岗地区奸淫妇女,抢劫民财,宰杀牲畜,还骂我们是野人。于是,我们纷纷起来反抗!卡布人砍断了藤桥,朱巴人使用了暗箭,把他们赶回了波密。你们到墨脱后,有人造谣说:这次来的汉人比那次来的还凶恶。不光抢东西,还要烧死老人,吃掉小孩一一把大家吓坏了,都认为你们是为上次的汉人报仇来了,所以大家都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不知何时大祸临头。当你们刚到帮固山时,向导打的口哨惊动了全村的人。村上的人都藏到森林里去了。” 说话间,女主人端上来了一个竹碗。朱巴老人接过碗递到鲁团长手里,说:“这是用野蜂蜜、猪苦胆、辣椒、盐巴拌成的糊糊。这是我们门巴人的习惯,有苦同吃,有福同享。尝尝吧!” 真苦啊!那生血味、苦辣味、咸涩味,仿佛现在还留在他口中…… 这一夜,他失眠了。 团部简陋的会议室,正在召开干部会。 “同志们,门巴族是我国的优秀民族之一。门巴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开辟墨脱的工作,是十分光荣的,也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要遵照军区谭冠三政委‘早日解放墨脱人民’的指示,严格执行政策,尊重门巴人民的风俗习惯,和上层人士和睦相处,并通过头人做好宣传、救济、治病等有影响的工作,从而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当前的中心工作是安定群众情绪。”鲁团长在讲完调查情况后,激动地说。 与会者个个情绪激越、亢奋。会议室里荡漾着火一样的激情。 “帮助群众找水源、修水渠、拔稻草、薅苞谷,我们连包了!”一连长刘继茂第一个发言。 “帮助群众发展教育,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知识,我们连干!”二连指导员施高保抢着表态。 “帮助群众修骡马道,架钢索桥,我们连完成!”三连长李华乾也不甘示弱。 坐在一旁的陈医生,早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建议:第一,由我们卫生员组成巡回医疗组;第二,在地东村设一个医疗点;第三,办一个卫生员培训班。” 一个个决定在激情中诞生;一个个决定又滋生着激情。沉睡、冷落的村寨啊,你复苏、沸腾的日子不远了! 158团的干部战士像热流,一股又一股地涌向村寨: 镜头之一:群众工作组活动了。他们把被诬蔑为“鬼人”的明珠一家从远离村子的江边草棚里接进村来。送给他衣服、盐巴,并帮助他盖起了住房,使他深受感动。工作组拜访了德高望重的朱巴、波波、嘎马旺秋、罗布吉波等,同他们交朋友,又通过他们去深入宣传党的边防、民族、宗教政策,逐渐使群众安定下来。 镜头之二:巡回医疗组下村了。时值盛夏,疟疾流行,门巴人说:“苞谷一黄,摆子上床。”嘎马旺秋的独生儿子患疟疾,已经奄奄一息。征得家长同意,由陈宁国医生给他打针服药,使他转危为安。之后,又治好了患肺水肿的丹真。抢救中暑昏死的来吉多吉。群众高兴地说:“解放军是天下最好的兵!” 镜头之三:民族商店建起来了。过去,门巴人民世代与世隔绝。人们买盐巴、茶叶等日用品和出售土特产品,往北要翻4 200米的多雄拉山,往南要越1500米的更帮拉山,路途十分艰险,部队进山后,在村寨建起了便民商店。 镜头之四:发电站修起来了。部队翻山越岭,勘测水源,选择地点,斗酷暑,战严寒,建起了小水电站,解决了门巴人的电磨、电锯、脱粒等的用电困难,不少门巴人家里也用上了电。 镜头之五:骡马道修通了。这里荆棘丛生,乱石嶙峋,浊流横溢,困难重重;暴雨、飞石、骄阳,变幻莫测。他们战胜各种困难,砸通“老虎嘴”,架通栈道,在陡峭的多雄拉山上修出了一条通往门巴村寨的“经济之路”,使它与祖国内地运输线相连。 门巴人民笑了。 久违的欢笑啊,你终于来了’来得那样舒心,那样热烈!P17-21 序言 最早知道墨脱这个地方,是1992年下半年,读到了《解放军报》的长篇通讯《墨脱军人竞风流》。墨脱恶劣的自然环境,边防军人的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就感慨:中国竟然还有这么奇特的地方,这么奇特的兵! 似乎是天意,几个月后,我奉中央军委主席签署的命令,从云南部队调到西藏林芝军分区担任政治委员。我管辖的防区就包括墨脱。 命运的安排让我有充分的机会与墨脱亲密接触了。 从与军分区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的交谈中,从对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的查阅中,我初步认识了墨脱。 我知道了墨脱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辖8个乡,59个村,人口不到1万,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 我知道了,西藏的江南在林芝,西藏的“艰难”也在林芝。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份中,墨脱是唯一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邮的县。这里每年有八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因此被称为“高原孤岛”、“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 我知道了:由于交通闭塞,墨脱直到1962年才解放,是中国大陆最后插上五星红旗的县份。解放初一段时期,县委与解放军团党委合署办公,地方称作县团委,部队称作团县委。政权建设、经济工作和军事斗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我知道了:墨脱是西藏最具神秘陛的地方之一。西藏著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墨脱的门巴人、珞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这个圣地,给众多西藏人的心灵播下了无限的诱惑。 我知道了:墨脱有着奇特罕见的各类自然资源和景观。白云缭绕、难以一睹风采的南迦巴瓦峰,落差千米、蕴藏着巨大水能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水能占雅鲁藏布江全部水能的2/3,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1/10),“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千姿百态的植被,丰富多样、典型稀有的野生动物……让人数不胜数。 我知道了,在墨脱境内,我们的官兵散布在数百公里边防线上的十多个点上。有个连队,从分区机关驻地去那里,正常情况下须步行7天,这可能是全军离领导机关步行最远的连队。官兵即使得了急性阑尾炎这样的病,也赶送不到两三天路程的县医院或营卫生所,只有活活疼死。 当然,我更知道了墨脱对于我们这个边防军分区来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墨脱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必须誓死保卫,不能让一寸土地从这代人手中丢失;必须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让墨脱人民过上好日子。长期驻守在墨脱的边防部队,自然成为分区领导和机关指挥和服务的重点对象。 我到分区上任才三个多月,就带着强烈的高原反应,率领工作组走进墨脱,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帮助戍边部队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解决了一些问题,也品尝到了“墨脱归来不言路”的艰辛。每年,我都有将近一半的精力花在墨脱上,或主持研究解决墨脱部队的急事难事,或亲赴墨脱现场办公,或在派乡和多雄拉山指挥背运大军向墨脱运送军需物资。 在跋涉墨脱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官兵们最爱唱的—首歌《墨脱行》: 一条崎岖的小路 一怀沉默的情愫 让岁月刻画青春的容颜 去回答亲人无言的祝福 路啊路 路啊路 曲曲折折 反反复复 啊 是路塑造了你 还是你创造了路 一条无尽的征途 一行无声的脚步 留下个背影给后人的眼睛 留下个路标做人生归宿 …… 这是属于墨脱建设者和保卫者的歌。正是一批又_批甘愿奉献的可爱的墨脱人,用他们坚实的双脚,用他们顽强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又_曲感天动地的戍边之歌。他们留在秘境的足迹,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林芝军分区的六年间,我为保卫墨脱、建设墨脱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了汗、洒了血,与墨脱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至于离开西藏多年后还对那里魂牵梦萦,舍弃不下。 2009年3月,官方消息称,在总结吸取前两次修路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墨脱公路将再次开工修建,有望三年后建成通车。我想,中国国力今非昔比,高层的决心很大,修通墨脱公路应该不成问题了。激动之余,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起了一个征文活动,称之为“《我与墨脱》情感行动”。我在征文启事中说: 2012年,墨脱将迎来解放50周年大庆,到时也该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见证我国县县通公路的历史时刻。从此,墨脱不再封闭,墨脱不再神秘,墨脱不再发生脚板底下的传奇。为了2012,我们曾经在这个神秘而富饶的“孤岛”战斗、工作和探险路过的人,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件事:把自己走进秘境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中有意义或有趣味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汇集起来,既自己珍藏,也传播世人,给墨脱的历史和个人的历史留下占、滴痕迹。 “情感行动”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在两年时间里,我收到了两百多篇征文和一百多幅照片。其中,大部分是我的战友和朋友提供的旧作,我觉得这更能体现真实性和历史感,人们需要这种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文物”。我从中遴选了部分文章和照片’编辑成了这个集子,希望能够留下老墨脱人穿越最后的秘境的“足迹”。如果人们抚摸这些“足迹”时,灵魂有所颤动,心灵有所净化,我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罗际明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