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往事》内容系统全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党史口述资料征集方面的重要成果,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可谓党史口述资料的“百科全书”。
《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2册政治卷下)》(作者汪文庆)是其中一册,记述的重要政治事件有:西藏和平解放、“对资改造”决策、反右派斗争、“大跃进”运动、庐山会议、“畅观楼事件”、“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九一三事件、1975年淮河大水灾、粉碎“四人帮”、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全国第一届县级直接选举、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1982年宪法修改、邓小平与中央顾问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诞生、国庆群众游行、邓小平南方之行、 澳门回归、“三个代表”的提出等。
《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2册政治卷下)》通过历史亲历者的口述和回忆,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的风雨历程,从不同侧面揭示党史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貌,提供了加强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的新资料、新视角。编撰者权威,口述者角色重要,内容系统全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和价值。
《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第2册政治卷下)》(作者汪文庆)记述的重要政治事件有:西藏和平解放、“对资改造”决策、反右派斗争、“大跃进”运动、庐山会议、“畅观楼事件”、“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九一三事件、1975年淮河大水灾、粉碎“四人帮”、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全国第一届县级直接选举、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1982年宪法修改、邓小平与中央顾问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诞生、国庆群众游行、邓小平南方之行、 澳门回归、“三个代表”的提出等。
4月10日抵达重庆。谁知因为肺病问题,在山城竟滞留了整整1个月。西南局组织部、二野组织部和卫生部的领导,都考虑我身体不好,不适宜进藏,并让我3次进医院检查,检查结果都是:左肺萎缩,左胸肋膜肥厚,心脏向左侧移位,右肺代偿性向左扩张,并有钙化点,不适宜高原生活,不能进藏。我再三申述要求,同医生争论,表示进藏决心。后来张国华军长到重庆开会,二野组织部的陈鹤桥部长、卫生部的钱信忠部长同张军长经过磋商,特别是由于那位奥地利医生、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了12年的傅莱同志真挚地关怀和帮助,最后答应“可以试一试,如身体不行,即速返回”。我的入藏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此时,部队已经开始进军行动,修路、运输任务正在加紧进行。刚到重庆时,陈鹤桥部长即告诉我,西南刚解放,地方国民党土匪猖獗,现在是一边剿匪修路,一边进军。支前运输任务非常繁重,不但需运粮食,还需运送一般日用品和帐篷等等。二野每个军都抽出1000匹好马组成了运输团。以后,张军长又详细地谈了进军情况,西南军区组成的几个工兵团和汽车团,已担负修路、运输任务,进藏的先遣部队已抵达甘孜。
5月20日,我随张国华乘飞机到达成都附近的新津,军部就设在这里。
到了新津,我接任新成立不久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张国华告诉我,解放西藏问题,我们争取和平解决。和平谈判基于以下四个原则:一、驱逐帝国主义势力;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三、西藏现行政治制度不动,将来由人民协商解决;四、宗教信仰自由。总之,第一步争取人藏,入藏后政治问题也要慢慢来。考虑到西藏问题要着眼于整体和大局,我们一定要争取西藏上层大多数。因此,即使在个别问题上争取下层群众时,也不要伤害西藏当局。我们当前主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提出政策意见。研究室在这方面要做大量工作,任务很重。其次是人人都当宣传员,向藏族上层和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再次要有严格的纪律,关键是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
他还告诉我,当前最大的困难是粮食问题。先遣部队已到甘孜,如果再连续下半个月的雨,飞机不能空投粮食,几千人马的生命将要受到威胁。在这个时候,更要严格纪律,严格执行政策。
一批对西藏有研究的专家、教授已聚集在研究室,着手对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也将随军进藏。
机关干部和指战员已开始学习藏语文,开展生活高原化活动。早操时,还进行高原行军演习,学搭帐篷。
9月5日,军部来到海拔3100米的甘孜。王其梅副政委率领的先遣部队已在这里度过了3个月的高原生活。由于粮食运输困难,部队执行毛泽东关于“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不向藏民征收摊派粮食,在50天内,不得不挖野菜、捉地老鼠充饥。进藏部队纪律严明,严格执行民族、宗教政策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广大藏族人民的爱戴。
9月8日,工委在甘孜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了形势和任务,制定了解放昌都的计划以及昌都解放后的地方工作和部队工作。
几个月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告知西藏地方政府,希望他们派出代表进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但是都未能得到响应。而且,西藏当局变本加厉地勾结帝国主义,扩军备战,图谋所谓“西藏独立”,并部署重兵于金沙江沿岸,企图凭借天险阻止我军进藏。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格达活佛前往西藏劝和途中,在昌都竞被杀害。鉴于这种情况,我军必须强行渡过金沙江,武力解放昌都。这是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一个必要步骤。
进藏部队司令员、工委书记张国华在工委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总结了从四川乐山开始进军以来4个月的工作,讲了解放昌都的方针和任务。
张国华在报告中指出:4个月来采取暂缓向金沙江以西进军解放昌都的方针是正确的,拖的目的是调查了解情况,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从而使下一步能更顺利地进军。由于部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了藏、汉民族的团结,藏族头人已卖给解放军8000头牦牛,解决了运输工作的困难。先头部队在高原上经受了锻炼,生活高原化、康藏化有很大进展,加深了同藏族人民的感情。同时还需要看到,由于历史上存在的长期民族隔阂,有一部分人对我们仍然怀疑较多,这是一时避免不了的。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张国华在讲到今后工作时指出:过金沙江后,拉萨当局如果态度不明朗,还是耐心等待,不能急躁,西藏问题要争取和平解决。过江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权不变,不用解放军代替,给拉萨当局留有余地,不要封闭与拉萨当局可能和平解决的大门。主要是依靠政策,团结西藏各阶层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反对分裂。目前是团结西藏上层,通过团结上层分子去联系群众,同时培养民族干部,发展新生力量。昌都解放后,召开各界僧俗人民代表会议,成立昌都解放委员会。昌都解委会是统战性质的协商机构,主要任务是协调军民关系,支援进军。今后补给工作是进军的关键,补给主要靠内地。公路、飞机不通,一要买点粮食,二要买些牦牛,不能摊派。要有克服困难的充分思想准备,只要不饿死人就行。
根据工委扩大会议的决定,我代工委草拟了一份《关于昌都解放后的工作要点》,发到各部队。
会议结束后,一些干部分别下到各师、团和兵站,部队出发,继续向前推进。
在加紧部署昌都战役的同时,工委和军党委指示,学习西南局制定的《争取西藏和平谈判的十项条件》(亦称十大政策)。经中央批准的这十项条件是: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里来;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三、西藏地方现行各种政治制度维持原状概不变更,达赖喇嘛之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各级官员照常供职;四、实行宗教自由,保护喇嘛寺庙,尊重西藏人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五、维持西藏现行军事制度不予变更,西藏现有军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武装之一部分;六、发展西藏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七、发展西藏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八、有关西藏各项改革事宜,完全根据西藏人民意志,由西藏人民及领导人采取协商方式解决;九、对于过去亲英美和亲国民党的官员,只要他们脱离与英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关系,不进行破坏和反抗,一律继续任职,不咎既往;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人民解放军遵守上列各项政策。人民解放军经费完全由中央人民政府供给。人民解放军买卖公平。
当时,《十项条件》暂不对外公布,由内部掌握。昌都战役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联合颁发布告,公开宣布了这十项政策的内容。11月10日,新华社作了报道。后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举行和平谈判时,就是以这十项条件作为谈判基础的。
机关里留下的干部不多,甘孜比往常显得清静多了,但工作却是紧张忙碌的。要立即组织人力上山打柴,保障5个月越冬所需的柴草;要抓紧时间,每天早晨学习政策,学习藏语文;要积极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动员当地人力、畜力搞好支前运输工作;要尽量利用机会进行社会调查;要办藏族干部训练班,培养藏族青年干部。
9月19日,我和天宝(即桑吉悦希)骑马到离甘孜20里的白利寺,对该寺格达活佛为解放西藏奔走而被害进行慰唁,带去两千块银元。白利寺是一个爱国的喇嘛寺庙,寺庙管家和铁棒喇嘛(负责治安的喇嘛)热情接待我们,对格达活佛被害深感悲愤。他们向我们反映了许多金沙江以西地区的情况,畅谈至深夜,亲如家人。当夜,我们住宿白利寺。P2-4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资料征集办公室对过去征集、整理、出版的口述历史和回忆录进行系统梳理,并根据需要,吸收一些新的成果,编辑了《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系列丛书,以期为史学研究者提供更多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广大党史爱好者提供生动鲜活、可读性较强的党史读本。
对领导干部、老同志口述历史及回忆录进行征集、整理和编辑出版,是党史研究的基础,也是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党历来对此十分重视。1980年5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8年7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成立,具体负责口述历史、回忆录和其他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2001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首次把党史工作概括为党史征编、研究、教育和宣传四个方面。按照这个精神,2002年,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了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把征集老同志的口述历史和回忆录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近十年来,征集办所征集并发表的老同志口述历史和回忆录已逾千万字。这些口述历史和回忆录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情况,是对党的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由于这些资料在发表时曾经过认真地考订和印证,因而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这套丛书在策划、选稿、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会的高度重视,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副主任曲青山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并担任丛书主编。宣传教育局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同志承担了丛书的选稿、编辑等具体工作。济南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为丛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这套丛书规模较大,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丛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难免存在不足,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