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舒主编的《中华历史三百故事》上自大禹治水,下至辛亥革命,共收入中华历史故事三百余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全书有情节也有观点,有描述也有评介。史料准确,内容丰富,叙述生动,深入浅出,适合于青少年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历史三百故事(共6册)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高舒 |
出版社 |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舒主编的《中华历史三百故事》上自大禹治水,下至辛亥革命,共收入中华历史故事三百余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全书有情节也有观点,有描述也有评介。史料准确,内容丰富,叙述生动,深入浅出,适合于青少年阅读。 内容推荐 历史如同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高舒主编的《中华历史三百故事》撷取了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让你在咫尺方寸之间,触摸中华灿烂文化,感受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 《中华历史三百故事》讲述了300则传世故事,300位鲜活人物。 目录 中华历史三百故事(一) 大禹治水 夏启巩固家天下 后羿、寒浞叛乱 少康复国 夏桀亡国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周公旦辅成王 昭王南巡丧命 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郑庄公抗命 齐桓公称霸 秦穆公称霸西戎 子产治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孔子办私学 三家分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长平之战 都江堰 秦始皇统一中国 焚书坑儒 陈涉起义 钜鹿之战 刘邦兵败彭城 项羽乌江自刎 叔孙通订朝仪 白登之围 吕后称制 七国之乱 浑邪王降汉 汉武帝独尊儒术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张骞出使西域 昭君和亲出塞 假传圣旨诛郅支 王莽篡汉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 赤眉起义失败 公孙述兵败身亡 莎车乱西域 佛教传人中国 王景修治汴渠 班固著汉书 和帝诛窦氏 投笔从戎平西域 蔡伦造纸 张衡的科学贡献 中华历史三百故事(二) 外戚专政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董卓之乱 小霸王称霸江东 官渡大战 赤壁鏖兵 华佗行医 关羽大意失荆州 彝陵之战 七擒孟获 五丈原两军对峙 司马氏代魏 晋军灭吴 杨骏专权遭惨祸 诸侯王争权大乱 成都王败失邺城 东海王夺得大权 匈奴建汉灭西晋 中流击楫壮志未酬 晋明帝平叛 刘曜醉酒亡前赵 书圣王羲之 淝水之战 桓温篡权未果 司马道子乱朝纲 刘裕建宋代晋 元嘉宋魏大战 刘劭弑父起祸端 南齐御魏 北魏孝文帝改制 魏梁钟离大战 河阴之乱 侯景叛东魏 颖川大战 王琳反陈兵败 陈军收复淮南 宇文邕灭北齐 长孙晟献策平突厥 杨坚灭陈 隋文帝克勤克俭 杨广弑父杀兄 隋炀帝奢靡无度 瓦岗举义旗 李渊太原起兵 秦王东征定天下 玄武门之变 李靖平突厥 唐太宗艰难选太子 贞观之治 中华历史三百故事(三) 魏征直谏 科举的开端 文成公主进藏 唐玄奘取经 武则天称帝 贤臣与酷吏 韦后擅权 开元盛世 鉴真东渡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杨国忠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 马嵬驿杨贵妃丧生 将星殒落潼关 诗仙的悲剧 二颜首举义旗 张巡坚守雍丘 子弑父,安、史毙命 雎阳恶战 李光弼转战河北 郭子仪收复两京 史朝义众叛亲离 郭子仪单骑联回纥 殷秀实怒打朱洮 颜真卿殉职 永贞革新 柳宗元为挚友让官 李想雪夜袭蔡州 韩愈与古文运动 甘露之变 黄巢起义 朱全忠杀宦官 后梁的建立 后梁父子相残 庄宗宠伶人亡身 儿皇帝石敬塘 周世宗精心治国 陈桥兵变 吴越的兴亡 杯酒释兵权 李后主仓皇辞庙 高粱河战役 雁门关前杨家将 李顺均贫富 宋辽澶渊之盟 西夏的崛起 庆历新政 包龙图铁面无私 王安石行新法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司马光著《通鉴》 行伍将军狄青 辽国的兴亡 方腊起义 中华历史三百故事(四) 徽宗朝六贼乱政 女真崛起 梁山泊举义旗 宋金海上之盟 李纲力主抗金 军民守开封 靖康之耻 赵构渡江建南宋 宗泽临终三呼过河 王彦和“八字军” 韩世忠大战黄天荡 和尚原保卫战 钟相杨么起义 高宗屈辱订和约 朱仙镇大捷 风波亭岳飞遇难 辛弃疾活捉张安国 虞允文大战采石矶 韩倔胄“北伐” 陆游的悲哀 铁木真创建蒙古国 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宋理宗重蹈覆辙 忽必烈建立元朝 襄阳保卫战 贾似道专权误国 文天祥起兵勤王 压山之战 文天祥殉国 王著怒杀阿合马 梨园领袖关汉卿 活跃的中外旅行家 元室血腥争帝 脱脱改革 挑动黄河天下反 朱元璋崛起 据金陵贤才献策 陈友谅败亡鄱阳湖 徐达北伐 朱元璋严惩恶吏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 明太祖诛杀功臣 燕王装疯抗削藩 明成祖夺君位 朱棣迁都北京 郑和七次下西洋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苏禄国王访中华 况钟治苏州 宦官王振专政 土木之变 于谦保卫北京城 英宗复辟 中华历史三百故事(五) 石亨曹钦乱北京 汪太监与西厂 千刀万剐宰刘瑾 王守仁平乱 嘉靖皇帝的长生梦 青词宰相严嵩 戚继光抗倭 海瑞刚直不阿 李时珍潜心修《本草》 张居正改革弊政 平民百姓斗税监 不了了之的“梃击案” 明代的援朝战争 努尔哈赤建后金 萨尔浒之战 徐光启传播西学 袁崇焕坚守宁远城 九千岁的闹剧 苏州百姓怒打缇骑 东林党风波 民抄董宦 袁崇焕被害 满清政权的建立 闯王举义旗 张献忠转战中原 洪承畴降敌 明王朝的覆亡 吴三桂献关 多尔衮迁都北京 大顺、大西朝的末路 南明小朝廷 史可法殉国 留发不留头 少年英雄夏完淳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李定国西南抗清 茅麓山抗清廿六载 小皇帝除鳌拜 康熙平“三藩” 尼布楚条约 清廷收复台湾 康熙三征噶尔丹 靳辅治河 平定西藏之乱 康熙大兴文字狱 雍正夺取皇位 摊丁人亩和改土归流 曹雪芹著《红楼梦》 土尔扈特的回归 金瓶掣签 乾隆两征伊犁 中华历史三百故事(六) 《四库全书》的编纂 愈演愈烈的文字狱 贪官和坤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徒攻打皇宫 南海烟案 林则徐销烟 关天培虎门殉国 三元里抗英 江浙保卫战 南京城下的国耻 金田村起义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太平军北伐 曾国藩屡败屡战 天京内乱 石达开的悲剧 小刀会上海起义 太平军英勇东征 天京失陷 捻军转战河南 火烧圆明园 沙俄趁火打劫 慈禧发动政变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黑旗军援越抗法 镇南关大捷 甲午中日陆战 邓世昌气壮黄海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 台湾军民抗击日寇 康有为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谭嗣同英勇就义 洋教案遍布全国 义和团首战平原县 义和团“扶清灭洋” 聂士成保卫天津 八国联军进北京 海兰泡惨案的始末 民主思想的启蒙者 状元办实业 为国人争气 孙中山组织兴中会 革命思想的宣传家 华工条约起风波 同盟会成立 萍浏醴起义 皖浙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四川保路斗争 武昌起义推翻满清 民国成立 试读章节 愈演愈烈的文字狱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搞了几次文字狱,杀了好多人,几百名无辜的人受到牵连。他的这种做法,成为满清政权执政的手段之一。他死后,继任皇位的雍正和乾隆也继承了他这种做法,文字狱愈演愈烈,3个皇帝中间,搞得最凶的,是乾隆皇帝。 康熙之后的文字狱,第一起是所谓吕留良案件,这桩案子一直延续到乾隆年间。吕留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他参加过反清斗争,失败之后,回到家里收学生教书,立志不当清朝的官。有人要他出山,借“博学鸿词”科的机会到朝廷当大臣,他坚决不答应;官员们劝说的有,威胁的也有,他索性到庙里剃了头发当起了四大皆空的和尚,从此直到他病死,官府一直拿他没有办法。 吕留良当了和尚以后,走上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立言”传世的老路,写了好多著作,内容当然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书写好后,没钱出版,也没有谁敢刻印,稿子就留在他几个学生手中。吕留良死后,更没有人注意这些稿子了。 这事本已了结,偏偏又出了事儿。湖南有个读书人叫曾静,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吕留良的著作以后,对这位先贤十分敬佩,就带着学生张熙到了吕留良的家乡,见到了收藏文稿的吕留良两个学生。4个人一见如故,谈得很融洽,私底下商量着要推翻满清统治。 读书人要反清复明,必须依靠带兵的人。曾静他们议论了好久,最后看中了陕川总督岳钟琪。在曾静他们眼里,岳钟琪是汉人,而且是岳飞的后代,当初岳飞是反对女真族金国的英雄,而且被金人的奸细秦桧害死,现在只要给岳钟琪晓以大义,他一定能反戈一击,报这国仇家恨。 其实,曾静他们只是一厢情愿,又充满着迂腐的书生气。他们的那一套,怎能打动正飞黄腾达的岳钟琪?张熙只对岳钟琪露了点口风,立即被岳钟琪抓了起来,严刑逼供、诱骗手段一一用上之后,张熙和盘托出了曾静等人的计划。岳钟琪立即抓了有关人犯,上报雍正皇帝,邀功领赏去了。 雍正接到报告,立即把一千人抓到了北京,定下死罪,然后学着康熙的样子,搞起了文字大狱。吕留良死了,他的坟墓被掘,尸骨被鞭;吕留良一家以及他的学生们,满门抄斩的有,全家流放到黑龙江当八旗兵奴仆的也有,牵涉到了一大批读书人。 但是,雍正对曾静和张熙却没有一杀了事。这位手段一向残忍的皇帝这一次却别出心裁,亲自写了一篇《大义觉迷录》,文章中承认自己是“夷”人,但是“天命所归”,注定要当芸芸众生的君主,还说什么舜是东夷之人,周文王是西夷之人,却因为有德,都当了天下之主。那意思当然是要提倡“华夷一家”。书写好了,雍正立即发到各地广为宣传,并逼着曾静和张熙照他的意思到各地去宣讲。他似乎还有一点想“以理服人”的味道。 轮到乾隆皇帝,就不再来这么假惺惺的一套了。他觉得把自己称作“夷”总不妥当,竟然把父亲的《大义觉迷录》也列为禁书,把它全部收回,还下令把曾静和张熙再抓起来,把他们凌迟处死,在玩文字狱的游戏方面,他干得比前两朝更出色。 乾隆心中充满着对汉族地主官绅们的猜忌。为了维护他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他使用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构陷起文字狱来,有时达到了毫不讲理的程度。 望文生义,捕风捉影是任意罗织罪名的主要手段。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时,内阁学士胡中藻在一首诗中写了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这就犯了大罪,因为在清字上加了一个“浊”,变成了居心不良。浙江的举人徐述夔写了一句诗:“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犯的罪就更大。“明朝”本来指的明天,乾隆却硬说是说的“大明皇朝”,而清都之前加上个“去”字,原意是到北京去,被说成“除去清王朝”,实属倡义“反清复明”,大逆不道。这时候,徐述夔已经死了,按照先例,把他的坟墓掘开,将他的尸体动刀问斩,他的儿子也已死去,就祸及孙子,把孙辈们都砍了头。徐述夔的诗集由清初大学者沈德潜写的序,这文字狱便牵连到了沈德潜,乾隆下令,把沈德潜这位前礼部尚书的谥号撤了,还砸了沈德潜的御赐碑文。 那位在雍正朝有名的改土归流名臣鄂尔泰,因为是胡中藻的座师,牌位从贤良祠里搬了出来。鄂尔泰的侄儿跟被杀的胡中藻关系密切,先因与“反贼”有来往被问罪,后来有人找出这位蒙古贵族自己也写诗,诗里称自己为“胡儿”,乾隆就说他忘本,说他污辱自己,下令叫他自杀。 到了后来,稍稍不中乾隆意的片言只语,也会因此遭到杀身之祸。有位叫尹嘉铨的大理寺卿因为替父亲请求谥号,便触犯了乾隆的尊严,乾隆训斥他说,谥号是皇上恩赐的,任何人都不能自己主动要求,要他本分一点。谁知这位老人不肯安分,又去要求把父亲和其他有名的大臣列入文庙享受祭祀。这一下,可真是捅了乾隆的马蜂窝。乾隆立即把他下了狱,一定要重重处罚他。 审判尹嘉铨的时候,审判的官员们从尹嘉铨家中抄出了他写的文章,在文句里找叛逆的东西,最后找到他自称“古稀老人”,便说他触犯了御名。这尹嘉铨确实年过七十,按古时计算年龄的方法,称古稀本不为过,偏偏乾隆也有了70好几,自称过“古稀天子”。这一下,尹嘉铨再也没有了生路,很快被判了绞刑,成了只可供皇上专用的“古稀”二字的牺牲品。 文字狱的盛行,是统治者强化专制制度的结果。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组织上巩固了统治以后,必然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人们的控制,这是封建统治的特点。 这种严酷的思想禁锢,产生的后果就是束缚思想,从而摧残人才。政治上、学术上窒息的局面,弄得谁也不敢突破旧的牢笼。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18世纪的时候,世界各国都有长足的进步,而中国却在一片沉寂之中固步自封,难怪以后会迅速地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欺凌对象。 P4-6 序言 几年前,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华历史三百名人故事》,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再版了几次。今天,奉献在青少年朋友面前的这本《中华历史三百故事》,可以说,是前一本《中华历史三百名人故事》的姊妹篇。所不同的是,前一本是从人物的角度讲述中华历史故事,而这一本则主要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故事,以此入手,展现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概貌的。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讲故事,通过一个个历史故事,介绍历史知识,只是切入点不同罢了。 本书上自大禹治水,下至辛亥革命,共收入历史故事三百余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全书有情节也有观点,有描述也有评介。史料准确,内容丰富,叙述生动,深入浅出,适合于青少年阅读。 本书编者在选择历史事件时,注意坚持传播正确的历史观,避免在故事中搀杂进陈腐观念以及封建迷信的东西;坚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不为了追求内容的曲折生动,而编造杜撰故事情节,不将历史上的野史轶闻、民间传说作为正史内容介绍给青少年读者;同时,还注意做到尽可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上的人和事,而不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和尺度来强求古人。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上下五千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浩如烟海,不可计数。本书所编写的这三百余篇历史故事难免会有遗漏。我们的目的,只是力图通过这本故事,让青少年读者初步了解中华历史,认识自己的祖国,对青少年读者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起广大青少年朋友的爱国热情,将来长大了更好地为国争光。 一九九九年九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