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岳长江公路大桥,2006年12月动工,2010年12月通车。湖北省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编著的《牵手(梦圆荆岳大桥)》选编的是建设者在荆岳大桥建设过程中利用汗水、泪水和心血写成的散文、诗歌,摘录了一些有关古今桥梁文化的趣谈,旨在回顾荆岳大桥建设历程,激励大家在祖国桥梁建设的事业中再造辉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牵手(梦圆荆岳大桥) |
分类 | |
作者 | 湖北省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 |
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2006年12月动工,2010年12月通车。湖北省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编著的《牵手(梦圆荆岳大桥)》选编的是建设者在荆岳大桥建设过程中利用汗水、泪水和心血写成的散文、诗歌,摘录了一些有关古今桥梁文化的趣谈,旨在回顾荆岳大桥建设历程,激励大家在祖国桥梁建设的事业中再造辉煌。 内容推荐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是湖北随州至湖南岳阳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控制性工程,由湖北省建设、运营、管理。大桥于2006年12月动工,2010年12月建成通车。湖北省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编著的《牵手(梦圆荆岳大桥)》收录了工程建设者和文人墨客讴歌荆岳大桥的诗、词、赋、记23篇,散文27篇,书法作品17幅,并附录桥梁文化赏析文章及国内外著名桥梁基础资料。 《牵手(梦圆荆岳大桥)》立足桥梁文化探索,记录桥梁人的心路历程,抒发建设者和文化名流对荆岳大桥的情怀,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文图并茂,既有文学生动性,又有科学趣味性,更有桥梁工程的文化纪念意义,可供桥梁建设者、桥梁文化研究人员收藏与参考。 目录 长虹颂歌 荆岳大桥赋 荆岳大桥记 荆岳长江建桥记 梦想与跨越 荆岳情愫 阳光总在风雨后 梦开始的地方 难忘的母亲节 荆岳的五月交响 杨林山月朗 工地恋曲响彻荆楚大地 在全新的起点腾飞 荆州到岳阳的距离 跨越 替父亲走一座桥 鹃桥 舞 一桥穿越千年 所有的河流上都有一座桥 荆岳之春 绽放在施工平台的腊梅 执著源于信念 桥 梦里荆岳桥 彩虹 致远方的友人 杨林山之秋 荆岳大桥礼赞 两湖流韵 七律·荆岳大桥赞 七律·同心谱宏篇 七律·题荆岳大桥 西江月·荆岳大桥 七律·荆岳抒怀 桥颂 秋天的思绪 缀在白螺襟上的四颗纽扣(组诗)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竣工 握手 从江北甩到江南的一条绸缎 为剂岳大桥感赋 车过荆岳桥 渡口 见弟我在江南岸等你 有一个村庄叫瞿李村 越过长江的桥 扬州慢.荆岳大桥 行走在荆岳大桥上 荆岳大桥 七绝·荆岳大桥 路桥颂 大桥歌 荆岳大桥赞 古风新曲 桥梁与桥梁文化 中国古桥艺术 咏桥名诗佳联 翰墨书桥 书法1 书法2 书法3 书法4 书法5 书法6 书法7 书法8 书法9 书法10 附录 长江大桥一览表 世界十大斜拉桥一览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2005年,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获批准立项建设。2006年12月26日,工程第一根桩基破土动工。2010年10月28日建设工程完工,同年11月18日通过交工验收。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荆岳大桥于2010年12月9日凌晨通车试运营。 荆岳大桥是随州至岳阳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首座连接湖北、湖南两省的长江公路大桥,上距荆州长江大桥256公里,下距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189公里。工程由鄂湘两省联合向国家申请立项建设,国家批准湖北省负责建设管理。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总投资23.42亿元,系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 工程起于湖北省监利县白螺镇,跨长江后止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道仁矶镇。建设总里程5.419公里,其中大桥总长4512.5米。桥面宽度33.5米,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荷载公路I级、设计速度按100公里/小时。通航净空34.5米。设计地震烈度8度。 主桥设计采用超大跨度高低塔斜拉桥,主跨816米,为高低塔斜拉桥世界第一大跨度。南、北主塔塔高分别为224.5米和.265.5米,为世界级超高桥塔。北塔基础设置为两个直径为30米圆形分离式承台,采用26根直径2.5米的钻孔柱桩,平均桩长49.0米;南塔基础设置为两个29.5米×23.3米的方形承台,采用40根直径2.0米的钻孔柱桩,平均桩长80米。H形索塔、双边箱形主梁、平行钢丝斜拉素,具有结构不对称和千米级跨度的双重特点。208根斜拉索,最长的一根长434米,重达36吨。备用通航孔的滩桥为联长970米、主跨154米、七跨一联的预应力连续梁桥。 四川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公路桥梁建设集团公司分别承担第一至第三合同段土建施工。武船重型工程有限公司承担钢箱梁制造。江苏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斜拉素制作。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钢箱梁涂装工程。湖北公路水运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和湖南湖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承担主要工程监理。天津城建集团公司承担桥(路)面铺装工程。另有二十余个单位参与建设。 荆岳大桥建设历时四年,共计耗用钢材105718吨,水泥206851吨。建设期间,针对桥址区域各种不良地质条件,指挥部和施工单位组织技术攻关,发明带有自导向功能的钻头,创新了一整套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保证桩基成孔质量的关键技术,“环向先导刀刃钻头及其施工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塔柱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联合组织技术攻关,采用先进的液压爬模分段施工技术,对上横梁的施工采用“空中支架施工技术”,同时,将塔柱一横粱顺序施工变为同步施工,规避了超高支架带来的安全风险。在钢箱梁吊装施工中,在千米级斜拉桥工程中首次不运用浮吊而采取全吊机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钢箱梁长时间大规模存放和浮吊进出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该项技术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四年内,建设团队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推出10多项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已先后通过验收和鉴定,被认定具有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获得23项国家发明专利,诞生了9项国家工法和省级工法。 荆岳大桥建设得到了交通运输部和鄂湘两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南北两岸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 利弥两湖,惠及八方。荆岳大桥的建成,实现了两岸民众牵手的夙愿;完善了鄂湘两省公路交通网络,有利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势互补,将有效地促进长江经济带稳定的发展;优化了长江过江通道布局,打通了豫、晋、陕、甘、青、宁、新、蒙等中部和大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最短的过江通道,必将为我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P4-5 序言 剂岳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编撰的《牵手——梦圆荆岳大桥》一书即将付梓。阅读书稿,这项世界级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和事跃然眼前,两岸民众的期盼与赞美之情力透纸背,更有蕴含其间的桥梁文化气息,犹如袅袅琴声沁人心脾。 荆岳大桥工程2006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广大建设者克服不良地质条件,特大洪水侵袭,雨雪冰冻灾害以及狂风、大雾、暴雨、持续高温等恶劣天气影响,于2叭0年12月9日建成通车。这座连接鄂湘两省的“高低塔斜拉桥世界第一跨”,谱写了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的新乐章,并将开启牵手两湖,共促鄂湘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荆岳大桥的建成通车,无论是规模、质量、效益,还是科技创新成果,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我省从桥梁大省迈向桥梁强省的又一标志。 桥梁不仅是跨越江河的通道,更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缩影。从这个意义上说,《牵手》一书则是荆岳大桥建设的延伸和拓展。 《牵手》一书不仅收录了岳阳、荆州文朋诗友对荆岳大桥的赞美和讴歌,更是收录了广大建设者工作、生活的见闻和思索。《牵手》一书所录作品文体多样,既有诗、词、赋、记,亦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以及书法作品,还收录有桥梁文化概述和古今名桥赏析等相关说明文章。这部书既有文学的生动性,又有知识的趣味性,充满艺术的感染力。读之不仅是一种愉悦,而且给人以启迪。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当随时代,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土壤。作者们立足荆岳大桥建设的大背景,把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忱,对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的憧憬,倾注在笔端,汩汩流淌,不绝如缕。可以这样说,《牵手》是一部展示荆岳大桥建设风采的绚丽的立体画卷。 这部书采稿范围相当广泛,大部分稿件源自大桥的建设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聚集在偏僻的长江之滨。这里生活不便,条件艰苦,还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寂。他们是荆岳大桥的建设者、见证者和记录者,其中既有指挥部的领导,也有一线的施工管理人员,他们在繁碌的工作间隙,秉笔记录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管有些文章略显青涩,但记录的确是将这项利弥两湖、惠及八方的“德政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的心路与历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正是这一颗颗凝结着汗水和心血的珍珠,才串联成这部光彩四溢、催人奋进的华章。 此外,指挥部还多次邀请岳阳和荆州的作家们深入建设工地采风。在这些专业和业余作家们的作品中,他们饱蘸激情,讴歌我们伟大时代的沧桑巨变,他们的笔致切人切事,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监利文联、作协、书协的作者们对大桥的期盼和建设,有着更深层、更直接的感受。这条横亘在湘鄂问的天堑,这道阻隔南北的畏途,因为有了荆岳大桥而成为了历史。一桥连心,从此地不分湖南、湖北。他们感怀过去,嗟叹生活的艰辛;他们赞美现在,幸福如眼前的美景一般真实;他们展望未来,豪情在胸中涌动。字字句句,倾诉着历史的厚重;篇篇章章,彰显着对交通发展的深情。 在这部书中,我们还能了解桥梁文化的内涵,古今中外名桥的基本概况和吟诵桥景的名诗佳联。这些作品展示了桥梁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对桥梁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虽是选编章节,但编者慧眼独具,撷取桥梁文化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和审美情趣,生动地呈现了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一个个片断,细细读来,让人既收获知识,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应该说,《牵手》是一座凝聚人心,再塑坦坦通途的基石。 后记 早在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之初,指挥部就相当重视交通文化建设,除了印发简报、画册外,还定期出版反映建设者风采的内刊——《荆岳桥苑》,旨在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为广大建设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方便社会各界了解荆岳大桥及其建设进程,体味这一宏伟工程建设中的艰辛与自豪、梦想与跨越。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文化建设活动得到广大建设者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 剂岳大桥建设后期,指挥部在组织出版论文、进行科技成果总结的同时,还决定编撰分别反映工程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两部图书。《牵手》是荆岳大桥建设的文化卷。 本书立足文化角度,力求比较全面地反映荆岳大桥及其桥梁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读者对桥梁文化既有系统的了解,增长知识见闻,又能从中领略剂岳大桥建设者的心路历程和大桥的绚烂美景。这也是编者的初衷和良好愿望。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高度重视,尤习贵厅长拨冗审阅书稿并作序。指挥部指挥长肖跃文、常务副指挥长陈璋、副指挥长陈浩、纪委书记黄代红、总工程师裴炳志、总会计师余学斌等均悉心指导编撰工作,并撰文支持。 在征稿过程中,得到了荆州和岳阳两市文联、作协的极大关注;得到了众多书家和作家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有些资料的收集还得到了长江沿线相关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审校和编排工作中,《荆江文学》编辑部姜昌军同志,以及柳潇、夏循龙、黄曙光、史振东等同志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 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书选文比较驳杂,加之编者水平有限,在遴稿、审校和编排工作中,难免有欠缺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