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编著的《我的第一本物理探索发现全纪录》精选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物理故事,按照故事的类别,将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们选取了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科学家们的成功来源于他们高贵的品格、非凡的毅力、超常的勇气和无与伦比的信心。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人类每前进一步,都蕴含着无数科学家们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希望可以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孩子们的斗志,培养孩子们的信心。在第二部分,我们选取了一些物理科学中的前沿问题,使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物理学的科研动态,引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关注和热爱。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深入探索物理科学中未经证明或已经证明的科学猜想,这些科学猜想将解答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而且给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通过这三大部分,我们力求囊括物理学中的各个方面,尽量做到全面、权威。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徨的科学,非常注重实验。从科学宓的角度来说,物理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物理学萌芽时朗、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阶段。主要的物理学科有经典力学、理论力学、电磁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相对论、时空物理、量子力学、核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物理学臼勺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对称性和对称破缺、守恒律或不变性。
张宇编著的《我的第一本物理探索发现全纪录》全面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活泼、美观的版面,而给予孩子们以知识上的传授、阅读上的享受。本书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也通过故事中隐含的道理来给予他们以情商方面的培育与引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我的第一本物理探索发现全纪录》篇幅精悍短小。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益于全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力、判断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字感受能力。
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丁肇中
丁肇中,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科技界称赞他是现代最具有实验能力、最善于观察现象的实验物理学家。
丁肇中的祖籍是山东日照。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丁肇中出生不久,日本帝国主义便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幼小的丁肇中跟着父母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他童年时期的学习也因此时断时续,很不稳定。由于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经常有许多学者到家中聚会,讨论问题。每当这个时候,他都坐在大人旁边,睁大眼睛认真地听,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受家庭的影响,丁肇中对学习一丝不苟,读书专心致志,遇到疑难问题,便找遍书本,一定要得到答案才肯罢休。课堂上他聚精会神地听课,不论对自己的答案有没有把握,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他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很少与同学一起打球、看电影。他认为“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中学毕业后,丁肇中被保送台湾成功大学,在大学里他学习更加勤奋、更加踏实。大学第一个暑假,丁肇中开始反复思索着自己的前程,开始不安心于学机械工程,物理学的广阔天地令他心驰神往,他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物理学。
丁肇中的父亲深知,机械工程学好学坏都有饭吃,物理学却需要上等人才,要有极好的天赋,才能立足于世界j但当他看到儿子的坚毅自信时,便毅然表示支持。母亲也鼓励他:“你要记住一点,不管你学哪一行,你一定要成为那一行的佼佼者。”父母的大力支持,为他转修物理学增加了动力。
不久,父亲在密执安大学的师友——密执安大学工学院院长布朗教授到台湾访问,答应为丁肇中去美国念书提供条件。丁肇中听了,高兴万分,尽管前途茫茫,但他深信:“只要把稳舵,海阔天空任我遨游的日子是会来临的。” ,
不久,丁肇中赴美国学习。在异国的城市,除了上课、做实验,课下他还要挣钱维持生活。经过三年的努力,丁肇中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后来,丁肇中又在密执安大学物理研究所攻读了两年,提前获得博士学位。进研究所的第一个夏天,有两位教授正在进行一项暑期实验工作,缺少一名助手,丁肇中应邀参加了实验。从此,他与实验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尼文斯实验室。在努力钻研两年以后,他发现了重氢分离子,第一次获得自己的实验成果。
随后,丁肇中前往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与可可尼教授共事。可可尼教授分析问题清晰简明的方式和选择研究课题的敏锐洞察力使丁肇中深受启发。一年后,他又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他珍惜时间,虚心好学,善于从别人的经验和成果中吸取营养,加上他敢于质疑,善于分析,富于革新创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他参加了一流物理学家李昂·黎德曼主持的实验组,发现了“抗氢同位素”,在物理学界初露锋芒。
当时,剑桥大学的一次意外实验,似乎揭示了违反量子电动力学的反常现象,引起了各方的瞩目。丁肇中决定研究这个明显的反常现象。他仔细制订了计划,准备详细地加以复查。丁肇中以惊人的毅力,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证实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无误,澄清了从前未能澄清的问题。丁肇中因而在国际实验物理学界取得一席之地。
为了寻找与光子类似的各种长寿粒子,丁肇中采用了高能光子冲击核子的方法,同时亲自设计了一个具有极精细的质量分辨能力的探测器进行实验。他夜以继日地用一部300亿电子伏特质子加速器寻找新的粒子。一踏进实验室常常忘记了时间。终于,在高能加速器的质子碰撞实验中,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粒子,即“J”粒子。“J”粒子是原子核中已发现的几百种粒子中重量最大、寿命最长的一种,“它的寿命比其他粒子长一万倍”。为了慎重起见,他又经过两个月的无数次实验,反复核实,最后证实确凿无误,才向全世界宣布这一伟大的发现。
“J”粒子的发现,轰动了沉寂十多年的高能物理学界。这是近数十年来高能物理学界最重大的发现,为人类开拓了宇宙未知的领域。1976年,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在荣誉面前没有止步,而是更勤奋地继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他说:“我完全靠工作来激发充沛的精力,工作就是我的兴趣,兴趣使我不会疲倦。”1977年丁肇中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点评
丁肇中,这个最不愿意浪费时间的物理学家,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有限的生命征程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成就我们也许不能企及,但是,他珍惜时间、不畏艰难、勇于思考的精神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P4-7
当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汲取知识的养分的时候,当孩子们在书海中肆意遨游的时候,我想告诉你,课堂外面也有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异世界。你知道吗?在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物理问题。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物理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书精选了孩子们感兴趣的物理故事,按照故事的类别,将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们选取了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科学家们的成功来源于他们高贵的品格、非凡的毅力、超常的勇气和无与伦比的信心。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人类每前进一步,都蕴含着无数科学家们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希望可以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孩子们的斗志,培养孩子们的信心。在第二部分,我们选取了一些物理科学中的前沿问题,使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物理学的科研动态,引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关注和热爱。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深入探索物理科学中未经证明或已经证明的科学猜想,这些科学猜想将解答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而且给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通过这三大部分,我们力求囊括物理学中的各个方面,尽量做到全面、权威。
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多了解课堂外面的世界,了解生活中的物理,了解和我们一样平凡但却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的物理学家们。阅读这些故事,孩子们会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除了老师们的教导,还应该走出课堂,到更广阔的田地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希望本书可以使孩子们学到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丰富你们的人生和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