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最好的家庭医生是父母,父母的关爱、父母的呵护都是宝宝健康成长的保证。本书主要介绍0~3岁的宝宝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这三个特殊时期的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比如新生儿黄疸、宝宝吐奶、宝宝感冒、咳嗽、发烧等,都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宝宝易患疾病,但又是让父母最揪心的。本书通过分析宝宝患病的原因,了解宝宝发病后的症状,随时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从而帮助爸爸妈妈们防息于未然,更好地预防宝宝患病。通过阅读本书。爸爸妈妈们还能掌握宝宝生病后的护理要领,以及一些宝宝患病后的食疗方,让宝宝尽快活蹦乱跳起来,越吃越爱吃,越吃越健康。
对生病的宝宝,新手父母往往会慌了手脚,不知该如何处理。本书从多个角度解决新手父母所遇到的难题,怎样照顾宝宝、宝宝常见疾病的表现、怎样避免宝宝生病、如何处理突发情况等本书均有详尽的介绍,可以扫除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障碍,为宝宝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俗称奶癣,又叫脂溢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新生儿湿疹多出现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有的出生后1~2周即出现皮疹。新生儿湿疹主要发生在两个颊部、额部和下颌部,严重时可累及胸部和上臂。湿疹开始时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可出现水疱、脓包、小糜烂面、潮湿、渗液,并可形成痂皮。痂脱落后会露出糜烂面,愈合后成红斑。数周至数月后,水肿性红斑开始消退,糜烂面逐渐消失,宝宝皮肤会变得干燥,而且出现少许薄痂或鳞屑。
新生儿湿疹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渗出型湿疹,多见于肥胖婴儿,最开始长在两颊部位,主要表现是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时会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二是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一般长在头皮、眉间等部位,主要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其阵发性的剧烈瘙痒会引起宝宝的哭闹。
病因
1.家族性的遗传会导致宝宝患新生儿湿疹。
2.进食太多造成的消化不良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湿疹。
3.宝宝体内糖分过多、食物在肠内异常发酵、肠内有寄生虫都可能引起新生儿湿疹。
4.宝宝受到强光照射,也可能引起新生儿湿疹。
5.过敏(包括食物过敏和外物过敏)也是新生儿湿疹的原因之一。如果妈妈吃了某些过敏食品,通过乳汁影响了宝宝;宝宝误食了牛羊肉、牛羊奶、鱼虾、蛋等过敏食物;宝宝接触了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花粉、油漆等容易使宝宝过敏的物质,都可能引发新生儿湿疹。
护理与治疗
喂养:
最好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宝宝的食物要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宝宝吃含气体、色素、防腐剂、稳定剂或膨化剂的食品。尽量找出容易使宝宝过敏的食物,并作相应处理:如怀疑牛奶过敏,可将鲜牛奶多煮一些时间;如对蛋白过敏,可单食蛋黄。哺乳的妈妈暂时不要吃蛋、虾、蟹等食物,以免这些食物通过乳汁影响宝宝。宝宝的食物以清淡为好,应该少些盐分,避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还应避免营养过高,以免诱发湿疹。
衣物:
宝宝的贴身衣服和被褥必须是棉质的,所有衣服的领子也最好是棉质的,避免化纤、羊毛制品对宝宝造成刺激。给宝宝穿衣服要略偏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过热、出汗都会造成湿疹加重。要经常给宝宝更换衣物、枕头、被褥等,保持宝宝的身体干爽。
洗浴:
在给宝宝洗浴时以温水洗浴最好,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尤其不能用热水和肥皂。不能因为宝宝有湿疹而减少为宝宝洗脸、洗澡的次数,因为皮肤不清洁的话,感染的机会会增加。勤给宝宝剪指甲,避免宝宝抓搔患处,造成继发性感染。最好不要给宝宝戴手套,那样会限制宝宝双手的运动。
环境:
宝宝的卧室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痒感加重。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宝宝居处环境中的过敏原,以避免这些东西刺激宝宝引起过敏反应。室内要保持通风,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或用吸尘器处理家里灰尘多的地方。家里最好不要养宠物。
药物: 及时去医院化验,找出过敏原是什么,并可以在医生安排下采取皮下注射进行脱敏。在服用药物时要遵循医嘱,如口服0.2%苯海拉明糖浆、赛庚啶、安他乐、敏克净、扑尔敏、非乃根、强的松等,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肌注组胺球蛋白、抑肽酶、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可擦拭湿疹霜。P24-25
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可是宝宝在婴幼儿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受到各种疾病的“骚扰”是难免的,尤其是各种常见病更是“你来我往”,比如感冒、发热、咳嗽等都是宝宝经常患的疾病。宝宝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是一个让父母十分敏感和头痛的问题。宝宝生病前,缺乏育儿经验的家长们往往很难察觉宝宝的异常,很容易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宝宝生病后。有些家长由于护理不当,反而加重了宝宝的症状。
其实,宝宝最好的家庭医生是父母,父母的关爱、父母的呵护都是宝宝健康成长的保证。父母对一些宝宝易患常见疾病多一些了解,就能让宝宝远离它们的“骚扰”。
本书主要介绍0~3岁的宝宝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这三个特殊时期的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比如新生儿黄疸、宝宝吐奶、宝宝感冒、咳嗽、发烧等,都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宝宝易患疾病,但又是让父母最揪心的。本书通过分析宝宝患病的原因,了解宝宝发病后的症状,随时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从而帮助爸爸妈妈们防息于未然,更好地预防宝宝患病。通过阅读本书。爸爸妈妈们还能掌握宝宝生病后的护理要领,以及一些宝宝患病后的食疗方,让宝宝尽快活蹦乱跳起来,越吃越爱吃,越吃越健康。
除了疾病与伤害,本书还尤为关注到宝宝的心理发育问题,重点解析了0~3岁宝宝最常见的一些心理困扰,让爸爸妈妈可以及时掌握宝宝的心理发育状况,让宝宝的心灵跟随身体一起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所有的宝宝远离疾病的伤害,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父母们最大的欣慰。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完善之处,请广大读者见谅,并恳请及时函告编者,以便后续版本的改进与完善。在此,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