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雨(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加利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真实记录的书,是一本认识社会的书。

何加利同志是德宏州公安警营文化百花园中绽放的又一朵灿烂之花,作为拥有二十多年警龄并从事禁吸戒毒一线工作四年多的她奉献给我们这本《心雨——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以民警手记解读戒毒学员来信的形式,用真心、真情、真爱为我们倾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与毒品有关的真实故事,真切反映了毒品带给人们的非人性的生活状态。通过一封又一封真实平凡却震撼人心的简单书信,让我们看到了德宏公安戒毒女民警在帮教吸毒女性的过程中默默奉献的思想光彩。

内容推荐

《心语——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一书是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

《心语——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作者、现任云南省的德宏州公安局警察协会秘书长的何加利同志,曾在云南省德宏州强制戒毒所工作,组建和管理女子大队。这个女子大队,主要为接收大量吸毒妇女进行强制戒毒,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这其间倾注了戒毒民警的真挚情感和巨大奉献。许多戒毒妇女为民警的真诚付出而感动,她们或者写信或者当面交谈,主动表达自己戒毒期间的真实感受。细心的何加利把这些信件收集起来,再用文字详细介绍每封信的背景和前因后果,就像串起的一粒粒珍珠,为我们展示璀璨的光芒。

目录

序言(一) 滋润心田的春雨

序言(二) 禁毒之行,任重道远

沟通·播种

心声

执法者和违法者能做朋友吗?

一封家属来信

难忘的春节

踏青

我们的文化课

管教三大队的文化小报

戒毒学员给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书

我室日日争取小红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感想

冰释·滋养

我本不想让你失望

我要出所 我要自由

“挝马”猛女

戒毒学员请假出所申请书

我是个自私的女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自私的独生女

自我设限

过去竟让我如此心疼

最爱我的人 我却把她伤得最痛

人生最大的山峰是自己

我能自立了

一位异国少女的信

人生旅途

交融·成长

毒品

我爱景泰蓝画

醒悟

我想对你说

我要回戒毒所

毒品面前没有爱情

珍贵的明信片

我也是母亲

橘树花开香满院

妈妈,孩儿错了

我的吸毒反应

新型毒品把我伤害得太深

释怀

携手·绽放

走出来吧!

一名吸毒艾滋病者的真情告白

爱之声

我是父母的心头肉

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阳光总在风雨后

让爱充满人间

太阳在心中

戒毒学员自愿留所申请书

妈妈我好想您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的文化课

尊敬的何队:您好!

文化课是我们学员的精神家园。自从我们参加文化课以来,特别是警官们为了备课,为了把课讲得生动活泼,使学员容易懂,你们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备课,你们的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堂教育课。大队开展文化课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毒品的危害,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懂得“自尊、自强、自立、自爱”这8个字的含义,丰富我们的卫生知识,心理健康,提高我们审美观等等。通过学习,让我们更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热爱生活。

过去,我们仿佛是黑夜中找不到光明的迷路人,今天,你们就像黑夜里的蜡烛点亮了我们的心,过去我们永远生活在社会的角落,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理会,我们好像是一股混浊的空气,到处散发着霉味让人恶心。今天,是你——何队!是你点燃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生活之火去驱散毒魔,让我们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找到了一个新的目标,特别是通过参加康复劳动,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证明了生存的价值。在大队里,因为全部都是女学员,俗话说:三个女人一条街,我们近百个女人集在一起,有时可能会为了一点儿小事争吵,劳动中会为了一小块篱笆而怄气,原因就是互相不尊重,人只有爱自己才会爱别人,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千万要冷静,尽量避免不该发生的事端,多学别人的长处,热爱生活,多做一些有利于大队的事。大队成立的互帮小组,我们同室的学员相处已有7个多月了,互帮互爱已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我们彼此互相尊重,在生活中互相照顾,谁有什么烦心的事都讲出来,大家在一起互相商量共同面对解决,这样心情就好一些,若把它放在心里,压抑自己,它只会给自己增添苦恼。这就是互帮小组的好处。就像何队讲的,把心里压抑的统统讲出来,才会使自己的心态慢慢平静下来。人只有自己爱护自己,才会懂得生活,学会自立,做生活的强者,用美好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新的红太阳。

请何队和各位警官相信我们,通过你们一年的耕耘,一年的帮助,学员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特别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后,我们更加懂得道理。今后我们一定会用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回报亲人,决心不辜负我们辛勤的警官们。最后祝何队和警官们身体健康!

105室全体学员

2009年3月17日

女警官手记:文化最大的魅力在于教化之功。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优秀文化,有净化心灵、升华情感、修饰身心、涵养性情的作用。《弟子规》总叙里说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强制戒毒所是中国社会集中挽救吸毒人群的特殊场所,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既然是特殊学校就要有自己特殊的文化来挽救这些失足人生。戒毒所要从有益于学员身心健康的角度积累和丰富一套帮教的科学体系,为学员提供一个纪律严明、文化氛围好、文明管理强的特殊场所。新成立的管教三大队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风尚,率先在德宏州强制戒毒所开展每周文化课制度,并将这个制度坚持下来。即每周三下午,大队女民警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不同,报名或由我安排担任不同课目的授课任务,大队要求每周文化课民警做到:课前有备课、讲课有教案、课中要互动、课后有作业。大队给学员每人配发一套学习用具。通过四年多的时间,大队民警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课,不但锻炼了年轻民警学习的自觉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让学员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丰富了思想。大队的文化课,是学员一年或两年戒毒期间接触社会、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民警引导学员重新认识人生、感悟生活、自信自强的加油站;是学员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的平台;也是学员转变人生观、价值观的情感园地;更是许多农村文盲学员获得学习知识的新天地。你看,美术课上学员们学习画孔雀;烹调课上做出的菜肴被学员们一抢而空;卫生课上学员们举手问的问题把年轻警官都羞红了脸;心理课上学员们似懂非懂地不停点头;理想信念课上学员们学会思考问题,懂得去帮助和关心别人;认字课上“阿弄磨”(景颇老大妈)正在聚精会神地学写自己的名字,她们自豪地说:“以后民警再让我签名时就不要别人代签了”。

P26-30

序言

滋润心田的春雨

张明

公安部全国公安文联会刊《警察文化沙龙》编辑部主任

很高兴来谈谈阅读纪实文学《心雨——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一书的感想。

作者何加利是一位多年生活和工作在云南德宏边疆公安的女民警,曾担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女子大队的队长。这是一个细致谨慎而又要充满感情的工作,也是一个必须投入全部精力、付出全部智慧的工作,更是一个充满神圣使命感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她要面对的不是十恶不赦的犯罪分子,而是需要从肉体和心灵上获得帮助的戒毒者,或者说,是要拯救那些已经跌入或正要跌入人生深渊的亲姐妹。

这样的工作必须要有爱心,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更要时时流淌出爱意。我们可以从戒毒人员的一封封来信里,捕捉到作者充满人间大爱的情怀和公正无私的奉献精神。作为戒毒所女子大队的队长,何加利要承担几种不同的社会角色。

首先是警察。她始终牢记警察的职责,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自己的言行举止代表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政府,关注老百姓,爱护老百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把党的阳光播撒到需要帮助和救助的戒毒者身上。按何加利自己的话说:“在戒毒所里,警察是戒毒者唯一的精神依靠和追求光明的引路人,要有一颗大爱之心,包容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其次是朋友。她真正做到了与广大的戒毒者交朋友,深得她们的信任,彼此敞开心扉互相交流。人与人之间成为朋友,才没有隔阂,戒毒者才能从内心接纳她,听取她的劝导,接受她的教育。朋友是平等的,不是居高临下,更不是盛气凌人的。在实际工作中,何加利把戒毒者称为“女学员”,这种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让她工作起来如鱼得水。

最后是亲人。用亲人的态度和感情来关爱和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扶助她们树立新的人生目标,走向新的生活,对何加利来说,这不仅是警察的职责,更是亲人一样的期待。一些“女学员”为此始终称她为何姐。“何姐”,一个多么美妙而又亲切的称呼。她们不说“报告政府”,也不说“报告何警官”,而是叫她“何姐”——她们身边有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大姐姐,这样的认同,体现了何加利巨大的情感付出。

这是一本真实记录的书。多年来,何加利和她的战友们始终奋战在强制戒毒所的第一线。她们既要面对冷漠甚至有敌对情绪的戒毒者,还要忍受那些毒瘾发作者的歇斯底里。她们千方百计带着戒毒者外出郊游踏青,却放弃了自己节假日的休息;她们是母亲的孩子或是孩子的母亲,却无法与自己的母亲和儿女团聚;她们努力去抚平戒毒者心中的伤痛,却要承受自己家人和朋友的误解和埋怨。

这是一本认识社会的书。国家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空前的繁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社会的负面影响。吸毒、贩毒行为的蔓延,让云南省德宏州的部分人群深受其害,其中不少人是多次复吸,他们因为吸毒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的现象让我们痛心,更令我们深思。

这是一本拯救肉体和灵魂的书。面对众多的吸毒者,从大到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小到生活上的生日蛋糕和一碗鸡蛋面条,何加利和她的同事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吸毒与戒毒之间的矛盾,维护戒毒者做人的尊严,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支持她们应有的权利,照顾她们的隐私,分担她们的痛苦,分享她们的快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有当代的人民警察,才会有这样巨大的付出。

当一名吸毒者经过努力最终改掉恶习、健康地回归社会和家庭,这也许是何加利和她的同事们感觉最幸福的时刻。

品读本书,恰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这春风和春雨,正是戒毒民警对祖国和人民的精诚所爱。何尝不是领略一种关心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崇高艺术?

本书的最终付梓,要感谢云南省德宏州副州长、德宏州公安局局长马闻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马局长在百忙之中亲自为本书作序,体现出公安机关“一把手”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在此深表敬意。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晚于北京

后记

2005年10月,我受德宏州公安局的委派,到德宏州强制戒毒所组建女子大队,我在德宏州公安局和强制戒毒所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组建工作从制度建设、基础台账、园林建设入手,边干边学、边干边发展。通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女子大队坚持以“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严格管理、文明管理、耐心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大走访”、“三项重点”工作为目标、以创建“巾帼文明岗”为契机、以提高年轻女民警管理水平为要求,探索出了一套以“制度规范人、纪律约束人、真情感化人、文化教育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大队在积极开展文明帮教和适合女学员的康复劳动中,形成了女子大队个性化的特色产业、文化氛围、园林环境、真情管教。女民警本着“细心、耐心、真心,爱心”的工作态度,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女学员完成了身体脱毒、心理矫正、康复劳动、回归社会的帮教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6年3月,大队管理工作被德宏州妇联推荐在“全省妇女工作交流材料”上;2007年,德宏州强制戒毒所女子大队被德宏州妇联授予了“州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08年,被云南省妇联、省公安厅授予了“省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大队学员生产的“新型景泰蓝画”在2007年10月被德宏州举办的“中国·德宏葫芦丝国际旅游节”中,评选为“德宏州‘后谷杯’旅游商品设计制作暨展示大赛设计类”一等奖。

禁毒在德宏是全民参与的持久战、攻坚战。由于毒源在外,戒毒就成为最终筑起禁毒人民战争防线的中心环节。吸毒人员是一个违法而达不到犯罪的特殊人群,我作为一名受组织教育和培养多年的公安民警,有幸投入到德宏禁吸戒毒管教的队伍里,在女子大队工作的15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经历了一个个被毒品摧残而萎靡的心灵送进来,一张张赢得新生的笑脸走出去的无数个历程。我们彼此在这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产生了这份特殊的情感,这份情感是戒毒学员坚定戒断信心、树立热爱生活信念的精神源泉……2010年元月,我因常年劳累,身体不支,州公安局领导将我调离女子大队,回到公安局机关工作,此时我再次深深感受到了另一种情感——领导对民警的关爱之情的感受。此书之所以定名为《心雨——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是因为,禁吸戒毒工作是德宏州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全民工程,参与者都是洒向这场不见硝烟的禁毒人民战争的甘霖,作者只是千万滴甘霖中的一滴。

《心雨——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中的主人公,都是曾在德宏州强制戒毒所女子大队生活过的真人真事,为了保护她们,书中都用了化名。

《心雨——一位戒毒女警官的工作手记》的编辑出版过程是我心灵再次接受洗礼的过程,因为,我从中深深感受到组织和领导及身边同志们给予的温暖和感动,德宏州公安局从州副州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闻同志的亲切关怀,到杨长林副书记的多次关心和指导,再到公安局同事张斌、王利强、杨西元、汪洋斌等同志们的积极帮助,使得编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我还深深感谢芒市的赖伟达、尹正忠及张钟老师的大力扶持及德宏州强制戒毒所的民警们。

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斧正。

何加利

2011年6月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