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明//王宗仁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明和王宗仁主编的《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精选了孤魂无主、班超与盘索城、流泪的太阳、我和另一个我、飘峰山上的红霞等62篇散文佳作,并从中评选了断裂的爱、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劫夺阳光和呼吸、托养所手记、敲响城门的远方乡党、回望延安、致不孝之子、秋水的余响、消逝在酒馆里的岁月、狼10篇优秀作品列榜。

内容推荐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62篇散文佳作,并经过专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的认真讨论和研究,从中评选出10篇优秀作品列榜,编写了这本《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奉献给散文爱好者和广大读者。

在编选和评选的过程中,坚持艺术性、专业性、公正性和文学的良知。评委们关注、跟踪全国一年来的散文创作,阅读了几乎所有公开发行报刊上的散文作品,在对散文创作的现状相当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讨论、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或感人至深、或令人深思难忘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还包括笔走偏锋、具有先锋探索性质的新锐之作,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由周明和王宗仁主编。

目录

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

断裂的爱

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建党90年想起张闻天(散文)

劫夺阳光和呼吸

托养所手记

敲响城门的远方乡党

回望延安

致不孝之子

秋水的余响

消逝在酒馆里的岁月

狼——《灵兽志》之一

2011中国散文佳作(排名不分先后)

山之上,有国殇

孤魂无主

山中少年今何在——关于贫富和欲望

纵浪大化别世旭

班超与盘索城

铁生轶事

西藏时间

流泪的太阳

秦淮河

夜“访”中南海

我和另一个我

代好诗书红楼梦八十一悟(节选前二十六悟)

站在外面看自己

读苏东坡《潇湘竹石图》记

紧绷的小街

在那遥远的亚丁湾(节选)

飘峰山上的红霞

解读双重遗忘

父亲

辨识泰山

黄河岸边的歌声

背心

一封藏文信背后的故事

庐山三题

李善人家

渐行渐远的乡村

《列宁格勒交响曲》中的杂音

最后一个猎人

在南山

杀秋大戏

藏在小巷深处的北京

那天籁的声音

弦歌台的琴声——与陆文夫的半生交

月光王后

倒影

杰玛央宗的眼泪

青铜雨

回忆顾城和谢烨

四君子图

寒冬早行人

怀念我的父亲曹禺

我的弓箭我的弦

扒火车与钟山寺

史家胡同51号

茶与酒

海的寻觅

流年

我的同事张爱玲

三个电话的期待

飞鸟过后留印痕

乡村教育:人和事

十年琐记

文摘

试读章节

自从那场大火之后,我不知道你还活着。

燃烧是一种让人睁不开眼睛的吞噬。火焰以一种灼热而飘忽的狞笑,快速地推进着毁灭。那一刻,我这一边已经准备霎时化为灰烬,哪知有一双手伸了进来,把伤残的我救出。我正觉得万般侥幸,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同时被救出的,还有自己的另一半。

我们已经失去弥合的接缝,因此也就失去了对于对方的奢望。有时只在收藏者密不透风的樟木箱里,记忆着那一半曾经相连的河山。

整整五百年,都是这样。

这是一个生离死别的悲剧,而悲剧的起因,却是过度的爱。

那位老人对我们的爱,已经与他的生命等量齐观。因此,在他生命结束时,也要我们陪伴。那盆越燃越旺的火,映照着他越来越冷的身体。他想用烈火,把我们与他熔成一体。结果,与历史上无数次证明的那样,因爱而毁灭,而断裂。

——以上这些话,是烧成两半的《富春山居图》的默语,却被我听到了。我先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库房里悄悄地听,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库房里悄悄地听。一样的语调,却已经染了不同的口音。

我既然分头听到了,那就产生一种冲动,要在有生之年通过百般努力,让分的两半,找一个什么地方聚一聚。彼此看上一眼也好,然后再各自过安静的日子。

那次焚画救画的事件,发生在江苏宜兴的一所吴姓大宅里,时间是1650年。那地方与画有特殊缘分,现代大画家徐悲鸿、吴冠中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富春山居图》在遭遇这场大难和大幸之前,已经很有经历。

明代成化年间,画家沈周曾经收藏,后遗失,流入市场,被一位樊姓收藏家购得。1570年到了无锡谈恩重手里,1596年被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转来转去二三百年间,大体集中在江苏南部地区,离这幅画作者的出生地和创作地不远。但是,在被焚被救之后,流转空间猛然扩大,两半幅画就开始绕大圈子了。两半幅画,一长一短,后长前短。长的后半段,在清代康熙年间曾被尚书王鸿绪收藏,到了乾隆年间一度曾落入朝鲜人安仪周之手,后来在乾隆十一年,也就是1746年,被一位姓傅的先生送人清宫。但是在这之前,已经有一幅同名的画作进宫了,乾隆皇帝还在上面题过词,因此就认定后来的这幅是赝品。

这又是一场由爱而起的断裂。因爱而模仿,因爱而搜求,因爱而误判,因爱而误题,结果,断裂于真伪之间。直到嘉庆年间,鉴定家胡敬等人才核定真伪。因此,乾隆皇帝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上当了,让赝品堂而皇之地被悉心供奉着,让真迹在另一个拥挤的库房里暗自冷笑。幸好,他那天没有像现在有些文物鉴定节目一样干脆利落:“去伪存真,把后面送进来的那件赝品灭了!”

从此,这幅重重断裂的画又进入了历史的断裂处。清王朝灭亡后随末代皇帝流出宫外,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随着携带者的怪异生涯而怪异漂泊。最后,又在一场内战中落脚于台湾。

至于那前面小半段的经历,也很凄楚。一度曾被埋没在一堆老画的册页中,后被慧眼识别,却又被移藏得不见天日,有幸终于落到了画家吴湖帆手中。浙江省博物馆得以收藏,是时任馆长的书法家沙孟海在20世纪50年代诚意请吴湖帆转让的。

我认识吴湖帆晚年的弟子李先生,他在生前曾向我讲述了一段往事。那天,吴湖帆正在上海南京路的南京理发店理发,有一位古董商人寻迹而来,神秘兮兮地向他展示一件东西。才展开几寸,吴湖帆立即从理发椅上跳起身来,拉着古董商赶往他在嵩山路的家取钱。这位画家没见过《富春山居图》,但一眼扫及片断笔墨,就知道这就是那另一半。尽管,这个拉着古董商人急匆匆奔走的男人,理发也只理了一半。但他,哪里等得及理完?

看到了没有,从明清两代直到现代,凡是与《富春山居图》有关的人,都有点疯疯癫癫。

正是这种疯疯癫癫,使作品濒临毁灭,又使作品得以延续。中国文化的最精致部分,就是这样延续的。那是几处命悬一线的暗道,那是一些人迹罕至的险路,那是一番不计输赢的押注,那是一副不可理喻的热肠,那是一派心在天国的醉态,那是一种嗜美如命的痴狂。

并不是一切优秀作品都能引发数百年的痴狂。《富春山居图》为什么有这般魔力?

这件事说来话长,牵涉到顶级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神秘力量。

大家似乎有一种共识,认为艺术杰作的出现必须有一些良好的客观条件,例如,经济的保障、官方的支持、社团的组建、典仪的热闹、社会的重视、民众的关注。正是这些条件,组成了“文化盛世”的自诩。根据这样的自诩,宋代设立了宫廷画院,称为“翰林图画院”,由宋徽宗赵佶亲自建制并不断完善。不少民间画家被遴选为御用画师,从社会地位到创作生态,都受到充分宠信和照料。宫廷画院里也出现过一些不错的作品,但是很奇怪,没有一件能够像《富春山居图》那样引起人们的痴狂。

当宋朝灭亡之后,宫廷画院当然也不复存在。南方的汉族画家被贬斥到了社会最底层,比之于前朝的御用画师,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是,正是在远离官方、远离财富、远离地位、远离人群、远离关注的困境下,《富春山居图》出现了。

当它一出现,人们就立即明白,宋朝宫廷画院所提供的一切优渥条件,大半是艺术创作的障碍。

其实,这个教训岂止于宋代。上上下下在呼唤的,包括艺术家们自己在呼唤的,往往是创作的反面力量。

诚然,宫廷画院的作品是典雅的,富贵的,严整的,豪华的,细腻的,什么都是了,只缺少“一点点”别的什么。别的什么呢?那就是,缺少独立的自我,因此也就缺少了生命的私语,生态的纯净,精神的舒展,笔墨的洒脱。《富春山居图》正是有了这“一点点”,便产生了魔力。

说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引出这幅画的作者黄公望了。由于他是彻底个人化的艺术家,因此他的生存特征,就比任何一个宫廷画家重要。他无帮无派,难认归类,因此也比他身后的“吴门画派”、“扬州八怪”们重要。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0: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