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世杰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薛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上,王世杰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他早年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一生曾在教育界、政界、外交界、学术界身居高位,先后在大陆和台湾担任过重要职务。曾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杭立武称其为蔡元培以后“学人从政之第一人”。有学者视他为“观察上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从政的一个标本”。他连续担任重要公职长达60年,经历并参与了20世纪中国很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活动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法律、文博事业、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参与极深,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梳理,论述了王世杰的求学历程,职场经历和他的晚年岁月。

内容推荐

王世杰在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人称蔡元培以后学人从政第一人,观察20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从政的一个标本。他在大陆和台湾连续担任重要公职长达60多年,经历并参与了20世纪中国很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活动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法律、文博事业,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参与极深,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梳理,论述了王世杰走出乡村,参加辛亥革命,到欧洲留学的历程,论述了他任教北京大学,担任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担任教育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等的经历,论述了他1949年到台湾后担任总统府秘书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晚年岁月。

目录

第一章 从崇阳到武昌

 第一节 童年时代

 第二节 武昌-天津求学

 第三节 参加辛亥革命

第二章 留学英法

 第一节 留学英国

 第二节 留学法国

第三章 从被聘北大教授到担任国民政府法制局长

 第一节 任教北京大学

 第二节 参与创办中山大学

 第三节 初人仕途

第四章 创办国立武汉大学

 第一节 选定与规划新校址

 第二节 募集办学经费

 第三节 设置学科 延揽师资

 第四节 重视外语学习

 第五节 保护学生

 第六节 与蒋介石的最初交往

 第七节 跻身一流 享誉中外

第五章 民国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教育部长

 第一节 整顿高等教育

 第二节 关注蒙藏等边疆教育

 第三节 担任中英文化协会会长

 第四节 经费冲突

 第五节 建立研究院所与公布《学位授予法》

 第六节 颁布《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

 第七节 签发《战区内学校处置办法》

 第八节 组织大学内迁

第六章 担任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

 第一节 主管军事委员会的外交事务

 第二节 参事室的地位、成员和工作范围

 第三节 王世杰参与的外交事务

第七章 担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和主席团主席

 第一节 筹建国民参政会

 第二节 率团访问英国

第八章 两度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要职

 第一节 首度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第二节 复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第三节 担任中央党政训练班总教官及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四节 担任中央设计局秘书长

第九章 参与国共谈判

 第一节 西安初步谈判

 第二节 重庆继续谈判

 第三节 担任重庆谈判首席代表

 笫四节 参与国共停战谈判

第十章 担任外交部长

 第一节 非常时期担任外交部长

 第二节 交涉对日本和约

 第三节 参加五国外长会议

 第四节 参加联合国

 第五节 取消领事裁判权及外国人在华各种特权

 第六节 战后中法越南问题交涉

 第七节 处理张莘夫事件

 第八节 参加巴黎和会

 第九节 与多国签约与换文

第十一章 出席1946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第十二章 担任“总统府”秘书长

 第一节 特任“总统府”秘书长

 第二节 被解除“总统府”秘书长职务

第十三章 主政“中央研究院”

 第一节 担任第四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第二节 推动台湾科学发展

第十四章 晚年岁月

 第一节 情系武汉大学

 第二节 醉心书画艺术

 第三节 九十大寿

 第四节 备极哀荣

第十五章 王世杰的家庭与生活

 第一节 家庭成员

 第二节 生活特点

王世杰生平大事年表

王世杰著述目录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专家治国的政治思潮在中国盛行一时。专家政治要求专家参加政权。1932年11月,蒋介石通过建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延揽了一批中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其中军事方面有陈仪、洪中、俞大维、钱昌祚、杨继曾等;文化教育方面有胡适、杨振声、傅斯年、张其昀等;财政经济方面有吴鼎昌、张家墩、徐新六、陶孟和、杨端六、王崇植等;原料及制造方面有丁文江、翁文灏、顾振、范旭东、吴蕴初、刘鸿生、颜任光等;交通运输方面有黄伯樵、沈怡、陈伯庄等;土地及粮食方面有万国鼎、沈宗瀚、赵联芳等。王世杰被列为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学者,这方面被列入的专家学者还有周鲠生、谢冠生、徐淑希、钱端升等。入选国防设计委员会,是王世杰从学者走上从政、从论政到参政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他日后出任教育部长做了有力的铺垫。

1933年4月21日,王世杰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教育部是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务的部门,同时对全国各地最高级行政长官执行教育部主管事务有指示监督的责任。王世杰之所以被任命为教育部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前任朱家骅在担任教育部长期间在大学增加政治训练,大专院校以上设置训育员,以监视师生的言行,遭到陆志韦、陈垣、张伯苓、马相伯等南北各著名大学校长的反对。

王世杰担任教育部长时期既是国难当头的时期,也是“蒋汪合作”时期。从1933年5月上任到1938年1月卸职,王世杰在教育部长任上任职共计4年零8个月,是自晚清学部成立以来担任全国教育行政最高首长任期最长的一位。他担任教育部长的时期,恰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展最好的“黄金十年”的后期,是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学术进步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

在当时,从历史渊源和政治氛围来说,中国北方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学者尚未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密切的关系。而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已被公认为执中国思想与学术的牛耳。选择王世杰担任教育部长显然有多方面的考虑:一来是对他办好武汉大学的肯定;二来他曾在北京大学执过教鞭,与北方一些著名的大学教授十分熟悉。他担任教育部长有利于南京国民政府与北方学术界沟通,减少他们对政府的批评。

王世杰在教育部长任上任职的近5年时间,恰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经济、教育发展最好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过去高等教育特别是私立大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整顿和解决,各类大学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体制日益完善。

教育部当时设置的下属司级机构主要有:总务司、高等教育司、普通教育司、社会教育司、蒙藏教育司;另外设置大学委员会、华侨教育设计委员会等。

王世杰担任教育部长后,首先是重视制度建设和完善规章制度。他先后颁布了《学校毕业证书规程》、《各省市县教育行政机关暨中小学校施行升学及职业指导办法大纲》、《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设置职业指导组暂行办法》、《各级学校设置免费学额及公费学额规程》、《专科以上学校组织职业介绍机关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规程。

王世杰任教育部长时期的教育部,除了管辖与教育有关的大学、中学、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等之外,还参与管理全国的文化、文博等事业。P47-49

序言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尤其是民国史上,王世杰无疑是一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一生在教育界、政界、学术界身居高位,先后在大陆和台湾担任过重要职务。在他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并参与了20世纪中国许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活动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民国时期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无疑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民国史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一位教育家,王世杰一生与武汉大学有着不解之缘,他临终留下的身后墓碑上只镌刻“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的遗言,以及表示将他珍藏的77件名人字画赠与武汉大学(这批书画现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遗嘱,表达了对武汉大学的殷殷之情。

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决定彻底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经过湖北省教育厅长刘树杞的一段代理校长之后,1929年5月,王世杰正式出任武汉大学校长。在办什么样的大学问题上,他提出“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他认为“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十年以后,学生数目可达万人。”王世杰在履职的欢迎大会上,提出了创建新武大的五个条件,即“巨大的校舍”、“良好的设备”、“独立的经费”、“良好的教授”和“严整的纪律”。

在珞珈山新校址的选定和校舍的建设中,王世杰校长积极奔走于各方之间,还远赴上海、南京筹措建校经费。经过两年的努力,武汉大学第一批早期建筑在风景如画的珞珈山旁、碧波荡漾的东湖水畔星罗棋布地建立起来。

在教授的聘用上,王世杰校长极为关注学术成就,不认门户之见,倡行兼容并包。因此具有浓厚“左”倾色彩的陶因、范寿康曾被聘用,并讲授包括《资本论》在内的经济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王世杰校长认为:“一家大学能否至臻于第一流,端赖其文学院是否第一流。有了第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诸系,校风自然活泼……有了好的文学院,理工学生也会发展对于人文的高度兴趣,可以扩大精神视野及胸襟。”唯此,当年武大文学院的人才盛极一时,闻一多、陈源、朱光潜、叶圣陶、钱歌川、吴其昌、苏雪林、凌叔华、袁昌英等著名学者云集。

在学生的培养上,王世杰校长强调“人格训练”,他认为“人格的训练……至少应该与知识灌输占同等地位”。要求学生“好学、吃苦、守纪律”,“在课堂上、考试上,以及人品性格修养上……造成良好的学风”。

1933年,他升任教育部长,校长由王星拱接任。他在离开武汉大学的讲话中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并对武汉大学寄予厚望:“无论现在或将来,无论兄弟在校或不在校,对于四五年来我们百余名教职员与数百名同学共同扶植与共同爱护的这个大学,必须继续努力。”

到台湾后,王世杰校长对武汉大学依旧情深意笃。为寄托对武大的思念,他刻了一方“东湖长”的图章,一一钤在他所收藏的名贵字画上。

东湖长,勿相忘。武汉大学也没有忘记这位老校长,如今王世杰校长的塑像已矗立在美丽的樱园顶上。

王世杰校长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之一——国立武汉大学,在今天已有了全新的气象。在古朴典雅、巍峨壮观的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中,武汉大学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人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学科以其综合性的特点,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大门类;在已有的正副教授2300余人之中,名师荟萃,英才云集;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科研究,成就卓著;社会服务,效益彰显;文化引领,独树一帜;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行“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进。

《王世杰传》的作者薛毅教授,长期工作、生活在武汉大学,深受珞珈文化的感染、熏陶,也必然深受王世杰老校长这位武汉大学发展先驱的影响,这也许是薛毅教授写作此书的内在动因。薛毅教授为写好《王世杰传》,尽心尽力地系统地搜集相关资料,曾三次到台湾寻访,比较完整地查阅了王世杰校长的文集、日记、信件和相关档案,多次采访王世杰校长的女儿和其他亲属及知情人,得到了武汉大学台北校友会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掌握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此基础上,薛毅教授对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我相信,《王世杰传》的出版,将有助于读者对20世纪中国这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王世杰校长更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是为序。

武汉大学校长

2010年4月26日

后记

在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上,王世杰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他早年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一生曾在教育界、政界、外交界、学术界身居高位,先后在大陆和台湾担任过重要职务。曾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杭立武称其为蔡元培以后“学人从政之第一人”。有学者视他为“观察上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从政的一个标本”。他连续担任重要公职长达60年,经历并参与了20世纪中国很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活动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法律、文博事业、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参与极深,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之所以为王世杰立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二是我连续在武汉大学学习、生活、工作了25年。在此期间,每天都可以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建筑,经常听到有关部门对国内大学的排名顺序。武汉大学历史上在国内高校的综合排名和文科地位,总是与学校的主要领导有一定的关系,而王世杰曾在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职位上任职4年,并在此位置上升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本书之所以能够完成,需要感谢武汉大学校领导和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柳芳女士,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我得以在2006年9月、2008年1月和7月三度到台湾采访王世杰的女儿和儿媳,全面系统地查阅了王世杰的子女赠给“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的王世杰先生的档案,采访了一些知情人,为本书的编著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日记、聘书、函稿、著作、演讲稿、信件、照片、简报等,也有锦旗等实物。

在台湾搜集资料期间,我得到了王世杰先生的次女王秋华教授的鼎力帮助,她为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照片,为本书增色不少。

本书完成后承蒙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欣然作序。笔者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做访问学者期间,陈永发所长、谢国兴副所长、陈存恭研究员、陶英惠研究员、陈慈玉研究员、杨翠华研究员、罗久蓉副研究员、张宁副研究员、林美莉副研究员等曾为我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帮助。为我提供帮助的还有武汉大学台北校友会的张立汉学长、蔡名相学长等。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资助,武汉大学校友总会、武汉大学档案馆也给予多方帮助。武汉大学出版社学术分社社长陶佳珞编审为本书的出版进行了精心筹划。在此一并致谢!

薛毅

2010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