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互市,由来已久。清道光年间战端已开,海禁渐驰。及至咸丰、同治年间,国势更加衰弱,门户洞开,外国列强乘机威逼利诱清政府订立种种不平等条约。光绪年间迫于甲午战争及庚子之变,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城下之盟与以前的条约相比更是变本加厉,无互换之利益而负片面之义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竟成万劫不复之势。至民国建立,为了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政府又不得不承认前清一切条约以作委曲求全之计。其后,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北洋军阀与国民政府也签订了大量出卖国家利益的条约。
不平等条约之于近代中国,数量众多,涉及面广,曾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中国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其影响至为深远广泛,危害至为深重惨烈。要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不能不对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历史不能够忘却,卢菡编写了《无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年表(典鉴版)》这样一本小书,希望生动而形象地将一些条约签订前后的有关历史情况介绍给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