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观音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恩富居士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观音签是指置于观音像前,用以占卜吉凶的竹签。根据佛教经典,观音签有一百签和一百三十签两种。一百签起源于天竺寺的观音院,一百三十签则源自圆通寺。天竺寺分上、中、下三院,都以观音为本尊,因此本书以一百签为本,诠释众生众相。这一百签包括生老病死、祸福吉凶、成败得失、婚嫁得子、买卖盈亏、家产置业等。本书解签时,不仅忠实于签文的原始释义,而且参考了相应的佛教经典和数位佛学大师的禅悟。更为难得的是,本书不避芜杂,将签文的典故一一辨取,甚至包含了部分已经失传的典故。

内容推荐

认真体会观音100签的签诗与签语,大都在告诫人们平心静气、各安本分、守势待时。这对那些心浮气躁的人而言,绝对不失为人生箴言。我们知道,欲实现人生大志或达成某一件事,必须具备许多先决条件,比如学识、经验、人际及对目下状况的深入了解。不然,任何一时的头脑发热或心血来潮,都可能招致挫折与失败。这是人生的哲学,这中间并没有什么玄机。所以,与其说《观音签》是卜问之书,还不如说它是在以一种独特的民间方式不断地向我们提出诸多劝告,这种劝告在决策之初尤为可贵。

另外,观音100签,每签更有一个生动精彩、劝人向善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出自儒家,有的出自道家,有的出自释家,有的出自传奇小说或传统戏曲,在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

该书对寺庙和道观现在通行的100签内容未作任何删减,所以,原签中一些宿命论观点,尚需读者以批判的眼光去对待,或者仅作娱情之观,切不可因其一言而自暴自弃,也不可因其一语而不思进取。《佛说阿难分别经》说:“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时良日。”如此看来,佛只讲认真修持。所以,学佛者必须知道,卜问并不是佛的本怀,也更加不是人生祈福避灾的正途。

目录

第1签 子宫 上签 钟离成道

第2签 子宫 下签 苏秦不第

第3签 子宫 下签 董永卖身

第4签 子宫 上签 玉莲会十朋

第5签 丑宫 中签 刘晨遇仙

第6签 丑宫 中签 仁贵遇主

第7签 丑宫 下签 苏娘走难

第8签 丑宫 上签 裴度还带

第9签 寅宫 中签 孔明点将

第10签 寅宫 中签 庞涓观阵

第11签 寅宫 上签 书荐姜维

第12签 寅宫 上签 武吉遇师

第13签 寅宫 中签 罗通拜帅

第14签 卯宫 中签 子牙弃官

第15签 卯宫 中签 苏秦得志

第16签 卯宫 中签 叶梦熊朝帝

第17签 卯宫 中签 话梅止渴

第18签 卯宫 上签 曹国舅为仙

第19签 辰宫 中签 子仪封王

第20签 辰宫 中签 太公遇文王

第21签 辰宫 上签 李旦龙凤配

第22签 亥宫 中签 陶朱归五湖

第23签 巳宫 中签 怀德招亲

第24签 已宫 下签 殷郊遇师

第25签 已宫 中签 李广机智

第26签 已宫 中签 钟馗得道

第27签 午宫 中签 刘基谏主

第28签 午宫 中签 李后寻包公

第29签 午宫 中签 子龙救阿斗

第30签 午宫 中签 棋盘大会

第31签 未宫 中签 佛印会东坡

第32签 未宫 中签 刘备求贤

第33签 未宫 中签 咬金聘仁贵

第34签 未宫 中签 桃园结义

第35签 申宫 中签 唐僧取经

第36签 申宫 中签 湘子遇宾

第37签 申宫 中签 李靖归山

第38签 申宫 下签 何文秀遇难

第39签 酉宫 下签 姜女寻夫

第40签 酉宫 中签 武则天登位

第41签 酉宫 中签 董卓收吕布

第42签 酉宫 上签 目莲救母

第43签 戌宫 上签 行者得道

第44签 戌宫 中签 姜艾斗阵

第45签 戌宫 上签 仁宗认母

第46签 戌宫 中签 渭水钓鱼

第47签 亥宫 上签 梁灏登科

第48签 亥宫 中签 韩信挂帅

第49签 亥宫 中签 王祥求鲤

第50签 亥宫 中签 陶朱归五湖

第51签 子宫 上签 孔明入川

第52签 子宫 中签 太白醉捞月

第53签 子宫 中签 刘备招亲

第54签 子宫 下签 马超追曹

第55签 丑宫 中签 周武王登位

第56签 丑宫 中签 安禄山谋反

第57签 丑宫 中签 董仲寻亲

第58签 丑宫 中签 文王问卜

第59签 寅宫 中签 张良隐山

第60签 寅宫 下签 赤壁鏖兵

第61签 寅宫 中签 苏小妹难夫

第62签 寅宫 中签 唐僧得道

第63签 卯宫 中签 女娲炼石

第64签 卯宫 下签 马前覆水

第65签 卯宫 下签 孙膑困庞涓

第66签 卯宫 下签 霸王被困

第67签 卯宫 上签 金精试窦儿

第68签 卯宫 中签 郭汾阳祝寿

第69签 辰宫 中签 梅开二度

第70签 辰宫 下签 李密反唐

第71签 辰宫 中签 文君访相如

第72签 辰宫 中签 王莽求贤

第73签 巳宫 上签 陈桥兵变

第74签 巳宫 下签 秦败擒三帅

第75签 午宫 中签 夜出昭关

第76签 午宫 中签 洪武看牛

第77签 午宫 中签 捧璧归赵

第78签 午宫 上签 临潼救驾

第79签 午宫 中签 暗扶倒铜旗

第80签 未宫 上签 智远投军

第81签 未宫 上签 风送滕王阁

第82签 未宫 中签 火烧葫芦谷

第83签 未宫 中签 李渊登位

第84签 未宫 下签 庄子试妻

第85签 申宫 中签 韩文公遇雪

第86签 申宫 上签 商辂中三元

第87签 申宫 中签 咬金探地穴

第88签 酉宫 中签 庞洪畏包公

第89签 酉宫 上签 智服姜维

第90签 酉宫 上签 苇佩遇仙

第91签 酉宫 中签 三英战吕布

第92签 酉宫 上签 蔡卿报恩

第93签 戌宫 中签 高君保招亲

第94签 戌宫 下签 伯牙访友

第95签 戌宫 中签 曹丕称帝

第96签 戌宫 上签 窦燕山积善

第97签 亥宫 中签 六出祁山

第98签 亥宫 下签 吉平遇难

第99签 亥宫 下签 陶三春挂帅

第100签 亥宫 下签 三教谈道

附录:观音与观音签

试读章节

读典故——钟离成道

钟离权是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其人物原型约出现于五代与宋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记载有他的事迹,后来讹传为“汉钟离”,才被附会为汉代人。

在钟离权诞生时,有一巨人,大踏步进入其母的内室,自云:“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生于此”,顿时“见异光数丈如烈火”,于是钟离权出世。他一出生就有如三岁的小孩儿一般大小,而且天生一副福相:额广顶圆,眉长耳厚,鼻耸目深,口方颊大,唇朱脸丹,臂长乳圆。更为奇特的是,他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突然说出一句语惊四座的话:“身游紫府,名书玉京。”所谓“紫府”、“玉京”指的是玉帝居住的宫城。

钟离权长大成人后,身长八尺,美髯俊目,不久官至谏议大夫。当时吐蕃(“吐蕃”是藏族地区政权向唐朝自称“大蕃”的音译。六世纪时,吐蕃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的泽当、 穷结一带,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将首邑迁至现今的拉萨,才正式建立吐蕃王朝。)进犯边庭,钟离权奉诏出征。当时的权臣梁冀妒忌他,怕他立大功,就给他老弱残兵两万人。钟离权率军至前方,扎营未稳,即遇对方劫营,钟离权败走,独自骑马逃至一山谷。之后,他迷失道路,夜进深山密林,遇到一位身穿草衣、蓬头广额的胡僧,引着他行走数里,来到一个村庄,胡僧对他说:“此处是东华先生(东华帝君是道教的仙尊之一,也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编者)得道的地方,将军可以歇息了。”钟离权不敢惊动庄里的人。一会儿,忽听一老人说道:“此碧眼胡僧太饶舌了!”只见这位老人身披白鹿裘,拄着青藜杖。老人接着又问:“来者是不是汉朝大将军钟离权啊?”钟离权应声道:“是。”老人又说:“你为何不到我的住处寄宿?”钟离权仔细一想:老人怎么知道我已前来?此必异人。加之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于是向老人恳求度世之方。

老人授予了钟离权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等仙家法术。后来,钟离权又遇到华阳真人,得其太乙九圭、火符内丹、洞晓玄玄之道。又在崆峒紫金四皓峰,获得玉匣秘诀,最终修成了真仙,玉帝封他为“太极左宫真人”。

此后,钟离权或隐或现,历曹魏至晋代,又做了边关大将。改名为“金重见”,即“锺”(古代“钟”的异体字)的重显。此时金重见的长相与打扮有些古怪:“丫头(古代女孩子在及笄之前,头上都要梳着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像个“丫”字,所以称为“丫头”。这里即指这种发型。一编者)袒腹,手摇棕扇自若,赤面伟体,龙眼虬髯,见晋帝骄奢,遂解印而去。”到了唐末,他再次出现,度吕洞宾为仙。

读典故——苏秦不第

苏秦(前337—前284年),字季子,战国时期韩国洛阳乘轩里(今河南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人,是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与张仪齐名。

苏秦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是五兄弟中最小的,故字季子,其兄苏代、苏厉、苏辟、苏鹤,均为著名的纵横之士。其时,正值战国中期,各国龙争虎斗,风云际会,很多纵横之士游说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贵,成为白衣卿相,权倾人主,声震天下。苏秦对此非常艳羡,加之兄长对他的影响,从小便立志献身此道。他独自前往齐国,投身一代纵横大师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碰壁而归,感到十分羞惭。苏秦回家后,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讥讽他不务正业、不事农商,认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说梦。苏秦听后,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闭门不出,发愤攻读。他日夜研习《阴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动人主的方法。夜半读书昏昏欲睡,他用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锥刺股”的攻读精神被编入《三字经》中,成为发愤读书的榜样。

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之后,苏秦的学问大有长进,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

苏秦重新出游,至秦,不被聘用。正好燕昭王广招天下贤士,于是苏秦入燕,深得燕昭王信任。之后,苏秦又说服赵、韩、魏、齐、楚,六国达成联合的盟约,苏秦为纵约长,并任六国相。

苏秦在战国晚期名声颇大,《荀子·臣道》把“齐之苏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西汉时,苏秦仍受人称道,如《史记·邹阳传》赞扬他能成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处提到他,并肯定他善知权谋的长处。司马迁认为苏秦在“连六国纵亲”的过程中,显示出了他的过人才智。

读典故——董永卖身

传说在汉朝的千乘——也就是今天山东省的博兴县,有一个叫董永的人,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家境十分贫寒,他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

董永自幼不把自己当做小孩子看,也非常孝顺父亲。他每天跟随父亲一道去田地里耕作,尽全力做农活儿,以分担父亲的辛劳。在回家的路上,他也总是让辛苦了一天的父亲坐在鹿车(古代的一种小车,即独轮车,也称轱辘车。一编者)上, 自己却拖着疲惫的双腿在后面推行。

后来,父亲不幸过世,一贫如洗的董永没有条件安葬他,只好变卖自己,以换取安葬父亲的费用,使父亲能够入土为安。一位乐善好施的员外,被董永的孝心感动,便拿出钱来资助董永办理了丧事。董永也承诺:为父亲守丧后,一定去员外家做工偿还。

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董永守丧期满,他遵守许下的诺言,前往员外家里做工。路上,在一棵大槐树下,他意外地碰上一位女子,该女子自称只身一人,无家可归,情愿与董永结为夫妻,一同去员外家。面对无依无靠的女子,董永只好带她一同前往。

董永二人的到来令员外十分奇怪,便问道:“先前我不是已经给过你钱了吗?”董永赶紧躬身施礼,回答说:“是的,员外,承蒙您的恩惠,我已经安葬好了父亲,并守丧三年期满。虽然我是一个贫贱的人,但也想尽自己的全力报答您的深恩厚德。”

听了董永的回答,员外明白董永报恩的用心,但是看到董永身边的女子,不免又疑虑地问道:“你来做事倒是可以,这位女子又能做什么呢?不会是你拐骗来的吧?”员外仔细想了想,周围村庄并没有这样的女子。正在员外疑惑之时,董永想起女子已经告诉过他,她会织布,于是赶紧说道:“她能织布。”

员外听了非常高兴,也想成全董永报恩的一片真心,便对他们说:“那好,你们二人为我织三百匹布作为偿还,然后立即回家。”于是,董永二人就留在了员外的家里织布。

织三百匹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女子的帮助下,董永竟然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女子还把织好的、多余的两百匹布拿到集市上去卖,换成钱,成为董永日后生活的积蓄。如此惊人的速度,使员外非常惊奇。原来这位女子,就是天上的七仙女。她在天宫孤独寂寞,思慕人间生活。一天她跟随六位姐姐下凡游玩,偶见董永卖身葬父,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于是萌发爱意,特来助董永完成承诺。P3-7

序言

在寺庙或道观求签,是我国民间流传广泛的习俗。千百年来。有人相信它的灵验,也有人将其视为入寺礼佛或敬神之后的怡情之举,也许更有人只是希望从其玄奥甚至危言耸听的语句间开始对人生的反省。福中忧祸,祸中祈福,是人心的常态。人对未来的忧惧才是卜问之风流行的基础。

所以,卜问并不玄妙,玄妙的是人心,是人心对未知的一切在即将来临时必然出现的兴奋与忧惧。就心理而言,人都希望先知先觉,都希望能切实地驾驭未来。人并不惧怕灾变(因为就环境而言,灾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人惧怕的是自己永运无法确定灾变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所以人太需要瞀示,太需要在有质无形的人生路上不断有人告诫自己说:当心!再当心一些!

《观音签》(通常叫《观音灵签》)的出现也许正基于这样的心理,也许也基于人们对观音的信仰。《妙法严华经》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声音,皆得解脱。信仰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一切苦恼都会得以解脱呢?说穿了就是要行善积德。人若心存善念、行事持重,当然会心安身泰,也定然能万事吉祥了。

关于该书的使用方法,其要旨自然也不求烦琐,只唯心诚。具体为:

1.正坐或站,然后合掌,即以左手四指抱右手四指,两拇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此为定印),举至齐眉,默念“南无(na mo)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三遍。

2.同样合掌。向观音默诉自己的姓名、年龄,同时观想观音形象。

3.仍然合掌。默祷自己所求请的事情,然后放掌。此即为问讯。

4.男用左手,女用右手,随心翻开该书,第一眼所见的即为此次所求的签。注意:此签一天只能问讯一次。

5.阅读签诗、解语、仙机、典故,并参合自己的现状加以领悟。

但还需说明的是,“签诗解”、“签解”等均是编者的一己之见,因此。读者应尽可能用心去体悟其本义,不要拘泥于作者所述。其“仙机”部分的诸多内容,亦不适应现代社会,读者也应结合自己的学识修养、心态、境况以及其他因素,独自体会,如此才能对自己有所指导。

另外,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吉凶祸福的卜测,显然不够妥当。对求实务真的人而言,更是害多益少。因此,作者在对签文进行解读时。虽然按民间习俗揭示了每一签文的隐喻所指,但却更强调其中所蕴涵的处世哲学与人生道理,即作者更倾向于把签文视作激励警语。以期激发读者内在的潜力和意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