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笑骂由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肖力
出版社 海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肖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曾任广东电视台记者、茂名电视台台长,茂名晚报常务副总编辑,现任茂名市文联主席。已出版散文集《生命的触摸》、《无歌而行》、散文诗影集《自然之韵》。作品曾获省和国家级多项奖项。

本书为其散文作品集。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肖力先生的散文作品集,书中收录了《不朽的土地》、《醉在六里塘》、《九月的壶口》、《普陀山纪游》、《委屈的法海和尚》、《隆冬时节访长白》、《晨运风景》、《山路漫漫》、《悲泣的黑土地》、《西半球日记》、《依然是那个肖力》、《肖力素描》、《想起博贺渔港那艘泊船》等文章。

目录

序·怀着一颗满是念头的心

自序·关于《笑骂由人》

岁月

聚散终有时

小指的记忆

故乡的路

母亲·老屋还有一块荒坡地

蝉鸣的记忆

感受亲情

“故”事

本无斋记石

行走在红土地上的柯永泰

别都让岁月带走

哲理

本无斋独自

书斋读佛

飘扬的钟声

一位法师的精神世界

人生一壶茶

看似潇洒的背影

意象世界与现实生活

没有关联的思维

浮生万花筒

闲话“大师”

我只配做个“记工员”

心态坐标

性格·命运

读史闲笔

知音是什么

午夜思想者

乌江赤壁终烦恼

人心民心啥样的心

翘首有苍天

拍马杂谈

莫笑夜郎

同流与合污

都是女娲的错

可人的石头

野桃

文化三题

谁在裸泳

从呼唤灵魂想到的

笑骂由人

不朽的土地

醉在六里塘

九月的壶口

普陀山纪游

委屈的法海和尚

隆冬时节访长白

晨运风景

山路漫漫

悲泣的黑土地

西半球日记

依然是那个肖力

肖力素描

想起博贺渔港那艘泊船

肖力印象记

兄长式的文联主席

肖力的寻找

走近肖力

用心灵和思想去进行创作

试读章节

我怀着不安而悲痛的心情,在阳江县委招待所住下来,并匆匆把采访工作处理完毕,于次日一早乘车赶往湛江再辗转回家。

父亲已静静地躺在村东头一个山冈上的长形黄土堆里,刚刚翻起的黄土还散发着一股特有的味儿,靠在土堆前的的纸花在风中摇曳着。我把我全部的悲痛和哀思寄托在迟到了的三杯奠酒中,跪拜礼行得庄重而肃穆。

此时家中的气氛是不言而喻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哭成了泪人,低矮的泥砖房沉浸在一片悲痛欲绝的氛围中。一连几天,全家寝食俱废,那令人辛酸的场面,至今还定格在我的脑际中。作为长子长兄,面对着这悲怆的情景,我竟然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只是默默地思考着一些关于父亲、关于家庭的事情。

父亲从生到卒的履历其实很简单。他生于1928年。20岁前无非是一个旧中国农民家庭的贫苦孩子,新中国成立前后集全家之力,读了几年师范,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当小学教师后任校长。青年时期的父亲体魄强健,英俊潇洒,为人正直大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爱好体育运动,在同事和群众中有着极好的口碑。那时正值新中国刚刚诞生,一个在农民家庭长大,后来读了一点书走上教育岗位工作的青年人,该是充满激情、理想,也是踌躇满志的。殊不知,让人兴高采烈的日子却好景不长。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的那些运动,知识分子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父亲其实是中规中矩的人,前两次的运动总算安然无恙,而后一次却是在劫难逃了。在“文革”运动中,对父亲来说,最为致命的则是一个长期以来,多少中国人为之丧胆乃至丧命的“社会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连累了父母那一代,我们兄弟姊妹也深受其害。

关于父亲的社会关系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外祖父的家庭成分是地主,另一方面是他的岳父也就是我的外祖父的家庭成分也是地主。幸得他本人家庭成分是贫农,这也是我还可以存活下来的根本原因。至于我外祖父是“地主”的问题,说来话长,外祖父早在我父母结婚前就死于冤案。别说我没见过他的面,连我父亲也没有见过他的面。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冤案平反后,我们才得知他早在1945年就加入党组织,曾任党支部书记。原茂名市委书记赖鸿维和原组织部长陈廷洲两位同志便是我外祖父当时的战友。1947年,组织上派我外祖父到敌伪卧底,1950年被某人私仇公报,将他诬陷为反革命而被处决,家庭成分随之在“土改”中评为地主。这一罪名不仅让外祖父死于非命,更不幸的是给我父母乃至我们兄妹这一代,在后来的30多年中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直到1986年外祖父才得以平反昭雪,还其清白,恢复党籍,补助人民币500元,家庭成分改为中农。可惜我父亲还未等到这一天,就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离开了人世。

记得“文革”运动开始不久,父亲便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就是这年秋天,父亲发烧咳嗽一个多月未愈。有一天,公社卫生院来了一位姓庞的医生为他诊治。听筒慢慢地在父亲的胸部肋骨间移动着,医生的神情随之阴郁起来。良久,医生把听筒放下,对我父亲说:“校长,你赶快到县人民医院透视检查,恐怕肺部会有问题……”果然不出医生所料,父亲胸透检查的结果是肺结核并穿孔。祸不单行,就在父亲患病的一年后,患有严重胃病的母亲因家庭出身问题而被诬陷参加反革命组织,关进了临时监仓。这监仓就设在当时的公社中心小学内。母亲其间受逼供非刑,险被迫害致死。而“造反派”对父亲的批斗一场接一场。在如此恶劣的政治环境和沉重的思想包袱下,父亲终于倒了下去。他的肺病每况愈下。母亲身陷囹圄。在我的记忆中.1967年到1968年间,父亲的主要营养品是靠我钓的鱼维持的。从那时候开始,父亲每天步履维艰地走进课室,手中捧着的除了教案课本之外,还多了一只作痰盂用的口盅。因为讲课时,他常常会咳出大口大口的鲜血……就这样,父亲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支撑着走完自己人生最后15年痛苦的岁月。

据母亲说,父亲死得很突然,他连当天晚上想吃什么晚饭都作了交代,想不到他还未来得及吃这顿饭便猝然死去,更没有留下任何遗嘱。父亲去世时,有一个令人心酸的细节:因为他是在家里死的,按乡下的说法,得痨病的人临死时,亲人非但不得在身边,而且要向后山奔逃,否则会殃及后代。所以当我父亲还未咽下最后一口气,母亲急得六神无主的时候,我的伯父便惊恐万状地带着他家人逃之天天了。母亲怕真会殃及儿女,也急急地叫着弟妹向后山逃去,她自己则抱着气息奄奄的父亲,眼睁睁地看着他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父亲死得该是痛苦而不甘的,我可以想象得到他弥留时的目光。后来,我听母亲说,在埋葬父亲的时候,自发为他送葬的师生和群众竞有数百人之多。如果人死了,真的还有灵魂,父亲看到这一场面,多少还会有点慰藉吧!P4-6

序言

该集子取名《笑骂由人》,读来似有我行我素之嫌。其实不然,原因之一是我认为文学如果既不令人喜欢,又不惹人讨厌,漠视是非,无关世道人心,那就没有任何意趣了,又何必为此劳神呢?因此,我在这本集子的一些篇什中,难免有点另类之见,笑或骂就在所难免;原因之二是集子中收入了一篇题目为《笑骂由人》的小文,不妨来个“借题发挥”。

书中所收的50多篇文章,是近年来本人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的部分稿件,以及几位师者文友为我写的印象性短文。内容有与时光岁月有关的,有自认为与生活哲理有关的,也有与个人游历有关的。无疑,写作水平也仅限于一位业余的散文写作者,那就权当是一本散文集吧!对于作者来说,读者既是他的朋友,又是其作品的评委,但愿朋友做成了,评委又能对其作品予以客观诚意的评头品足。

我以为,写作永远都是个人的事。当自己的生命年轮长到了快知天命的时候,写作的情绪也随之冷静,自我感觉已摒舍了年少气盛的那种浮躁,遇事处事多以人性良知量度。我认为,事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刻骨铭心。因此在这集子中有关时光岁月那些文章,写点事,写些人,写点心思,当然也很想把这些东西说得好,让人一看就觉得上眼,觉得有滋味,觉得来劲,不由得在心内拍一声案叫一声好。不过,想必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在关于生活哲理部分的文章中,同样希望自己有着一种独到的个性认识,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场景里,研读历史,关注众生的生存状态及其生命价值,尽可能显示出作品的社会意义,凸现心性高扬的精神。一个人的游历便是心灵走过的路,心灵在寻找归宿,但还得在红尘中打滚。人生永远是悟不透的,即使悟出来了你还是活在尘世中间。我很明白自己绝不可能菩提正道,那就寄情于山水吧。古人治学,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其功用不言而喻,而行万里路,想必是可以广见闻、知世情,与读书互为补充。但这游山玩水,最好是肉体与精神的体验,更是一种心灵之旅。

为本书作序的志红以及在“印象”中写下文字的兆奇、左夫、区区、西篱、卫国、慧谋等师友,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朋友。在结集出版的时候,我执意要请他们为我写点文字。这并非是要借他们手上的花环来装饰自己的头颅,而是我到了这个年岁,见一物别一物时谋求再见,似有渺茫之感,因此,觉得让那些为我所尊敬的人在我的作品中留下一些真实的话语,那才是不朽的友谊。

作为一个散文作者,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要有精神的愉悦作用,又当有心灵的纯化功能。愉悦作用主要是表现在写作的形式上、语言上、情节上;纯化功能则在提取人物的、历史的、社会的经验性的思想性的东西给人看。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曾说过:“作家毕其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个寻找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幸福的过程。”我当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并一厢情愿的希望自己的散文作品能成为帘外潺潺的雨,塔铃敲动的风,由此给读者带来生长的东西、滋润的东西、开心的东西、联想的东西。但也许因了我是现实中的我,在我的作品中看到的更多是来自于生活的痛苦、快乐、孤独、幸福、彷徨、挣扎与无奈。这便是我最本真的心境,也是作品的真意。正如梁实秋先生在他的《散文论》中所说:“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丝毫毕现地表现出来。”

毫无疑问,文学之路跟人生之路一样艰难,或者更加艰难。真正的文学,不是包装出来的。它需要作家拥有生活,并以真诚的创作动因,认识和思考生活的内涵和意蕴;作家要有好的写作功底、毅力和智慧,要不断自我突破和超越,才能指望闯过千回百折,进入文学的殿堂。上海作家陈村说:“文化包括文学,本来就是社会的奢侈品……如果将中国文学史上前面最好的50位作家去掉,中国的文学就不好看了。而这50人的出现总是带有偶然性。奢侈的含义还在于,社会要养那么多无聊、无能甚至无耻的人,然后才能出一两位大师。”在陈村先生上述的三种人中,我到底属于哪一类呢?其实,无聊、无能甚至无耻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最为重要的是我的写作与我的为人要不为虚名所惑,不为旁门所引,以人格的力量思索着前行,始终坚守自己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准则,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在穿透人生虚无悲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掘生命的正面价值,平平淡淡实实在在地生,顺其自然悄无声息地灭。别奢望赞美,笑骂由人。

是为序。

作者

二○○八年八月廿八于本无斋

后记

前几年,我的一本散文集《无歌而行》出版后,许多朋友、读者对我说,下一本散文集应该是《有歌而行》或《且歌且行》吧。遗憾的是我恰恰不能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原因是近年来,在我生命的旷野里并没有什么歌可言。在我散文创作的空间里,多是“来自生活的痛苦、快乐、孤独、幸福、彷徨、挣扎与无奈”(《自序》语)。几年问,我在一种平常的心态中完成了近200千字的散文写作,并先后发表于报纸杂志。忙里偷闲,不妨把它整理结集出版,聊作精神寄寓。“孩子”要出世了,总得给他起个名字吧,于是把几种想法告诉广东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廖红球老师。老师是位集文学艺术于一身的大师,功力深厚,一语破的,建议给集子取名为《笑骂由人》,并亲笔题写。

一个人的生命状态,被很多因素决定着,而从根本上说是由时、空两维决定的。时间的维度,其伸缩的余地不大,空间的维度,则能左右生命的质量。而空间维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心灵的辽阔或逼仄,生活告诉我们:心灵的狭小逼仄会把我们的生命导向一种偏执、冷漠、自私与愚昧。由此,要摆脱这种生命状态,就要学会在生活中找寻人生的激情与喜悦,体验生命的丰饶与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写作也是一种生命状态的演绎,一种心灵空间的拓展,并在其中找寻激情与喜悦,体验生命的丰饶与尊严。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专业作家从写作到出版是一路鲜花一路歌,而业余作者写作、出版则是力不从心,困难多多!每创作出版一部作品,都离不开左右上下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支持。《笑骂由人》的结集出版同样如此。在此,谨让我对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一直在关心支持我,为我作品的创作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的老师、朋友以及关注我的读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二○○八年八月于本无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