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西乐编著的长篇传记文学《战将韩钧》记述了韩钧将军的英雄人生。被毛泽东称为“娃娃将军”的韩钧,1912年出生于新安县,1932年在国民党监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出狱后参与创建山西新军,后奔赴豫西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1947年随陈谢大军南渡黄河,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副司令员、陈谢兵团副司令员、豫陕鄂军区司令员等职,并两次参加解放洛阳战役。1949年3月23日,因操劳过度病逝,年仅37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将韩钧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智西乐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智西乐编著的长篇传记文学《战将韩钧》记述了韩钧将军的英雄人生。被毛泽东称为“娃娃将军”的韩钧,1912年出生于新安县,1932年在国民党监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出狱后参与创建山西新军,后奔赴豫西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1947年随陈谢大军南渡黄河,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副司令员、陈谢兵团副司令员、豫陕鄂军区司令员等职,并两次参加解放洛阳战役。1949年3月23日,因操劳过度病逝,年仅37岁。 内容推荐 智西乐编著的长篇传记文学《战将韩钧》形象地描述了韩钧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的传奇人生。《战将韩钧》故事曲折,扣人心弦,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英雄史诗般的文学传记;也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目录 第一章 草岚子监狱(1932—1936) 一、明日枪决 二、不速之客 三、可疑的来信 四、“奉命”出狱 第二章 转战吕梁(1936—1939) 一、绝密组织 二、营救王若飞 三、初掌戎机 四、炮声中的婚礼 五、五千大洋银票 六、决死二纵队横空出世 七、锋芒初试 八、整军中的风波 九、血战井沟 十、神符村雪恨 十一、肉搏韩信岭 十二、腰沟阻击战 十三、再战午城 十四、血洒罗汉 第三章 征战晋西(1939—1940) 一、阎锡山的圈套 二、危险之旅 三、暗箭密布 四、紧急应变 五、针锋相对 六、夜半枪声 七、杀出重围 八、越过封锁 九、决战临县 十、奔赴延安 十一、风卷残云 第四章 激战晋绥(1940—1944) 一、奇袭大武 二、克虎寨的枪声 三、虎口拔牙 四、午夜幽灵 五、血色樱花 六、护送总部炮团 七、佐佐木勋的末日 第五章 鏖战豫西(1944—1945) 一、南渡黄河 二、各怀心机 三、寻找豫西地下党 四、何去何从 五、李桂吾遇刺 六、潜流暗涌 七、血雨腥风 八、疾风扫落叶 九、生死营救 十、肘腋惊变 十一、泪洒黄河 第六章 为新中国而战(1946—1949) 一、单刀赴会 二、六战六捷 三、骑龙过黄河 四、风雨陕州城 五、痛宰“瘦牛” 六、天妒英雄 附录 韩钧年表 韩钧同志碑文 《韩钧同志传略》序 为光明的前途奋斗 韩钧谈晋西事变真相 赠韩钧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三五年七月八日夜。设在北平市西城区草岚子胡同的“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俗称“草岚子监狱”)南监房黑暗狭小的七号、八号两问牢房里,不断传出铁镣碰撞发出的刺耳声响。 “哗啦!……哗啦!” “哗啦!……哗啦!”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这声音从牢门上那五寸见方的小铁窗传到空空荡荡的走廊里,听起来叫人毛骨悚然。 两个看守从走廊的那头走了过来。走过这两间牢房门前的时候,借着昏暗的灯光,高个子看守瞥了一眼牢门上写的“死囚”两个字,压低声音问矮个子看守:“明天……枪决?” 矮个子点点头:“嗯!南京刚来的批复。” “唉!”高个子叹了一口气,“可惜了这十二颗好端端的头颅!” “可不!”矮个子啧啧两声。 尽管他们的声音压得很低,死牢里的人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七号死牢里,两个骨瘦如柴的青年正拖着沉重的十二斤脚镣移动。草岚子监狱里每个人都知道,这十二斤的重镣是死刑犯特有的标志。 个头儿略高的青年,侧身看着旁边那个比他小三四岁、中等个头儿的年轻人问道:“后悔吗?” “老西儿,求仁而得仁,又何惧焉!”年轻人坦然一笑。 “好!”老西儿借着头顶那盏八瓦灯泡的昏暗光线,赞赏地看着这个叫韩钧的年轻人。 牢房里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韩钧从后墙上那个拳头大小的通风孔向外望去,夜空黑暗而深邃。韩钧的思绪渐渐地回到了三年前。 一九三二年,他和同窗学友王若愚、邱少山因带领北平抗日义勇军参加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八一”示威大游行而被捕。先是被送进国民党北平宪兵司令部侦缉队,接着辗转到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北平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部行营军法处,最后被丢进草岚子监狱。这段时间里,他不断地见到那些高昂着头颅走上刑场的同志们。他加入共青团已经一年,入党申请书也早已交给组织。可是,随着被捕入狱,他们几个人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是多么渴望能有一座灯塔在黑暗中给他指引方向。 “开饭了!开饭了!”中午时分,伴随着一阵粗鲁的吆喝声,一个长着鹰钩鼻子的狱卒打开了牢门。 从牢房过道里望过去,监狱门口有栋小楼,楼上是看守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楼下是食堂。南监房的政治犯们稀稀拉拉地走出牢房,拖着沉重的脚镣,三三两两顺着过道向外走去。韩钧正想着自己的心事,无精打采地落在后面。 王若愚看他脸色不好,关心地问:“哪里不舒服?” 韩钧摇摇头,叹了口气。 邱少山说:“嗨!到了监狱又咋的?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说着拍拍自己的胸脯,“这可是本钱哪,你说呢?” 韩钧想说什么,欲言又止。 天上下着雪。几个人穿过一片空地走进食堂。食堂不大,从南到北五六排光溜溜的白木茬桌子。桌子上已经摆好碗筷。每排桌子正中间放着一个大洋瓷盆,盆里是黑糊糊的高粱米饭,一个粗糙的木勺斜着插在高粱米上。洋瓷盆旁边放着一小碟子咸菜,每张桌子上摆放七八套碗筷,每套碗筷旁边摆着一碗白菜汤。 P1-2 序言 二十三年前,即一九八九年,我社曾以内部发行的方式出版过《韩钧同志传略》。 韩钧,生于一九一二年,河南省新安县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新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有胆有识,文武双全,年轻有为,战功卓著,被毛泽东亲切地夸赞为“娃娃将军”。他于一九四九年三月病逝时年仅三十七岁,安葬在北京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由于英年早逝,他的英雄事迹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 一九三一年“九八”事变爆发后,韩钧从家乡奔赴北平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他担任北平抗日义勇军青年队队长,因带领青年队参加中共北平市委组织的抗日反蒋“八一”示威大游行而被反动军警逮捕,并被关进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俗称“草岚子监狱”),同年年底,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狱中,他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掌握了英语和世界语。一九三六年九月,他被我党营救出狱,随即奔赴山西抗日战场,创建了数万人的抗日武装——山西抗敌决死队二纵队,并率部转战多地,浴血抗敌,成为英勇不屈的民族解放的钢铁长城。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受毛泽东派遣率部开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担任中共河南区党委委员并兼任河南军区二军分区司令员,收编地方抗日武装,消灭土顽,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太岳兵团(即举世闻名的“陈谢兵团”)副司令员、前敌委员会常委,太岳兵团后方司令部司令员,豫陕鄂军区司令员,率大军鏖战晋南,逐鹿中原,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卓越功勋。 长篇传记文学《战将韩钧》形象地描述了韩钧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的传奇人生。本书故事曲折,扣人心弦,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英雄史诗般的文学传记;也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后记 我是韩钧将军的家乡人。 孩童时期,我就经常听爷爷和父亲谈起韩钧的事迹,说他是我们家乡的大英雄。可惜的是,我当时年龄太小,大约只有七八岁,记忆十分模糊,只是隐约记得好像跟爷爷和父亲夸过海口,说我长大了要把大英雄的事迹写成书。在我十岁前后,爷爷和父亲相继去世,但大英雄韩钧这个名字已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底里。十七八岁的时候,我考入了韩钧将军生前就读过的学校——将军就读的时候叫“河南省立第四师范”,现在叫“洛阳师范学院”。此时,了解韩钧事迹的愿望再次萌发。可是查遍了学校图书馆竟一无所获。我有些不解,同时心中也多了一些疑问:一个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立下不朽功勋的英雄,怎么会没有他的史料呢?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单位恰巧在韩钧将军故居不远。心中埋藏多年的愿望再次点燃。记得很清楚,一个冬天的上午,我独自一人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听着黄河澎湃的涛声,来到将军故居,看到的是一片荒凉。站在附近一个山头上,望着面前的群山大河,我十分伤心。 真正下定决心要为韩钧将军写一部书,是在很多年以后。那一年我已满了三十七岁。浮躁和喧嚣都已经远去,我已有了许多人生积淀。一想到大英雄去世的时候年仅三十七岁,我的心中便产生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记得韩钧将军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人生不得行胸怀,虽活百岁犹为夭”!这件事,绝不能再任其迁延下去了!于是我决定放下一切尘念,全力以赴去追寻童年时代就产生了的理想! 真正动手去做,遇到的困难是超出想象的。 最大的困难是资料缺乏。将军一生十分短暂,从投身革命开始,除了在黑暗的牢狱之中,就是在戎马倥偬的战场,加之又病逝在新中国成立前夜,能够保存至今的史料少而又少。我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查遍洛阳图书馆,却发现只有三本书刊中有关于将军的只言片语。一本是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的《牺盟会和决死队》,一本是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的《日阎勾结实录》,还有就是一九八。年第一期《人物》杂志里的一篇小文章。 失望之际,我转而有了一个发现:这不正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天地吗! 从二〇〇六年年初开始,此后整整两年时间,我开始实地查访,搜集资料。先是奔波于洛阳、郑州、三门峡、南阳、许昌和周边县市,后来又远赴山西、陕西、北京,走遍了将军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凡是发现与将军有关的文章、回忆录、史料,哪怕其中只有一句话提及,也要尽力搜求。 接下来,创作正式开始。 创作的艰辛无需多言。由于是业余时间创作,困难可想而知。不过因为热爱,再多的困难都能坦然面对。因为白天有许多工作要做,所以便只有夜以继夜了。从二oo六年至今的六年时间里,本书几易其稿,最终成形。书成之时,我首先要感谢的是理解我、支持我、鼓励我的夫人惠永华,感谢她的理解、信任和鼓励,是她坚定不移的支持给了我巨大的力量!感谢她一直以来体贴入微的照顾和默默无闻的付出,使我在特别宝贵的业余时间里能够专心创作,尽可能不被琐事俗务所打搅。 + 创作过程中,有这么三点收获愿奉献给读者诸君。 第一,深深被大英雄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事迹所感动。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有真实的故事打动我,令我热泪盈眶。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那些细节都是革命前辈们高尚品德的自然流露,今天仍然有着如此巨大的感染力。 第二,灵魂受到爱国主义的洗礼。将军投身革命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之际,一个十八九岁的热血青年,哪能忍受得了祖国母亲遭受如此的奇耻大辱。他因“抗日罪”入狱四年多。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掌握了英语和世界语。黑暗的牢狱生涯不仅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把他锤炼得无比坚强。他被党营救出狱,随即按照少奇同志秘密指示奔赴山西抗日战场,创建了数万人的抗日武装——山西抗敌决死队二纵队,英勇抗战,辗转数省,浴血八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