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年度报告(2010)》由唐亚阳主编,此年度报告既有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热点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了持续时间、显著度、参与度、周期性、意见分布等维度;又有舆情数据来源的交代:来自主流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校园新闻网、学生网站,以及论坛、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既有我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的综述:论及舆情事件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事件焦点和事件主体等方面,又有精选的十个案例(其中涉及教育系统整体的有两个,涉及基础教育的有两个,涉及高等教育的有六个)的详解:包括舆情演化进程、舆情源头追踪、网络传播节点、官方相关回应(或相关单位回应)、舆情发展态势和多方意见汇总等流程。此报告还有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研究情况的整体描述及主要议题、观点汇总。整个报告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完备,逻辑严密。
《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年度报告(2010)》由唐亚阳主编,以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为重点,以网络舆情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案例为切入口,对2010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的十个典型案例进行了精细的研究,以求为公众及政府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年度报告(2010)》所选案例不仅符合“中国教育舆情”的主题要求,也是2010年教育领域参与各方关注较多的重要话题,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2010年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同时,本书也整理了目前所能接触到的大量学术研究文献,概要陈述了目前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热点衡量指标体系构建
三、教育系统网络舆情数据来源
四、教育系统网络舆情案例选用标准
第二部分 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综述
一、教育系统网络舆情事件时间分布解析
(一)网络舆情事件时间分布年度分析
(二)网络舆情事件时间分布月度分析
二、教育系统网络舆情事件地域分布解析
(一)地点分布:湖北、江苏八省市最为突出
(二)区域分布: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较为明显
三、教育系统舆情事件焦点分析
(一)维权诉求类事件突出
(二)各种校园危害事件多发
(三)社会事件议题关注集中
(四)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显现
(五)学术腐败事件曝光率高
四、教育系统网络舆情事件主体分析
(一)主体构成的多样性
(二)主体心理特征的两面性
(三)主体行为特征的复杂性
第三部分 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案例详解
一、“教育部组织学生给祖国拜年”事件
(一)舆情演化进程
(二)舆情源头追踪
(三)网络传播节点
(四)相关单位回应
(五)舆情发展态势
(六)多方意见汇总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事件
(一)舆情演化进程
(二)舆情源头追踪
(三)网络传播节点
(四)官方相关回应
(五)舆情发展态势
(六)多方意见汇总
三、“高校食堂系列罢餐”事件
(一)舆情事件概况
(二)网络舆情缘由
(三)网络传播特征
(四)网络传播节点
(五)官方相关回应
(六)舆情发展态势
(七)多方意见汇总
四、“谷歌退出中国”事件
(一)舆情演化进程
(二)舆情源头追踪
(三)网络传播节点
(四)官方相关回应
(五)舆情发展态势
(六)多方意见汇总
五、“民师维权”事件
(一)舆情事件概况
(二)网络舆情缘由
(三)网络传播特征
(四)网络传播节点
(五)官方相关回应
(六)舆情发展态势
(七)多方意见汇总
六、“我爸是李刚”事件
(一)舆情演化进程
(二)舆情源头追踪
(三)网络传播节点
(四)相关单位回应
(五)舆情发展态势
(六)多方意见汇总
七、“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
(一)舆情演化进程
(二)舆情源头追踪
(三)网络传播节点
(四)官方相关回应
(五)舆情发展态势
(六)多方意见汇总
八、“校园系列伤害”事件
(一)舆情演化进程
(二)舆情源头追踪
(三)网络传播节点
(四)官方相关回应
(五)舆情发展态势
(六)多方意见汇总
九、“6·9圣战”事件
(一)舆情演化进程
(二)舆情源头追踪
(三)网络传播节点
(四)官方相关回应
(五)舆情发展态势
(六)多方意见汇总
十、“赵小亭”事件
(一)舆情演化进程
(二)舆情源头追踪
(三)网络传播节点
(四)官方相关回应
(五)舆情发展态势
(六)多方意见汇总
第四部分 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研究述评
一、关于网络舆情基本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本体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要素、生成诱因与演化机理的研究
(三)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预警与监控、引导与管理对策的研究
三、关于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一)关于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二)关于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系与对策的研究
四、关于教育政策与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
五、简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