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尔扎克/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丛书/世界名人画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文景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以及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所塑造的高老头、葛朗台、高布赛克、拉斯蒂涅、吕西安、贝姨等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几乎成为文学史上不同类型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样板形象,对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景主编的《巴尔扎克》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巴尔扎克的精彩一生,选有多幅历史照片,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文中出现了各类文化知识、科学常识、典故趣闻等都随文注出,为阅读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内容推荐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1799年出生于法国卢尔河畔图尔市的一个市民家庭。1813年中学毕业后,按父亲的意愿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但他对法律并不感兴趣,而是旁听了很多文学院的课程。曾在公证人事务所见习,毕业后,拒绝家人为他安排的公证人事务所职位,坚持走文学创作道路。早期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829年完成历史小说《舒昂党人》后,创作转向现实主义题材。

《巴尔扎克》是“世界名人画传丛书”之一,由文景主编。

《巴尔扎克》选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人巴尔扎克,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他的精彩一生,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将巴尔扎克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与执著的勇气展示给你。

目录

第一章 没有母爱的童年

第二章 枯燥的学校生活

第三章 立志创作

第四章 经商屡屡失利

第五章 小有名气

第六章 红颜知己

第七章 悉心创作

第八章 噩运连连

第九章 生活磨难

第十章 商海翻船

第十一章 请人创作戏剧

第十二章 《人间喜剧》

第十三章 暮年婚礼

第十四章 英年早逝

第十五章 卓越成就

试读章节

巴尔扎克从巴黎的私立学校毕业后,父亲又把他送到索尔本学院法学系学习。在父亲眼中,当一名律师或公证人,实在是社会上求之不得的赚钱职业。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为了增强他的业务能力,老巴尔扎克把他送到律师事务所实习。

对于置身司法界,巴尔扎克一开始就很高兴,他最满意的是在新环境中能有机会深入了解民众的疾苦。这些悲剧故事发生在社会上层,或是平民阶层,甚至是最下层民众的身上。其中有刻骨仇恨、阴险争斗、强取豪夺,总之,什么样的鬼名堂都有。在这里,巴尔扎克不仅学到了诉讼程序的奥妙,更了解到特别是明白了命运中时而使人发笑、时而令人伤心的无奈。一捆捆的诉讼材料,在他眼中就是一部部小说,是一批批活生生的会呼吸、受磨难的怪诞众生。在这里,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案件,透视出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年纪轻轻的巴尔扎克看到了千奇百怪的巴黎社会,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种种弊病。

然而,当律师或公证人的前程并没有完全吸引巴尔扎克,他的兴趣和愿望仍然是从事文学创作。他之所以对翻阅卷宗如此专心致志,为的是能像读小说或哲学论文那样从中汲取营养,而那些不是文学的、不能引起思考的以及无助于获得名声的,他都认为是无谓的。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他设法去巴黎大学旁听文学课,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当时的大学,随着时局的动荡,不断发生学潮,进步思想与复辟势力针锋相对,这一切无不促使巴尔扎克深思。从此,这个血气方刚、思想激进的青年,把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工作中,凭着对文学、哲学的浓厚兴趣,奔波于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之间。

1819年,老巴尔扎克因为年迈不得不退休,家庭收入的减少使他们不得不紧缩开支。房租、雇佣与仆人的开支、交际费、伙食费实在太贵,他们全家不得不搬到别处去住。于是,他们搬到离巴黎20多千米的郊区,而巴尔扎克只身一人住进了莱迪盖尔街的一间小屋。

就在这一年,巴尔扎克在巴黎参观了一年一度的“艺术沙龙”,他被大厅里的一幅巨画感染了,这是法国著名画家戴奥多·籍里柯的代表作《梅杜萨之筏》。他被作品奇特的构图、强烈的色彩、感人的形象和激昂的情绪所感染,并深受启发。巴尔扎克心潮起伏,他在后来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心中有这样的感觉,我有一个思想要发挥,我有一种体系要构建,我有一套新的学说要阐发!”这一年,巴尔扎克带着一番崭新的想法从法律系毕业,坚决拒绝了家人要他做律师的要求,全然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向全家宣布了自己要当作家的决定。

这个决定对父母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是对父母之命的公开反抗。长期以来,老巴尔扎克夫妇一直希望儿子能当律师,现在儿子拒绝献身于既可以提高名望又可以挣钱的职业,让他们失望透顶而又无可奈何。因为倔强而顽强的巴尔扎克像吃了秤砣一样铁了心,他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从事文学创作。可是他在这方面有没有积累,是否真有天赋,实在是玄而又玄的事。

因为这个决定,全家人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父亲说:“如果你写不出像样的作品,不久就会倾家荡产。”母亲说:“如果将来不能称霸文坛,就会沦为可怜的乞丐,到时候没人救济你,可别指望家里养活你。”家人的话都没有动摇巴尔扎克的决心,他回答道:“你们放心,我会有所成就的,也许不久我会称霸法国文坛。”听到这话,他的父母都目瞪口呆。桀骜不驯的巴尔扎克终于使父母做出了让步,他们做了一个妥协性的决定:给他两年时间,如果写作成功,就让他继续下去,否则就老老实实回到律师事务所里去。

爱钱如命的母亲认为,巴尔扎克缺钱花,生活支撑不下去时就会回心转意,而这时老巴尔扎克手头拮据,不像以前那样富有了,于是他们给巴尔扎克的钱也仅仅够他勉强维持生计。

巴尔扎克仍然住在莱迪盖尔街一间简陋寒酸的阁楼上,这间仅可容身、冬寒夏热的破房子无异于低等囚室。而踌躇满志、义无反顾的巴尔扎克,在这里虽然只是粗茶淡饭,可他却感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在这间被后人戏称为“储藏伟大人物的阔口瓶”的小屋里,巴尔扎克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巴尔扎克在给妹妹洛尔的信中这样写道:“当今的世界上将会有四位伟人,第一个是拿破仑,第二个是居维叶,第三个是奥康瑙尔,第四个就是我。拿破仑与长枪大炮为伍,居维叶娶了整个地球,奥康瑙尔与他的人民融为一体,而我,要把整个社会装入我的头脑……”

妹妹看完他的信,大笑不已,她将信拿给父母看,并大声嚷嚷着:“看啊!看你们的儿子巴尔扎克多了不起啊!”父母看完信后简直哭笑不得。“这说的是什么话,发的是什么疯啊!一个是伟大的法国皇帝,一个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一个是英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人,而他自己算个啥啊,有什么资格和人家相提并论,简直是信口开河!”妈妈气得大声嚷道。“是啊!奥诺雷这是怎么了,一个小孩子竟这么不着调,说这种没有边际的大话有什么用!”父亲也觉得巴尔扎克的牛皮吹得大了点儿。  要想进行文学创作,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于是巴尔扎克从图书馆借来几十本书,放在床头反复研读。

1819年9月6日,他在给妹妹洛尔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终于决定以英国革命家克伦威尔为题目,整个近代史,只有他能向我提供最合适的材料。我已经深深融人其中,周围其他一切对我都没有意义。不过,我只能慢慢地思索,慢慢地安排,慢慢地啃,慢慢地踱步。”

为了能给父母一个满意的交代,巴尔扎克像疯了一样地写作,他经常三四天不离开自己的住处,没日没夜地伏在案头上耕耘。冬天一步步逼近,顶楼里没有炉火,四面透风,冷得像冰窖一样,巴尔扎克简直要冻僵了。他每天坐在桌前,两脚裹着父亲给的旧毛毯,用一件毛线背心护住胸部,用从妹妹那里要来的旧披肩裹在肩头,一刻不停地继续他的创作。“在艺术面前,吃苦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一个天才抵得上全世界的劳力。”当寒冷、饥饿袭击他的大脑时,他就用这样的话安慰自己、激励自己。

经过6个月的努力,悲剧《克伦威尔》终于完稿。巴尔扎克惴惴不安地带着这份成果返回家中,为的是对父母和亲朋好友有个交待,同时也可以接受他们的审查和鉴定。

为了审定巴尔扎克的成果,父母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家庭朗诵会,并邀请了一些亲朋好友。在“考官”们面前,巴尔扎克认真地朗诵他的作品,从开始、发展、高潮到结局,他的神态也从羞怯到陶醉,再到战栗,直至平静。

而听众的反映如何呢?一开始,人们都屏息静气,侧耳倾听,后来气氛越来越沉闷,不少人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巴尔扎克滔滔不绝地念了4个小时后,克伦威尔死了,在场的人终于舒了一口气,不用再忍受这乏味的诗句了。

巴尔扎克请众人发表评论,而那些睡意朦胧的人完全不知道这4个小时里发生了什么,那些听完剧作的人也是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支支吾吾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这时,有个客人提议让安德烈先生做评判,他是法兰西文学史教授,他的话应该够权威。于是,母亲前去拜访他。安德烈先生热情接待了她,并答应好好儿阅读这个悲剧,尽快将评语寄到府上。

安德烈先生果然没有失信,很快把评语寄到巴尔扎克的母亲手中,评语上这样写道:

“我非常不愿意使令郎气馁,然而,我的意见却是,他能够比写作悲剧和喜剧更好一点地使用他的时间。如果他能赏光来看我一次,我将乐意向他解释。按我的意见,他从文学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因而不必选择文学作为职业。他随便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搞文学。”  这封信的意思就是说巴尔扎克不是搞文学的料,不要再在文学上浪费时光、浪费生命,这无疑是给巴尔扎克判了死刑。

巴尔扎克并不气馁,他又重新回到巴黎的小阁楼上,因为离与父母定的期限还有一年多时间,他还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可是父母对巴尔扎克失望透了,他花了6个月的时间,却干了一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事,这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于是,他们断绝了巴尔扎克的生活费用,要求他回到律师事务所去。巴尔扎克毫不妥协,坚决拒绝了家里的要求,开始一边写书,一边为生计而奔波。

P20-30

序言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1799年出生于法国卢尔河畔图尔市的一个市民家庭。1813年中学毕业后,按父亲的意愿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但他对法律并不感兴趣,而是旁听了很多文学院的课程。曾在公证人事务所见习,毕业后,拒绝家人为他安排的公证人事务所职位,坚持走文学创作道路。早期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829年完成历史小说《舒昂党人》后,创作转向现实主义题材。

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由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组成,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出场人物两千多人。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典型性格,广泛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人物体系看,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作品以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金钱败坏人心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支配一切的规律和道德堕落的根源。《欧也妮·葛朗台》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幻灭》描写有才能的青年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毁灭。《贝姨》和《邦斯舅舅》通过两个穷亲戚的不同遭遇,反映贵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没落。《农民》则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为了土地所有权而进行的明争暗斗。《人间喜剧》原计划写137部,实际完成了90余部。即便如此,这已经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佳构巨制,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巴尔扎克也因此被马克思称为“对现实关系有深刻理解的作家”。

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他之前,法国小说一直未能完全摆脱故事的格局,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力都有一定局限。巴尔扎克拓展了小说的艺术空间,几乎无限度扩大了文学的题材,让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得以描绘。他借鉴其他文学题材的特点,把戏剧、史诗、绘画、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小说创作中,极大丰富了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

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以及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所塑造的高老头、葛朗台、高布赛克、拉斯蒂涅、吕西安、贝姨等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几乎成为文学史上不同类型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样板形象,对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