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局”也,可是,你知道哪些宴席值得去吗?去了之后怎么应酬才算得体?第一次面对大领导,穿什么衣服好?到时怎样让气氛活泼起来,又不失礼貌?男人到底该不该抽烟、喝酒?会不会上瘾呢?万一弄坏了身体,怎么办?
针对职场“菜鸟”最常犯的礼仪错误和最头疼的交往难题,本书进行了详尽、生动的解说,内容广泛,涉及礼仪规范、举止气质、服饰仪表、社交礼仪、用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说话艺术、涉外及旅行礼仪等实用规范。更有生动、直观的真人图解,向你展示礼仪魅力,是一本助你走向成功的“礼仪圣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别说你懂职场礼仪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作者 | 陈乾文 |
出版社 | 龙门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局”也,可是,你知道哪些宴席值得去吗?去了之后怎么应酬才算得体?第一次面对大领导,穿什么衣服好?到时怎样让气氛活泼起来,又不失礼貌?男人到底该不该抽烟、喝酒?会不会上瘾呢?万一弄坏了身体,怎么办? 针对职场“菜鸟”最常犯的礼仪错误和最头疼的交往难题,本书进行了详尽、生动的解说,内容广泛,涉及礼仪规范、举止气质、服饰仪表、社交礼仪、用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说话艺术、涉外及旅行礼仪等实用规范。更有生动、直观的真人图解,向你展示礼仪魅力,是一本助你走向成功的“礼仪圣经”! 内容推荐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这是我当年搞社会实践得出的最大教训,因为很多时候敲开一家单位大门的竟然是一根烟! 很多新人收到别人的名片后往往不知如何处理,要么翻来覆去,最后搁在桌上,要么当成衣角一样捏来捏去,以为这样就能消阵紧张情绪,却没注意到,名片主人的脸已经不知不觉地拉长了! 尊重别人,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要“谦让”,比如说进电梯时最好是你先进去,帮着按住开关,或者确认一下里面是安全的。 …… 在职场中,不懂礼仪的“菜鸟”和对此不以为然的“老鸟”还真不少,一如他们吃亏(含喑亏)的数量。本书不是什么成功保证书、发财万金券,只是结合作者当年遭遇的各种“杯具”,告诉你一些简单但实用的礼仪规范。 在书中,你还会不时发现一些类似于“潜规则”的现象与总结,但作者的本意不在于此。你只是想告诉大家,你可以不做,但你不能不知道有这些事。 在自已摔过跤的地方做个标记,告诉后来者“这里危险” ,便是本书最大的诚意与心愿。 目录 第1章 有礼走遍天下 不懂礼仪,你就还是未成年人 对礼仪认识不全面,难免进步比人慢 不懂礼仪,你还将错过许多贵人 你有过这些礼仪糗事吗 掌握礼仪的“四项基本原则” 只讲“仪”,不讲“礼”,让人怎么尊重你 第2章 如何表达你的敬意 讲礼,就要先搞清楚次序问题 礼仪不用死记硬背,留心生活就行了 职场中的次序问题 礼多人不怪?也怪! 讲礼,就要尊重别人的感受 第3章 初次见面的礼仪 准备面试,不要本末倒置 上班后怎么打扮才得体 看完这篇,你就知道怎么穿西装了 初次见面,让人一下子记住你 小名片,大讲究 介绍他人时容易犯哪些错 单位来客人了,你会接待吗 第4章 开会与谈判 让别人乐于与你交谈 谈判中,能力比口才更重要 别让你的形象毁在这些细节上 有电话、口气臭等特殊情况的处理 怎样开个成功的会 求人要有求人的样子 怎样为客人送行 第5章 联络礼仪 选择适合自己的联络方式 对方能“看到”你打电话时的表情 打电话时要说话主动 如果对方正在忙,怎么办 不懂手机礼仪,你就out了 能替别人接听电话吗 也说“有事没事常联系” 第6章 宴会礼仪 点菜也有大学问 健康又低碳的上菜顺序 吃饭时别在这些环节上出丑 使用筷子有禁忌 不可不知的中国酒文化 吃饭吃饭,健康为上 说一说西餐礼仪 第7章 办公礼仪 办公桌不是你的“私人领地” 公私要分明,不做“梁上君子” 涉及物品的办公礼仪 不能不说的电梯“潜规则” 像尊重客户一样尊重同事 与领导的交往之道 第8章 送礼与做客 送礼那些事儿 探病也有讲究 做客要预约,再熟也要守礼仪 后记 我们需要的都是学习 试读章节 健康又低碳的上菜顺序 点菜的时候,是先主菜后其他,那么吃菜的顺序呢? 现在有不少饭店可能是因为不懂怎么上菜才合适,加上生意一忙,送过来的单子一多,厨师们就几乎乱了套。最后,往往是哪个做好了,就先把哪个往桌上端。通常说来,凉菜不需要怎么加工,是最先做好、最先上桌的。这也是许多人会点菜先点凉菜、许多菜单会把凉菜放在最前面的缘故——毕竟,他们就是按照这个顺序吃的。 事实上,如此吃法不仅仅是不符合礼仪的问题,还可能有悖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 饭前先喝一口汤 吃饭先吃什么?大家想一想养生谚语就明白了:“饭前先喝一口汤,不用医生开药方。”吃饭之前先喝点美味的汤,既可以让胃“苏醒”过来,胃口大开,还可以在胃内均匀地涂上一层保护膜,防止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伤害到它。 现在一度流行一种可以教人千杯不醉的办法,即喝酒之前先喝一袋全脂牛奶,其原理跟饭前先喝汤是一样的。空腹喝酒为什么容易醉?因为它的胃里除了酒,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就像把胃泡在酒精里,对胃黏膜的刺激特别大,对酒精的吸收比吃过东西后再喝酒要快好几倍,自然容易醉得多。 但是现在很多人吃饭的时候不喝汤,或者最后点汤,饭店上菜时也把汤放在最后。结果,大家喝得七荤八素的,还有些人喝吐了,这时候有人就会说了:“来,赶紧喝口汤吧!喝口汤,胃就舒服多了。”其实,要是先喝汤的话,或许就不至于此了。目前,在八大菜系中,重视汤的也主要是粤菜和闽菜。在广东和福建这两个地方,很多人还保留着饭前先喝汤的好习惯。 要是没有汤,也可以喝点开胃的软饮料。软饮料是根据英文翻译来的,叫soft drink,这里的soft指的是酒精含度低或者根本没有,酒精浓度比较高的饮料,一般就叫“硬饮”(hard drink)了。不管喝什么,都最好是相对温热的,吃饭前就喝太多冰冻、低温的东西,容易伤着胃,时间一长,会出现胃寒的。 喝完汤之后,大家可以先吃一些开胃的食品,比如凉菜、干果。就我目力所及,目前能按这个顺序给客人上菜的已经极为少见了,只有个别饭店还会这么做。 吃菜应该是先红后白 吃完开胃菜之后,马上要上的菜就是主菜,也就是压轴菜。请客吃饭,就要吃点好的,胃口大开后就可以开始享受了。“压轴菜”虽然名字里带有“压轴”两个字,并不是说它一定要最后才端上来,要不然大家都快吃饱了,胃里哪儿还有空间装它?你见过一部电影的主人公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才粉墨登场的吗? 但是很多人不管这些,先是吃得八九分饱了,甚至撑得很厉害了。这个时候,最名贵的菜端上来了,你说吃还是不吃?很多人想,这道菜很值钱,要好几百块甚至上千块钱呢,不吃可惜了。于是,一人一碗,费了猛劲地往下灌,吃得很不健康。如果你是用这种方式来招待客人,那就要检讨一下,因为这是很不礼貌的。 上了主菜之后,就可以上二菜、三菜了,上菜的顺序基本上参照菜的重要程度来,兼顾荤素搭配。可以上一个荤菜,然后上一个素菜,再上一个荤菜,荤素刚好交错着上。 通常说来,肉有红白之分,牛肉、猪肉等一些相对肥腻的食物属红肉,鱼、鸡肉、虾等属白肉。红肉中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人饿的时候吃几块会特别充饥,但吃多了容易腻,要是已经吃得比较饱了,也会比较烦这些东西。像过去,经济困难,饭菜的油水都比较少,要是能吃块大肥肉的话,就是件十分幸福的事了。那时候参加酒席,最美的事情就是能端上一大盆肥肉,让大家吃个爽、吃个够。这里的肥肉一般就是指猪肉,属红肉。所以上菜的顺序最好也参照人的饥饿程度而来,先荤后素,先红肉后白肉。 吃完菜之后,你可以再来点儿小吃或者甜点。 基本上,这就是一个相对完整、健康的吃饭顺序。现在很多饭店上菜的顺序完全是乱了套的,这就会造成客人吃饭不够健康,比如说吃素菜都快吃饱了,这时候端上来一大盆红肉,就没有几个人吃得下了,无形中造成了浪费。现在不是在提倡低碳社会吗?真要低碳的话,那先把上菜顺序搞对了。 家宴的禁忌 如果是在家里宴请一些重要客人,做菜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么几条规则,叫做“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道鸡肉,不管你怎么做的,一般不能把鸡头给端上来的。鸭呢?一般也不会把鸭屁股端上来。尽管现在有不少人觉得吃鸭屁股对美容有好处,有一些地方还专门卖鸭屁股,但是在餐桌礼仪上还是应该这么做,否则让人觉得不礼貌。还有就是“鱼不献脊”,就是说不能让这条鱼趴着,一定得是侧躺着的。 做菜时如果犯了这三个忌讳,就说明这个人对宴席的基本礼仪还是不够了解。 在外地吃饭 如果你去外地出差,那么不管是有人请你吃饭,还是你自己去吃饭,我都建议你,这时候就不要入乡随俗了! 到外地出差,因为有事要忙,加上来回奔波,身体素质会明显下降,这时候最好挑一些自己熟悉的东西吃,而不要猎奇,不要觉得这边的食物很特殊,你什么都要尝一下。这时候,你最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不停地刺激你的胃。 我发现,很多出差的人特别喜欢挑当地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吃,老想着好不容易来一趟,这些东西回去之后就吃不到了,我今天一定要试一下。结果吃的时候还挺爽的,第二天就开始闹肚子了!搞不好是见客户或谈判的时候发作,就会闹得很尴尬。要是得了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的,搞不好还要在那边住上几天院。 出差出到这份儿上,也算是真够出糗和差劲的了。 P169-172 序言 都工作了,就不要再做个无礼的人了 一说起礼仪,很多人会条件反射似的想到礼仪队、仪仗队或礼仪小姐,觉得那好像是一些特殊行业、特定岗位才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些人觉得那是大型企业,比如外企、国企,才需要用到的,自己所在的单位比较小,一般没那么多“讲究”。 事实真是如此吗? 有一次,我陪一个从苏州过来的朋友去拜访北京的几家文化单位。到了一家单位所在的街道,对方派人出来迎接我们,然后带我们上楼。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带路的时候我发现对方虽然很热情,但好像不大懂礼仪:我们是第一次来这儿,你作为东道主,应该走在前面给我们带路才对,怎么能让我们走在前面呢?你让我们走前面,我们又怎么知道在哪拐弯,在哪乘电梯? 结果到了电梯那儿,接我们的这人还是很客气,非要让我们先进电梯。双方互相客气了一下,然后我这位朋友先进去了,结果人刚进一半,电梯门就合上了,直接撞到了他头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说到底,还是不懂礼仪惹的祸。 像他们单位所在大楼的电梯没有专门的电梯工,负责接待的人就应该先走进去,摁住开关,再请客人进去。出来时则相反,你要摁住电梯开关,等客人都安全地走出来了,你再出来。 你看,这就是礼仪,并不是做礼仪小姐或在大单位上班才会用到。对人客气,并非什么事情都是对方优先,凡事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排除障碍、提供便利,否则就会闹笑话。 在职场中,好多人因为不懂礼仪,收到别人的名片后随便放,却没留意到对方的脸已经悄悄拉长了;也因为不懂礼仪,他们给领导敬酒时把酒杯举得比对方还高;哪怕是和同事们打交道,他们也可能因为不懂礼仪而无形中得罪了人,比如代人接听电话,无意中知道他正准备跳槽…… 在众人眼中,他是一个没有恶意但也很无礼的人! 有次和几位企业高管聊到这个话题时,有个部门总监深有感慨地说:“现在的职员真是很不懂礼貌,看到领导时从不打招呼,笑一笑就走过去了。”旁边马上有人“纠正”她说:“哪里有笑?很多人是笑都不笑就过 去了!” 那些一心一意想做出一番事业的职员,听到领导对他们如此评价,不知做何感想? 可以说,我们正身在一个很“无礼”的时代。有很多人从小到大就没人教过他礼仪,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自家孩子是宝贝,看到他有一些不文明的言行了也不加以纠正,或者干脆认为礼仪教育不重要,跟孩子的情感问题一样,“长大以后他自然就懂了”。他自身在学校的时候,因为和同学、老师没什么利害关系,没吃过亏,也没意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关于礼仪,孔子说过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意思是说,我按照传统的礼仪规范来侍奉君主,但是现在礼崩乐坏了,大家都不做这一套了,只有我还守着礼仪,结果大家都以为我在拍马屁。其实,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有些情况跟这差不多。我们的好多礼仪都没了,你要是稍微懂点礼仪并照着去做,大家就会觉得你这人是个怪胎。 比如说听讲座,到了提问环节,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拿到话筒后都不会先做一下自我介绍。为什么要自我介绍呢?因为你是在跟嘉宾交流,你认识他,而他不认识你,你一提问就像是在暗处放冷箭。另外,他不了解你的基本情况,没法判断你为何会有这种想法,你学东西学到了什么程度,当然也就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回答你的问题了。但是不自我介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结果大家积非成是,都以为这才是正常的。倒是那些懂得自我介绍的人,往往被人看成“爱出风头”,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直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这些不懂礼仪的人才会因为频频碰壁而有所觉醒。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拼了命地学。学什么呢?学的是厚黑学、潜规则这些东西,开始拼命地巴结上级,拍领导马屁,还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礼仪、所谓的成熟了。其实,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不是礼仪。 还有些人不知反省,把诸多不顺简单归结为单位提供的平台不好,或者“命中犯小人”,老有人跟自己做对。这些人通常还有“领导恐惧症”,看到领导时喜欢绕着走,要下楼时看到领导也在等电梯,就会退回办公室,待上一会儿再走,以免碰到领导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我要提醒你:这样早晚会吃大亏的!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礼仪是我们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东西,个别单位还会有一些自己的规矩。了解并掌握这些规矩,能够让你迅速成长为一名真正成熟的职场人士,生活中少闹笑话,工作中不再犯“菜”。过去,你或许会因为不懂礼仪而好心办坏事,或者工作勤勤恳恳,但就是不招领导待见,那么今天补上这一课,你将改变这一切,甚至成为领导眼中的“金牌员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相信自己! 网络上有句戏言:“来而不往,非礼啊!”所以看完我讲述的职场故事之后,别忘了来信告诉我改进建议与读书心得,方便的话也跟我说说你的职场故事,好吗?我的邮箱是:chenqianwen2012@163.com。 祝你成功! 陈乾文 2010年8月18日 后记 我们需要的都是学习 说到礼仪,其实我是很惶恐的,因为在生活中,我见过很多人失礼的地方,也被很多人批评过“不懂事”、“不懂礼貌”。 正是这种惶恐促使我不断反思、观察和学习,一次次摔倒,再一次次爬起来。每一次疼痛的背后是成长,每一次成长的背后则是庆幸:幸好我遇到的是好领导、好同事,否则我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种既惶恐又庆幸的感觉伴随了我整个写作过程。一方面,我看到许多跟我当年一样青涩的年轻人犯错时,忍不住想提醒他们一下,希望他们少走我当年的弯路;另一方面,我内心充满了对“资格论”的恐惧——我们这个社会是讲“资格”的,我凭什么说别人做得不对?我又有什么资格可以教人东西?我又不是专家,也不是什么权威! 我想,最适合我的一个词可能是“分享”。结合我的所见所闻,结合我的惨痛教训,结合我的所思所想,跟朋友们聊聊我所知道的职场礼仪。这些东西不见得都是对的,更谈不上全面,却是我和我朋友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拧去水分,剩下的都是干货。 可能是毕业于政法院校的缘故吧,我有时候讲着讲着就流于愤激了,有时候又显得有些世故。有个校友就说过我太“复杂”,而事情的起因是我帮他找过一份工作。 有一天,他跟我说他想跳槽了,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我问清他的情况后,给他推荐几家单位,并叮嘱他说:“你说不说是我介绍的都无所谓,但你请人家帮忙后,一定要说声谢谢。哪怕最后不去他那儿上班,也可以跟他交个朋友,有事没事常联系。” 他满口答应,但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基本上不会照做。他去其中一家单位上班后,就再也不会跟其他几位联系了。过了俩月,当他在新单位安定之后,我问起他此事,发现他果然忘了。倒是我那几位朋友,过一段时间后还会反过来问我:“你上次说的那位朋友后来怎么样了?还来我这儿上班吗?” 我知道后挺生气的,批评他说:“你平时倒是挺‘清高’的,不屑与各方面的人往来,但是事到临头呢?还不是得到处找人?找人帮忙不丢人,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但是过河拆桥就有点儿不对了。” 可能是“过河拆桥”几个字刺激到他了,他也有些激动:“我这不是最近忙吗?” 我说:“有事拍马屁,没事不联系,这还不算是过河拆桥?” 我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是这位校友平时没少说我拍人马屁。他自视甚高,我行我素,平时不屑与人交往,我那些抽烟、喝酒、递名片的行为,在他眼中分明成了阿谀奉承。当我劝他改一改的时候,他说我思想太“复杂”。但是当他需要帮忙的时候,他又何尝“简单”过? 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我说:“予岂复杂哉?予不得已也!”若是可以一辈子待在象牙塔里,不愁吃穿,你以为我想这样?退一步说,难道你跟教授、学者打交道,就不需要讲礼仪了?他们就不食人间烟火了?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被迫变“坏”了,而是我们过去接受的礼仪教育太少了,一时半会儿还不习惯,“事君以礼,人皆以为谄也。” 或许我们都不需要改变本心,我们需要的只是学习。 不学习礼仪的话,你可能还是高举着酒杯向人敬酒;不学习礼仪的话,你可能还是先让客人进电梯,然后让电梯撞他一脸;不学习礼仪的话,你可能还是拿小勺舀着咖啡喝。回到第二章那个乘车问题上:如果是你的朋友开车来接你和另外两个人,有人坐在前排右侧,可他中途下车了,你坐在后排右侧,这时候要怎么办呢? 正确的做法是,你也要下车,然后坐到前排右侧;原来坐后排左侧的,则挪到你的位置上。这就像排队等号一样,前面的人走了,后面的人就一个个跟上。但是不学习礼仪的话,绝大多数人会忽略这一点!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时代变迁,“礼”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却始终没变。在礼仪这个课堂上,我充其量只是一名中学生,讲的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校友”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网友留言: 在朋友那里看到这本书,很实用的一本书。看完后,才知道平时在工作中还真有许多做得不妥的地方,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我以往许多不明白又难以启齿的事情,做了很好的解答,语言通俗易懂,很赞! 前天收到的书,真是一口气读完了。对于新人来说,讲的比较有针对性,不错,值个五星。 看本书的时候,基本上属于对号入座,在那些貌似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成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