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化学狩猎者(走近92位诺贝尔化学奖精英)/走近诺贝尔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子安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子安主编的《化学狩猎者:走近92位诺贝尔化学奖精英》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每个诺贝尔化学奖精英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给予了解剖。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

内容推荐

翻开《化学狩猎者:走近92位诺贝尔化学奖精英》一书,品读西方顶尖文学家的字里世界,资鉴世界主流经济家的财富判断,整理百年卓越物理家的自然思想,体察国外著名化学家的变化之学,探视欧美生理医学家的生命研究。

《化学狩猎者:走近92位诺贝尔化学奖精英》由王子安主编。

目录

莱洛伊尔

赫兹伯格

安芬森

威尔金森

康福思

利普斯科姆

普里高金

米切尔

布朗

吉尔伯特

伯格

福井谦一

霍夫曼

克卢格

陶布

梅里菲尔德

豪普特曼

杰罗姆·卡尔勒

赫希巴奇

波拉尼

让·马里耶·莱恩

胡伯尔

米歇尔

奥尔特曼

切赫

科里

恩斯特

史密斯

穆利斯

欧拉

附录一 诺贝尔

附录二 1901-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试读章节

赫兹伯格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并通过了大学的入学考试。但是,当时德国没有奖学金制度,赫兹伯格家境贫寒,如何才能筹集到上大学的学费呢?他听从了一位朋友的建议,给一个石油航运公司的经理写信,请求给予资助。这位经理看了赫兹伯格的自我介绍材料,并与他进行了当面交谈,发现这位年轻人虽然贫穷,但志向高远,并且十分好学,于是就非常慷慨地答应了赫兹伯格的请求。

两年后,赞助人的石油航运公司破产倒闭了,赫兹伯格的学费又失去了来源。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汉斯·劳教授十分赏识这个值得造就、前程远大的穷学生,不忍心让他因学费困难而中断学业。于是,汉斯·劳教授向一个为科学研究提供资助的基金会的一位成员推荐了赫兹伯格,让他得到了新的资助。身无分文的赫兹伯格靠他人的资助读完了大学,并在汉斯·劳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业。

赫兹伯格之所以能够完成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业,与其说是依靠好心人的帮助,倒不如说是他坚定的科学志向和自身的非凡才能,使他赢得了这些人的赏识。命运女神从来不会垂青那些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人。赫兹伯格在获得工程学硕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又得到了博士后研究基金的一笔资助,来到哥廷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30年代纳粹统治时期为止,哥廷根曾是欧洲大陆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中心之一,特别是物理学,堪称是世界顶尖水平,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米、玻恩、弗兰克、泡利、海森堡等人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哥廷根大学不仅为赫兹伯格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学习,进人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领域。在著名科学家玻恩的领导下,这里的学术氛围浓厚而活跃,各种观点、见解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流、争鸣。这些对于赫兹伯格的成长和成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当赫兹伯格在事业上顺利发展的时候,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纳粹政权开始大举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弗兰克和哥廷根大学物理学“掌门人”玻恩等犹太裔著名科学家先后被迫移居到海外。就连娶犹太人为妻的赫兹伯格也不能幸免,被剥夺了在大学讲课和研究的权力。他不得不于1935年移民到了加拿大,在萨斯喀彻温大学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在加拿大的赫兹伯格被视为敌对国侨民,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甚至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还经常有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不公正的待遇,举目无亲,朋友、同事的疏远,使赫兹伯格又一次陷入艰难而孤寂的处境。是他所钟爱的科学,又一次忠实地陪伴着他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他专心于理论研究和著书立说。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赫兹伯格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才被取消,重新又获得了教学、研究和实验的权利。这时,赫兹伯格积蓄已久的能量进发了出来,在此后的研究中,他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其中,由于他运用光谱学的方法在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运动、特别是在自由基的研究中取得的开拓性成果,被誉为“原子分子光谱学之父”,并荣获1971年诺贝尔化学奖。

这时,赫兹伯格已经退休了。但在此后的10多年里,他仍在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每周工作达80多个小时。他实在是离不开科学这个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曾忠实陪伴他的老朋友,而他也在科学研究中享受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科学从来不会因你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离你远去,它可以帮助你摆脱孤寂、给你带来欢乐,它值得你为它奉献终生,使你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孩子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科学家。

格哈特·赫兹伯格“因研究分子光谱学,特别是对自由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作出的贡献”,获197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赫兹伯格主要从事原子与分子光谱学和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他详细研究了各种气体的光谱,特别是氢、氧、氮和一氧化碳等双原子气体的光谱;他还测量了He、Li(+)的喇曼位移。在双原子与多原子结构方面,得出了许多确定的结论,还确定了许多自由基结构。1941年前后;他又成功地把光谱研究用于鉴别行星大气层、彗星与星际空间某些分子,并从星际气体光谱鉴定出某些原子结合态的存在。1948年,他最先在实验条件下得到星际气体中H2的光谱。他的研究成果还被用来阐述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原子和离子的瞬时性质。

P8-10

序言

哲人云“知识就是力量”,更有人说,知识就是高度。在知识的内涵、外延里,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历史性进步,由此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刀耕火种走向科学现代。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类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文明的结合。历史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可感,社会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在西方科学技术体系中,既有宏观的科学门类也有微观的分支科学。从自然科学的科学分类学角度而言,可以细分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学等属种。在复杂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外,西方还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标准体系与科技奖惩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由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诸如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社会、知识化社会等,皆是这种科学技术完美发展的结果。在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技术创新与奖惩制度体系中,诺贝尔科学奖金的设立即是推动西方百年来科学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点。诺贝尔奖金由瑞典化学家、自然科学家诺贝尔通过捐献毕生的私人财产设立,这种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精神,值得东方社会认真思索、务实学习。整个诺贝尔奖初期划分为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这充分反映了诺贝尔本人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关注人类精神世界、人类人文素养的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诺贝尔奖项又多出经济学奖、环境奖两种,每一个奖金项目都紧密结合着人类社会的现实需要。

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00多个春秋,即使是迟到的经济学奖也已经走过40年的岁月。作为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百年知识品牌,其中不仅有许多的科学成就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其中的每一个获奖者也值得我们研究。科学家的成果与科学家的精神及方法,相比较而言,最重要的是科学方法,而最核心的则是科学家的精神。所以为了便于中国读者,尤其是今日的中国青少年了解、掌握近现代西方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理医学、文学艺术、经济理论的过程、成果,我们编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艰辛策划、编写,终于完成这部多达25册的《走近诺贝尔奖》大型丛书。

从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的编写体例上来说,我们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另外,我们在每一人物的最后部分附加上包含涉及与该学科领域相关的学科简史、学科流派等内容的“经典阅读”栏目,以帮助读者较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必备知识理论。

总之,我们期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深思、体味、参照、借鉴这些文学精英、科学精英的生平与精神,而规划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并能够在人生的路上“坚持理想、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戒骄戒躁”,终获成果。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成为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相信一套科学、有益的图书,同样具备相似的功能。当然,水平与时间的有限、仓促,使得本套丛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瑕疵,期待读者给予批评,以期再版时予以改正、更新。

《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编辑委员会

2010年9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