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作者 应虹霞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足协如何锐意改革、杜绝腐败?J联赛如何被打造成亚洲第一足球联赛?日本国家足球队的风格如何进化、演变并终至大成?应虹霞编写的这本《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将揭示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展现日本足球人的思考和探索。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应虹霞编写的《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的内容提要如下:

一个世纪前,他们是我们的手下败将;30年前,他们仰视我们为“东亚巨人”;20年前,他们与我们同在职业化之路上蹒跚起步;今天,他们的男足提出了“2050年夺取世界杯冠军”的目标,而女足已然惊艳绽放于2011年德国世界杯——这一幕,俨然是足球版的明治维新。

“柏林奇迹”后的沉寂,墨西哥夺铜的昙花一现,无可救药的“恐韩”顽症,“多哈悲剧”中的凄美凋落,泡沫经济的崩溃打击,德国世界杯的滑铁卢……日本足球百多年来走过的是一条沉浮跌宕、踽踽前行,却从来不乏奋斗、思考、自尊和自强之路。

没有捷径,更没有奇迹。今天让世界侧目的日本足球,正在一次次的淬火中迎来涅槃。

目录

推荐序 人间万事,塞翁失马(冈田武史)

推荐序 《足球三国》与《坂上之云》(张斌)

推荐序 以日为师(骆明)

推荐序 中日交流,足球是镜子,是桥梁(加藤嘉一)

自序 向西?向东!

第一篇 墨西哥“铜色巨塔”(1873—1988)

 第一章 柏林奇迹

 第二章 “足球教父”与墨西哥铜牌

 第三章 JSL时代到来

 第四章 奠定巴西流技术风格

 第五章 恐韩,恐韩!

第二篇 多哈悲剧(1988—1994)

 第一章 “职业足球之父”登场

 第二章 大树之根

 第三章 划时代的J联赛

 第四章 “多哈悲剧”

第三篇 J百年构想(1994—1998)

 第一章 “大象的坟墓”

 第二章 申世及背后之痛

 第三章 “J百年构想”

 第四章 浪漫与算盘

 第五章 槟城之喜

第四篇 “自巫师”与他的黄金时代(1998—2002)

 第一章 大蛋糕or小蛋糕

 第二章 职业!职业!

 第三章 职业化青训时代到来

 第四章 暴君的素颜

 第五章 提早到来的黄金时代

第五篇 神的苦恼(2002—2006)

 第一章 JFA 2005年宣言

 第二章 向皇马殖民说“不”

 第三章 潮水退去,“裸泳”了吗?

 第四章 济科的自由与创造

 第五章 “风林火山”中的惨败

第六篇 失之交臂的慧眼哲人(2006—2007)

 第一章 失意的深渊

 第二章 “踢日本自己的足球!”

 第三章 列岛的“奥西姆热”

 第四章 J势力版图渐成

 第五章 失之交臂的遗憾

第七篇 失落在南非的“水晶鞋”(2007—2010)

 第一章 老“船长”,新梦想

 第二章 “谷底一代”的崛起与蜕变

 第三章 冈田武史的横滨点金术

 第四章 提出四强的背后

 第五章 失落于南非的“水晶鞋”

 第六章 南非世界杯之于日本足球的意义

结语篇 后南非时代的日本足球

 “多哈之喜”

 留洋:“日本的路,就让我来开拓吧!”

 青训:“日本能培养自己的球星!”

 “亚洲巴萨”,“亚洲西班牙”

 2014,目标:世界杯冠军

 寻根1936,柏林

附录

试读章节

六大巴西外援接力式驰援日本足球

“釜本洋马”与“杉山三菱”凭借实力和人气二分天下的美好日子,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国民英雄杉山隆一的退役和国足的低迷,到70年代后期,日本联赛急遽降温。进入80年代,巴西外援独步日本联赛,读卖俱乐部(现东京绿茵)与日产汽车(现横滨水手)等后起势力垄断了天下。

洋马队引进巴西外援的做法和贝利效应对其他JsL球队产生了影响,其他球队纷起仿效。藤和引进了一位名叫塞尔吉奥·越后的日裔巴西二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日本足球引进的第一位职业球员。越后后来很快退役,开始在日本全国巡回指导少年足球。为日本足球引进巴西流技术指导贡献卓著,一心抱着要在呵斥中激励日本足球成长的越后,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进入了日本足协技术委员会,直到今天仍是日本最为“毒舌”、“辛辣”的足球评论家。

乔治·与那城正是在这一潮流中来到日本的。与那城的父母年轻时从冲绳移民巴西,小乔治在巴西的日裔人联赛中表现活跃,1972年加盟日本JSL2部的读卖俱乐部,成为该俱乐部晋级JsLl部及此后跃进的功臣,人称“读卖先生”。他脚法细腻、控球灵活,与后来的拉莫斯和户田哲也构建的短传渗透风格打败了无数对手,也为这支俱乐部打下了日后职业化的实力基础,其战术风格也一路从川崎绿茵时代传承至今天的东京绿茵时代。

乔治·与那城在1985年加入日本籍,在森孝慈手下参加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预选赛。J联赛开幕后历任名古屋逆戟鲸八、京都紫樱等球队主教练,直到近年还在J2联赛北九州向日葵队担纲一线指导。

自与那城之后,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几乎每隔4年,日本国足就会涌现出一名原籍巴西的国脚。与上述两名日裔巴西人不同,后来的拉莫斯、吕比须和三都主是纯正的巴西血统,南非世界杯赛场上的斗莉王则身上流淌着日裔父亲和意裔母亲的血液,最终这四人殊途同归地选择了日本,并代表日本分别出战了1994年、1998年、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以及2010年世界杯等J联赛诞生后的全部5届世界杯。

我们不妨从这里一气说到后来的J联赛时代。

拉莫斯,与从巴西归来的三浦知良共同引领了从JsL到J联赛的过渡期及J联赛黎明期的日本足球。其于1977年赴日,1998年退役,在日本整整效力21年,参加了自1990年亚洲杯以后至1994年美国世界杯预选赛间的所有国足赛事,如今是日本沙滩足球队主教练。

吕比须(原名洛佩斯),1987年赴日时已是圣保罗队的职业球员,后在JSL辗转效力于日产和本田技研,7年间四度夺得射手王。1997年他加入日本籍,后在法国世界杯预选赛中成为日本队锋线一把不可或缺的尖刀。

三都主(原名桑多斯),1994-年在16岁之际从巴西赴日本高知县明德义塾留学,3年后通过测试入签清水鼓动,1999年以22岁的年龄当选J联赛史上最年少的虽佳球员,2002年三都主选择加入日本籍,是后来两届世界杯日本队左边路的不二人选。

田中斗莉王(原名图里奥),日裔三世,1998年来到日本涉谷幕张高中,2001年加盟广岛三箭,2003年取得日本国籍,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日本队中后卫绝对主力。

他们的存在,延续了过往日裔巴西外援们不息的血脉,他们对日本足球的贡献也从俱乐部延伸到国家队,从球员层面延伸到教练层面。

而在欧洲人看来,自墨西哥奥运会很久很久之后,才看到一名日本球员携着不屈的意志出现在欧洲足球舞台。这个天生有着强健体魄的左边锋,在德甲科隆队和不莱梅队都取得了成功,他就是奥寺康彦,1977年获得德国人赫内斯·魏斯魏勒的青睐,从古河电工进入德国豪门科隆,成为日本足球史上第一位职业球员。

1980—1981赛季,欧洲冠军杯科隆对阵诺丁汉森林队的那场雨战在夜晚进行。中途上场的奥寺一举攻入一粒宝贵的客场进球。爱玩文字游戏的《太阳报》翌日打出了这样的标题:“FOREST SuNK BY JAPANESE SUB(森林队被日本的SUB击沉)!!”此处的“SUB”是双关语,意为“替补队员”,或谐音为“潜水艇”。英国人至今没有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日本海军潜水艇攻击的一幕,借此玩了一把英式幽默。

关于奥寺,有一点可能并不为太多人所知,即便在时为世界第一联赛的德甲,他也被视作为数不多的能够吃透并适应全新的区域式防守战术的球员之一。凭借这样的战术领悟力,奥寺在德甲活跃了9年之久,人称“东洋电脑”。

不知不觉中,日本人其实已经在接触一个叫做“职业足球”的概念。只不过这时,这个概念仅仅是偶尔掠过他们脑海的火花,很耀眼却转瞬即逝。然而,作为职业足球不毛之地的日本却产生了奥寺康彦这样登陆欧洲冠军杯的职业球员,这说明日本并非是不适合踢球的民族。

P28-29

序言

以日为师

《体坛周报》国际足球主编  骆 明

2005年从长沙迁至北京办公,在这次大搬家中,我的很多足球书籍或留在长沙或不幸遗失,但有一本书,我至今珍藏于办公室的书柜里,不时拿出来翻翻。它就是《体坛周报》1999年出版的《冠军大冲撞》,这应该是中国第一部欧洲冠军联赛专著,前面三分之二的内容介绍了1999—2000赛季欧冠32强,后面三分之一内容则是“冠军杯演义”,逐届回顾了欧冠风云。

“冠军杯演义”的首页写着“应虹霞译骆明校”,这是我与应虹霞老师的第一次深度合作。虽然我的角色只是校对,但任务着实不轻。应老师的作品译自日文,人名、队名贴近本来的读音,而当时中国的足球译名相当不规范,背离原读音的现象非常严重,于是我只能对照历届欧冠的英文资料,逐个核对译名,其工作量之大远超想象。当时为了赶进度,我整天泡在办公室,总算没有拖延该书的面世。

“冠军杯演义”校起来很累,读起来却很赞。其文字量远超出了版面的正常容量,但文章实在太好,我不忍大删大砍,力劝老总改小字号,强行“灌满”版面。写这篇序时,我特地翻出此书,鉴定字号为“小六”。我想,书籍正文如此之小,会不会创造了中国书籍出版史上的纪录?

应老师也许不会想到,她翻译的这部作品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足球文字。其原作是一家日本足球杂志特邀法国《队报》的名家书写的,而该报正是一手创立欧冠和金球奖、堪称欧洲最权威的体育媒体。这部欧冠史文笔生动,情节有趣,极富感染力,但最令我折服的还是其视角。作者浸淫欧洲足球数十年,并非机械地叙事,而是把事情置人足球史的大视野里进行考量。这部书我翻过无数遍,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它深刻地影响了我的足球写作。

此后十余年,我与应老师一直保持合作,每当进行日本足球或日本体育的报道时,必会找她帮忙。不过,直到最近看到应老师的日本足球书稿,我才体会到她这些年对日本足球所下的工夫。在交流中发现,我对中国足球的诸多困惑,可在应老师对日本足球的观察中找到答案,让我充满了顿悟的快乐。

此书的书名是《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众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超越中国,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里,一直是中国对照、模仿、较劲的对象。而如今,日本足球又成了中国足球的标杆,当日本男足信步迈人世界杯16强,日本女足甚至勇夺世界杯冠军之时,中国男足却连续三届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止步于10强,一度令国人骄傲的“铿锵玫瑰”也早已凋零。昔日甲午战争之后,诸多国人远赴东瀛,求索民族振兴之路。今日,国内亦有一批足球圈内人士赴日取经,可他们没有像鲁迅等先贤一样“沉人当地”,而是蜻蜓点水,粗粗了解便归。一份份报告出炉后又被束之高阁,中国足球体制岿然不动。

与其花费巨额公款到日本“足球游”,真不如好好读读应老师这本书。国内虽有对日本足球的诸多论述,但往往都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讲起,以1993年日本J联赛成立为日本足球崛起之始。而应老师的着眼点提前了至少100年,以19世纪足球进入日本大学作为观察的起点,对日本足球的解析可谓鞭辟入里。中文足球史著述并不算少,而《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绝对是最出色的诚心之作之一。

足球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部书谈的是日本足球,却不只关于足球。例如,中国家长往往不许孩子踢球,日本学校却鼓励孩子踢球,这值得足球界内外的所有人深思。我们该如何塑造未来的栋梁之才?是否考试得了高分就万事大吉?

虽然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但日本仍有颇多可资学习借鉴之处。日本人做事之缜密,在足球上体现得很充分。1996年,以川渊三郎为首的J联盟便发布了“J百年构想”,“它是为日本体育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而计,其最终目的是为日本社会打造融入国际主流的、全新的体育文化”。构想100年已经不易,更不易的是,这个长远计划在一步步推进,开花,结果。每思至此,不胜感叹。

2012年3月 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奥西姆(2007年秋因脑梗塞卸任日本国足主帅时激勉日本足球):“日本足球完全能够凭借日本自身的力量变得更强。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实力,世界冠军也不是不可能。日本球员必须跑得更多更快,被夸有技术远远不够,必须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学会在运动中掌握技术。当今世界足球发展的加速度越来越大,它包括思考的速度、跑动的速度。一味反复模仿世界强国,永不可能实现超越。因此,日本足球必须从自卑意识中解放自我,要对自身优势充满自信!”

上野山信行(J联盟训委员长一直抱有这样一个信念):“日本,完全能够亲手培养出自己的球星!同是地球人,日本与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等让世人仰视的人才宝库之间不存在壁垒。日本孩子中也潜藏着毫不逊色的足球天才。关键就看有没有一个适合天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打造一个能够唤醒其天资并长期为之提供指导的环境。这是每一个日本足球人的职责。”

川渊三郎(2008年卸任日本足协主席时如此寄语):“日本足协要做的就是准备尽可能多的选择项。球员的育成也需要准备从JFA足球技术学院到J俱乐部和学校足球,再到海外留学等多条径途。JFA准备10条途径的话,国人就会创造出20条、30条,要相信民众汩汩不竭的智慧。这样的土壤,才能孕生出有志从事、乐于从事足球事业的多样而丰富的人才,而日本足球也终将因此迎来一位十年不遇的天才球星的诞生。”

特鲁西埃(“白巫师”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日本队败给土耳其队的次日感慨):“教会日本队员欧洲式的冲撞技术是我的职责,我成功了。但是日本人本质上不屑采用肮脏技术,他们始终注重公平竞技,讲究动作干净。这样的姿态或许有朝一日将改变整个世界足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1: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