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效应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黑天鹅效应说的是: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人们都不知道它会发生,但是一旦发生了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黑天鹅预示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能改变一切,但人们总是对其视而不见,并试图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在事后解释这些重大事件。
生活在十七世纪的人们都相信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当时人们见到的天鹅的确都是白色的,根据经验主义,我们可以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白天鹅成为纯洁、高雅的代名词。直到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人们才发现以前的结论是错误的,并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从此以后,黑天鹅即被人们用来表示本以为不会发生但最终发生的事。
1963年11月22日,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同夫人杰奎琳乘坐着林肯大陆豪华敞篷车,出现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为竞选连任做准备。道路两旁挤满了欢迎的人群,总统和他的夫人不断向人群挥手致意,但是随着“砰!砰!”两声沉闷的枪响,随后又是数声,美国人心中那位年轻有为的总统永远地倒下了。其实这辆轿车是安装了防弹罩的,只是没人知道总统会遇刺所以没有使用。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如果事先知道,根本就不会发生。我们身边的很多大事都是无法预测,人们事先不相信会发生的,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1987年发生的大股灾、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等等。
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帝国、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神话、柳传志和他的联想集团、马云与他的阿里巴巴、牛根生与他的蒙牛速度、陈天桥和他那传奇的盛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财富故事,如今很多人乐于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后来者提供榜样和教科书。当我们试图以此预测未来时,却发现这些经验和规律只适合解释过去,而下一个成功者又是一个意外,又是一个黑天鹅事件。所以我认为:相对而言,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靠谱。
胜者的诅咒
想要战胜对手,是要付出代价的,被诅咒就是其中的一种。
胜者的诅咒是指在拍卖的过程中最终的获胜者,可能由于对标的价值的评价过于乐观,支付的价格超过其实际价值,也就是说虽然在拍卖中获胜,却做了亏本的买卖。
对于拍卖,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个人在台上叫卖,下面的人举牌子出价,谁出的最高,拍卖品就归谁。其实现实生活中拍卖远远比这要复杂很多,分为很多种类,也有很多不同形式,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两种类型的拍卖——个人价值拍卖和共同价值拍卖。
个人价值拍卖中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艺术品拍卖。一件艺术品值多少钱,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有人非常喜欢某个画家的画,出再多的钱他也愿意,所以这类物品不存在出价高于实际价值的情况。但是共同价值拍卖就不一样了,比如对一块地皮进行拍卖,这块地皮就值那么多钱,某个开发商如果出价过高,他就会亏本。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胜者的诅咒。
1996年5月,美国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决定拍卖一部分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化助手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使用的无线频谱。在这次拍卖过程中,胜者的诅咒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些频谱的价值非常不确定,人们对于运营后到底能够带来多少收入只能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共同价值拍卖,谁要是出价过高就会导致亏损。在这次拍卖中,最大的投标人Next Wave个人通讯公司出价42亿美元一举拿下63个经营许可证,可谓本次拍卖的最大赢家。可他真的是赢家吗?1998年1月,Next Wave发现自己已经入不敷出,经营困难,只能申请破产保护了。此后,拍卖得来的牌照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付款,大多又被FCC收了回去。
胜者的诅咒产生最多的行业是地产行业。据统计,在所有的拍卖案例中,有26%的比例最高价出价是次高价的4倍多,77%的案例中,最高价超过次高价的2倍。绝大多数情况,投资者是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的。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在经历无数次土地拍卖后,总结出一句经典的名言:不要用买古董的心态去买地。这句话虽然朴实,却能时刻提醒自己远离“胜者的诅咒”。
事实上,公司或资产的收购也可以看成个人拍卖,即使如此,人们表现得依然不怎么样,很多公司愿意以很高的溢价收购别的公司,之后才发现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样。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人很有钱,到全球各地去收购别人的资产。1988年,三菱用14亿美元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结果大亏880亿日元;1990年,松下以61亿美元的价格买下环球电影公司,之后也贱卖给希格拉姆公司;索尼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亏损34亿美元。
胜者的诅咒无处不发挥着它的魔力,所以最明智的做法还是像经济学家建议的那样,该保守时要保守。
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