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晧东、赵红心主编的《漫话艾滋病(第2版)》用轻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发现的历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本书还把艾滋病复杂的感染方式和致病机制用拟人的童话告诉大家,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本书还对艾滋病感染者所关心的结婚、生育、治疗方法、家庭隔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近来艾滋病恐惧症这一人群,本书列举实例,晓知以理,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漫话艾滋病(第2版)/漫话疾病系列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
作者 | 蔡晧东//赵红心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蔡晧东、赵红心主编的《漫话艾滋病(第2版)》用轻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发现的历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本书还把艾滋病复杂的感染方式和致病机制用拟人的童话告诉大家,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本书还对艾滋病感染者所关心的结婚、生育、治疗方法、家庭隔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近来艾滋病恐惧症这一人群,本书列举实例,晓知以理,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 内容推荐 蔡晧东、赵红心主编的《漫话艾滋病(第2版)》是一本关于艾滋病的科普读物。编者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艾滋病的病因、感染途径、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尤其针对大众对艾滋病的恐慌和困惑作了科学疏导,并从医学的角度阐述了艾滋病的相关社会问题。书中内容科学,语言轻松有趣。与文字相佐的卡通图更有提醒、警示的作用。《漫话艾滋病(第2版)》对大众正确认识艾滋病、积极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有很大帮助。基础医生、卫生宣教工作者以及各科的医务工作者亦可从中受益,以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目录 引导篇 浅谈人体的“国防部队”——免疫系统 细说人体内的免疫细胞 病毒篇 探密艾滋病病毒之源 我是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的人体漫游记 感染了HIV后血液中的病毒和抗体 预防篇 艾滋病病毒无国界 艾滋病病毒是如何钻进我们人体的 文楼村的“怪病” 我把艾滋病病毒注入自己体内 谈谈“性”与艾滋病 “安全套”的悄悄话 美沙酮、注射器是不是警察下的“套” 我有艾滋病,我能结婚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育问题 预防艾滋病要从家庭做起 艾滋病的职业风险相关问题 诊断篇 他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 捡豆子的故事和艾滋病的检测方法 纠正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一些错误做法 疾病篇 妇女和艾滋病 儿童与艾滋病 争相和艾滋病“交朋友”的微生物 艾滋病病毒,全身无处不钻 教你如何鉴别自己的疾病 艾滋病病毒与结核杆菌的对话 我身体里“住”进一些HIV 治疗护理篇 “鸡尾酒”的故事 从温妮和詹姆斯治疗艾滋病说起 治疗艾滋病,须掌握“战机” 学会与病毒和药物不良反应周旋 抗病毒治疗,你准备好了吗 艾滋病治疗的三把宝剑 教会爱玛自己照顾自己 艾滋病妈妈能生下健康宝宝吗 社会篇 红丝带的来由 对艾滋病的科普宣传也要科学 家中有了艾滋病病人 解析艾滋病恐惧症 到底有没有“阴滋病” 如何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温总理和我握手了 历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及中文宣传语 试读章节 到底有没有“阴滋病” 从2009年6月以来,一些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却没有检查到艾滋病感染证据的人不断向卫生部反映自己的病情,认为可能是一种现在尚未发现的病毒感染,并称其为“阴滋病”(“阴性艾滋病”的简称)。那么,到底有没有这种“阴滋病”呢? 从2009年7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开始启动相关调查工作,招募了59名自愿接受调查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为他们进行检查。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艾滋病的几项检查均为阴性,也没有找到新病毒或未知病原体感染的证据。他们的血液标本又被送到美国相关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美国也没有检测到艾滋病或其他未知病毒的证据。卫生部又组织专家,对这些自称有“病”的人进行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看一看“病”是怎样传播的。调查结果发现,这些“病”人广泛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他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接触;而与他们密切接触的人没有出现和他们一样的“病症”。因此不符合传染病传播的规律。他们的血常规结果基本正常,无感染性疾病的特征性变化;免疫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CD4细胞基本正常。大部分调查对象及密切接触者均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一年内仅2人因扁桃体疾病住院,未出现因其他严重疾病而住院或死亡的情况。这些调查证据表明,他们没有感染艾滋病,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阴滋病”。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原因之一是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这些“恐艾”的人大都经历了可能传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而且在这一事件发生后又非常非常后悔。他们也都同样地关注了艾滋病,从网上,从书本中了解到一些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知道患了艾滋病后对健康和家人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艾滋病有一段试剂检测不出来的“窗口期”,“恐艾”者在漫长的等待中一直伴随着无比的恐惧和精神折磨,心身疲惫;艾滋病没有特定的症状,可引起各种各样的病症,而这些病症也可能出现在没有感染艾滋病的人向上(如:艾滋病可引起淋巴结肿大,但没有艾滋病的人也可因其他病导致淋巴结肿大)。所以,有了高危行为,又有了一些症状,就更容易让他们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 原因之二是“恐艾”也会伤身。“恐艾”者长期在艾滋病恐惧之中,自责、后悔、失眠,反复就医,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英国的科学家曾经研究过孩子患严重慢性病的25对夫妻和拥有健康孩子的25对夫妻。结果证实孩子患严重慢性病的夫妻常常会发生免疫功能紊乱,而拥有健康孩子的夫妻身体多健康。美国科学家曾发现,精神紧张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这是因为紧张的情绪可以引起大脑一系列反应,当大脑中的下丘脑受到紧张情绪的刺激后,脑垂体也随之受到刺激,而脑垂体又去刺激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高,抗体产生减少,免疫功能下降;长期精神压力又会降低机体对糖类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因此,“恐艾”者在进行一些免疫功能检查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异常,如cD4细胞减少,补体C3、C4下降等。在免疫功能紊乱时,当然也会发生各种疾病。因此说,“恐艾”对人身的伤害非常严重,它侵蚀着“恐艾”者的心灵,使他们崩溃,可以说是一种“精神艾滋病”。 原因之三是凡有不适就往艾滋病上想。“恐艾”者常有一些高危性行为,或者在恐艾过程中因精神压力或其他原因患了某种疾病。但他们只要有身体不适的症状,就联想到艾滋病。例如最近钟南山院士在对“恐艾”者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中部分人体内可以检查出一些病原体感染的证据,如:EB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其中EB病毒最常见。EB病毒感染就可以引起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他们便把这些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症状都“赖”在了艾滋病的头上。 尽管专家们都已经肯定,他们没有感染艾滋病,也不存在什么“阴滋病”,但“恐艾”严重地影响了这些人的正常生活。他们不仅需要心理治疗,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恐惧;他们还需要精神治疗,用药物治疗他们的焦虑和失眠;他们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他们是否存在其他感染或疾病,对引起病症的其他疾病进行治疗。他们需要多科医生配合诊治,帮助他们摆脱心理、精神和躯体上的所有病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P171-173 序言 尽管艾滋病对普通人来说,不像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得那样“真切”——看得见,遇得着,但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至少在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以30%~40%的速度增长! 20世纪90年代初期,南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仅仅为1%,当时专家向曼德拉总统呼吁要重视艾滋病的预防,但由于国家新建,百废待举,没有把艾滋病预防工作提到日程上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曼德拉总统卸任时,南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高达24.5%,就连曼德拉总统的儿子也因感染艾滋病死去。因此,医学专家把1%称为艾滋病病毒流行的“引爆点”。当感染人群的数量超过这一比例时,艾滋病病毒将从高危人群向更广大的人群蔓延。缅甸、巴哈马、泰国、多巴哥、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早已成为除非洲外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超过1%的国家。近年来,俄罗斯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数量剧增,成为达到“引爆点”的新国家。但艾滋病疫苗还没有问世,也没有能够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的药物,艾滋病的控制仍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艾滋病的世界里,预防艾滋病的惟一方法是正视艾滋病,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为了这一目的,我们编写了《漫话艾滋病》一书。本书用轻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发现的历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本书还把艾滋病复杂的感染方式和致病机制用拟人的童话告诉大家,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本书还对艾滋病感染者所关心的结婚、生育、治疗方法、家庭隔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近来艾滋病恐惧症这一人群,本书列举实例,晓知以理,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做法和想法。 《漫话艾滋病》和以往的艾滋病科普书不同,不是肤浅的问答,也不是系统的介绍,而是以杂文的形式“漫话艾滋病”,使读者从“漫话”中更真切地感受到预防、治疗艾滋病和关爱艾滋病患者的科学道理。 蔡皓东 2012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让我们正确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书。 这是一本帮助我们解除疑惑、提升信心、充满感恩的书。 这是一本可以消除大众歧视和偏见的书。 所以,这是一本能给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愉悦的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