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微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马谧挺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已衰亡。

传到道光,实则苟延残喘,随时可能断气。

面对这瘦死的骆驼,各路人马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血腥弈!

道光皇帝拥有80万军队,奇珍异宝无数,本想只一战就把英国踩在脚下?林则徐两次禁烟,殚精竭虑,为何鸦片越禁越多?琦善是道光朝能力最强的大臣,竭力避免中英战争,却反被当作卖国贼?

马谧挺的这本《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描述了18世纪末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大清王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突出地叙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各路人马的血腥博弈。

内容推荐

马谧挺的这本《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描述了18世纪末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大清王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突出地叙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各路人马的血腥博弈,以及从正面和侧面反映同一时期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人文科技、市井风情。

《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时间跨度50多年,涉及同期英国的发迹史、西班牙的沉沦史、美国的崛起史、葡萄牙的奴隶买卖,东印度公司的发迹史,美国铁路与中国劳工,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探索新大陆,海盗贸易,新事物萌芽等,内容宏大,意旨宏远,文笔犀利、柔美,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同时又不禁叹惜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历史车轮的生猛。

目录

自序

附图 鸦片战争人物群像

第一章 大英帝国PK大清帝国

 第一节 这就是乾隆

 第二节 英国佬又兴奋地来了

 第三节 大恶人律劳卑

 第四节 中英争老大

 第五节 把门关了吧

 第六节 不信我弄不死你

第二章 要不要禁鸦片

 第一节 鸦片烟是这么来的

 第二节 小商贩大公司

 第三节 道光帝终于怒了

 第四节 到底要不要禁烟

 第五节 还是开会吧

 第六节 棉花战争

 第七节 史上最严厉戒毒法

 第八节 道光帝伸开黑手

第三章 广州城的禁烟运动

 第一节 新上任的公司经理

 第二节 抢英国人的老婆

 第三节 最做作的诗人

 第四节 林则徐是这样戒烟的

 第五节 不缴烟就杀了全球首富

 第六节 英国第二大鸦片贩子

 第七节 老实上交鸦片吧

 第八节 打死也不写保证书

第四章 虎门的硝烟

 第一节 英国女王的一封信

 第二节 林则徐开读国际法

 第三节 澳门大战

 第四节 为了有饭吃再战九龙

 第五节 关天培大战英军

 第六节 英国人彻底坐不住了

 第七节 赶紧结束战争吧

第五章 英国远征军

 第一节 远征军攻占香港

 第二节 邓廷桢失陷厦门

 第三节 定海之战

 第四节 道光帝怒了

 第五节 阿哥出场

 第六节 伊里布玩小伎俩

 第七节 琦善天津会义律

 第八节 大沽口拉锯战

第六章 穿鼻草约

 第一节 巨头汇聚广州

 第二节 脑残琦善

 第三节 沙角之战

 第四节 穿鼻草约

 第五节 虎门大战

 第六节 最强阵容血战

 第七节 收复定海

年表 1793-1842:中国与世界

小引 历史正面与侧面里的那些人

试读章节

马戛尔尼虽然失败了,但英国政府却还想继续尝试,他们认为马戛尔尼的失败,是因为翻译的水平导致。当时马戛尔尼的使团里,只有两名翻泽,这两名翻译是幼年时期离开中国的满人,他们只会很少的一些汉语。而且这两名翻译不会英语,只会拉丁语,还需要再把拉丁语再翻译成英语,当然就容易出错了。

在英国政府看来,促进贸易明摆着可以增加税收,可以让市场更加繁荣,大清帝国绝不可能不同意。

所以这次出使最大的不同就是翻译。在这个使团中,有上次出使的那个小孩儿斯当东,他现在是东印度公司的大班(经理),在中国已经待了二十多年,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此时他翻译的《大清律》刚刚完成。(请留意小斯当东,他是促成鸦片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

还有一位叫马礼逊,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也是第一本英华字典的作者,汉语水平非常之高。再加上在华多年的埃利斯、德庇时(后来的香港总督)等人,这次使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翻译阵容空前强大。

另外,英国政府仔细研究了中国的风俗和政治特点,觉得割让海岛和和协定关税很容易引起清政府的反感,所以这次的条约重点是取消垄断,促进商贸,只要清政府可以放松对商贸活动的管制,让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进行贸易,那就算是出使成功。

这次的使团由著名的勋爵阿美士德带领,大清的乾隆皇帝已经驾崩了,他们将要觐见的是他的儿子一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与乾隆不同,他远没有乾隆那么好大喜功,对威服四海、万国来朝并不热衷。更何况当年马戛尔尼的事他曾经亲身经历,心中实在没有什么好感。

所以当阿美士德使团来到中国时,负责接待的直隶总督那彦成就接到了嘉庆皇帝的圣旨。嘉庆说:

洋人远隔重洋来进贡,这事朕并不高兴,他们来中国必是有所求而来,接待规格也不必铺张了。如果他们提出增加通商口岸,你就直接给朕驳回。要是他们情诃恭顺,就领来觐见,要是不守礼仪制度,就在天津宴请他们,然后打发他们回去,不用进京了。

这道圣旨给那彦成出了一道难题,嘉庆皇帝不但要让这些洋人磕头,而且明确地提出,如果洋人是来签条约的,就可以直接把他们赶走了。之前马戛尔尼并没有磕头,只是三次单膝下跪低头示意,算是中英两国礼仪的一个折衷,这次的使者能同意磕头吗?

那彦成把这个要求告诉了阿美士德,阿美士德也很为难。磕不磕头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使者代表的是英国的国家形象,这一个头磕下去,今后英国在欧洲还有什么颜面。为了慎重起见,阿美士德在使团里开了—个会,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当年随马戛尔尼来华的斯当东坚决不赞成磕头,另一副使埃利斯觉得无所谓。最终阿美士德只好采用马戛尔尼的老办法。他对那彦成说,如果中国官员对着英国国王的画像磕个头,那么他就给嘉庆皇帝磕头。这样既遵守了中国的礼仪,也维护了英国国王的尊严。

那彦成没有办法,嘉庆皇帝的圣旨他不敢违抗,如果英国使者不向皇实际英国国王是允许阿美士德向嘉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的,只是在马礼逊和小斯当东的一再坚持下,他才最终决定不磕头。上磕头尽忠,那明显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到位,同样要受惩罚。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任务,那彦成想出了一个主意。

这个办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提前宣布皇上召见,然后让这些使者马不停蹄地赶路,赶上一天的路,到时候人困马乏,觐见皇帝时,只要轻轻一推一绊,他就会一跤摔倒在地,那么这头就算是磕了。虽然形象不好,那也只是练习不娴熟罢了,皇上肯定不会贵隆,这样自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还能得到皇上的肯定,冒一点险也是值得的。

这一天的行程实在累的阿美士德够戗,当他们来到大殿之外,嘉庆皇帝马上就要召见的时候,小斯当东发现了其中的诡计,阿美士德推说衣装不整,要换一套礼服才能觐见皇上,然后斯当东站在他的身旁,防止那彦成使绊儿。

嘉庆皇帝宣英使觐见,那彦成使绊儿的诡计无法实施,只好回奏:使者走不动了,皇上等一会儿再宣吧。

嘉庆皇帝等了一会儿,第二次宣使者进殿。

阿美士德还在跟那彦成纠缠磕头的事,那彦成硬着头皮对皇帝说,使者拉肚子呢,再等—会儿。

嘉庆皇帝又等了一会儿,第三次宣使者进殿。这个时候那彦成已经知道磕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他冒着极大的风险跟皇上说,使者已经病倒了,再也不能觐见了。

谁也没想到,嘉庆皇帝竟然能够容忍下去,还向那彦成下旨说,如果使者病倒了,那就宣副使觐见。

这回那彦成无计可施,他回奏道,副使也病倒了,谁也觐见不了了。

嘉庆皇帝终于大发雷霆,下令将使者驱逐出境,将那彦成逮人刑部议罪,并罚他赔付接待英使的一切费用。

阿美士德被赶出北京之后,有人告诉嘉庆皇帝,英国使者根本没有生病,只因不肯三跪九叩,那彦成才撒谎。P8-10

序言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历史来讲,无疑是最重要的一课。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进入了悲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所以只要是中国人,谁都知道这场战争对整个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

以往的历史书里,只要提起鸦片战争,无不充满了屈辱和仇恨,无不痛斥英国侵略者的残忍罪行,正是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把善良的中国人民推向水深火热之中,正是那些卖国贼,将中国的主权拱手让人,让民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十年前的我,也一直这么认为。

可是有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让我无法轻松面对。比如道光皇帝启用刚正不阿的林则徐去禁烟,所以他是民族英雄。又启用昏庸无能的琦善进行和谈,所以他是卖国贼。但是如果反过来,假如道光皇帝任命琦善去禁烟,用林则徐去和谈,那么历史又将如何书写?善恶忠奸又该如何划分?要知道在历史当中,这并非绝无可能。

那个处在忧患当中的琦善,他是怎么看待《穿鼻草约》的,仅仅是因为他意志不坚定?难道他天生就喜欢卖国吗?那个被迫与英国侵略者和谈的耆英,在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的一瞬间,他的内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形象?坐在紫禁城里的道光皇帝,难道不想将英国侵略者赶出中国吗?他为何要一意孤行的屈服,为什么不动员全国的力量,去伸天讨,去扬国威,难道他就真的不想吗?

也许处在历史当中的这些人,并不像传说的那么简单。

谁都知道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拥有军事高科技的英国侵略者,从一开始就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使中国拥有一位不世将才,也无法用手中的长矛去打败英军的军舰。当炮弹呼啸而过的时候,当百姓生灵涂炭的时候,当忧国忧民的忠臣义士们,搓腕嗟叹的时候,谁才能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去中止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去筹思复兴的大计。

这场绝无可能取胜的战争,是否应该让它一败到底,败到毫无翻身的境地。还是应当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从头开始寻找民族的复兴之路,去找到差距,去正视差距,用一股坚忍的毅力去规划民族的未来?

按着这样的一个理论,那些被历史委任的卖国贼们,算不算是拿和谈来报国!

鸦片战争当中所有的大臣,都在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带兵征战的将军,尚且不能赶走侵略者,又怎么能指望和谈的使者们,去挽回国家的尊严。那些忍辱负重的使者们,用自己一世清名换回一纸屈辱的和平条约,他们的内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历史很复杂,有时候,也很无奈。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刻画着英雄与汉奸,忠臣与败类,但当每一次盖棺定论的时候,总是把一连串的疑问抛给我们,让我们这些回顾历史的人,无法获得片刻的安宁。

十年过去了,当我研究了十年近代史之后,我终于明白,这场鸦片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意义。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洋务运动,就没有百日维新,就没有走向共和。鸦片战争恰恰是一次历史的起点,它带给中国人的,是一次千年难逢的机会。

战败了,才能看到自己的缺陷,战败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没有这场失败的战争,所有人还会沉浸在天朝的臆想中无法自拔,只有战败了,才会想方设法去重新开始,踏上革命与创新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场战争带给中国人的,就不仅仅是屈辱,而是一场划时代的革新。

这场革新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跨度之大,思想之杂,举世无双,除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绝对没有哪一次的思想升华可以跟近代相比。如果说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带来了两千年辉煌的封建历史,那么从鸦片战争开始,近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注定会给中华民族带来又一次思想腾飞,那么它势必会创造下一个辉煌。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回顾这段历史,正视这段历史,特别是还原真实的历史,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