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真如因明学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序论和本论两个篇章,主要对佛教逻辑学作了探讨和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逻辑学之种种相与基础论之种种相、nyaya一词的原初意义、因与比量、不承许别立圣教量之立场与佛教之批判精神、印度哲学之目的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译者序言
著者序言
缩略语表
序论 逻辑学基础论与佛教逻辑学
一 逻辑学之种种相与基础论之种种相
基于量论之因明——古因明之三量说与新因明之二
量说——佛教逻辑学并非单纯轨范科学
二 logic与logos
mimanmsa(弥曼沙=探讨),tarka(论诤),anumana(比
知),nyaya(正理),hetu-vidya(因明)等等之意蕴——
关于展示印度思维根源之天则的利陀(rta)——rta(利
陀)与祭祀——逻辑思想与祭祀——作为唯一知识源
泉的法之现证者——宗(pratijna)所具圣教量之意
蕴——正理学派之正理学与“我”之哲学
三 nyaya一词的原初意义
正理学派之界定——anviksiki(哲学)——与吠陀学
相区别之正理学——正理学作为所说最高正理
(paramonyaya)之意蕴——五支论式与四量——宗
与圣教量
四 因与比量
喻之特征——合与譬喻量——第一义与语言表
现——弥曼沙学派之语言观——正理学派之语言
观——samayikatvacchabdaltha—sampratyayasya(依声
而对对象之正确认识,以其乃为习惯之物故)之意蕴
五 作为vada—marga的逻辑学
《瑜伽师地论》之七种因明——vada(论)→pravada
(尚论),vivada(诤论),apavada(毁谤论),anuvada
(顺正论),avavada(教导论)之意蕴——《瑜伽师地
论》之因明即是菩萨之所应学
六 关于无著、世亲的因三相说
以量说为基础之因明的确立——《集量论》中所展
示的逻辑学之结构——依据量说之逻辑思想的结构
化与其对印度一般逻辑学之影响
七 不承许别立圣教量之立场与佛教之批判精神
否认另立圣教量之逻辑根据——圣教量即是比量
性——陈那关于语言与分别之主张
八 印度哲学之目的
正理论与依真知而解脱——svatah pramanaya(自立
之量性)与paratah pramanya(他立之量性)——佛教
量说之立场即是paratah pramanya(他立之量
性)——陈那关于量之阐释的改变——三支作法之
意蕴——依据具有因三相的三支作法之确立
……
本论
结语
附论一
附论二
再版跋语
译者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