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共往事风云录(4中国命运与一个中国)/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尹家民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共往事风云录》是尹家民继《红墙见证录》(三卷本)、《红墙知情录》(三卷本)推出的又一力作。真实展现了始自上个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之间的风云变幻。本书是《国共往事风云录4:中国命运与一个中国》,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历史风云,以蒋介石的逝世为终结。

内容推荐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经历了从黄埔到北伐,从十年内战到联合抗日,从中国命运决战到坚定一个中国的信念。这期间,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政治较量与军事对抗,成为上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代名人也都因此而深刻在历史的册页中。

纪实长卷《国共往事风云录》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透过历史的迷雾,那个风云时代的名人轶闻仍然折射出神奇的光影……

本书是《国共往事风云录4:中国命运与一个中国》,内容包括:傅作义被列为战犯,个中另有原因;中共领袖进京“赶考”;毛泽东想一鼓作气打开金门,拿下台湾;援助者打起了小算盘:蒋介石迫不急待地想出兵朝鲜;海峡吹起“和谈风”:蒋介石也曾有意伸出和谈之手;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等。

《国共往事风云录4:中国命运与一个中国》由尹家民编著。

目录

第一章 血与火中的最后一搏

 “佩剑将军”在行动/2

 傅作义终于撞了南墙/5

 傅作义等为何被列为战犯/8

 失败者眼前的光明/10

 策反程潜/14

 陈明仁惠州识周公/18

 周恩来再度相助/21

 莱芜战役中的“秘密武器”/24

第二章 毛泽东的胜利与蒋介石的危急之秋

 连美国人也开始骂蒋介石是无能政府/30

 周恩来与蒋介石的最后一面/32

 蒋介石只有靠炸弹和延安说话了/34

 中共领袖进京“赶考”/37

 蒋介石寄希望于几十万残兵/39

 刘善本起义之后/41

 周恩来突然严厉起来/45

 张治中家眷从天而降/47

 捉蒋计划与替身之谜/50

第三章 蒋介石苍凉回眸

 最后一次军事大会/54

 蒋一听“和”就火/56

 淮海大战使蒋乱了方寸/57

 西湖醋鱼也没有胃口/60

 宋美龄在美碰壁/63

 何应钦反蒋的火花一闪/65

 何应钦组阁/66

 告别墓地/69

 掉牙与落旗/71

第四章 黄金与比黄金更贵重的争夺

 毛泽东仍想严惩蒋介石/74

 无人相信李宗仁的打算/78

 蒋介石兵败如山倒/81

 中共领袖们致力发展制空权/86

 蒋介石逃命不忘黄金/87

 人才争夺与人心向背/91

第五章 苏联与美国:两大“后台"

 毛泽东外交的“三大政策”/98

 美国曾打算废蒋立陈/104

 开国大典与“避寿”/110

 司徒雷登“只好挟起皮包走路”/113

 蒋介石静观“白皮书”/117

 美国曾想把台湾从中国分离/120

 “派出去”与“打进来”/123

第六章 蒋介石死守金门

 程潜、陈明仁感慨往事/130

 蒋介石听到的都是“背叛”消息/133

 蒋介石担心苏联的原子弹/138

 两个当事者竟是表兄弟/143

 胜利之师受挫金门/148

第七章 1950年元旦之后

 中共发展海、空军/154

 争夺海南岛,蒋介石又输一招/157

 舟山群岛解放/160

 蒋经国派出密使回大陆/163

第八章 援助者内幕

 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一天/168

 艾奇逊否决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请求/171

 麦克阿瑟背着总统去见蒋介石/175

 毛泽东只好改变攻打台湾计划/180

 美国屡拒台湾出兵的深层原因/184

 北面停火,毛泽东重提“解放台湾”/187

第九章 当毛泽东的目光再度转向台湾

 毛泽东令张爱萍组织福建前线指挥部/192

 蒋介石对杜勒斯发泄不满/195

 艾森豪威尔要蒋介石放弃大陈等岛/199

 蒋介石逼美参战,中共走向会谈/202

第十章 海峡吹起和谈风

 中共决心调整对台政策/208

 蒋介石整肃“亲美派”/210

 老年章士钊肩负新使命/215

 蒋介石也曾有意伸出和谈之手/218

第十一章 用炮弹对话

 美国与蒋介石的再度近乎,引起毛泽东极大警惕/224

 毛泽东定下决心:“立即炮击金门!”/227

 蒋介石侥幸躲过金门炮战/230

 美国总统已被炮击弄糊涂了/233

 蒋介石最终也放弃了“武力反攻大陆”的口号/237

 泄露炮击消息,是有意还是无意/241

 杜勒斯访台/244

第十二章 特赦战犯

 “特赦”的酝酿过程/250

 再生之狱/252

 终于又能坐在一起/256

 杜聿明的特殊感受/260

 “太原朋友”在召唤/263

 周恩来给李宗仁带话/267

 “四可”只需“一可”/272

第十三章 国民党特务潜回大陆

 蒋介石派遣“游击队”/280

 蒋介石制订“国光计划”/284

 周恩来让王炳南探知美国的态度/287

 “水鬼”和“飞贼”全部落网/289

第十四章 恩怨远去

 蒋介石痛惜没有与林彪建立内线/296

 毛泽东“没有想到”的胜利/298

 蒋介石先期退出联合国,以保面子/301

 毛泽东与尼克松关于改变世界的对话/304

 蒋介石死了,他的时代结束了/308

试读章节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上,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初刚刚打响之时,前线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两万多官兵,在中共地下党员、第三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都曾得到蒋介石的中正佩剑,被人们称为“佩剑将军”)的策动下,宣布起义,造成国民党军上下混乱,惊恐万状。蒋家王朝的根基开始动摇了。

其实,周恩来在重庆、南京时,就已注意国统区“第二战线”的工作。

1946年夏天,原西北军旧部张克侠得知冯玉祥要出国考察,便以送行为借口,从徐州到达南京,住在冯玉祥的寓所。他知道周恩来也住在南京的梅园,十分想见到他,就通过曾在冯玉祥处工作过的王冶秋,请他代为与中共办事处联系,要求与周恩来见一次面。第二天,王冶秋就来告诉张克侠:“周副主席约定在次日傍晚时分,在冯玉祥寓所附近一个偏僻去处的公园外面相会,注意保密。”

那一晚,张克侠半夜都没睡好。在中国即将进行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的决战时刻,能够当面向周恩来汇报,并听取他的具体指示,的确是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傍晚,张克侠便按时来到那座公园外面,焦急地四处张望。不一会儿,一辆黑色小汽车开到他的面前,缓缓停下。车门打开了,司机示意他上车。他往车里一伸头,便看见久违的周恩来坐在后座。虽然已是傍晚,南京的夏夜依然闷热。周恩来仍穿着一身中山服,向探进身来的张克侠点点头。张克侠便跨上车坐在周恩来身旁,汽车一加油,沿着马路开动。

张克侠看了一下,车上除司机外,还有一名警卫员坐在司机旁边。不及寒暄,张克侠就抓紧时间汇报徐州地区的情况。周恩来听得很仔细,目光时而转向他,时而沉思点头。张克侠谈到今后工作打算和组织起义的问题时,周恩来浓眉弹动了几下,指示道:“现在,要多向国民党军官兵,向那些高级将领和带兵的人,说明共产党的政策,指明他们的出路。蒋介石是一定要打内战的。他要打我们就也打。我们不但在战场上狠狠回击他们,也要从敌人内部去打击顽固派。要争取策动高级将领和大部队起义,这样,可以造成更大声势,瓦解敌人的士气。”

张克侠表示:“我所在的部队和我相处很久,彼此均很熟悉和信任,在作战中,他们肯定会服从我的调动。现在,大多数官兵都认识到跟国民党走没有出路,起义是有条件的。只要下命令,我可以保证随时起义。”

“好,你们的工作很有成效,这对于配合我们的总体行动很有帮助。”周恩来偶尔插几句话,“但要充分估计到困难。”

张克侠继续汇报:“是的,现在部队中的斗争仍很复杂,有不少反动的国民党军官,还有一批特工人员,这些家伙随时都可能破坏我们的行动。为了预防敌人的破坏,保证将来起义的顺利,我请求咱们的部队在发起进攻前,派联络人员到我那里去,以便很好地配合。”

周恩来赞许地点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到,到时会有人与你联络的。”

这时车速已经减了下来,周恩来朝车窗外巡视一番,又抬腕看看表,忽然握住张克侠的手摇动起来。

张克侠明白,这是中止谈话的信号。而且当时正值国共谈判濒于破裂之时,特务密布,四处打探周恩来的行踪。

汽车在一个僻静地点停下,张克侠迅速下车,汽车立即疾驶而去。

第二天,王冶秋向张克侠传达了董必武的指示:你在车上的谈话很重要,很有价值,但当时干扰太多,还有一些问题不十分清楚,最好写一个详细的书面材料。张克侠遵照董必武的意见,把徐州敌人布防情况和他的要求,写了一个详细的说明材料,转交给周恩来。

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后,全国解放战争快要进入第三年了。周恩仍然关注着国民党将领的动向。国民党第一兵团副司令兼六十军军长的曾泽生在长春率部起义的第二天,周恩来就向毛泽东建议,困守长春的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系黄埔一期学生,可争取。毛泽东同意由周为中央起草致东北局电指出:“郑现已动摇,可努力争取之。”周恩来还给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写信,希望他能毅然举义:

洞国兄鉴:

欣闻曾泽生军长已率部起义,兄亦在考虑中。目前,全国胜负之局已定。远者不论,近一个月,济南、锦州相继解放,20万大军全部覆没,王耀武、范汉杰先后被俘,吴化文、曾泽生相继起义,即足证明人民解放军必将取得全国胜利已无疑义。兄今孤处危城,人心士气久已背离,蒋介石纵数令兄部突围,但已遭解放军重重包围,何能逃脱。曾军长此次举义,已为兄开一为人民立功自赎之门。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顷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美反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则我敢保证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必将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欢迎兄部起义,并照曾军长及其所部同等待遇。时机急迫,顾念旧谊,特电促速下决心。望与我前线萧劲光、萧华两将军进行接洽,不使吴化文、曾泽生两将军专美于前也。

周恩来

10月18日

信中提到的吴化文是国民党第三十六军军长。1946年夏天,经冯玉祥、李济深、章伯钧搭桥,周恩来与吴化文建立了联系。周恩来通过章伯钧告诉吴化文,欢迎吴先生站到人民方面来。随即密电陈毅和吴化文取得联系。1948年秋,济南战役打响后,吴化文摆脱王耀武的指挥,率三个旅两万多人起义,为解放济南做出了贡献。周恩来深知,争取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起义,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往往不很顺利,非到时机成熟,解除了他的顾虑才能成功。这需要长期工作和耐心等待。

郑洞国在得知第六十军起义后,立即停止突围行动。他召集新编第七军师长以上军官开会,研究今后行动。到会的人都哭丧着脸,默默无言。他再三要他们发表意见,只有一个老部下、第六十一师师长邓士富站起来说:“目前情况,突围已不可能,我建议暂时维持现状,以后再徐图别策吧。”郑洞国只好采纳他的意见。但自己更感彷徨,毫无办法,苦闷得度日如年。

当天晚上,他到新编第七军军部看军长李鸿,李军长虽在卧病,看来并不那么严重,但故意装成不能多说话的样子。军部的高级人员也有意无意地回避他。郑洞国感到情况有些异样。(后来知道,他们已在同解放军接洽了。)当天夜里,郑洞国回到兵团司令部,忽然接到曾泽生的电话,郑洞国还想劝他回来,但曾泽生只是说:“有人和你讲话。”接着有一位自称姓刘的对郑说:“我是解放军的代表。现在长春的局势你是知道的,我们的政策是,放下武器,可以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希望你考虑,不要再做无益的牺牲。”

郑洞国说:“既然失败了,除战死以外,还有什么可说,放下武器是做不到的。”

第二天,蒋介石派飞机来轰炸,当空军向郑洞国联络时,他告诉他们:“现在轰炸已无意义,徒使老百姓遭殃,我的意见还是停止轰炸吧。”

18日 也就是周恩来给郑洞国写信的那个早晨,新编第七军的参谋长龙国钧来见郑,他说:“新编第七军官兵已决定放下武器,解放军已经同意保障司令官以下生命财产的安全,希望司令官和我们一道行动。”

郑洞国说:“你们的做法我是不同意的,既然你们已决定放下武器,那么,你们干你们的,我干我的好了。”龙国钧无可奈何地离开了郑洞国。当天下午新编第七军放下武器。

到了此时,郑洞国已感到山穷水尽。正在焦急中,接到杜聿明的电报,他拟请蒋介石派直升机来接郑出去,问郑有无降落地点。郑洞国答复说:“现在已来不及了。”但是他仍不肯改变“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的顽固态度。他还把情况报告蒋介石,并对蒋说“来生再见”。据说蒋介石接电后,眼泪汪汪,连声说:“桂庭司令真不愧是党国英雄、黄埔精英,黄埔学生如果都像桂庭那样,党国的江山有救了!”

但郑洞国也没有像蒋介石判断的那样“成仁”。当天夜里,郑洞国的司令部附近仍响着剧烈的枪声。后来他才知道,这是杨友梅和司令部的幕僚们想出来的办法,要直属部队向天放枪,佯装抵抗后再放下武器,造成事实,使郑洞国跟着他们走。第二天一早,郑的司令部也就放下武器,离开了作为司令部的伪满中央银行大楼。

看来郑洞国没有收到周恩来的信件,或者收到了没有表态。总之,他虽然没有起义,但总算放下了武器。当周恩来信函中提到的萧劲光和萧华(他们是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的司令和政委)来到他的面前,和他紧紧握手,并得到优厚待遇时,他才相信了周恩来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他很受感动,但却表示:第一,不愿广播;第二,不愿参加公开宴会。只想做个老百姓……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8: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