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其成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其成编写的《张其成全解道德经》以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用历史的故事、现实的事例阐发《道德经》中的微言大义,深入浅出地让读者能真正读懂《道德经》,并学会运用《道德经》中的智慧,以帮助自己的人生旅途一帆风顺。书中配有大量的古代山水人物图与张教授专门为本书题写的书法图片,以增进对《道德经》的理解与阅读情趣。

内容推荐

人生怎么才能圆满走完自己的“道”?世人只知道追求“多”、老子却告诉我们要追求 “少”;世人只知道往上爬,老子却告诉我们要往下走;世人只知道要坚强、老子却告诉我们要柔弱。越“少”才能越快乐,越“下”才能越高贵,越“柔”才能越强大。老子要我们反向思考、反向行动,你这样去做了,就可以使自己从浮躁的社会中获得一份宁静,回归自己的本性,回归淡定从容的心灵家园。

读《道德经》,让你改变人生态度和生命方式!

读《道德经》,让你获得心灵的从容、安宁、静美!

读《道德经》,帮你打开智慧、幸福的大门!

为此,在《张其成全解道德经》中,国学专家张其成将为你全方位解读《道德经》。

《张其成全解道德经》是一本人人都爱看、都看得懂,并能学以致用的《道德经》通俗读本。

目录

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

 老子姓什么

 老子生在什么时候

 老子是哪里人

 老子是个什么人

 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

 老子和。孔子的关系

 《老子》这本书是谁写的

 《老子》的版本

 《老子》的注本

 老子是暗解《周易》,孔子是明解

 《周易》

 《老子》的哲学——“道”

 宇宙本原之道

 变化规律之道

 认识方法之道

 《老子》的人生智慧

 “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

 “复归婴儿”的养生之道

 “见素抱朴”的为人之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

第四章 道冲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营魄抱一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

第二十九章 圣人三去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自知之明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欲取先予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人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江海为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试读章节

学过《周易》的人都知道,“易”有三个含义,即变易、不易、简易。佛家有三法印的说法,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檗寂静。“道”、“易”和“三法印”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个真理。“道”是永恒不变的,涅椠寂静的。第十六章是这么说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日复命。”复命就是回复“道”,这个“道”是寂静的、虚静的、始终不变的。但是“道”说的万事万物又都是变化的,是诸行无常的。所以“道”也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很好理解,“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体,作为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而万事万物又是时时刻刻都在运动变化的。

我们知道“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以后,也就明白“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了。同样,前面的“名”是名词,意思是名称、概念、范畴,后面的“名”是动词,意思是名状、描述、形容。“非常名”,与“非常道”一样,意思是不是恒常的名称。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名称(概念)如果可以描述的话,那也不是恒常的名称(概念)了。比如说“道”就是一个名,一个名称,一个范畴,一个概念,这种概念是不可描述的,是说不出来的,你要是说出来的话就不是那个名了。对这句话的解释也特别多,其实它是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进一步解释,所以不要解释得太复杂。

接下去几句话就是详细解释这个“道”。究竟是什么“道”?怎么去体悟这个“道”?这里面讲了三个关口,体悟道要经过三关。第一关为初关,就是要知道这个“道”的内涵是什么。这一关就是要观出“道”的无和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第二关叫玄关,这一关是要从无和有中观出两者的“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第三关叫玄玄关,又叫重玄观,这一关是要从无和有的“同”中观出“道”的大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句是从“道”的内涵说的。这一句大部分书上是这么标点的。我认为应该这么断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和“有”是高于“无名、有名”的范畴,“道”的内涵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那就是“无”,包括了无名,也包括无为、无欲、无形、无己等等。“道”是“无”,“道”又是“有”。“无”和“有”都是“道”的内涵,但“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孕育着“有”。“无”是第一位的,是第一阶段,是“始”;“有”是第二位的,是第二阶段,是“母”。无中生有,有从无中生。关于“无”和“有”的关系,老子怕我们不懂,特地用了两个比喻。“无”就像是“始”,“有”就像“母”。什么是“始”?什么是“母”?我们注意看老子的用字,老子在说明“道”的时候用了很多带女字旁的字。先看这个“始”字,《说文解字》说:“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女”这个部首是一个什么形状呢?是女人下跪状。“始”就是童女、少女。“无”就像是童女、少女。到了“有”这个阶段,是“万物之母”。这个“母”字的形状就是在女字的基础之上加两点,这两点就是女人的两个乳房,表示成熟的女人。这样就很清楚了,“道”由“无”和“有”构成,其中“无”是第一阶段,是童女、少女;“有”是第二阶段,是母亲、少妇。童女和母亲、少女和少妇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是一个人的两个阶段,说明“无”和“有”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个东西的两个阶段。从无到有,就是从童女到母亲、从少女到少妇。无中生有,“无”不能直接产生万物,只有到“有”这个时候才能产生万物。大家想一想,童女、少女能不能生孩子?当然不能。只有成熟了,来天癸了,任脉通,太冲脉盛,那个时候才可以生孩子。有人说少女怎么不可以生孩子,有的女孩十来岁就生孩子了,有没有?有的。但是生孩子的女孩再怎么小也肯定是来月经了,现在来月经不是大大提前了吗?但无论你多小,只要生了孩子,都不再是少女了,而是母亲、少妇了。所以“无”是少女,“有”就是少妇。这是一个人的两个阶段。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至少有三个意思,第一,“道”的本质就是“无”,“无”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王弼说,老子是“以无为本”,“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魏晋时期的一批高僧就用“无”来解释佛教《般若经》中的“空”。后来中国的禅宗就以“无”或“空”作为根本,《坛经》就提出了著名的三无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第二,“无”和“有”不是两个东西。“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里面孕育着“有”。“无”是第一阶段,“有”是第二阶段。“无”中有“有”,“有”中有“无”。有无相辅相成,有无不二,即有即无,即体即用。按佛家真空妙有的说法,“无”就是真空,“有”就是妙有。如果我们能体悟到真空妙有的境界,那就证得了真如法界。佛家说“空有不二”。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无”好比是“空”(真空),“有”好比是“色”(妙有)。《心经》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个意思。第三,“无”中生“有”,“有”中生万物。当“道”还是“无”的时候是不能生万物的,只要到了“有”的时候,就可以生成万物了。“道”的一个最大的作用是生孩子,生万物。就人而言,有生孩子功能的当然是女人。老子崇尚女性,常用女性作比喻,而孔子崇尚男性。可见老子早于孔子,因为我们都知道先有母系社会,再有父系社会。老子崇尚的是阴性,崇尚的是女性,反映了典型的母系社会的思想,孔子崇尚男性,崇尚阳性,反映了典型的父系社会的思想。

如果把女人比喻成文学体裁,那么少女就像诗歌。为什么像诗歌?因为少女是一种朦胧美。诗歌就讲究朦胧的美,常言道:少女的脸三月的天。说变就变,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将会怎样。你说她长得真漂亮,她脸就红了,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模糊的美,这就是“道”的第一阶段,“无”的阶段。到了少妇,第二阶段,她生了孩子,当母亲了,这个时候的女人我看就好比是散文,具有一种清晰、开朗、豪放的美。这时女人的“徼”是清楚的,有的少妇开个玩笑,男人都会脸红。老年的女人是什么呢?就像小说,因为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富的生活经验。那么,三个女人在一起就是戏剧了。

既然道有从“无”到“有”两个阶段,那么,从“无”到“有”的关键在哪里呢?打个比方来说,“无”就是少女、童女,“有”就是少妇,这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怎么使少女变成少妇?如果从人来说,关键在天癸,才能从“始”到“母”。天癸是《黄帝内经》第一次提出的,是主管生殖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藏在肾精里面,是液体,像水一样。“癸”的字形就是四面之水汇聚在一起。怎么从“无”到“有”?就人来说要有天癸,女子十四岁来天癸,男子十六岁来天癸。来了天癸就可以生孩子了。从事物来说就是要有水——天水。中西方哲学第一个命题几乎是相同的,都提出世界万物来源于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为万物之母。一九九三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发现的战国竹简中,就有一篇《太一生水》。这和老子的观点是相同的,老子就说过只有水最接近于“道”,老子最崇尚的一个是水,一个是婴儿,都是阴柔之物。《尚书》五行中第一就是水,《易经》第一卦乾卦第一条爻辞第一个字就跟水有关,“潜龙勿用”,“潜”字水字旁,就是潜水、找水。

P33-35

序言

我们李家有一副对联:“道德五千言门第,皇王三百载人家。”我把它称为史上最牛的对联!这上联说的就是老子李耳,我们李家的祖先老子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这下联谁都知道,是说我们李家唐朝当皇帝当了三百年,唐朝实际上是二百八十九年,约等于三百年。

“老子天下第一”!你瞧,我们姓李的多么自豪!老子是我们李家的骄傲。你一定会问了:“你怎么一口一个我们李家?你不是姓张吗?怎么姓李了?”是啊,我姓李啊,我真的姓李,姓是不能开玩笑的,我们发誓的时候常常会说:“我姓字倒着写。”我本该姓李,因为我爸姓李(李济仁),我妈姓张(张舜华)。我爸嫁给了我妈,我妈家“张一帖”是祖传中医(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爸曾跟我外公学医,后来成了张家的上门女婿。当年他们结婚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生个儿子要姓张,我是长子,所以我就姓张了。我给自己刻了一方闲章叫“张冠李戴”。你们看,我和“道”真是太有缘啊!我们李家始祖老子是道家创始人,我们张家先祖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人。我和道家、道教有一种天然的、不寻常的缘分。另外还有一个小秘密,我小的时候,有一个远房亲戚,是一个还俗的道士,他经常给我讲道家的一些故事,教我道教的一些术数。后来我走上了国学研究这条“道”,可能与这些先祖们有一定关系吧!

老子《道德经》是常读常新的,也是永远读不尽、读不透的!

2008年我出版了一本《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这几年一直边阅读边思考,又有不少新的感悟、新的启发。这本《张其成全解道德经》,除保留并修订《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全部内容外,增加了近一倍的内容。

老子《道德经》五千个字,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显然就是“道”,这个“道”当然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就人道来说,就有“见素抱朴”的为人之道,“以柔克刚”的谋事之道,“复归婴儿”的养生之道,“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

人生怎么才能圆满走完自己的“道”?世人只知道追求“多”,老子却告诉我们要追求“少”;世人只知道往上爬,老子却告诉我们要往下走;世人只知道要坚强,老子却告诉我们要柔弱。越“少”才能越快乐,越“下”才能越高贵,越“柔”才能越强大。老子要我们反向思考、反向行动,你这样去做了,就可以使自己从浮躁的社会中获得一份宁静,回归自己的本性,回归淡定从容的心灵家园。  读《道德经》,让你改变人生态度和生命方式!

读《道德经》,让你获得心灵的从容、安宁、静美!

读《道德经》,帮你打开智慧、幸福的大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