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黄星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序一

序二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书研究的缘起

 1.2 本书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1.2.1 本书研究的目的

1.2.2 本书研究的范围

 1.3 隐语的说明

1.3.1 隐语的一般说明

1.3.2 四川帮会隐语的界定

1.3.3 四川帮会隐语的分类

1.3.4 四川帮会隐语的功能

1.3.5 四川帮会隐语的一般语言特征

 1.4 本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1 本书研究的必要性

1.4.2 本书研究的可行性

 1.5 本书的基本理论框架

1.5.1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概况

1.5.2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

1.5.3 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分析隐语的合理性

 1.6 方法论问题:语料和方法

1.6.1 本书研究的语料

1.6.2 本书研究的方法

 1.7 本书研究的组织结构

 1.8 小结

第二章 隐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引言

 2.2 前人隐语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成果

2.2.1 文化学的研究

2.2.2 社会学的研究

2.2.3 犯罪学的研究

2.2.4 历史学的研究

2.2.5 民族学的研究

2.2.6 文学的研究

2.2.7 语言学的研究

 2.3 过去隐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不足

2.3.1 过去隐语研究的主要成果

2.3.2 过去隐语研究中的不足

 2.4 本书的核心研究问题

 2.5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元理论说明

 3.3 认知语言学的一般说明

3.3.1 认知语言学的界定

3.3.2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概述

3.3.3 与本书研究相关的语言学理论

3.3.4 各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

 3.4 本书研究隐语分析的自主-依存模型

3.4.1 自主-依存关系与联结

3.4.2 解释隐语生成和理解机理的自主-依存模型

3.4.3 自主-依存模型的意义

 3.5 小结

第四章 隐语中的相邻相似关系

 4.1 隐语的特性和来源

 4.2 隐语的构成要素

4.2.1 语音要素

4.2.2 文字要素

4.2.3 词汇要素

4.2.4 句子要素

4.2.5 语义要素

 4.3 隐语的创制手法

 4.4 隐语中的相邻相似关系

 4.5 隐语是不完备性的典型表现

4.5.1 话语表达的不完备性

4.5.2 隐语与日常用语的相邻相似性

 4.6 小结

第五章 隐语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中的隐喻与转喻机制

 5.1 自主-依存:元表述和隐语表述

5.1.1 对元表述的界定

5.1.2 隐语中的自主成分与依存成分

 5.2 隐语表达不完备性的基础

 5.3 隐语表达中的隐喻与转喻

5.3.1 隐语表达中隐喻机制的运作

5.3.2 隐语表达中转喻机制的运作

 5.4 小结

第六章 隐语的生成和理解机理

 6.1 隐语生成和理解机理的模型

 6.2 隐语的生成机理

6.2.1 隐语从自主成分到依存成分的推衍过程

6.2.2 拈连在推衍中的三个方面

 6.3 隐语的理解机理

6.3.1 隐语从依存成分到自主成分的反溯过程

6.3.2 隐语反溯中意向性因素与语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6.3.3 隐语反溯中从依存成分回到自主成分的条件

 6.4 隐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下向和上向因果力的互动作用

 6.5 小结

第七章 隐语的可能世界

 7.1 心理模型与可能世界的关系

7.1.1 心理模型

7.1.2 可能世界理论

7.1.3 心理模型与可能世界的关系

 7.2 隐语的可能世界划分

7.2.1 隐语的现实世界

7.2.2 隐语的想象世界

7.2.3 隐语的特设世界

 7.3 隐语在可能世界中的运作机制

7.3.1 可能世界对隐语的重要意义

7.3.2 隐语在可能世界中的运作机制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本书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书研究的结论

 8.3 本书研究的学术价值

 8.4 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这本《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由黄星著,从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切入,在我国学者徐盛桓发展起来的有关语言运用的“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整合认知语言学、格式塔心理学、可能世界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建立起自己的解释隐语运用的认知机理的“自主一依存的分析框架”,综合运用归纳、演绎与反溯等方法来解释和说明隐语这一比较特殊的语义和语用现象的深层认知机理。同时,通过对隐语的构成、特点和机理等的研究探讨人们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通过研究隐语模型的生成与运作来分析人们思考的过程和特点,探求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方式和策略,为研究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实现提供参照。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适合隐语研究人员阅读。

编辑推荐

这本《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语研究——以四川帮会隐语为例》由黄星著,作者在该项研究中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隐语生成与理解机理的分析框架,以至使用该框架既能研究隐语的形成机理,又能研究隐语理解的深层的认知机理。作者尝试着将这个分析框架作为研究隐语的生成和理解机理的重要理论工具,使其更具有相对独立的较强的解释力。隐语的生成和理解都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延续,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