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六国对于他而言,太小了,天下才是他追求的目标;中原对于他来说,还不够,他要把他的疆土拓展到遥远的地方;他觉得“君”或“王”太小了,于是创立了“皇帝”一词,他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一词的人,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个皇帝,又称“始皇帝”。可以说,后世的人不过是继承了他的衣钵而已。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
谢南斗主编的《秦始皇 孔子(最新插图本)》所选2位中国名人在中小学教材中经常出现,但又介绍不详。阅读本书,有助于启迪智慧,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锻炼毅力,提高应对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故事性较强,读后有较大思考空间。
读《秦始皇 孔子(最新插图本)》,品名人漫画,思考名人名言和名人对名人的评价,我们会受益无穷。
谢南斗主编的《秦始皇 孔子(最新插图本)》选取秦始皇和孔子两位中国名人,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每位名人的精彩一生,每个人物的传记都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将主人公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与执著的勇气展示给你。
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泰国雪耻
秦始皇,姓赢名政,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故又姓赵,叫赵政。
秦始皇作为秦王室的后裔,怎么会降生在异国他乡的赵国呢?
这不得不从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说起。
战国末年,经过100多年的争斗,“战国七雄”中的楚、齐、燕、赵、韩、魏已渐渐衰落下来,真正的“雄者”就只剩下一国——秦国。
秦国凭借天然的山川之险和国力之强、兵将之勇,伐楚楚败,攻赵赵恐,讨韩韩惧,击魏魏衰。在这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形势下,秦昭襄王踌躇满志,傲然自称“西帝”。他频频派遣使者去列国,命令他们割地称臣。
当然,其余“六雄”也不是好欺负的。就在秦王正满怀希望地做着“西帝”梦的同时,东方六国齐、楚、韩、魏、赵、燕又团结起来,再次“合纵”,推举齐国国君齐王湣为盟主,燕国相国苏秦为六国相国,主谋“合纵抗秦”之大计。
公元前287年,齐湣王率领20万齐军、20万楚军、15万赵军、10万韩军、10万魏军、10万燕军,共85万大军,驻军成皋,宰杀牛马,祭奠上天,誓师共抗强秦。
消息传入秦国,秦昭襄王经过再三权衡,心想,以秦国现有的财力、人力去抗击六国联军的进攻,胜败姑且不论,至少也会伤亡惨重,不免感到担忧。
不过,秦王毕竟是秦王,在大军压境、举国上下一片恐慌之时,他没乱方寸,而是镇定自若地召来重臣、大将商议。最后为保大局,为保社稷,为护民安,秦王不得不作出耻辱的决定:放弃帝号,重回王位,退还各国土地、城邑,而且宣布听命于齐王。
这在秦国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耻辱,秦王又怎肯善罢甘休?
六国退兵后,秦王身着素服在祖庙前许下血誓,一定要把失去的一切连本带息地收回来,一定要让六国向自己俯首称臣。
六国盟军见强秦竟然不经一战就“威服”于他们,不禁得意忘形,慢慢地忘记了这个最危险的敌人。
紧接着,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六国内部竞相争夺、瓜分土地、城邑,今日你伐我,明日我攻你,彼此乐此不疲。
先是六国灭宋,其后,燕以乐毅为将伐齐,几乎将齐国灭亡。齐国在数年后,又以著名的“火牛阵”攻燕精锐部队,收复齐地。至此,齐燕两败俱伤,再也无力对付秦国。
赵国虽未与其他诸侯国发生大规模的征战,却也疲于应付北方游牧民族和匈奴的骚扰。
楚国虽似一片太平,并无外乱,但朝中王公大臣为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国势日益衰竭。
于是,合纵抗秦的六国联盟不攻自破。秦国终于等来了复仇的日子。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便组建了一支精于骑射的强大军队,加之战争较少,国势在六国中最为强大,于是昭襄王便用“拉强攻弱”的战略,约赵惠文王相会结盟,秦赵互为兄弟,永不相攻。
为取信对方,按当时惯例,秦国送太子安国君到赵国为人质,赵国也送太子到咸阳为人质。
秦国解除了赵国的威胁,又以威吓、结盟等方式稳住了其他诸侯国。于是,秦将白起便放心大胆地兵分两路直攻楚国首都郢,他掘开江堤,淹死楚国军民近100万,迫使楚国移都陈邑(今河南淮阳),从此以后楚国再也难以对秦国造成威胁了。
败楚之后,能与强秦抗衡的就只剩下赵国了。
毫无疑问,赵国成了强秦要攻伐的下一个目标。
早在秦攻楚时,赵惠文王去世,赵国已从秦国迎回太子继位,即赵孝文成王。
为履行与秦的盟约,赵续派公子人秦充当人质,秦国也迎回安国君。
秦国在迎回安国君之后派谁人赵继任人质呢?
安国君当时有子20多人,斟酌再三却仍然取舍不定,最后他想到了公子异人。当时异人已年满16岁,其母夏姬又多次冲撞安国君,很不得宠。
于是,异人作为人质被送到了赵国邯郸。
秦赵仍然维持着“友好”的关系。
公元前262年,秦国首先撕毁秦赵之盟,派大将胡阳领兵20万攻打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之地。
赵国不甘示弱,派名将赵奢领兵20万迎敌,大破秦军。
秦军转攻几邑(今河北大名),又被赵将廉颇击败。
秦王束手无策,不得不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秦国结交离得较远的齐国、燕国,竭尽全力先灭掉秦国周围的韩魏两国,而对兵势较强的赵国和复仇心切的楚国采取守势。
于是,在与齐燕结盟之后,秦国开始一心一意地对付韩国,并以骁将白起为统帅,猛攻韩国。
3年之中,秦攻下了韩国的曲(今河南济源一带)、高丕(今河南孟县一带)、陉城(今山西曲沃一带)、野王(今河南沁阳)等重要城邑,把韩国本土与韩国上党郡完全隔离开来,使得上党郡成为一块孤地。
韩王畏惧不已,想献出上党郡来与秦国讲和。上党郡太守冯亭不愿降秦,将上党郡17县全部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很高兴,封冯亭为华阳君,增兵镇守上党郡。
战争的导火线又一次引燃了,昭襄王恼怒至极,停止攻韩,征调40万大军全力进攻赵。
赵孝成王再一次重用老将廉颇。廉颇领军40万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抗击秦军。
秦赵从长平之战开始,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残酷血战。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由于中了秦国的反间之计,临阵撤换廉颇而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主将,结果落得惨败。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国军卒被俘达40万。白起为震撼赵国人心,除240名年幼者之外,将40万战俘全部活埋。
赵国国势大损,秦军兵压邯郸,赵国濒临灭亡。
P3-5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读一些心理励志类图书,从中学习一些积极的信念是大有裨益的……我认为,故事性较强、读后有较大思考空间的中外名人传记类图书是青少年励志读物的最好选择。”
——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心理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讲授 俞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