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代情僧,这只为情所困的白鹤从诗中来,回诗中去。
如果仓央嘉措真的是一个诗人,那他的诗便代表了他的内心和所有的情感世界。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中最具传奇性、最受爱戴、最受尊崇的上师。仓央嘉措从寂寞深远的雪域高原,走入这最深的红尘之中,凭借一首《不负如来不负卿》,以及被误传的《见与不见》、《最好不相见》等“仓央嘉措情诗”而红遍红尘。
雷十一编著的《仓央嘉措诗说——一只为情飞翔的白鹤》探寻仓央嘉措掩藏在史籍背后的真相,揭秘其情诗中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史书记载,他在24岁那年被卷入政治漩涡,在被清朝政府押往北京的途中,于青海湖畔溘然而逝,然而民间传说却认为他并没有死在青海湖,却是在一个大雪夜中悄然遁走,从此下落不明。他的情诗,仅仅是情诗,还是别有寄托?这里面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立体展现西藏的神秘宗教、历史、民俗和风情,带领读者进入美丽西藏的腹地之中比《藏地密码》《藏地情书》更瑰丽多姿的藏族风俗仪式和丰富文化,让读者遍览西藏的神秘和美丽。写法上融合小说、美文、人物传记、诗词解析等多种文体于一体,文字唯美灵动,情节曲折动人,古典味道浓郁,可读性极强。
《仓央嘉措诗说——一只为情飞翔的白鹤》由雷十一编著。
《仓央嘉措诗说——一只为情飞翔的白鹤》讲述了:
仓央嘉措。—个名字。—种纯粹。
在所有人的眼里,他是一个迷失的菩提,而唯有他自己最清楚,只有成为一个快乐的凡人,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且行且唱,平常的日子是那么的美好:金色的屋顶、银色的唢呐、嘹亮的歌声;五色的经幡、柳树的枝叶、一个誓约;东山顶上的明月、八廓街门窗里的姑娘、比肌肤还要柔软的骨骼……明净的细节、生动的情貌,字里行间构建的是一颗单纯清净的心灵。
他甘愿舍弃宫殿、权杖、金钱,舍弃雪域上无以伦比的荣耀。希望有—天,做个普通人,生活在拉萨的八廓街。
一 永远的记忆
在东边的山尖上,
挂上了明洁的月儿。
玛吉阿米的脸庞,
又荡漾在我的心头。
西藏高原,是世间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具有一种时空上的永恒象征:辽阔、纯净、邈远、浑朴。在天地间,庄重的建筑、浓烈的色彩、炫亮的经幡,还有那行走在阳光下的红衣僧人,构成了这块高原上最为摄魂夺魄的神秘元素。在拉萨,布达拉宫里,曾经居住过的六世达赖活佛仓央嘉措,他不仅被尊为雪域之王,显贵无比;当他走过拉萨街头,在八廓街纵酒欢歌,还是世间最美的情郎,风流倜傥。
自他身后的三百多年以来,说不清有多少真挚浓烈的短歌还托付其名,在藏人口中吟唱不绝。尽管朝朝暮暮,尽管白云苍狗,尽管脚步奔波流离,尽管大地荒凉空旷,爽直朴实的藏人只要酒入胸襟,情怀张开,便会唱起歌来,跳起舞来,而这些每节四句的情歌,也正是他们最喜欢歌唱的。当你感受到其中自然奔放的情感,并为之沉醉时,歌唱者同样能在喜悦之下,洞察你心头瞬间一闪而过的疑虑,他们并不是惯于说教的俗世人,只会用同样炽热的嗓音,再次放歌:“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浪荡;他想要的,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时间是流动的,悄然变化着高原上的世界。藏民们说,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在西藏,拉萨是高原的中心,而大昭寺是拉萨的中心。那三道环绕着大昭寺的转经路,由内而外被称为:囊廓、八廓和林廓。囊廓环绕的是大昭寺中心供奉的释迦牟尼大殿;八廓环绕的是大昭寺的外墙;林廓则是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和小昭寺一同包括进来。来自四方的僧侣、藏民沿着不同的道路朝圣前来,一路三拜九叩、五体投地,用最虔诚的方式表达最虔诚的心。就在八廓街上,超然尘外的活佛因为渴望拥有凡人的情爱,纵酒放歌,令无数的后来者怦然心动,期待着在转经的途中,与自己心里的那个人相遇。
作为八廓街上最有名的地标,东南角上外墙涂成黄色的玛吉阿米餐厅,它因独特的名字,以及一段浪漫的传奇而备受访者的钟爱。“玛吉阿米”并非人名,这个词是藏语音译,可以直译为少女的意思,但其内涵更为含蓄复杂,是形容情人对自己的恩情就像母亲一样。汉语中没有直接与之表达对应的词汇。在不同的诗歌译本中,“玛吉阿米”被翻译为:少女、佳人、未生娘,除此之外,或更换为准确的短语是:母亲般的情人。
仓央嘉措的身世比较特殊,他并不像其他转世活佛那样,自幼被带入寺庙中接受与世隔绝的佛教训练,而是在藏南的草原上牧羊放牛,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在这一时期,他虽然因为家境贫寒,活得艰辛,但从小就感知到了山川自然的活泼生机,尤其是父母亲人的慈怜垂爱。所以,当他到了14岁以后,骤然进入佛教世界,并成为高高在上的转世活佛之身时,那一双曾在幽暗的深夜里抚慰着他入梦、驱赶走梦里恶魔的母亲的手,就已经成了过去,成了难以再得的依恋。
昔日的顽童成了活佛,前世辗转不息的灵性、记忆和学习,并不能泯灭人性中的青春欲望。他只是一个从少年迈入青年的肉身男子,生命生生不息,同样潜伏着世间的一切烦扰。布达拉宫的高墙外就是一个鲜活无比的世界,坦坦荡荡的阳光下,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苦、别离苦、怨憎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次第铺开,绚烂无拘。因此,一个骤然远离故乡、远离童年,生活在封闭宫殿里的少年,内心的活泼与苦闷势必更胜俗世的同龄少年三分。正如歌中吟唱的玛吉阿米,是一个仿佛母亲般的情人——如少女一样的美丽纯洁,又如母亲一般地叫人眷恋——孤独的少年就是爱着这样独特的少女,爱她的美丽、善良、活泼,也从内心深处依恋着她,品尝着她独特的疼爱、怜惜和慰藉……当一轮满月从高高的东山尖顶升起,照进清寂深深的布达拉宫。这时,一直伫立在庭院里的仓央嘉措,也陷入了长长的思念,心上人满月般皎洁的脸庞,恰恰映进他抬向天空的眼眸。
美好的一切,尽在大昭寺外、在八廓街酒坊、在杯盏欢歌中:高高燃烧着的蜡炬,浓烈扑鼻的酒香,情人的红颊黑眸,都独具不可言说的魔力。因为在仓央嘉措的眼中,他们胜过了世上最为尊贵的权势,胜过了世间所有的黄金和宝石,即座中的每个平凡人都在欢笑,都在畅饮,在欢歌中感受到温暖和甜蜜。
月光清澈,散发着纯净的光芒,洞照着一墙之隔的人和巷道。那些踉跄着从街角晃过的汉子高歌远去,当他们由醇酒美人,烛火熊熊,歌声俚词的记忆伴随着入梦时,夜色已被露湿侵染,这只是孤独的思念者最平常一夜的开始。
倘若高原上只有一棵树,而这一棵树正被月色笼罩。我由衷地深信,这是一首情诗中关于思念的最佳意象,真切而孤独,纯净而缠绵。
仓央嘉措曾经专心致志地研习佛学典籍,通晓藏传密术。据史料载,他拜格隆嘉木央扎巴为根本上师,按四部《恒河水流》中的规定,在三年之内不分寒暑,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是真理构筑了世界的基础,不分世外与世俗。那么,潜藏在他年轻的内心深处,所渴望、所寻找的那一道灵光将在何处显形呢?
《华严经·十地品》上说: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
情人、酒坊、短歌正是因为世间平凡的快乐而存在着,这也是世间事的魅力,它们存在并满足了独孤者的需要。在未来的拉萨街头流浪过程中,或是布达拉宫殿深处的静室里,仓央嘉措的意志和步伐,将为真正获得一个正常平凡人的权利,而血液滚烫。
P15-17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歌,几乎构成了这片天空下最富传奇和浪漫气息的篇章。在一个五月的黄昏中,在充斥了传说、酒、诗歌和爱情的旱地码头,一个状如红铜、矫健似马的吐蕃特汉子为我吟唱了一首仓央嘉措“这个神的化身、漂亮的情郎、世俗的哥哥”的几乎被所有歌册和卷帙遗忘的诗篇:
我坐在布达拉宫,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王;
我在拉萨的街道上流浪,
我是世界上最美的情郎。
这也许是一个诗人惟一痛苦而优美的姿势。
——著名诗人叶舟《大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