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蛊编写的《白石山传奇》用现实和浪漫神奇相结合的手法,朴实通俗的文字语言,幽默曲折而又神奇的故事情节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白石山真正古老文明、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美丽壮观的画卷。本书引言从女娲造人、氏族部落相争,精卫衔石,白石山形成,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太行山老祖白石山受封等故事着笔,一环紧扣一环,从细节入手,淋漓尽致地描绘,刻画了白石山名不虚传的特有名山形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石山传奇 |
分类 | |
作者 | 陈蛊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蛊编写的《白石山传奇》用现实和浪漫神奇相结合的手法,朴实通俗的文字语言,幽默曲折而又神奇的故事情节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白石山真正古老文明、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美丽壮观的画卷。本书引言从女娲造人、氏族部落相争,精卫衔石,白石山形成,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太行山老祖白石山受封等故事着笔,一环紧扣一环,从细节入手,淋漓尽致地描绘,刻画了白石山名不虚传的特有名山形像。 内容推荐 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白石山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陈蛊编写的《白石山传奇》用大量故事分别叙述了白石山一带名胜古迹飞狐道、大辽寺、兴文塔、泰山宫及一些著名景点仙人峪、十瀑峡等传奇神话。另外还收集民间传说故事。这些传奇故事有神话有童话,有梦幻、有空想,有说天上神的、有说地府鬼的,也有说人间人的。五花八门,百花争艳。涉及故事从远古到当代,从黄帝、尧、舜、禹到秦皇、汉武、唐玄宗、辽太后,从天上玉皇大帝到地府阎君,从官府到民间,大千世界,海阔天地,无奇不有。文笔自然,语言流畅,以小见大、欲扬先仰,妙趣横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白石山传奇》还有白石山传奇人物故事,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向往,充满了惩恶扬善同情弱势群体的中华传统美德。 全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既有直观感又有丰富想象,充满浪漫传奇色彩,是白石山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破土而出的一棵新苗,是白石山的一把金钥匙,是了解白石山人文景观的向导,是献给白石山旅游产业的美味佳肴。 目录 序 引言:神话传奇白石山 地理风物 蛤蟆石堂和万卷书山 飞狐道和空中草原 兴文塔 泰山宫 阁院寺 十瀑峡 孟良城 合婚台 关于银坊的传奇 银坊村的寺和庙 槐树庄 佛爷沟里的六水石塘 雁宿崖大战、黄土岭大战传奇 人物传奇 二郎神粉身碎骨 伯夷、叔齐升仙仙人峪 戴香玉哭长城 河神出借餐具 城隍庙里的“清醒” 县官夹碑赢地五里 庄伙开山看宝的传说 梁夹牛的故事 堂先生赶集 白石山大侠高大勇 白石山区话鲁班 “靖难之役”与广昌县令李志义 棒槌局长选女婿 乐而不难(代后记) 试读章节 在白石山南麓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巨大的石堂,在石堂前有一座象万卷书堆成的小山。人们管这个大石堂叫蛤蟆石堂,石堂前那座小山叫万卷书山。传说有位东郭先生一生屡遭挫折,到处碰壁,发了善心不得好报,走投无路,闷闷不乐。他听人说白石山上有真神仙,因此就赶上那头毛驴,驼上那万卷书,来白石山求个公道。走到这里正遇上了石堂里住的修行了多年的蛤蟆大仙。蛤蟆大仙问清东郭先生的来意后,长叹了一声说:“以我个人为例,我们这个家族本在田间地头替人们捕捉害虫做善事,但是常常遭到杀害,有的被捉去吃肉,有的被捉去挖心给人治肺气肿,无奈我只好跳出三界外,不在红尘中,来这白石山蛤蟆石堂修行,心态方才怡然,其乐无穷。”蛤蟆仙劝东郭先生不必过于固执,劝他扔下万卷书,脱离红尘和他一起在这大石堂修行。东郭先生听后心里冷了半截,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这成了仙的蛤蟆仙在内都是一样参不透人情世理。实在是太可悲了。想到这里东郭先生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只吓得那驮书的驴子惊恐万状,叫了几声,扔下书便跑得不见踪影。 无巧不成书。正在这时,天上的太白金星路过这里。听到了东郭先生伤心的哭声,走出云头来见东郭先生。原来这太白金星是找白石山云盘洞庄伙道人下棋而来的。太白金星告诉东郭先生说:“你在人间的功德如山,常言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不报,时候未到。’‘文曲星衙’现缺一职,你跟随上天罢了。”说着领着东郭先生登上云头飘然而去。东郭先生扔下的那驮万卷书则变成了一座小山,立在这蛤蟆石堂前。 蛤蟆大仙眼见东郭先生升了仙,心里很是惭愧,觉得自己当初不该给这位有善德的先生吹冷风泼冷水。后来又想到自己总没有做对不起东郭先生的事,于是在这里以弘扬东郭先生的功德为业了。 东郭先生何许人也?据明朝文学家马中锡《中山狼传》“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透露:东郭先生用自己的书袋搭救的那只吃人的狼,正是赵简子打猎追杀的。据一些史书记载,赵简子是赵国有名的猎人。由此推论,东郭先生和赵简子是同一时代,可能是赵国人。有的史书上还说东郭先生和南郭先生是师兄弟,并且进行了比喻说如同姜子牙和申公豹,孙膑和庞涓一样的师兄弟关系。 据传东郭先生和南郭先生同在一师之下学习经书。东郭勤奋苦读《诗经》《易经》《春秋》《孟子》无一不精通。而南郭敷衍应读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师父常常表扬东郭为英才、南郭为蠢才,自此师兄弟结下怨仇。离师那日,南郭特意与东郭击掌为约说:看咱师兄弟以后谁能光宗耀祖,辨出真才假才,后会有期。 东郭走出校门,虽然满腹经纶,因非官宦之家,又没多少钱财送礼,终于不能入仕做官。好歹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当起了私塾先生。人称“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心地善良,见许多穷人孩子念不起书,便免费让穷人家的孩子上学。东郭先生的学生虽然不少,但每日的薪水却微乎其微。本来乡下的人就拿不出多少钱雇先生,这东郭先生常常是食不饱肚衣不暖身。尽管如此,东郭先生还是觉得心态怡然,因为自己开化了人民,文明了社会。几年后,东郭先生准备启程到另一个山沟办私塾。众乡亲们眼见这位老先生这样无私奉献,辛辛苦苦劳累这么长时间,走时行李、书籍还得一个人背着走,实在过意不去,便凑了些钱买了一头毛驴送给东郭先生,自此让东郭先生用毛驴驼着书和行李支撑他的教书生涯。当时东郭先生不忍心让这些穷人破费,再三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他们的这份好意。 且说东郭先生赶着驴子、驼着他的家业——书籍启程要赶往新的教书地点。临别时众乡亲热情洒泪,告别场面不必细述。越过一座高山,又是一座峻岭,在山间小路崎岖前进。正行之间,忽见一只大恶狼拦住去路,见了东郭先生便跪下磕头,流着泪水请求东郭先生帮忙救命。东郭先生见这只狼如此可怜的样子,忙问是怎么回事。狼哭泣着说:“猎人赵简子带着猎犬拿着猎枪正追杀我,先生若不赶快把我藏起来,我就没命了。”东郭先生听后觉得见死不救有三分罪,所以便不加思索地问狼如何掩护救它。狼见这位先生如此热心肠,便让东郭先生马上解开书袋藏身于书袋。东郭先生完全按狼的要求办了。刚刚办妥,赶上毛驴继续上路,猎人赵简子就赶到了,眼见追杀的恶狼到了这里却不见踪影,赵简子再三追问东郭先生,看见这里来狼了没有,东郭先生一口咬定没有见。赵简子看东郭先生举止文雅的样子,觉得不像个撒谎之人,没有在驴驮子跟前详细察看,便走了。 P13-15 序言 故事有真实、有虚构、有神话、有传说,此为常理,姑且不论。作者陈盅是位非常执著的文人,何事可不做不可不写,创作几乎成为唯一的爱好。这本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 世界地质公园,著名旅游胜地白石山,地质繁杂多样,地容、地貌奇特,气候凉爽宜人,并且人类在这里繁衍很早,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蕴藏许许多多人类古老文化。随着涞源白石山走出河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让更多人了解白石山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真正领略白石山风景的内涵,作者依据这一带流传下来的各种传说和一些有关历史资料的记载,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白石山一些沧桑历史、人文景观中进行了发掘和整理,编缉成三十余篇传奇故事集成《白石山传奇》。 本书用现实和浪漫神奇相结合的手法,朴实通俗的文字语言,幽默曲折而又神奇的故事情节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白石山真正古老文明、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美丽壮观的画卷。本书引言从女娲造人、氏族部落相争,精卫衔石,白石山形成,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太行山老祖白石山受封等故事着笔,一环紧扣一环,从细节入手,淋漓尽致地描绘,刻画了白石山名不虚传的特有名山形像。 在书中,巧妙运用“神话”“天神搬石”和“精卫衔石”,“蚩尤八十一兄弟”化作八十一峰,解开白石山一山两岩、大理岩峰林这种难以猜出来的自然迷团。既符合司马迁《史记》记载的背景,又符合白石山实际景观。这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写法使白石山更加扑朔迷离、引人入胜。随着矛盾发展,引出尧、舜、禹分别治水而又不同结果,紧接着顺水推舟续上商纣无道、周王讨伐、姜子牙封神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情节,不但讲出白石山一带的形成原因,而且把白石山的古老飞狐城的原委向读者交代清楚。 通篇虽然是传奇神话,然而让人看来,作者笔下的白石山无论是峥嵘岁月还是离奇古怪,却天衣无缝,有真实感又有梦幻传奇色彩,既幽默又含蓄、令人思绪万千,自然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白石山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本书用大量故事分别叙述了白石山一带名胜古迹飞狐道、大辽寺、兴文塔、泰山宫及一些著名景点仙人峪、十瀑峡等传奇神话。另外还收集民间传说故事。这些传奇故事有神话有童话,有梦幻、有空想,有说天上神的、有说地府鬼的,也有说人间人的。五花八门,百花争艳。涉及故事从远古到当代,从黄帝、尧、舜、禹到秦皇、汉武、唐玄宗、辽太后,从天上玉皇大帝到地府阎君,从官府到民间,大千世界,海阔天地,无奇不有。文笔自然,语言流畅,以小见大、欲扬先仰,妙趣横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还有白石山传奇人物故事,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向往,充满了惩恶扬善同情弱势群体的中华传统美德。 全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既有直观感又有丰富想象,充满浪漫传奇色彩,是白石山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破土而出的一棵新苗,是白石山的一把金钥匙,是了解白石山人文景观的向导,是献给白石山旅游产业的美味佳肴。 世人说:盲人荷马著《荷马史诗》和失明的左丘作《春秋左传》为千古绝赞,勿作伦比。我们也不能不为这位近古稀之年的作者克服自己只有一点微弱视力困难,全部用放大镜艰难耕作的这部作品而感动敬佩。愿广大读者喜欢! 2012年2月23日 后记 乐而不难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对于今天在茫茫学海寻径问路的自学者来说,回味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概括出的这一进取哲学,无不给以启示。有人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开才路,好是好,但是像取灵芝仙草难上加难,取而不易。其实自考和天下事一样,学之则难者亦易,不学则易亦难矣。人生的进取,常常和人的情趣、志向密切相关。一个人如果理解了自学考试的社会意义,产生了情趣,坚定了信念,千难、万难,也乐而不难。在某种程度上说,以自学为乐是取得自考成功的航线。 我是一名在教坛上耕耘二十八年有余、颓顶霜发、年近半百的小学一级教师,取得一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毕业证,和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青年人相比,自然别有一番滋味。有人会问:是国办教师了,不用转工了,工资也不长了,又临近退休,若大年纪干吗找这份既伤脑筋、又费钱财的自学呢?几年来我的体会是: 1.自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特殊的际遇踏进了大学的门坎。一九八七年春天,我躺在了保定市传染病医院的病床上。带有“++++”“TTT”“严重肝炎”的化验单叫人忧愁、烦恼、不安。再看看抹泪的妻子、儿女,更叫人心伤意寒。医生警告:越是忧虑、越是严重!何以解忧,帮我从病床上爬起来?凭着自己的爱好,看书,消赶愁思。在床前借来的一大堆各式各样的书籍中,一本大学教材《中国革命史》吸引了我。平时我就爱好历史,但只局限于一般了解。而这本教材颇为详细系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探讨的兴趣,把我的思绪带人了另一个世界,把肝炎痛苦扔到了九霄云外。 每天打针、吃药后,在护士要求静休中,学习成了我消磨时问的精神疗法。“书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知道是哪位名人讲的,我自然于其中了。一百多年来,我们中华民族许许多多仁人志士为解除国难,不畏艰难一次又一次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成千成万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在雪山草地上,从不低下高昂的头,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一幕一幕的革命史实激励着我,给了我战胜病魔的精神武器。我暗暗地叫着自己的名字,要向革命前辈学习,战胜病魔,争取重回教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信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在烦恼、痛苦的医院里,《中国革命史》以特有魅力给了我特有的乐观。几个星期后的化验表明:病情好转! “恢复正常”一个月后的复查,医生看着化验单,翻阅着病历档案,用惊奇而又庆幸的眼光望着我。“要进一步的药物治疗,需要进一步保养,防止复发。”医生叮嘱我。出院后,帮我战胜疾病的书自然就成了日夜相伴的朋友,远从河北大学一位同学那里借来的《新闻学概论》又把我带人了一个新的知识境界。 偶尔借来的这些教材本来是为环境所迫用来消愁解闷的,根本没有想到,也不敢考虑到我这个承担繁重工作和家务的老教师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概也是我人生中的际遇,县考办的两位同志听说我所学的课程在当年下半年开考范围内,多次鼓励我进自学考试考场试一试,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报名并参加了考试,没想到取得了两个单科合格证。第一次成功,给我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的已是“日落西山”的老者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从此,我迈进了这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成为众多自学爱好者中的一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自学的首次成功无可非议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自学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乐章 繁重的教学工作伴随着琐碎的家务,对于有过亲身体会的自学同行者来说,自学大学一本本教材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何况,我是一个记忆衰退年逾花甲的老者。记不清是那位大作家曾经讲过:我的一切都是书给的。向高等教育进取,越学思想越坚定,眼界越开阔,心情越乐观,这是我自身的感受。几年来,我在离家四十余里的偏僻乡中教学,所教课程极多,又两次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在当今学生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又是劝学,又是家访,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我清楚,只争朝夕,才能完成每天的自学计划。每天晚上九点至十二点,早五点至七点坚持学习,常常是一盏孤灯陪伴着我,鼻子被煤油灯烟熏的大黑,(学校不通电),要记住一个问题,需要反复的记,有时为了保持头脑清楚,走出校门到校后面的山路上一个人独自的默记……每逢星期天回家,需要步行四十里的羊肠小道,在这崇山峻岭,荒芜人迹,荆棘丛生的路途中,我常常手拿教材边走边学。盛夏,蚊虫叮咬,汗水热浪伴我送走一个个夜晚;严冬,寒风彻彻,纷纷瑞雪,与我同住共学。我坚定了自学的信念,条件再苦,环境在恶劣,自己也觉得其乐无穷。学促教,教促学,我的刻苦学习精神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没在流失一个,流失的学生有的也返回了课堂,在当年的中考中,我所任的语文竞涌现出优等分。学生乐、家长乐,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尽职于事业固然也乐。 人生哪能无忧无虑。了解我的人都清楚我的忧愁更大。一家七口人的吃穿完全靠我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开销,几个孩子在外读书,你要我要,使本来不能应付的工资更加紧张,闹得我东找西借,年年债台高筑。在外上高中的女儿一封封凄惨的来信看后叫人揪心:“爸爸,我穿着让人笑话的破衣服,吃饭又没钱了,咱家这么多债,我真想不再念下去了……”我流着泪给女儿回信:“……你要俭以养德,净以修身,切莫失去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代。你看爸爸正在用尽平生的力气弥补年轻时代的遗憾,你知道爸爸每次去保定考试只能买几个馒头夹几根咸菜,住的是车站,冻得两腿发麻,但一门门课程在结业,希望你……”自学体会成了我训教子女的戒规,收到女儿又刻苦学习的回音,我不由地又乐了。 生活的重担压在我肩上,贫困无时无刻在威胁着我,谁能知道,我这工作了二十八年的教师冬天在单薄铺盖下加一把荒草取暖,锅里时常是那些清淡的饭菜,这种与时代不大相称的生活,未免不被人理解,讥讽、嘲笑,时而送进耳朵。事业在招手,信念再坚定,精神在陶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自己的所为不正是鲁迅先生所称赞的吗?艰苦磨练人的意志,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自学的信念。 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年近半百的我取得了一张在自己行业里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中文专科毕业证。 回味自己的人生,自学是一种乐趣、享受,是一种自得其乐精神上的满足。 (该文曾获保定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征文奖,在此作为“代后记”是为叙述作者用心治学的过程。作者希望通过文章能给学海中的人们些许启迪,并且为该书的出版添些亮色——编者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