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hedore S.Rappaport专著的《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2版)》是无线通信技术和系统设计方面的权威教材。本书自第一版出版以来,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的多所大学采用为教材。全书内容涉及影响所有无线网络的基本主题,探讨了全球主要的无线通信新标准和技术发展,并介绍了未来几年将改变人类通信方式的3G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作者对每一个关键概念都给出了实例,并逐步加以讲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2版)/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
作者 | (美)拉帕波特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2版)》是无线通信领域的权威教材。全书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包括无线网络涉及的所有基本课题(特别是3G系统和无线局域网),讲解了无线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全球主要的无线通信标准。全书共分为1l章.集中讨论了蜂窝的概念、移动无线电传播、调制技术、多址技术及无线系统与标准,并结合理论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和统计分析。本书语言生动、流畅。以详细的讲解和实例阐明了重要的知识点。 ??Thedore S.Rappaport专著的《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2版)》适合作为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材,对有一定通信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西奥多?S.拉帕波特(Theodore S. Rappaport) 译者:周文安 付秀花 王志辉 拉帕波特(Theodore S. Rappaport),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PrenticeHall通信工程与新兴技术系列丛书主编;1990年成立移动与便携无线电研究小组(MPRG) ——世界上第一个关注无线通信的大学研究机构与教育基地;研发了十几种商业产品,现在均已被主要的几家通信运营商和厂商使用。 目录 第1章??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1.1??移动无线通信的发展 1.2??美国移动无线电话 1.3?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4??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 1.5??蜂窝无线通信和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1.6??习题 第2章??现代无线通信系统 2.1??2G蜂窝网络 2.2??3G无线网络 2.3??无线本地环路(WLL)与LMDS 2.4??无线局域网(WLAN) 2.5??蓝牙和个域网(PAN) 2.6??小结 2.7??习题 第3章??蜂窝的概念:系统设计基础 3.1??概述 3.2??频率复用 3.3??信道分配策略 3.4??切换策略 3.5??干扰和系统容量 3.6??中继和服务等级 3.7??提高蜂窝系统容量 3.8??小结 3.9??习题 第4章??移动无线电传播:大尺度路径损耗 4.1??无线电波传播介绍 4.2??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4.3??电场和功率 4.4??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4.5??反射 4.6??地面反射(双线)模型 4.7??绕射 4.8??散射 4.9??运用路径损耗模型进行实际的链路预算设计 4.10?室外传播模型 4.11?室内传播模型 4.12?建筑物信号穿透 4.13?射线跟踪和特定站址建模 4.14?习题 第5章??移动无线电传播: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 5.1??小尺度多径传播 5.2??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模型 5.3??小尺度多径测量 5.4??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小尺度衰落类型 5.6??瑞利和莱斯分布 5.7??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 5.8??小尺度衰落无线信道的多径成型因子理论? 5.9??小结 5.10? 习题 第6章??移动无线电中的调制技术 6.1??调频与调幅 6.2??幅度调制 6.3??角度调制 6.4??数字调制概述 6.5??波形编码 6.6??脉冲成形技术 6.7??调制信号的几何表示 6.8??线性调制技术 6.9??恒包络调制 6.10?线性和恒包络组合调制技术 6.11?扩频调制技术 6.12?衰落和多径信道中的调制性能 6.13?习题 第7章??均衡、分集和信道编码 7.1??概述 7.2??均衡原理 7.3??一种常用的自适应均衡器 7.4??一种通信接收机的均衡器 7.5??均衡技术分类 7.6??线性均衡器? 7.7??非线性均衡器 7.8??自适应均衡算法 7.9??部分间隔均衡器 7.10?分集技术 7.11?RAKE接收机 7.12?交织 7.13?信道编码原理 7.14?分组码和有限域 7.15?卷积码 7.16?编码增益 7.17?网格编码调制 7.18?turbo码 7.19?习题 第8章??语音编码 8.1??概述 8.2??语音信号的特性 8.3??量化技术 8.4??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8.5??频域语音编码 8.6??声码器 8.7??线性预测编码器 8.8??为移动通信选择语音编解码器 8.9??GSM编解码器 8.10?USDC编解码器 8.11?语音编码器的性能评估 8.12?习题 第9章??无线通信多址接入技术 9.1??概述 9.2??频分多址(FDMA) 9.3??时分多址(TDMA) 9.4??扩频多址(SSMA) 9.5??空分多址(SDMA) 9.6??分组无线电(PR) 9.7??蜂窝系统的容量 9.8??习题 第10章??无线网络 10.1??概述 10.2??无线网络和固定电话网的区别 10.3??无线网络的发展 10.4??固定网络传输层次 10.5??无线网络中的业务路由 10.6??无线数据业务 10.7??公共信道信令(CCS) 10.8??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0.9??7号信令系统(SS7) 10.10?SS7的一个实例:全球蜂窝网络互操作性 10.11?个人通信业务与个人通信网(PCS/PCN) 10.12?网络接入的协议 10.13?网络数据库 10.14?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 10.15?小结 第11章??无线系统和标准 11.1??AMPS和ETACS 11.2??美国数字蜂窝标准(IS-54和IS-136) 11.3??全球移动系统(GSM) 11.4??CDMA数字蜂窝标准(IS-95) 11.5??无绳电话中的CT2标准 11.6??欧洲数字无绳电话(DECT) 11.7??个人接入通信系统(PACS) 11.8??太平洋数字蜂窝(PDC) 11.9??个人手提电话系统(PHS) 11.10?美国PCS和ISM频段 11.11?美国无线微波频段电视 11.12?全球标准总结 11.13?习题 附录A??中继理论 附录B??链路预算中的噪声系数计算 附录C??成型因子理论中的方差率关系式 附录D??成型因子理论中的近似空间自协方差函数 附录E??扩频CDMA的高斯近似 附录F??Q、erf和erfc函数 附录G??数学公式表 附录H??缩略词 附录I?? 参考文献 索引 试读章节 3.12 假设称为“Radio Knob”的小区有57个信道,每个小区的有效辐射功率为32W,小区半径为10km。路径损耗为40dB。服务等级为5%的阻塞概率(假设将被阻塞的呼叫清除)。假设平均呼叫的时间为2分钟,每个用户每小时平均有2次呼叫。而且,假设小区已经达到了最大容量,必须分裂为4个新的微小区以提供同区域内的4倍容量。 (a)“Radio Knob”的当前容量为多少? (b)新小区的半径和发射功率为多少? (c)为了保持系统内的同频复用模式不变,每个新小区需要多少信道? (d)如果话务量是均匀分布的,每个新小区所承受的新话务量为多少?分裂后,这些新小区的阻塞概率低于0.1%吗?假设57个信道用于原来的小区和分裂小区中。 3.13 一个特定区域被84个小区、簇大小为Ⅳ的蜂窝无线系统覆盖,此系统可用的信道数为300。用户均匀分布,为每个用户提供的话务量为0.04Erlang。假设阻塞呼叫被清除,阻塞率Pb=1%。 (a)在簇大小N=4时,计算每个小区所承载的最大话务量。当N=7,12时呢? (b)当阻塞率为1%、簇大小N=4时,计算系统所支持的最大用户数。当N=7,12时呢? 3.14 蜂窝通信系统所流入的话务量可以由平均通话持续时间H(占用时间)和通话请求率λ来说明。在移动台没有穿过小区边界时,H和λ的值可以表示特定小区的话务量。定量地描述移动台穿过小区边界时对平均通话持续时间和通话请求率的影响。 3.15 中继(排队)理论的练习: (a)当阻塞概率为2%,有4个信道、20个信道、40个信道时,计算系统最大容量(以Erlang为单位),包括系统的总容量和每个信道的容量。 (b)假设H=105s,λ=1次呼叫/小时。当有40个信道、阻塞概率为2%时,该系统能够支持多少用户? (c)利用(a)中计算的每个小区的话务量强度,计算当阻塞呼叫延迟系统有4个信道、20个信道、40个信道时的GOS。假设H=105s,当延迟大于20s时,呼叫被清除。 (d)比较(a)和(c),回答一个用20s的队列的阻塞呼叫延迟系统的性能是否优于一个阻塞呼叫清除的系统。 3.16 市区蜂窝无线系统中的接收机在离发射机d=d0=1m处检测到1mw的信号。为了减轻同频干扰的影响,任何基站接收到的其他基站发射机的同频信号必须低于—100dBm。测量确定系统中的路径损耗指数n=3。如果使用7小区复用模型,计算小区半径。如果用4小区复用,小区半径为多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