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国通史/世界历史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钱乘旦//许洁明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英国通史》这本书略古详今,阐述了英国的兴盛之道,透视了英国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在过去,记述外国历史的著作大多出自外国人之手,由中国人撰写他国纵贯古今的历史并不多见,而这本通史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由国内著名的历史学者钱乘旦和许洁明共同打造的。

内容推荐

《英国通史》配有精彩的插图、图文并茂;终篇于20世纪末,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叙述生动;凝聚了作者长期治史心得,反映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新成果;阐述了英国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现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了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开创的现代文明;各章之后的作者话语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

《英国通史》由钱乘旦和许洁明共同编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远古到罗马占领

 一、自然环境与海

 二、早期的人类活动

 三、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

 四、罗马人撤离

 作者点评

第二章 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不列颠

 一、军事征服

 二、基督教的传播

 三、“七国”和威塞克斯统一的努力

 四、社会、文化和经济

 五、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结束

 作者点评

第三章 诺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一、诺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二、安茹诸王

 三、早期的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问题

 四、教会、行政、司法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大宪章和议会的起源

 一、男爵叛乱和《大宪章》

 二、《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

 三、对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征服

 四、爱德华一世的法制和议会的起源

 作者点评

第五章 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

 一、百年战争

 二、玫瑰战争

 三、统一与民族意识的增长

 作者点评

第六章 中世纪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一、经济情况

 二、社会分层与状况

 三、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作者点评

第七章 都铎王朝与宗教改革

 一、王权的加强

 二、宗教改革

 三、圈地、毛纺织业、人文主义文化

 作者点评

第八章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

 一、巩固政权,打败无敌舰队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

 三、辉煌的文学成就

 四、女王统治后期

 作者点评

第九章 早期斯图亚特王朝

 一、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矛盾

 二、查理一世激化矛盾

 三、经济状况,殖民活动的开始

 作者点评

第十章 英国革命

 一、内战及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

 二、从共和国到复辟

 三、经济、社会、思想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复辟与光荣革命

 一、查理二世的统治

 二、詹姆士二世与光荣革命

 三、复辟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贵族的优势

 一、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发展

 二、殖民争霸和第一帝国

 三、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失败

 四、贵族统治下的社会生活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工业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一、工业革命的成就

 二、保守主义政治

 三、反法战争

 作者点评

第十四章 第一次议会改革

 一、“旧制度”

 二、改革前的社会力量对比

 三、改革运动与1832年改革

 作者点评

第十五章 维多利亚时代

 一、反谷物法胜利与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

 二、宪章 运动

 三、竞相改革的年代

 四、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六章 工会运动与工人政党

 一、工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二、工会参政与工党建党

 作者点评

第十七章 争夺世界帝国

 一、“第二帝国”的形成与发展

 二、“炮舰政策”与“自由帝国主义”

 三、爱尔兰的沉沦与复兴

 四、争夺非洲及英布战争

 作者点评

第十八章 从一战到二战

 一、世纪之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自由党衰落与工党崛起

 三、殖民地民族运动与英国的统治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点评

第十九章 走向福利国家

 一、“福利国家”与“英国病”

 二、殖民地独立与英帝国解体

 三、从“帝国情节”到融入欧洲

 作者点评

结束语:过去、现在与未来

附录一、英王世系简表

附录二、英国历届首相表

附录三、英联邦成员国一览表

附录四、进一步阅读的书籍

后记

试读章节

公元前8300年左右大冰川时期突然结束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所追猎的野牛、驯鹿、犀牛也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躲藏在大森林里的喜暖的小动物赤鹿、大角鹿、野猪等,以及桦木、松树、橡树、榆树和菩提树。环境的巨变摧毁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采集狩猎经济,而让位于中石器时代的渔猎经济。人类开始学习抓鱼、捉鸟、逐鹿。他们开始制作独木舟、渔叉、长矛、弓箭。这时,北海一带的马格莱莫申文化和法国的塔登努阿文化为不列颠人提供了中石器时代的生产技术:马格莱莫申人制作了伐树造舟的扁斧,塔登努阿人则精于制作几何形的小燧石工具,这些小燧石安置在木棍上就成了长矛、渔叉和箭。两种文化在不列颠的混合促进了不列颠土著文化的产生,位于英格兰西苏塞克斯的霍舍姆文化就是其中一种。霍舍姆人用塔登努阿人的小燧石和马格莱莫申人的重型手斧,在不列颠第一次建造出一种宽8英尺、深4英尺,以树枝和草皮做顶的“住房”——穴坑。

新石器时代的农耕和畜牧业是并存的。农耕经济兴起于今天的西亚、北非地区,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10倍的资源,是工业革命出现前人类生产力发生的最大一次变化。在这个时代,那些身材纤细、面孔黝黑、头型窄长的地中海人向东到达多瑙河,向西沿西班牙海岸北上,经布列塔尼到达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这些人被称为“伊比利亚人”。到公元前38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已经取代了中石器时代的渔猎文化。

起初,新石器时代的拓殖者在石灰石高地、海边沙地和白垩土低地定居下来。他们清除森林,开垦沃土,饲养牛、羊、猪、狗,种植大麦小麦,制作陶器,穿戴兽皮衣装。新石器时代不列颠农业最有代表性的遗址是威尔特郡的温得米尔土丘文化。这里留下了新石器时代人用土埂围起的营地,它们由围绕同一圆心的沟渠和堤防组成,沟渠堤防又常常被一条条指向中心的堤道所切断。温得米尔山丘上最大一个营地遗址外圈占地23英亩,内圈占地为外圈的1/4,与沟渠交叉的大量堤道表明,营地是建以保护家畜免遭侵袭的。新石器时代不列颠人的住房最初是用橡树桩支撑兽皮而造成的地穴式土坑,后来慢慢地露出地面,成为半地穴式的房屋。他们用燧石手斧砍橡树桩,为寻找制造大砍伐器的燧石,他们在白垩土上挖掘30—40英尺深的矿井,采出燧石制成手斧。这样,温得米尔山民开始了不列颠最原始的开采业——采石业,而手斧制作也成为远古不列颠最早的制造业。以温德米尔土丘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不列颠人显然是群居的,他们有营地、燧石矿坑、带有火塘的半地穴式集体住所,并营造长100—400英尺、宽30—50英尺、高约12英尺的长型集体殡葬墓室。

英格兰科茨沃尔德丘陵的古墓室是由巨石建造的,墓室可容5—50人不等,可供数年丧葬之用。在爱尔兰、苏格兰东南部、设得兰群岛、奥克尼和西部群岛上共有上百处类似的墓葬遗址,有的是由一条通道进入的圆形墓室,有的是由直立的巨型石板建造的方形墓室,内部由平行石板隔成分室。这些建筑使用的石头重约4吨、8吨、10吨不等,显然,从巨石的开采、运输到古墓的建造并非一个家族能完成,从社会学角度看,它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不列颠已存在超家族的政治单位。从宗教学意义上说,对于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再生观念,巨石古墓起到了使死者灵魂免于离散,从而再次进入新生命的作用。不论怎样解释,这些荒凉而醒目的纪念物,在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山丘上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此后,与青铜时代相联系的“大杯文化”出现在不列颠,一支被后人称为“大杯人”的游牧人群,从莱茵河谷越过海峡进入不列颠,他们的名称来自精良制作而呈褐红色的杯形壶,其形体庞大,故为“大杯”。大杯人的居所比新石器时代的不列颠人要简单,但其陶器要精致得多。大杯人穿亚麻衣服,不再实行集体墓葬,而是用平底坟、圆形坟作单体葬。墓室中常出土戟、弓、箭、装饰品和大杯壶。一些史前史学者曾认为,大杯人把冶金术从莱茵河畔带到英格兰,现今的考古学家证明,英格兰的大杯居民是从爱尔兰得到铜制短剑和手斧的,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在新石器晚期从埃及传入西班牙,又从西班牙传入爱尔兰。不管怎么说,到公元前2000年,爱尔兰人已开始用康沃尔生产的锡制造青铜扁斧和戟。可见,即使说大杯人是迁徙而来的,也不是他们带来制造青铜器的技术,而是爱尔兰工匠创造了灿烂的不列颠青铜文化。总之,在不列颠,迟至公元前1400年,青铜扁斧和戟已取代了石制的武器和工具。

在威塞克斯出土的墓葬表明,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大杯人开始有贫富分化和等级差别,圆形大墓里的殉葬品远较普通圆坟的多:两边有凸缘的戟、青铜匕首、石制权标头、金耳环、骨镊子、饰针和精美的陶器。显然,这些墓主是大杯人社会中的武士贵族。青铜时代的不列颠无疑已是一个人口较多而富裕的,开始出现等级分化的社会了。

P5-6

本书由我和许洁明分工写作,许洁明撰写1—9章,我写10—19章,书后附有参考书目,可供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阅读。写一部英国通史一直是我的一个夙愿,现在这个版本应该是较完整地介绍了英国历史的主体线索,比较客观,比较能体现英国的特色,也较能反映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历史应该以“真”为本,我们在书中是努力去做的。书中有不少观点是我们自己的,若有不当,敬请读者指教。书中使用的插图相当精美,有不少在国内图书中不可见到,插图全都由陈仲丹教授提供并作解说文字,在此特表感谢。此次出版的国别通史将大大地增长我国读者对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历史的认识,这将为我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出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作为读者兼作者,我们向出版社致敬!读者关注我们的写作,我们也要向读者致谢!

钱乘旦

序言

在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一般称作“英国”。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充其量是个中等国家,若不是它在世界历史上起过特殊的作用,人们怎么也不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它。但它的历史作用实在是太特殊了,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没有这个国家,观在的世界也可能就不是这个样!英国的人口和面积与它的历史地位太不相称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至少在西方文明的历史上,只有两次出现过这种情况,另一次就是古罗马

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最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西方国家,也是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的第一个国家,对此,我们抱着复杂的心情。这种心情其实并不是中国所独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过,至今仍然有。不过,正是这种复杂的心情标示着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特殊作用:英国开创了世界的一种新文明,这种文明对多数国家来说是异质的,不接受它不可能。接受它却又很痛苦。这是一种当今世界的主体文明,英国开创这种文明,带给世界的,是灾难,还是福音?

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大概只有英国在产生并发展这种文明时,社会所经历的震荡最小,世人所感受的心理落差也最少。用学术的话语来说:英国是一个“原生型”的或“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原生型”或“自发型”国家非常少,寥寥无几;多数国家是“派生型”或“触发型”,是被迫进入现代化的,其历史的自然进程被打断,被迫走上一条它原本也许根本就不会走的路,所以,心理上的迷惘是可想而知的,历史上的震动也特别大。被强制的过程一定是非常痛苦的,这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所走过的路。

英国虽平稳走上现代化之路,其历史却也不平直,也有许多曲折,它有自己的辉煌,也有自己的失落:英国在古代被强制纳入罗马文明,从此后就在欧洲文明的框架中踯躅,和西欧许多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罗马帝国的占领,封建社会的转型,长期的社会经济停滞和徘徊,在世界文明的边缘上悄悄地生存了一千多年,不为世人所知。这一千多年的默默无闻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作为一个小国,远离文明的中心,英国能做什么呢?但后来,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机遇是瞬间即逝的,英国却托生了机遇,也因为各种巧合,这个在文明世界最边缘的蕞尔小国居然一跃而前,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以至后来所有国家都要要跟在它后面——一个小岛带动了世界,这是奇迹,还是必然?英国的历史因此充满了难解的谜,它处处暗藏着隐喻,既诱惑人们去发问,又鼓励人们去寻找答案。英国的历史极其诱人,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

历史本来是生动的,它原本是故事,是活人演绎的活报剧。写历史本来也应该很生动,它把生活录写成文字,因此是倒装的创作:先演剧,再写剧本。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历史书不好看,它把历史视作教条,似乎生活都从条文里出来,而不是相反。于是,生活和故事都没有了,有的只是几根骨架,架子上挂着几条干枯的肉丝,刚好符合条文的需要。如此写历史历史便死了,所以应恢复历史的主动性,让它活生生地体现出来。

这本书是英国历史的一个剪影,它尽量写出生活、写出故事情节,让历史书生动起来。但受到篇幅的限制,这个目标仍很难达到。读者可以看出,虽书中笔法尽量通俗,其立意却仍是学术的准确性,观点和结论是研究所致,并非想当然,也非从众之说。许多地方与众说不同,这正说明是研究的结果,因而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更接近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们力图写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术面孔,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让各种读者都可以感兴趣。这毕竟是一个“简史”,“简”就筒在不仅使漫长史事长话短说,而且将繁琐的考订隐于幕后,让读者直接接触历史过程;反过来,学术也能接近更多的读者,`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

希望这个目标能达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