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档巷风流记》由范小青所著,这个书名听来不够文雅,但一仔细品读,顿觉文彩斐然,趣味横生。作者范小青,不是出没于文坛热闹场中的人,也不是每有作品发表就能引起轰动的作家。她自己曾经说过:“我写小说很难让人‘冷不防’,不大可能使天下震惊。”而这正是范小青为人为文的可贵品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裤裆巷风流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范小青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裤档巷风流记》由范小青所著,这个书名听来不够文雅,但一仔细品读,顿觉文彩斐然,趣味横生。作者范小青,不是出没于文坛热闹场中的人,也不是每有作品发表就能引起轰动的作家。她自己曾经说过:“我写小说很难让人‘冷不防’,不大可能使天下震惊。”而这正是范小青为人为文的可贵品格。 内容推荐 《裤裆巷风流记》主要写的是苏州小巷里的人情琐事。浓郁的文化特色,生动的苏州方言,使其字里行间弥漫着真实可感的人情味。 《裤档巷风流记》由范小青所著,主要写的是苏州小巷里的人情琐事。浓郁的文化特色,生动的苏州方言,使其字里行间弥漫着真实可感的人情味。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吴家落难辰光,大女儿吴方圆已经出嫁,女婿屋里成分好,女儿自然要同娘家划清界限的,讲出了绝话,从此不再来去。不过划清也好划不清也好,娘家的屎粘在女儿屁股上,揩不清爽,女儿女婿为了老娘,也吃足了苦头。大儿子吴方已经成家立业,有了两个小人,一家大小四口,被赶到乡下做农民去了,一去不复返。近几年到乡下去查查,说根本没有来过,二十年不通音讯,不知死活。小儿子吴圆,那一年已经二十四岁,还没有娶女人。读书读成个书憨大,连考三年考不取大学,算是败了状元人家的面子,弄得神经兮兮。后来捏了一纸命令,一火车乘到东北树林里做苦力。人家嫌他成分不好,浑身冒酸气,分一间木板房给他,独吊吊地住在大树林里。这间木板房,风一吹,嘎嘎响,雨一落,嗦嗦抖。门关不上,窗合不拢。有一日,一只老狗熊推开闪进来白相,老狗熊朝吴圆笑眯眯,拾抬手,吴圆吓得尿撒了一裤裆,神经就有些混乱了,不过还是会吃会做,就是一直讨不到女人,有空闲就坐在木板房门前,盯了木板房看,发痴发呆。到后来,吴圆调回来,已经四十出头了,又是一火车乘到苏州,进门看到老房子已经退还,立时嘻嘻笑出来,笑得收不拢场,笑得隔壁邻居汗毛凛凛,笑得吴老太太在边上哀哀地哭。从此,吴圆脑子一阵清爽,一阵糊涂。 清爽辰光,上班下班,吃饭困觉,讲话办事,一点没有两样,糊涂起来就不好讲了。大家都说,吴圆这世人生全作掉了,再好也是个废人了。吴李氏老太太一世人生熬下来,落到这般下场,一碰就要心酸流眼泪。不过日脚总比“文化大革命”好过多了,那辰光弄得一门心思想寻死路,幸亏隔壁邻居劝她,说你死了要拖累儿子的,才打消了她的念头。吴老太太女儿吴方圆,就住在本市,晓得老娘现今的情况,有好好的房子,没有好好的人传,自要动心思的。吴方圆今年也毛五十岁的人了,前几年算是同老娘划清界限,不来往,现在要她老面孔上门来还有点难为情,先叫小儿子来讨老外婆的口风。吴老太太头二十年不曾同自己骨肉一道过日脚,吴圆虽然回来,又是这剐腔调,想讲句贴心的话也没有人听,刹生头里天上掉下来一个大外孙,一口一声外婆,叫得亲亲热热,又高又大,一表人才,活脱脱像两个娘舅,老太太欢喜还来不及,哪里还会记恨什么“划清”不“划清”。 不多几日,吴方圆的小儿子姚克柔就搬进来同外婆一道住,陪老太太过日脚了。户口也迁到老太太的户口簿上,姚克柔改为吴克柔。 吴克柔迁进吴宅的辰光,还不满三十岁,插过队,做过工人,结了婚,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女儿已经六岁,儿子也已四岁了。 吴克柔头脑拎得清,听老太太谈了房子的事体,立时上到房管所长门上评理,人家拿出老太太签的字据,白纸黑字,出门不认账。吴克柔弄不过房管所,就去打官司,一级一级告上去,事体弄得蛮大,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判下来。听吴克柔的口风,这场官司不是三万五万应付得过去的。其他住户看看现今的政策,心里七上八下,晓得这桩事体早点晚点总要弄清爽的,只怕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像当初吴家一样,被人家扫地出门了。 吴家1981年讨还的两大间加一隔厢,就在鸳鸯厅这一进里。鸳鸯厅另外还有二开间,住了两户人家。吴老太太刚住回来的辰光,邻里关系自然有点尴尬。老太太想想早先吴家一家也不过五六口人,住这么大的地盘,除了纱帽厅接待高级客人,住宅住人,其他几进全是不派什么大用场的,每天自有下人打扫清爽,锁好门。现今只还给她二开间一隔厢,想想是气不服的。吴克柔打宫司,强调起来理由充足,别人驳他不倒。可是,三五六口七八口,轧在一间屋里的平头百姓,热天蒸馒头,冷天贴大饼,想想比比,同样不服气,理由更加充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爿世界上的事体,下世也弄不明白了。 P10-11 后记 当我睁开眼睛,学着看世界的时候,我认识了苏州,认识了苏州人。 小时候,苏州很大,怎么也走不到边,八个城门,就像八个遥远的童话。 长大了,苏州很小,早巳不复存在的城墙封闭了一个精致美丽的古城。 许多人不知道苏州,这不奇怪,全国至少有几百个这样的城市。 许多人仰慕苏州,大概因为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 可是我却描述不出苏州,尽管我是苏州人。 大家说苏州是个过小日子的地方,不是个干大事业的地方;大家说在苏州的小巷里日子住久了,浑身自会散发出一股小家子气。 而我,恰恰正是在苏州过小日子,又在苏州写作,又住在苏州的小巷子里,便有一股也许令人讨厌的小家子气。 物以类聚,于是,我开始写苏州,写苏州人。 我不想夸耀或者诋毁苏州,可我喜欢苏州,喜欢苏州的小巷,也许因为我身临其境。我的窗前,一片低矮的年代久远的苏州民房,青砖黛瓦龙脊,开着豆腐干天窗,或老虎窗;我的屋后,被污染了的水巷小河,.古老而破陋的石桥,残缺不齐的石阶…… 我无意吹捧或贬低苏州人,可我喜欢他们,尤其是苏州低层人民。他们很俗,他们很土,他们卑贱,却从来不掩饰自己。 所以,我写他们,也总是实实在在地写,写的是真实的他们。 我不大信命,可我却知道,我写小说,很难让人“冷不防”,不大可能使天下震惊,也许是命中注定。苏州人从来都是小家子气的,我也是小家子气的。 应该培养自己的大气,却不能伪装自己。当我还没有练就三昧真气,还缺乏大家风范的时候,我就是我,小家子气的,不时露出些小市民的本相,乡下人兮兮的,并且不以为羞耻,不知道这是不是苏州人的特点。 似乎,苏州人津津乐道于小康,而我则沾沾自喜于小家子气,人们难免担忧,如此,社会怎么发展?人类怎么进步?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是的,苏州人没有梁山好汉的气魄,可苏州人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苏州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奋斗。 自三国时期佛教传人苏州,对苏州民风影响颇大,有人认为苏州人佛性笃甚,这话自然是褒贬兼之。我以为,佛性与“韧”,似乎是有联系的。 苏州人是很韧的。 苏州人不会一夜之间富起来,苏州也不会一夜之间变成天堂。苏州人的精神和物质正在一天一天地富起来,苏州人民正在一天一天地把苏州建造成人间天堂。 苏州的每一根血管里,都渗透了时代的新鲜血液,苏州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感受着变革的猛烈震荡。苏州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细碎的、烦琐的、杂乱的日常生活,始终紧系在全社会的总命脉上。 在我的这第一个长篇里,他们拥挤到我的笔下,我无法抗拒。我试着把他们平淡的却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活写出来。 我忐忑不安地写了,又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感谢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作为第一个审判官,他们给了我热情的鼓励和帮助,使我有了勇气把我的第一个长篇奉献给读者。 范小青 一九八七年三月于苏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