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十个部分组成,其中有作者对崇敬前辈的深情缅怀,有对友人的真挚怀思,有对当时文艺创作的感受,有对促进诚信建设的思考,有对艺术活动的实录,有对文艺创作的评论与序言,有对古典诗词学习体会,有诗集出版的后记……总之,是作者经历这一个伟大时期学习工作实践中所学、所想、所思的感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枫林片羽 |
分类 | |
作者 | 林德冠 |
出版社 | 海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十个部分组成,其中有作者对崇敬前辈的深情缅怀,有对友人的真挚怀思,有对当时文艺创作的感受,有对促进诚信建设的思考,有对艺术活动的实录,有对文艺创作的评论与序言,有对古典诗词学习体会,有诗集出版的后记……总之,是作者经历这一个伟大时期学习工作实践中所学、所想、所思的感受。 内容推荐 从作者在80年代初到省委宣传部工作,到今天担任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检查组工作,已近三十个年头了,这三十个年头正是我们伟大祖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时期,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中国发生了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大变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作者的身心受到严峻的锻炼与洗礼,对党、对祖国、对人民以激情抒写了一些诗篇,前后出版了五本诗集,也结合工作实践写了一些文章,尽管这些文字都是急就章式,也许在报刊上发表过后,人们也早已淡忘了。但是,作者还是敝帚自珍地收录下来,作为自己行进途中留下的纪念,作为自己心灵上的一些慰藉。当然,经历了这么漫长的岁月。 目录 一 相信(代序) 六盘山情思 心祭海瑞公 喜看长乐添新彩 山村的女儿 二 真情的祝福 诗心·剑胆·高风——诗人张诗剑素描 自有爱心如火烈——郑存汉先生素描 心,永远为人民歌唱——访著名音乐家于坤 三 浓郁乡情荡春风——写在冰心先生百年诞辰之时 黄老,您没有走——悼念老领导黄明同志 红星闪闪放光彩——喜庆苏华大姐百岁大寿 报国寸丹竭至诚——春风中追思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周哲文先生 心海中涌动的不息波涛——缅怀丁仃同志 留下光彩在人间——读吴健同志诗词有感 四 正确方向与精品创作 高举伟大旗帜,推进文艺繁荣——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思考 德艺双馨:建设高素质文艺队伍的根本 深人生活:繁荣文艺的必由之路 不负重托开拓未来 提高创作质量多出时代精品——进一步繁荣我省长篇小说创作的思考 拿出真正艺术家的勇气反映变革的现实 努力塑造四化建设创业者的形象 变革的农村呼唤繁荣的文化事业 积极抢救、弘扬优秀民间文化艺术 五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诚信建设上新水平 大哉诚信 人皆诚信铸和谐 宝贵的启示 六 铺满友谊与鲜花的行程——访朝日记 墨韵飘香 春联送暖畲族村 翰墨飘香传爱心——福建书画名家赴港澳作品展纪行 闽水情香江韵——赴香港参加闽港老年书画艺术交流日记 七 流光溢彩情趣盎然——观“纪念艺术大师新凤霞、吴氏三代书画展”偶感 尺牍之中天地宽——观“游嘉瑞书信墨迹展”有感 《泉港人文丛书》总序 凌云健笔意纵横——方庆云与他的书法 满眼春光咫尺间——序福州烟山画院扇面作品集 感悟生活执着创新——评吴桐森的艺术探索 艺苑增辉——写在游嘉瑞书画艺术汇报展之时 波光鳞影见风骨——陈义水与他的鱼水画 浓墨淡彩古风新意——郭东健人物画散记 海阔云舒翰墨香——写在省政协海云墨会成立二十年之际 人淡如菊铸心声——序丁岸的《都市余音》 八 吟诗颂盛会激情丽诗篇——序省老艺协诗委会歌颂党的十七大颂诗专集 历史昭示着未来——序《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专题录像》 共育满园花似锦 清新·隽永·故乡情——读李剪藕新诗有感 英雄礼赞正气之歌——读赖妙宽的长篇报告文学《忠诚》 一曲激情洋溢的党的颂歌——读李春荣长诗《中国季节》 激荡人心的一曲壮歌——电视剧《陈毅请客》观后致张惟、汉征同志 激荡爱国主义旋律的心声——序《我与祖国》 真情凝成的诗篇——卓冰清《心雨》序 陈存诚《魂牵梦萦》序 《闽剧经典传统剧目》序 笔墨当随时代——序苏翔天《观海集》 九 夸张又自然新奇而真切——读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对比鲜明笔力千钧——读唐·白居易《轻肥》 空灵而有余味自然且又情真——读唐·李白《赠汪伦》 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读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虚实交错洒脱飘逸——读宋·苏轼《水调歌头》 以景寄情情景交融——读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起伏跌宕启人联想——读宋·晏殊《浣溪纱》 理藉情而愈彰情寓理而相得——读宋·秦观《鹊桥仙》 物我交融千古绝唱——读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想象奇特贵在创新——读宋·李清照《武陵春》 十 《大地情思》诗集后记 我的歌,献给亲爱的祖国——写在诗集《心泉》出版之时 自有诗心如火烈——《多彩的乐章》自序 《林德冠诗歌自选集》后记 《星莹集》后记 《荷韵心声》后记 后记 试读章节 晴空万里,白云翩翩,在飞机抵临宁夏上空时,我极目远眺,心儿频问:呵,六盘山,你在那里,我怀着虔诚的情思朝谒你来了……只见一条大河贯穿广漠的原野。天地之间显得那么宽阔、苍茫…… 六盘山,你是神奇的山,你的层峦叠嶂是那么强烈地吸引我的眼睛,你的一草一木是那么动情地摇曳在我的心灵……记得在我中学年代,当语文老师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着这样优美的诗句: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诗句是那么强烈地打动我们的心弦,毛主席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咏怀之作,通过对秋天六盘山高峰及西北天空景色的描绘,以洋溢的积极乐观的感情。抒发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翻越过长征最后一座山六盘山时,远望云天,发誓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坚强决心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词的恢宏意境,浓烈情感、精炼生动的语言使我身心为之震动,以至我朗诵不已,溶人我心灵深处,时间越久,越亦焕发出璀璨的光辉……尽管人生长途漫漫,我一直未能有朝谒六盘山的机会,但仍魂牵梦绕,每有所思,不免辗转反侧……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美好日子里,我不经意之间,忽然有了到宁夏的机会,仰望六盘山成了我心中须臾难忘的情结。宁夏,这是一片古老、充满神奇的土地,也是一片年轻、多姿多彩的土地,在这片狭长的犹如一粒橄榄两头尖的土地,每一寸都孕育并展示着动人的故事。“天下黄河富宁夏”,造化把秀美与雄浑、细腻和粗犷、梦幻和现实完美地揉合在一起,谁见了都会啧啧惊叹。当我徜徉在宁夏大地,尽管这里的大漠、长河、湖泊、平川是那么秀美地在我眼前展开,尽管和黄土地一样沉实丰厚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人文景观宛如虹彩折射的多棱镜在我眼前异彩纷呈,尽管秦时明月与蒙恬麾下屯垦兵土的甲胄一齐在我眼前闪烁,尽管大夏王朝傲然勒扯的缰绳与丝绸之路在边风撕裂的窸窣声交相在耳旁鸣响,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如同银川市50里长街在眼前延伸……但我最想朝谒的还是六盘山…… 于是,在友人的盛情安排下,在一个云霞与睛光渲染的清晨,沿着高速公路,驱车数百公里。抵达六盘山。六盘山坐落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南北走向,巍峨起伏,山路险隘。曲折盘旋,故称六盘山。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最为引人注目,它位于六盘山主峰之上,是宁夏自治区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而建,并于2005年9月18日落成。整体建筑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五部分组成。其中纪念馆面积为2159平方米,被誉为“一个红军长征的资料库”,里面陈列着有关红军长征、会师特别是在宁夏境内活动的图片、文字资料和文物,内容十分丰富,使人久久地驻足沉思。深情地缅怀铁流奔腾二万五千里的征程。纪念碑坐落在纪念馆顶部海拔2832米、面积为49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6,8米、长18米、宽4,5米,正面为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名。东西两侧分别是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著名诗篇《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那遒劲有力的大字,是那么鲜明、醒目,那么强烈地吸引住人们的眼光……这里还建有一个占地10000平方米的广场,门口两组铜制群雕再现了回汉人民迎红军和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壮观场面,纪念广场的迎壁墙是红色的巨型雕塑,雕塑呈三面红旗形状,旗面刻着江泽民同志题词“长征精神永放光芒”8个金色大字,右侧则分别竖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3行小字,标志着当年红军3大主力都是从这里经过,最终会师会宁。纪念亭和吟诗台坐落在纪念馆对面的峰峦上,与纪念馆遥相呼应,使整个景区显得气势恢宏,十分壮观。 站在吟诗台上,我禁不住浮想联翩,呵,六盘山,你挺拔的峰峦承受了多少风雨的吹打,你崎岖的山道又经历了多少历史的沧桑?你崎旎风光,掩映过战国的长城,汉代的萧关,在秀丽景色中又蕴藏着成吉思汗的避暑行宫遗址凉殿峡和负有盛名的泾源老龙潭,征服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在这里结束了他辉煌的伟业。但是,六盘山更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山。如果说,1936年10月,中央红军,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在真正意义上结束了史诗般的长征,那么,当“屈指行程二万”,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站在六盘山——长征路上最后一座高山之巅时。他们明亮的双眼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据有关材料记载:1936年10月6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红军向六盘山挺进,抄小路于当天在固原县张易堡附近的毛庄宿营。为拦截红军翻越六盘山,国民党布下大量兵力,10月7日,红军在青石咀与敌军相遇,毛泽东当即下令:突袭青石咀,消灭敌人,打开道路。取胜后,红军大部队向六盘山急进。当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率师登上六盘山,登高远望,饱览六盘山雄姿,回首征程,毛泽东说:“你们看,现在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景色多好啊!”形成传诵的红军谣。应该说,此时毛泽东的心态大有豁然开朗之感。回想在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居统治地位时,毛泽东在中央已没有发言权,长征的匆忙出发加上军事指挥上的失误,从长征开始到湘江之战,红军经历的惨烈的悲壮,毛泽东都无能为力,他的心情是沉重的,直到遵义会议他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才能方被承认,他的心情才转好,以至在登上六盘山时,他的豪迈之情倍增,抒发了缚住蒋介石这条“苍龙”的英雄气慨,依靠革命力量推翻反动派的光明前景,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将这红军谣整理成词,从此流传开来。1961年,应宁夏人民之邀,毛泽东将词写成长卷相赠。……群山苍苍,天地广阔,站在吟诗台上。我的诗思在心中激荡,啊,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今天,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正在进行构建和谐社会新的长征,正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壮丽图景……呵,六盘山,当我用潮湿的双眼,抬起崇高的仰望。你这个比梦想更加神圣的地方,我所知道的长征中惊心动魄的故事,悲壮与艰辛,痛苦与胜利,闪烁的红星,不朽的魂灵,一齐汇聚进我的心头,透过70年的时光,你更加闪射出夺目的光辉,你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个制高点,你是一面胜利的旗帜,你山上跋涉的脚印,是摧不毁的信仰象征,你巍巍雄姿,永远耸立在我的胸中,一代伟人的豪情也永远在我心湖中激荡,“不到长城非好汉”,沿着你红色轨迹,向着新世纪,你激励我们奋力前进,从中吸取永不枯竭的智慧和力量……P4-9 序言 尽管进入了漫长的冬季 相信春日的阳光会消融冰霜 尽管峻隘难关横亘在面前 相信坚实的脚步会踩碎艰险 尽管罕见的海啸奔涌而来 相信舵手掌控的航船会破浪向前 呵,我们的队伍久经磨练 我们怀着同样的信仰 雪地行军,向着太阳 信心坚定,没有彷徨 相信生命会谱写出最动人的乐章 最美好的风景就在注目的前方 写于二○○八年十一月 后记 春天的脚步毕竟踩碎了冬日的严寒,一簇簇的春芽儿又团聚在枝头,描绘出天地间充满生机活力的色彩,给人们的心问增添了令人振奋的喜悦。我高兴地欣慰自己,去年的冬季我能充满灵感地写出富有寓意的《相信》一诗,而且还能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召开工作会议时于人民大会堂大厅里举行联欢会上我进行了朗诵,这是我平生幸运的第一次。因此,我把这首诗作为本书的代序,以记下这值得纪念的珍贵日子。 由此,我想到之所以要把收入本书的这些文字汇编成册,其实也就是要留下一些值得纪念的时空。因为,从我在80年代初到省委宣传部工作,到今天担任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检查组工作,已近三十个年头了,这三十个年头正是我们伟大祖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时期,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中国发生了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大变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我的身心受到严峻的锻炼与洗礼,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我以激情抒写了一些诗篇,前后出版了五本诗集,也结合工作实践写了一些文章,尽管这些文字都是急就章式,也许在报刊上发表过后,人们也早已淡忘了。但是,我还是敝帚自珍地收录下来,作为自己行进途中留下的纪念,作为自己心灵上的一些慰藉。当然,经历了这么漫长的岁月。仅仅留下这些文字,我是应该感到汗颜的。 本书由十个部分组成,其中有我对崇敬前辈的深情缅怀,有对友人的真挚怀思,有对当时文艺创作的感受,有对促进诚信建设的思考,有对艺术活动的实录,有对文艺创作的评论与序言,有对古典诗词学习体会,有诗集出版的后记……总之,是我经历这一个伟大时期学习工作实践中所学、所想、所思的感受。由于这些文章都是在工作之余匆匆所写,往往是偶而为之,大都没有深入思考,所以不足之处很多,以至今天在编排时也难以进行很好修改,只能在个别字句上作了些改动,这也称是有文实录,留下文章的本来面貌吧! 当然,这本书之所以能出版,我应该由衷地感谢给我以教育与帮助的领导和朋友们,并感谢省文联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历久弥新的友谊使我深受感动。往事历历在目。记得我的一本诗集《心泉》出版时,我的学友潘心城真心诚意地写了跋,时任省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在《跋》的文稿上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批示:“如其人也,跃然纸上,期待德冠同志诗集《心泉》早日问世”,给我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几年过后,贾书记又挥笔写了书法“如意”两字送我,使我十分感动。领导关怀铭刻于心扉,谨将题字刊于卷首,以表达我的由衷感激之情和永恒纪念。同时,感谢出版社所给予的帮助,还要诚挚地感谢著名书法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同志热情题写了书名,他从京华以快件邮来,在我捧读他写的俊逸清秀大字时,沉甸甸地捧起的也是他炽热真诚的情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去阳生春又来”,我们已迎来了2009年的春天,这是面对挑战,化危机为机遇的春天,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正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去取得新的胜利。在这样的氛围中,我能编成这本书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感到心血沸腾,我依然要奋然前行,在时代的雄壮进行曲中,溶进我心中的歌声,尽管声音是微小的,但却是真诚的…… 林德冠 2009年3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