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孟子/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丛书/世界名人画传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文景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孟子》由文景主编,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珂,字子舆,鲁国的附属国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在母亲教导下一心向学,授业于子思的门人。后经不断地刻苦努力,发挥子思学说,创立思孟学派,成为一代名儒。当时,诸侯兼并战争异常酷烈,为“正人心,息邪说”,他聚众授徒,带领学生先后游说齐、宋、鲁、滕、魏等国,并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由于政治主张不为统治者所用,后回到邹国讲学著书,与弟子万章合著《孟子》一书。

内容推荐

《孟子》由文景主编,本套丛书选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人,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每位名人的精彩一生,每个人物的传记都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将主人公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与执著的勇气展示给你。

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每册名人传记选有多幅历史照片,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孟子》中出现的各类文化知识、科学常识、典故趣闻等都随文注出,为阅读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也是本套丛书的一大特色。

目录

第一章 百家争鸣

第二章 孟母三迁

第三章 断机喻学

第四章 孟轲观猎

第五章 闻名乡里

第六章 赴鲁游学

第七章 兴办学堂

第八章 潜心育才

第九章 稷下讲学

第十章 萌生去意

第十一章 离齐适宋

第十二章 回到邹国

第十三章 滕公礼遇

第十四章 进谏惠王

第十五章 再度适齐

第十六章 议政论道

第十七章 齐宫讲乐

第十八章 再度离齐

第十九章 归里著书

第二十章 流芳百世

试读章节

周朝自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天子在诸侯中的威望不断下降,王室势力逐渐衰微。这一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起初诸侯国有140多个,经过连年兼并战争,数量大大减少,到后来只剩下较大的几个。因为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现在一般把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到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为止,称为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此时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出现了私有化,各诸侯国兴利除弊,大兴改革,努力发展经济。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商业繁荣,集市上商品琳琅满目,城市已初具规模,如齐国的临淄(今山东淄博)、赵国的邯郸(今河北邯郸)、楚国的郢(今湖北荆州)、燕国的蓟(今北京)、鲁国的曲阜(今山东曲阜)等。

这一时期,一方面,诸侯争霸,各国称雄,社会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各诸侯国内部新旧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试图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和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自己的主张,一时间社会思想活跃,文化繁荣,名家辈出,各执一说,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道、法、名、杂、农、纵横、阴阳,九流十家,他们高谈阔论,著书立说,为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激烈辩论。在这九流十家之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孔子创立的儒家。

到战国中叶,儒家已经历了200年的发展,弟子越来越多。但是,在孔子的时代,儒学并没有取得独尊的地位,其主张也远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孔子之后,墨、道、法等学派曾对儒学提出责难和批评。到战国时代,处士横议,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渐人高潮,儒家的地位似乎进一步受到墨、道各家的冲击,所谓“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便反映了这一历史现状。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儒学不能不作出理论上的回应,以进一步维护其自身的显学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历史的需要,在某种意义上将有好辩(即喜欢与人论战)之名的孟子推向了时代的前沿。

P1-4

序言

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珂,字子舆,鲁国的附属国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在母亲教导下一心向学,授业于子思的门人。后经不断地刻苦努力,发挥子思学说,创立思孟学派,成为一代名儒。当时,诸侯兼并战争异常酷烈,为“正人心,息邪说”,他聚众授徒,带领学生先后游说齐、宋、鲁、滕、魏等国,并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由于政治主张不为统治者所用,后回到邹国讲学著书,与弟子万章合著《孟子》一书。

《孟子》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在哲学上,孟子提出“性善论”,即人人生来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的道德意识,具有“不虑而知”的“良知”和“不学而能”的“良能”,但又强调后天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断言“万物皆备于我”。形成一个对后儒,特别是对宋儒影响巨大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

在政治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认定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武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

在伦理上,孟子提出存心养性说,即求之不得,反求诸己的自我修养方法,以扩展本来就善的人性,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养成天地之间一股“浩然之气”。同时,把治学和认识归结为找回失散本心的心性修养问题,强调认识论和伦理学相统一的“天人合一”说。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其地位在死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并非很高。直至唐代韩愈《原道》中把孟子视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其人其书的地位才逐渐上升。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4年),孟子被官方封为“邹国公”,第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此后,南宋朱熹又把《孟子》列入“四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封为“邹国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8: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