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少数民族”,是一个很有亲和力、感染力的语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里,提出走近少数民族,是对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对于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祝愿。我们每一个民族都需要了解、认识我们的很多兄弟民族和外部世界,也很需要其他民族的人们也来了解、认识我们的民族。不同民族在文化上的了解、理解,是人类认识世界当中不可缺少的方面,也会对于我们各民族的和谐发展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本书为其中一册《朝鲜族》,由黄有福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朝鲜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黄有福 |
出版社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是一个很有亲和力、感染力的语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里,提出走近少数民族,是对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对于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祝愿。我们每一个民族都需要了解、认识我们的很多兄弟民族和外部世界,也很需要其他民族的人们也来了解、认识我们的民族。不同民族在文化上的了解、理解,是人类认识世界当中不可缺少的方面,也会对于我们各民族的和谐发展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本书为其中一册《朝鲜族》,由黄有福编著。 内容推荐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群体成员共享的行为、思想和感觉的方式及其产品。朝鲜族文化也就是朝鲜族群体成员共享的文化。朝鲜族文化的身份(identlty)与朝鲜族民族认同性有着直接的关联。 《朝鲜族》的第一章介绍了朝鲜族先民迁入我国的移民历史和东北边疆的开发过程以及朝鲜族的族称。其中朝鲜族族称部分的论述已被国家民委办公厅采纳,形成“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正确使用朝鲜族族称的函”转发给了中宣部、公安部,以便“告知有关新闻媒体”正确使用朝鲜族族称。遗憾的是由于受篇幅的制约,没能介绍朝鲜族的族源。第二章介绍了朝鲜族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介绍了朝鲜族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第五章介绍了朝鲜族人民积极参加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用鲜血写下的英雄诗篇。第六章介绍了朝鲜族的人口分布及民族区域自治现状。最后一章选择了l5位朝鲜族各界名人加以介绍。 《朝鲜族》由黄有福编著。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严寒北国稻花飘香 一个跨境而来的民族 为什么朝鲜族不能叫“鲜族” 开发东北边疆的北国稻农 第二章 崇尚教育的民族 重视教育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族教育的发展 朝鲜族普及教育的发展 分布广泛的朝鲜族中小学 朝鲜族高等院校 第三章 朝鲜族风俗 特色饮食 传统服饰 传统民居 人生礼仪 节日与游戏 信仰与禁忌 第四章 朝鲜族文化 语言与文字 民歌 乐器 舞蹈 民间传说故事 文学创作 工艺美术 传媒与文化机构 第五章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 安重根义士刺杀伊藤博文 “三一三”反日群众运动 枫梧洞战役与青山里战役 李红光与磐石抗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联军与朝鲜族 解放战争中的朝鲜族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 人口与分布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星罗棋布的朝鲜族乡(镇) 第七章 名人轶事 中共满洲省委军事委员会书记——杨林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许亨植 东北抗日战争中的优秀指挥官——李学福 “哈东司令”——李福林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李铁夫 “整理敦煌壁画的第一人”——韩乐然 中国革命音乐的开拓者——郑律成 “电影皇帝”——金焰 梁瑞凤 尹东柱 朱德海 卢基舜 金学铁 赵南起 “空中坦克”——李永泰 参考丈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朝鲜族由朝鲜半岛到中国的移民史按其移民动机和性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17世纪的早期移民;(2)19世纪后半叶的移民;(3)20世纪初的移民;(4)1920-1945年的移民。 就各个阶段的移民性质而言,17世纪的早期移民主要是被后金及清王朝军队掳掠来的战争移民;19世纪后半叶的移民是属于寻找生计的灾民,所以可归类为自由移民;20世纪初的移民主流是反对日本侵略的流亡移民。1920-1945年之间的移民是被日本军国主义殖民政策驱赶的移民。早期战争移民和自由移民的人数不多,相反流亡移民和被驱赶的移民占中国朝鲜族移民的绝大多数。早期移民 朝鲜族第一次大批迁入东北,是在19世纪60_-70年代。1860-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连年发生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大批饥民为了寻找生路,不顾封禁,纷纷迁人图们、鸭绿两江北岸,掀起了第一次移民浪潮。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1881年(清光绪七年),延边朝鲜族居民已有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人了为数不少的朝鲜农户。自由移民 由于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朝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政府为了防御沙俄的侵略,开始实行移民实边政策。1881年在珲春设立招垦总局,把图们江以北长700里、宽45里的和龙峪地区划为朝鲜移民专垦区,设“越垦局”,管理垦民事务。清政府的这一措施,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到1904年,图们江北岸地区的朝鲜人居民增加到5万余人。而1905年居住在鸭绿江北岸的朝鲜族移民达4.5万余人。流亡移民 1910年8月,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韩日合并条约》,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不愿当亡国奴的朝鲜人民纷纷起来抗争,但是由于力量差距太悬殊,武装斗争在朝鲜国内被镇压下去。有些义兵部队渡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把根据地转移到中国东北地区。还有许多不愿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的,或由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的迫害而无法留在朝鲜的反日爱国志士及革命家们陆继移居东北各地,掀起了以“反日复国”为目标的政治流亡移民浪潮。这一浪潮在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被日本军警野蛮地镇压之后再次达到高峰。 被驱赶移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只用三个月时间就把中国东北地区沦为其殖民地。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把东北建成其物资供应地,日本帝国主义在组织日本农民移至东北地区的同时,还强制朝鲜人移居中同东北。据1940年8月统计,1937—1940年,日本以“集团开拓民”名义强制移民到东北各地的朝鲜农户就达14725户。 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在中国的朝鲜人数量已达216.5万。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不少朝鲜人开始陆续返回朝鲜半岛。经过几年的人口变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趋于稳定。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朝鲜族人口为111.1万人。 为什么朝鲜族不能叫“鲜族" 近些年来,社会上有些人称呼朝鲜族为“鲜族”,甚至一些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也出现将朝鲜族称呼为“鲜族”的现象。“鲜族”的称呼是日本军同主义强加给朝鲜族头上的侮辱性称呼。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对少数民族带有歧视性、侮辱性的称呼,但至今还有人以“鲜族”称呼朝鲜族。这种称呼因为他们不明其真相,日本帝国主义者当年之所以称呼朝鲜族时删掉“朝”字,叫“鲜族”,是因为不愿意在他们认为“劣等”的殖民地民族名称上看到比自己名称上的“日”更美丽,更灿烂的“朝阳”。P10-12 序言 朝鲜族,“阿里郎”的旋律使人陶醉 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哟! 阿里郎越过那含恨的山岭, 在朝鲜族传统聚居地区,无论是在耕作的田间,还是在节日的盛会,我们随时都可以听到动人的《阿里郎》歌声。这是一首朝鲜族男女老少皆喜爱的民谣。相传,朝鲜族的祖先曾在上古时期有过民族大迁移,当他们越过阿里郎山岭时,创作了这首民谣。漫长的岁月过去了,但它那忧伤的曲调始终伴随着朝鲜族人民世代相传下来。当朝鲜族从苦难的深渊得救时,《阿里郎》的曲调也变成如今的欢乐之歌: 晴朗的天空里繁星数不尽, 我们美好的日子呀唱不完。 是呀,没有一首民歌能够像《阿里郎》那样生动地反映出朝鲜族的过去和现在。 据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朝鲜族人口为1923842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的松花江、辽河、浑河、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流域。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5 688人,黑龙江省为388458人,辽宁省为241052人。其余l48000多朝鲜族散居于山东、内蒙古、北京、河北、天津等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朝鲜族农民离‘开自己的故土,进入到京津地区、黄河下游地区、长江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城市打工或从事餐饮、旅游及制造、贸易等行业的经济活动。 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移过来的移民及其后代构成的民族群体,是中国少数民族A员之一。朝鲜族群体成员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其一,移-民者及其后代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其二,移民者及其后代必须是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其民族成分为朝鲜族者。那些并没有取得中国国籍的朝鲜移民者及其后代(如朝鲜侨民、韩国侨居者),或是已被融合到其他民族群体的朝鲜移民者的后代并不能称为朝鲜族。朝鲜族的历史长达150余年,但是真正作为新中国的主人——中国少数民族的一员,形成朝鲜族共同体的时间是从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起到1952年9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成立止。 朝鲜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抗日A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我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留下了朝鲜族革命者的足迹,洒下了朝鲜族革命烈士的鲜血。毛泽东主席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 朝鲜族也是吃苦耐劳、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开垦水田是朝鲜族的一大贡献,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开发了东北地区2000万亩的水田。朝鲜族农民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克服了无霜期短、气候寒冷等种种困难,开垦了野草丛生的荒原,用血汗建设了今天的绿色水稻之乡。 重视教育、崇尚文化是朝鲜族的一大特点。在我国各民族中,朝鲜族的教育普及率较高,人口中的大学生比例也很高。朝鲜族在卫生、体育、文艺、科技等领域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朝鲜族最大的聚集区是成立于1952年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初称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2008年全州人口21 8.7万,其中朝鲜族80.6万人,朝鲜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36.8%;延边朝鲜族占我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5%。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成境北道、两江道毗邻,濒临日本海,与韩日相望。自治州下辖延吉、图们、龙井、和龙、珲春、敦化六市及安图、汪清二县,全州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4。朝鲜族另一个聚居区是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处于长白山的怀抱之中,2000年全县朝鲜族人口1.36万。 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的好地方。这里属长白山丘陵地带,国家认定的自然保护区达十处之多,约占延边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纵观山川地貌、生态植被,群山耸立,峡谷纵深,整个延边就是一个天然的自然生态保护区。享有盛名的长白山,气势雄伟,风光奇特,景色秀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744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峰,山顶上的天池宛若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天池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源头,北侧的瀑布悬空而落,浩浩清流奔涌直泻,流入松花江。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古洞河等碧波粼粼,蜿蜒回环,滋润着肥沃的延边这块土地。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珲春市防川,则呈现出“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独特边境风貌,这是距图们江出海口——日本海仅有1 5公里,天晴之日依稀可见湛蓝的日本海,是旅游者向往的圣地。 朝鲜族聚居的这片土地,不仅山川灵秀,而且物产丰美。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起伏重叠的山峦,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有林地面积近:32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9.6%,林木总储量3.52亿立方米;长白县林地面积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5%,林木蓄积量达2千万立方米。在浩瀚无边的林海中,盛产各种药材、山货和土特产,最著名的是“人参、貂皮、鹿茸角”三宝及纤维、油料、芳香、染料等植物资源;密林深处,栖息着东北虎、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地面以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锌和金矿,自清朝时就已经开始开采。 朝鲜族居住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享有盛名的五常大米、延边大米,清香扑鼻,清代延边龙井县明岩乡所产大米就曾被钦定为“贡米”。这里还是我国重要的烟叶产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烟叶种植面积已达7000多公顷,年产量1万多吨。著名的“苹果梨”,果大、汁多、核小,酸甜适度,主产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目前种植面积已达l万多公顷,年产量7万吨左右。此外,人参、党参、贝母、山葡萄、松茸、木耳、元蘑等,也是朝鲜族地区的特产。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朝鲜族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许许多多新的问题和考验。朝鲜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积极进取,迎接新的挑战,不断谋求新的发展和进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作出新的贡献。 后记 在一本篇幅有限的普及性读物中,详详细细地介绍一个民族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正如杜甫所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写作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开始写作时,想尽量多反映有关朝鲜族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但初稿完成后发现书稿的学术气氛太浓,影响了书的通俗性和趣味性。为了达到通俗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结合,经过重新修订忍痛割爱,去掉了一部分新的研究成果,现在带着几分遗憾的心情终于要封笔了。 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移过来的移民及其后代构成的民族群体,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员之一。l50多年来,朝鲜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披荆斩棘,开发了祖国的东北边疆。同时,朝鲜族人民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尤其是在抗曰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鲜血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在这些历史进程中,朝鲜族人民成为了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 中国共产党早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中,首次把“满洲之高丽人”列入中国少数民族范畴,并且在六大之后的党的重要文件中始终重视和关心朝鲜族问题。可见中国共产党对朝鲜族的承认和关心与朝鲜族迁移来中国的历史相比是非常早的。但是在1952年以前称呼朝鲜族以“高丽人”“朝鲜人”等不同的名称。我国在1950—1954年进行第一次民族识别工作以后开始规范民族名称,“朝鲜人”也改称为“朝鲜族”。本书在注重通俗性的同时,尽可能地规范了有关朝鲜族民族、族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概念。 目前,社会上仍然有不少人错误地解读“朝鲜族”,甚至一些学者也以为“朝鲜族” 是“朝鲜民族”的简称,把“朝鲜人”和“朝鲜族”混为一谈。“朝鲜族”一词并非“朝鲜民族”的简称,实际上是专指“享有中国国籍的朝鲜民族”。对“朝鲜族”的另一种误解是:在研究解放前历史文献资料时,见到“朝鲜人”便以现在的概念解释为,那不是朝鲜族,而是外国人。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群体成员共享的行为、思想和感觉的方式及其产品。朝鲜族文化也就是朝鲜族群体成员共享的文化。朝鲜族文化的身份(identlty)与朝鲜族民族认同性有着直接的关联。中国的朝鲜族虽然已经成为了中国公民,但他们仍保持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所以我们可以从不断创新出来的新的朝鲜族文化中寻找朝鲜族文化的身份。朝鲜族文化既不是解放前的朝鲜文化,也不是现在的朝鲜或韩国文化,而是我国朝鲜族不断创新得来的新的文化。 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朝鲜族先民迁入我国的移民历史和东北边疆的开发过程以及朝鲜族的族称。其中朝鲜族族称部分的论述已被国家民委办公厅采纳,形成“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正确使用朝鲜族族称的函”转发给了中宣部、公安部,以便“告知有关新闻媒体”正确使用朝鲜族族称。遗憾的是由于受篇幅的制约,没能介绍朝鲜族的族源。第二章介绍了朝鲜族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介绍了朝鲜族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第五章介绍了朝鲜族人民积极参加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用鲜血写下的英雄诗篇。第六章介绍了朝鲜族的人口分布及民族区域自治现状。最后一章选择了l5位朝鲜族各界名人加以介绍。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阅了有关朝鲜族的众多论著,并使用了李广平、辛承佑、车京瞬等多位摄影家提供的照片和屋们朝鲜族服饰店提供的朝鲜族服饰图片以及网上的图片,因为编写时间仓促,与图片作者联系不上,在此谨志谢意,并请图片作者与出版社或作者联系。 2012年4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