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代孙思邈著,由焦振廉等人校注。
《备急千金要方》约成书于652年,系孙思邈“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于是“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而成,又因“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而以“千金”命名其书。书中采集汉魏六朝以及当代医学内容,分门别类,重加编排,间以己说,内容丰富,是唐代医学文献中的经典之作,并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著,由焦振廉等人校注。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通百家之说,曾得到隋唐两代皇帝征召,皆不就。缘自幼多病,留心医药,勤于临证与著述,终成一代大医,并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所著数十种,多已散佚,今传《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其代表性医学著作。
唐代医学承继六朝以来的积累,并有重大发展。《备急千金要方》综合前代成就,总结当时成果,内容宏富,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坐标性质的经典医学文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书30卷,以各科医方为主,并涉食疗、养生、脉法、针灸等,内容宏富,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重视医德修养,撰《大医精诚》篇,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深刻影响了后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备急千金要方》流传广泛,有北宋校订本、宋代坊刻本、唐宋抄本及道藏本等版本系统。此次点校以日本嘉永江户医学影刻宋本为底本,按照文献学方法进行标点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