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在一座仅仅完全由巨石构成的山上挖出井。挖井必须考究“环境”——我们的出身背景。
出身背景
你是出生在世界首富的摇篮里,还是贫瘠的非洲山洞,本身就注定了职业生涯出发点的不同。卡夫和威廉的不同命运遭遇就是一个真实的例证!这就是你不得不信的命运,我们无法一下子就改变的事实!千万不要埋怨,那无济于事。你要正视这个事实,并作为规划职业生涯的起点。
从高考志愿的选择,到大学生活的规划,到大学毕业的就业选择,“出身背景”都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客观前提。
这里所指的“出身背景”,是指你到目前为止的个人综合素质、与你当前相关的家庭情况、社会资源的综合背景集合。而不仅仅是你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的社会地位。
以个人素质来说,很多准大学生(高中三年级学生)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究竟是选择本科A线,还是大专B线,是根据自己过去综合成绩、身体条件、心理素质的评估(后两者常常被忽略)。“过去的综合成绩”等,就是一个“背景”。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切实际,结果填写的志愿超过了自我背景,连个读书的机会都可能没有。还有很多人,在选择分数线档次时是对了,但是选择专业又再次脱离自己的实际背景(包括下面提及的“特质”、“天赋”),而是根据当前社会上比较热门、比较赚钱、比较容易就业的工作来选择,而毕业后,可能这个职业既成为冷门,也不是自己的特长爱好所指向,甚至可能成为社会上的夕阳职业,那么,糟糕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你所面对和得到的一切,其实都是基于你昨天的选择;而你当下作出的选择,将决定你的明天面对什么结局。换句话说,是你在“制造”自己的命运,即选择决定命运。
当然,背景是可以改变的,你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强化或者改变自己当前的背景(它构成了你“定位”的成长能量之一)。这里只是提示大家,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不要脱离“当前”的背景。
对待出身背景的态度——“认命”,但决不否认自己的价值
出身背景是我们最直接面对和最直接感受到,而又让很多人不愿面对的命运主题。
有的人出生在贫穷的家庭,或者战乱的年代,于是怨天尤人。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出身”是我们一辈子中唯一不能选择的,这就是命运!既然这是命运,那么,我们只能接受它。我们必须“认命”,才能说明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出身背景对现在和将来的影响);才能说明我们能够很清醒、很理智地认识自我。然后,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出发,去发掘我们先天的潜能,向命运挑战!让潜在的能量井喷而出,激荡出属于你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财富、真我的风采、个性、价值、荣耀和尊严!
如果你埋怨老天对你不公,如果你埋怨你的父母没出息,不能提供你发展的条件,不能给你金钱或关系的资助,自暴自弃,或者自认为才华横溢,只是没有人给你条件发挥,或者每天都在想:假如我是盖茨的儿子,假如我哥哥是省长……那么,你必然比你“没有出息”的父母更加没有出息,你的生活也将无法被改变!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演说家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他手里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在场的所有人问道:“谁要这20美元?”
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
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而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
只有一人举起手来。
“朋友,你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当前,大学生的“市场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质疑,我们的就读(学费压力)、就业形势,都非常严峻,这就是我们当前“挖井”的背景。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己的价值!因为这样做毫无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回避这样的现实,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面对它,接纳它,然后挑战它!
打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的方式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P14-16
一、人生需要几口井?
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我认为,人生需要三口井:
事业之井(不展开论述)
亲情之井
感恩之井
亲情之井
由于我们每天为了挖“事业之井”,常常在残酷的竞争和高压的节奏下奔波奋斗,即便是在下班后,应酬客户或朋友的时间有时候比给到亲人的多得多。当你累了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只剩下自已一个人了,家远远地在后面,亲人的脸庞是那么模糊……
人生无常,何必等到白发上头的时候,再回头看过去的成与败?如果你只顾工作,而忽略了亲人,失去了亲情,值得吗?其实你辛苦终日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和亲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吗?工作上的损失往往有机会再来,而亲情的失去是无法再用金钱及时间弥补的。
你付出人生的大半时间和健康的身体,所得到的是错过了和爱人并肩漫步人生的知与乐,错过了目睹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这种亲情之乐你只有一次机会来体会!你还错过了和身边亲友交流感情的机会,也错过了使自已的身体得到喘息的机会,那么金山银海于你何用呢?“大厦千间,一眠不过七尺”,死的时候,什么都不可能带走——除了遗憾。
所以,请放慢你的脚步,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把心中的感激和爱告诉你所爱的人,用你的行动关心你的家人,把每一天的工作和每一个亲人都放在天平的两端。那样,等你老了,即使事业上只是稍有一点成就,但至少你及时享受了人生最大的快乐,你会无憾此生!
更何况,你别忘了,当我们失败,当我们受伤的时候,最后一个避风港是什么?
——家!!!
所以,别忘了,挖事业之井的同时,挖一个亲情的井,同甘共苦,才是完满人生!
家!家!家!
再忙的时候,都不要忽略这个神圣的字眼。
再忙的时候,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父母要的,不是你常常给他们寄钱,而是想感受你脸上的笑容,或者身上的伤疤!
再忙的时候,不要忘了每天给心爱的人打一个电话,她不是要你买那么多冷冰冰的精品首饰,而是要感受你暖烘烘的气息!
真正能够站在世界财富顶峰的巨人们,比尔·盖茨、李嘉诚……他们的家庭都是美满幸福的!他们的亲情之井深于事业之井,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世人永远不能抢走的财富!
感恩之井
首先我要用最真诚的谢意,在这里为每一位看到这个词的读者鞠躬——因为你买了这本书——本书的部分稿费用于给山区的孩子捐建图书馆,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爱心。
我们的事业之井挖成了,别忘了那些曾经为你挑水和提供工具的人。也许有些人会说,一切都是我自己奋斗的,我没成功的时候,社会根本不把我当成人!如果真的这样,那好吧,你就当成做做好心,或者为了后代积德,让我们带着一分感恩的心生活。
小时候,我受过很多人的帮助,母亲常对我说一句话,要“谢谢人家”。这成为我终生的良好习惯。
是的,也许我们未必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谢谢人家”总是要的。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父亲是个信仰佛教的人,佛教讲求“善”。对父亲来说,善是一种习惯,善是一种执行,善是一种感恩。记得我大学毕业后到广州打工,父亲送我上车,临走前,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保重身体。有发展了,能帮人就帮,特别是那些无法回报我们,而又需要帮助的人。”
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但我觉得这句话是“善”的最高真谛,我将不折不扣地信仰和执行终生,并传递给后代——这是人世间最美的火炬。
二、让感恩成就你的井
诚如吸引力法则所倡导的,我们要发出正面力量的振动频率。挖井学还认为,我们必须调高自己的频率,才能让同样高度的频率发出共鸣,让整个世界高频率的音符和我们共鸣,让正面力量发出山洪暴发般的声音!哪怕我们原本是那么渺小,我们的力量也能去成就伟大。
调高频率的做法就是将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将事情的意义提到最高的价值角度来看待。比如你去做个理发师,你就是在做“让成功从头开始”的事情;你去做个擦鞋匠,你就是在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事情。虽然做的是同样一件事情,但做事情的高度不同,体现了你作为大学生和一般理发师、一般擦鞋匠的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在第三章的职业规划导图中,我要将社会责任目标和亲情目标当成是职业规划十项中最重要的两项,因为它是人格提升和前进的最大原动力。
在我的公司——天拓科技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我直管着销售团队。比我们强大得多的竞争者,在每次销售早会上的动员,都在说着收入、签单、竞争、抢市场,表扬做得好的,批评、处分做得差的员工。而这时候,我却在强调职业规划导图中的十大目标,强调亲情、社会责任、成长。
谁以后很有钱了会去做善事?例如建设学校,帮助穷人。大家都说“我会”,可是,谁做了计划?谁保证自己未来一定会成为富翁?如果不能成为,那么,大家因为平时没有了善举,就等于善心也落空了。也许正是你没有了善因,所以也就没有了善果。有些人确实就是因为做了一些好事,成就了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村庄发生了水灾,为了抗击灾难,菩萨化缘赈灾。一个乞丐捐了几个铜钱,一个富人捐了一百两黄金。多年之后,乞丐成了菩萨,富翁只成为一个善者。富翁心里很不平衡,去找佛祖理论:为什么我捐了那么多,却只是一个善者?佛祖说:因为乞丐捐出了他的全部,是菩萨心肠,而你只是捐出万分之一,只是一个善者的行为。
我希望我们公司的员工,都能从承担责任中成长。
虽然我们现在的收入还很低,但是,如果大家能有一个计划,从今天开始,每个月在工资中预算五元出来——一辈子坚持这样,并且,请以帮助别人为目标——给自己更多的动力,为了从五元变成十元,你就会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当有一天你每月捐出1000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很富有,精神上和财富上,都很富有!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世界多了一份快乐,一份笑容。如果你能将这个理念和行为在你身边所有认识的人中传播出去,你就会从普通的业务员变成伟大的销售人员——你销售着真、善、美、爱和责任!
这不是公司的要求,而只是一种建议。我会从我做起,每月拿出100元做好事,坚持不懈。如果我收入翻倍了,我捐出的钱也翻倍。我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会成为富翁,可是,我知道我这辈子做了很多自己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
全中国如果有五亿人每个月拿出五元钱而不影响自己任何生活质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解放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所有同胞——一年有300亿人民币基金在做善事,而中国目前还有大约3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上,这样按照大约每年人均1000元就可以解决他们的生存困难。
这是2005年我在销售大会上的动员发言。看起来我似乎偏离了主题,但是,我觉得我在营销一种伟大的东西。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员工还在和我一起坚持践行当初这个动员令。我们相信这些伟大的事情,在驱动着人性无限前进的欲望和动力。
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有十字箴言:“使命、责任、诚信、超越、感恩”,我们每年都会做感恩活动,特别是对员工的父母。
我有时会让大家闭目一分钟,想象自己远在家乡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父亲和爱自己的人,想象他们的面孔,他们充满关爱、期待的眼神——他们在期待着什么?期待我们回家的时候带着什么给他们?期待我们给他们买一件衣服?期待看到我们赚了一点钱或者涨工资?不,他们内心深深期待的,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爸、妈,我身体健康,我快乐,我成长了!
亲爱的大学生们,我们年轻,我们昨天未必有为,可是我们今天一定要有所作为!用汗水报答这份期待的眼光,用关怀梳理他们渐白的鬓发,用成绩轻抚他们隐约的皱纹,用成功换取他们最美最灿烂的笑容。那是我们小时候最亲切而又最美丽的笑容,而今,虽然笑容依旧亲切,但岁月已经带走了那份青春和灿烂……我们再也不能让他们这样期待了!看到了吗?他们期待的眼神里,盛满了二十多年来你的淘气、你的误解、你的快乐、你的伤心,还有他们早已逝去的酸甜苦辣、社会压力,和那浇灌在我们成长路上的盈盈汗水、楚楚青春……
感恩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回报。你的感恩,会让你得到更多。
三、爱是永不干涸的井
爱是什么?
挖井学认为:尊重就是爱;付出就是爱;感恩就是爱。
尊重就是爱:尊重是一种起码的礼貌,也是爱的开端。你可以对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不理解、不接受,但是,你要尊重其存在,接纳这种存在。
付出就是爱:真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为了得到。
感恩就是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饮水不忘挖井人。你能拥有自己的井,是你身边的人事物在一起成就你。常怀感恩心,常做感恩事。
这种更加宽广的胸怀,能让你的心灵无比清澈明净,让你走向更加宽广的境界。
在挖井学中,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正面能量。因此,爱是成长最大的动能。爱是成长的本源,也是成功的结果,爱和成功本身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取得不是成功,拥有不是成功,成为不是成功。舍得付出才是成功,能够回报才是成功,成就大爱才是成功。
如果你掌控当下的力量,则成长是一种自然,成功是一种习惯。
经过了风风雨雨的九年,今年就是我在天拓科技“挖井”的第十年,也是挖井学研究和实践的第十年。我的潜意识在叩问自己:此时此刻,你在哪里?
我用当下的力量,响亮地回答:我正奔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如果你相信爱,心就不再有失落和恐惧,你也不用去追求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生在的幸福,死后的天堂。
爱就是所有的幸福,爱就是唯一的天堂。
爱是永不干涸的井。尊重吧,付出吧,感恩吧——爱就在此刻,爱就是当下!
仅以此记,感恩我的父亲母亲,和我在天拓科技并肩奋斗的全体同仁,投资天拓科技的黄永斌先生、周鸿先生,为让此书更好出版锲而不舍让我修改四次的王霞、刘文蕾等老师,为此书配图的陈宏侠先生,以及成就此书的所有关爱我的老师和朋友,并以此书献给天拓科技十年诞辰。更衷心感谢所有的读者。
我在此郑重承诺:本书一版一印的稿费,将用来为贫困小学、中学捐建图书馆之用,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如果本书能在您的支持下陆续再版再印,我会继续投入其他公益捐助。
为感谢您的爱心,只要您买一本书,我将随书赠送您价值250元的JOB-KEY精准人才测评卡号。并且我将代您——而不是我,为远在山区的贫困学校建设图书馆捐出稿费。
500元,就可以为一所农村学校的一个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5000元,就可以为山区一所学校建立一个希望书库图书角。我希望,通过亲爱的读者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来为更多因贫困而失去公平教育机会、正在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建立尽可能多的图书角、图书馆!
谨以最真诚的谢意,代表那些渴望走出精神贫困,呼喊着“我要读书”的孩子们,向您深深地、深深地鞠躬!
让我们共同挖一口爱心之井。
张锦喜
前言 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第一章 在自我发现中挖井——挖井学的理念
一、发现“成长”
二、什么是“挖井学”
三、“挖井学”的实践模型
第二章 七分挖井“三分天”——挖井的先决条件
一、挖井中的迷茫问题
二、发现命运的“三分天”
(一)认清环境再挖井
(二)发现特质之井
(三)发掘潜能之井
(四)让你的最佳潜能区“井喷”
第三章 挖井的“游戏规则”——挖井学方法论
一、发现挖井的“游戏规则”
(一)高考就是一种“游戏规则”,但是它已经属于过去
(二)发起自我纠错运动
二、挖井“淘学”威龙——学会一技之长
三、发现井的蓝图——职业规划导图
第四章 求职挖井18招——发掘“就业力”之井
第一招:“投机倒耙”
第二招:“死缠烂打”
第三招:“病毒式”营销
第四招:“信访”最高领导
第五招:成立“失败者同盟”
第六招:与“采购经理”沟通
第七招:SHOW特长
第八招:发“妍”照
第九招:建立“五所空间”
第十招:学做“面霸”
第十一招:“十我”简历
第十二招:广布“耳目”
第十三招:“因循守旧”
第十四招:一个方向打“井”
第十五招:制造“共同语言”
第十六招:借“敌”造势
第十七招:杀回马枪
第十八招: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第五章 每一个NO的对面都站立着一个YES——化解阻碍挖井的负面因素
一、面具人生——“象牙塔部落”的迷失根源
二、从“不”去“发现”井源
三、多一个“心眼”
四、发现井中的“三个我”
五、填平负面情绪之坑
(一)什么力量最容易阻碍你的成功
(二)情商的五个维度
(三)认识三种负面情绪
(四)转化负面情绪
(五)集结正面的力量
(六)首先做一个优秀的士兵
六、用成长的能量向“不”说“不”
后记 发现爱,发现井
一、人生需要几口井
二、让感恩成就你的井
三、爱是永不干涸的井
附一 延伸阅读
附二 百才争鸣 “挖井学”被称为传统职业规划的“恐怖主义”,它打破了传统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套路,在职场上引起热烈的反响,并一反传统成功学的理论,从发掘人的生命潜能为出发点,提供一个绝无仅有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方法,对命运“三分天”的独特见解、对“职”“业”“生”“涯”的独特定义、对人们长期奉行的信念进行批判、否定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提出“三分天”命运论……一系列独特而又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经验之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学业、专长、就业、创业等令人困惑的流行热门话题,为你揭示自己命运主题提供密码,为你发掘自己大脑的最佳潜能区提供方法,为你发现自己的井提供成功的工具和途径。
从前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了好朋友。
就这样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
哪知道第二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西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上去看看他。”
于是他便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东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罗汉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修炼成佛了吗?”东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西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了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也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罗汉拳了。人一辈子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总不能毫无规划地‘挑水’下去。现在我挖了一口属于自己的井,有一天年纪大了,挑不动了,我还是有水喝。”
以此哲学故事及自身的经历和实践为基础,2005年,我出版了《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一书,将职场人士的不同心态、不同职场行为和不同的职业生涯,归纳为“挖井”和“挑水”两类。从此,“挖井”和“挑水”成为职场上两个流行概念。随后,本人结合“人本”潜能与职业规划的关系,逐步创立、总结出一套助益于学业、职业、创业的“挖井学”。随着一系列“职场挖井学”讲座、“大学生如何为未来挖一口井”公益巡讲的举行,“挖井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深化和完善。
很多人之所以人生旅途不如意,或者早年春风得意,老来却潦倒失意,就是因为一辈子都在挑水,不懂得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很多人知道需要挖井,却不知道如何挖井;
很多人知道如何挖井,却不知道去哪里挖井,挖什么井;
很多人知道去哪里挖井,挖什么井,却总是半途而废;
部分人知道应该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而且一辈子都很努力,但他们之中大多数没有挖出井来,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其实,很多东西原本就是“命中注定”的……
很多人挖了一口井,以为一劳永逸,却不知道水源的流向是会随时间和环境而变动的……
没想到自己需要一口井、不挖井、不知道去哪里挖井、不知道挖什么井……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或理由;如何找水源、找工具、挖井……一定有方法和步骤。
“挖井学”打破了传统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套路,在职场上引起热烈的反响,并一反传统成功学的理论,以发掘人的生命潜能为出发点,提供一套独特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方法。对命运“三分天”的见解,对“职”、“业”、“生”、“涯”的定义,对人们长期奉行的信念的批判,对“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否定,“三分天”命运论的提出……同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学业、专长、就业、创业等令人困惑的流行热门话题,希望能为你揭开自己的命运主题提供密码,为你发掘自己大脑的最佳潜能区提供方法,为你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提供成功的工具和途径。
另外,我在此郑重承诺:本书本版的稿费将用来为贫困学校捐建图书馆。为感谢您的爱心,我将向您随书赠送价值-250元的职业和潜能定位测评。
张锦喜
“挖井学”被称为传统职业规划的“恐怖主义”,它打破了传统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套路,在职场上引起热烈的反响,并一反传统成功学的理论,从发掘人的生命潜能为出发点,提供一个绝无仅有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方法,对命运“三分天”的独特见解、对“职”“业”“生”“涯”的独特定义、对人们长期奉行的信念进行批判、否定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提出“三分天”命运论……一系列独特而又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经验之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学业、专长、就业、创业等令人困惑的流行热门话题,为你揭示自己命运主题提供密码,为你发掘自己大脑的最佳潜能区提供方法,为你发现自己的井提供成功的工具和途径。
“挖井”还是“挑水”,你选哪一个?如果选择“挖井”,那么,你首先要去做的就是发现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会面临诸多困惑:我要去哪里?我能干什么?我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我的最佳潜能是什么?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去发现你的井。
作者以其独特的“挖井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题提出“发现你的井”的战术思想。并总结出“求职挖井18招”、“职业规则导图”、“十我简历”等极为实用的求职及职业规划方法,对求职若渴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的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