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傲慢的资本,政府该如何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百姓的尊严,进而发展幸福的国家?同傲慢的资本抗争,平民该如何破解困局,谋求机会,发展幸福的个人?
税尚楠所著的《资本的傲慢(我们为何不幸福)》为您解答!创造性地运用行为经济学原理,揭示了个人为幸福掌控金钱、用心生钱、智慧花钱的奥秘!
卓越、新浪、和讯、中国经济、金融界、腾讯、网易、凤凰等众多网络媒体鼎力推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资本的傲慢(我们为何不幸福)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税尚楠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面对傲慢的资本,政府该如何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百姓的尊严,进而发展幸福的国家?同傲慢的资本抗争,平民该如何破解困局,谋求机会,发展幸福的个人? 税尚楠所著的《资本的傲慢(我们为何不幸福)》为您解答!创造性地运用行为经济学原理,揭示了个人为幸福掌控金钱、用心生钱、智慧花钱的奥秘! 卓越、新浪、和讯、中国经济、金融界、腾讯、网易、凤凰等众多网络媒体鼎力推荐! 内容推荐 《资本的傲慢(我们为何不幸福)》是一本写给决策者的书,循知足小康和幸福的思路,以非经济人行为作前提,对应对资本的傲慢,认识和破解中国社会经济热点难题,提出了新的政策理念和方略。《资本的傲慢(我们为何不幸福)》也是一本写给平民百姓的书,创造性地运用行为经济学原理,揭示了个人为幸福掌控金钱、用心生钱、智慧花钱的奥秘。 我们住进了宽敞的房子,却要承受每月按揭的压力;我们开上了舒适的车子,却不得不经常堵在路上;我们赚到了更多的钞票,却要付出健康和尊严的代价;我们获取了天量的信息,却没有时间与动力去思考人生……我们到底是得到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 30多年来,与市场化改革自身的弊端相比,“自由市场”的意识带给了我们更严重的副作用——人们迷失了自我,甘心成为金钱的奴隶这种功利主义的逻辑起点把市场的规则混同于社会的规则,衡量人们成功与否的标准最终都会推导到“你有多少钱”于是,而对资本的傲慢,政府和百姓全都丢下了道德与传统,纷纷低头甚至下跪,虔诚地膜拜资本 市场真的是万能的吗?市场规律真的是不可抗拒的真理吗?上帝造物时并没有创造市场,市场只是人类的杰作规范市场运作的不是什么“看不见的手”,而是由人制定的各种规则 希望有一天,中国人能够不再为金钱屈膝,能够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幸福。 《资本的傲慢(我们为何不幸福)》由税尚楠所著。 目录 第一章 是发展阵痛,还是误入歧途 举世瞩目的辉煌 发展了,民生成了“热点问题” 祸起中国式的贫富不均 发展被“圣经”误导 第二章 迷途知返 历史的探索 现实的反思 为“钱”发展 拷问发展政策 第三章 幸福之路 为幸福发展 行为经济学和幸福 幸福发展的实质 中国幸福发展模式——知足的小康社会 第四章 发展幸福的国家 量化知足小康 知足小康的社会资本 知足小康和诚信建设 政府的发展要务 政府的发展目标和政策 第五章 发展幸福的个人 生财有道 消费在理 为幸福“攀比” 巧妙表述 第六章 谁动了我们的幸福 “经济学”正在剥夺我们的幸福 贸易和金融会掠夺我们的幸福 同发达国家比幸福 后记 面对资本傲慢,我们不能俯首下跪 试读章节 举世瞩目的辉煌 中国经济的辉煌是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崛起。现在这个地球上,无论是媒体,还是政要,即便是连自己总统姓氏都不关心的平民,几乎没有不知道中国的。媒体,无论出于善意还是敌意,都不能不把“中国”置于头版去吸引民众的眼球;行为词典中只有“利害关系”的各国政要,决不会轻视与中国的交往;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中国制造”。同时,奥运的异彩,世博的灿烂,还有“天宫一号”的腾飞……通过现代通讯的传输,我们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展示了中国的辉煌。 中国发展的辉煌也表现在现今中国已成为繺-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上。1980年,中国GDP总量为3015亿美元,占当年全球GDP(约11万亿美元)的2.7%,是美国GDP(约2.8万亿美元)的10%。30年之后的2010年,中国GDP增长到6万亿美元,增长了20倍,占全球GDP的10%,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仅比美国的15.4万亿美元落后9.4万亿美元。从GDP看,世界不得不面对与中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正相关。30多年无人能及的增长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源,中国以惊人的速度从世界上其他地方吸收商品和资金——不少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主要资源生产国)因搭乘这列快车而实现了自身的繁荣。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的辉煌还闪耀在贸易上。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98万亿美元,比1978年的200亿美元提高了149倍,并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世界贸易的10%左右,是由中国实现的。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为1.58万亿美元,进口额达1.4万亿美元。仅进口额而言,相当于同年所有非洲国家(不算南非)GDP的1.4倍。如果平均2万美元的出口可以创造一个就业岗位,2010年中国的进口为世界创造了7000万个就业岗位,而就业对于谋求发展的贫困国家至关紧要。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那些关于中国的新闻日益成为唯利是图、只拜金权的全球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推手。前些年,在诸如《华尔街日报》、彭博之类的极具国际盛誉的财经媒体的头版读到中国,那可能是数年难遇的奇迹,而现在要是没有中国的新闻,却是极度反常的。一个中国制造业景气指数、一条中国人民银行加息抗通胀的新闻,都可以引发日本股市、德国股市、美国股市,甚至巴西股市暴跌或暴涨。那些跨国公司股价受中国新闻影响而波动,就更是司空见惯的了。 让世界艳羡的,还有中国几亿人迅速脱贫的事实。据世界银行统计,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减少绝对贫困的成就极为显著:“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不得不让人叹服。众多指标都表明,该领域的进展十分显著。从收入和消费的角度来衡量,贫困率均大幅度下降。”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从1981年到2010年,中国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6.52亿降至6000万,近6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这样的成就,与基本无法完成联合国千年脱贫目标的国际社会相比,绝对是奇迹。 中国的发展更让中国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傲居“世界第一”,这包括中国钢铁产量、水泥产量、煤产量、纺织品产量、鞋产量、电视机产量、电冰箱产量、汽车产量。中国还是世界第一产磷国、造船国、农业生产国、渔业生产国、果蔬生产国。中国还拥有世界数量最多的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高楼的……我们喜欢“争先恐后”,“第一”总会让我们洋洋自得。 中国发展的奇迹还表现在其发展的坚韧性上。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诸如中国国家总理都承认的中国经济运行不稳定、不平衡、不衆-调和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唱衰中国和中国崩溃论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几乎从未断过。唱衰和崩溃论的理由包括不良贷款、投资引发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和全球债务危机等。但中国经济“百毒不侵”、“刀枪不入”,即便是在2007~2008年这样几十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GDP也能实现其8%的增长率。这让唱衰者无颜面对絓-东父老。如今,新的“十二五”规划列出了清晰的发展日程,要把增长重心转移到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减少对低成本制造业的依赖,发展服务业并对生物科技等新兴战略产业进行大量投资,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摆在重要位置,从而实现国际平衡和自我的经济结构转型。 虽然经济与政治实力不能恒等,但世界视美国为“唯一超级大国”缘由,离不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经济霸权。尽管美国军队拥有中国军队望尘莫及的全球性网络与尖端技术,美国文化和科技创新也遥遥领先,但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有”,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不管是恭维或是捧杀,还是别有用心,“中美帝国”的创造的确反射出中国不可被忽视的崛起。因为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巴西新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首次对外访问便是来北京;虽然日本、韩国与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军事盟友,但它们与中国在经济与战略利益上却密不可分。前新加坡外交部长马縗-硕(Kishore Mahbubani)不久前说了句俏皮话:亚洲人“知道1000年后中国仍然会在亚洲,但我们不知道,100年后美国是否还在这里(亚洲)”。这是中国发展的又一个辉煌。不少西方媒体都认为,中国正走在取代美国和欧洲的路上,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就像英国主宰了19世纪,美国主宰了20世纪一样。那个因《大趋势》名噪一时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以高瞻远瞩、洞悉一切和敏锐感知未来的能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见解”,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预言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壮景。 中国经济的崛起,也让“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成为全球经济学界的“热题”。冠以“共识”和“模式”之类的桂冠,不单是对中国发展的认可与赞许,也是艳羡,更是要模仿和复制。遭受百年冷落和欺辱之后,一朝成为榜样,总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大国崛起的自豪中。 中国的辉煌也在13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闪光。30多年前,我们生存靠“配给”:大米定量,肉油配额,连穿衣都限尺。而这比起1960年前后的缺衣少食、饱受饥饿威胁的日子已经是天壤之别。80年代中期,我曾利用暑假参与了安徽凤阳一个村的村史资料收集。在村民们“字字血,声声泪”的描述中,我深刻体验了饥饿的恐怖。一个在那场大饥荒中幸存的村民,为了让我们调查组的年轻人“忆苦思甜”,专门给我们煮了顿他在“困难时期”的“大餐”——几颗米粒和几片菜叶熬成的清水。这些事,现在说起来也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要不是粮票、肉票等突然成为收藏者的新宠,食品配给一定是一段没人回顾的往事。不再受饥饿威胁,这该是每个中国人对发展最直接的现实感受。 P3-7 序言 有一次,我去一位朋友家做客。在他书柜顶层的角落里散落着几盒老式的录音带,上面落满灰尘,与周围精美的工艺品相衬,显得格格不入。我好奇地打开盒子,把录音带放入古董般的录音机,按下播放键——耳畔掠过两位少女清亮的歌声,虽然不如所谓的艺人专业,但那歌声里却满是快乐和幸福,着实感染了我。询问之下方知,这是朋友母亲和小姨年轻时录下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人们刚刚走出“文革”的阴霾,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虽然没有KTV,没有夜店,但这样的自娱自乐却足以令她们满足。记得那时《正大综艺》里有一句台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眼界大开,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都变得没那么快乐了,偶尔的笑容也不如从前那样纯粹。 我们住进了宽敞的房子,却要承受每月按揭的压力;我们开上了舒适的车子,却不得不经常堵在路上;我们赚到了更多的钞票,却要付出健康和尊严的代价;我们获取了天量的信息,却没有时间与动力去思考人生……我们到底是得到的更多,还是失去的更多? 30多年来,与市场化改革自身的弊端相比,“自由市场”的意识带给了我们更严重的副作用——人们迷失了自我,甘心成为金钱的奴隶。这种功利主义的逻辑起点把市场的规则混同于社会的规则,衡量人们成功与否的标准最终都会推导到“你有多少钱”。于是,面对资本的傲慢,政府和百姓全都丢下了道德与传统,纷纷低头甚至下跪,虔诚地膜拜资本。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经济学家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把问题交给市场”。市场真的是万能的吗?市场规律真的是不可抗拒的真理吗?上帝造物时并没有创造市场,市场只是人类的杰作。规范市场运作的不是什么“看不见的手”,而是由人制定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奠定了市场运行的基础。所有这些确保市场运行的规则的制定,都受制于人们的价值观与文化传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自由经济信仰是一种追求,一种痴迷,也是自以为是的真理。 这里并不是否定市场的作用,没有市场化改革就没有今天优越的物质条件,当活下来都成问题时,空谈道统是滑稽可笑的。我们要强调的是正视正在被资本异化的社会。正如《天龙八部》中无名扫地僧所说:“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希望有一天,中国人能够不再为金钱屈膝,能够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幸福。 后记 面对资本傲慢,我们不能俯首下跪 出版社送来了本书的清样,编辑的辛勤劳作,大有神工鬼斧之奇妙,让本书增色添辉。编辑还建议我将书名《知足小康:破解中国社会经济难题的密码》,改为《资本的傲慢:我们为何不幸福》,理由是我书中探讨的问题从诸多方面在对傲慢的资本宣战。这大有“画龙点晴”之妙。 平心而论,我写这本书对傲慢的资本说三道四,完全是出自一种危机感:在中国,如果任由资本傲慢和横行,其社会和经济后果将极为严峻。 资本之所以傲慢,是因为资本在经济运行中主宰分配格局,占尽先机和利益。不过,资本霸道还是个全球性趋势。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79年到2007年,在美国,1%的顶级富人的收入(通货膨胀因素调整之后)增长2.8倍,而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只有40%。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1979年时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改变,相比于1979年,2007年1%的顶级富豪的收入,应比现在的实际收入低59%,即人均少78万美元左右,而80%的中低收入人群,其收入将增加21%,比现在的人均实际收入多1万美元。 依样画葫芦的分析表明,1979年到2010年间,在中国,占总人口万分之七的96万家千万富豪平均收入(财富)增加了近40万倍,主要是1998年后增加的。而同期,中国13亿普通民众,年收入仅从500元增加到1 3500元,只有27倍。如果不是资本为王的分配格局,这样的极度不公平的财富分配是不可能发生的。由于资本当家,30年经济增长受益最大的竟然只是万分之七的人群。 根据前奥巴马总统的经济顾问,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LawrenceSummers)对美国的研究,发现这种顶级富人暴富,一般民众收入增长滞后的原因是市场偏爱顶级富人,将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成果送给资本,形成了向资本献媚的分配格局。 而市场偏爱顶级富人,却是一成未变的市场规则同现代科技进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冲突造成的。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经济运行的结构、方式和经营关系。建立在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上的全球化,不仅无限扩张了生产要素组合的时间、空间和市场的规模,而且极大增进了资本在供给链上的主导地位,市场促成了向资本加剧倾斜的分配格局。 在19世纪,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发明照相机,在他的工厂对所有工人实行“工资红利”,从而在美国的罗切斯特市和纽约州,创造了两代欣欣向荣的中产阶级。因为照相机的生产要从当地雇工,而相机的普及也需要当地中产阶级的需求支撑。然而,虽然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革命性地创新了个人电器产品,但由于存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化生产和市场,产品生产可以外包给远在千里之外生产成本最低的制造商,产品的销售遍及全球而无需依赖地方市场,结果乔布斯只为少数苹果公司的股东创造巨大的财富,而为苹果公司加工产品的中国制造商,如“富士康”却以“血汗工厂”而臭名昭著。 市场被奉为公正、公平杠杆的“看不见的手”,按照其几百年不改的老套路和法则,无视现代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对规则的新要求,将增长的成果大多奉献给顶级富豪们。在中国,分配向资本献媚的原因远不止于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因为中国不存在一个公平的市场——政府控制资源,参预经济和市场,而资本见缝插针,见利忘义。更主要的是钱能通神,政府不仅热衷于GDP,而且有巨大的财源和让资本上天堂或下地狱的行政和金融权。这样,用钱开路,以权寻租,就可以占有资源,占有财富。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很多情况下是政府和资本联手的结果。资本之所以傲慢,除了财大气粗,也是因为政府撑腰。 在中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的傲慢实质上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背叛。如果继续任由傲慢的资本横行,任由资本为王的分配格局加速财富过度集中,将危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长盛不衰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2010年40万亿元GDP,居民消费总额是15.7万亿元,而96万富豪个人年均消费300万元,总额近3万亿元,即占总人口万分之七的富豪,消费了18%的社会商品。但即便是他们消费再翻番,也只能再增加3万亿元。13亿人的人均收入仅1万元左右,没有能力去消费。多年以来,内需乏力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几近无解的难题,根源是难在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而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什么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不过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更不说化解国际上面临的“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压力,国内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等问题了。 过去几十年全球分配格局向傲慢的资本俯首,这也是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资本切去过大份额的蛋糕,政客们为了争取选票靠借债去维持现存的福利体系。日积月累,政府陷入破产的境地。这对中国是个警示:切蛋糕第一刀至关重要,如果任凭资本做主,而靠借贷来安抚贫困,最终会自食破产恶果。 人们的理念和选择主要是在比较中形成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度扩张了人们比较的范围——不再是和身边的人比,而是同全世界的人比;更抬高了人们比较的“参照点”——不仅比吃穿,更比奢侈和豪华。结果,尽管30多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成绩斐然,但“宽比”和“高比”却大大激发了“不满”。因为相对于40万倍的财富增长,27倍的收入增长是极度的相对贫困。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下,任由资本傲慢,从根本上动摇着社会稳定的基石。 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富人致富并没有改变穷人难以变富的严峻现实,这将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调节下“水涨船高”、“财富的滴漏”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谬论击得粉碎。遏制新形势下日益扩大到贫富不均,已经成为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失衡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需要诸多平衡的智慧博弈。然而,面对傲慢的资本,政府应该有所作为。首先,政府的政策不应该偏心顶级富豪,不能只特殊优惠富人。其次,政府经管的公共部门必须确保所有公民公平受益,而不向富人过度倾斜。此外,还要制止官员的腐败,才能消除资本傲慢的政治基础。 总之,中国不能让资本当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该是社会的主导。 税尚楠 2011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