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孩子的成长不能只靠教养
分类
作者 (德)米夏埃尔·温特霍夫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好孩子的成长不能只靠教养》由米夏埃尔·温特霍夫著,王泰智、沈惠珠译。本书上市即登上德国《明镜周刊》畅销榜第一名!

德国儿童与青少年问题研究权威温特霍夫博士振聋发聩的教育心得!一本备受各界推崇的教育经典。

教养的前提是:孩子可以听懂成人的教导。当所有的教养书都在教你如何养育小孩时,这本书要告诉你:这个年代,光有教养还不够。

内容推荐

这本《好孩子的成长不能只靠教养》由米夏埃尔·温特霍夫著,王泰智、沈惠珠译。

每位父母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教养孩子,可是错误的教养观点和方法却让孩子困在自我的世界无法自拔,不尊重他人,耐挫力差,与父母顶嘴、讨价还价,违抗老师的教导,在校园里任意滋事,甚至酗酒、嗑药!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这本《好孩子的成长不能只靠教养》要告诉你:培养孩子适龄的心理成熟度,才是解决之道。

目录

推荐 德国Amazon读者书评

第一章 亲子教养出了什么问题?

 一、一本引发教育革命的书

1. 面对“小皇帝”,父母很无助

2. 儿童早期的生活造就了今天的“小皇帝”

 ● 从根本做起才能解决问题

3. 唤起人们的希望

 二、为什么仅有教育和亲子教养还不够?

1.“小皇帝”越来越多

 ● 被孩子牵着鼻子的父母

 ● “小皇帝”来了!

2. 孕育“小皇帝”的摇篮:三类沟通障碍

 ● 伙伴关系型

 ● 投射关系型

 ● 共生关系型

3.“教育”的概念、目的和实施条件

 ● 权威的“教育”概念和目的

 ● 教育能否奏效的前提条件

4. 告诫压力下的父母

 ● 告诫一:心理发育成熟是子女教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前提

 ● 告诫二:父母的使命是全程陪伴孩子心理发育成熟

 ● 告诫三:“把孩子当孩子”是终极教养使命

5. 洞悉孩子的成长发育阶段

 ● 两岁前:婴儿阶段(以自我为中心)

 ● 两至三岁:逆反阶段

 ● 三至五岁:学龄前阶段

 ● 六至十三岁:就学阶段

 ● 十四至十六岁:青春期阶段

6.“童年”的演变史

 ● “童年”的缺失

 三、怎样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收拾房间?

第二章 各行其是的“孩子方案”

 一、“孩子是孩子”

1. 唯一正确的亲子教养方案

 ● 父母的正确直觉:孩子就是孩子

 ● 与孩子划清界限!而不是划定界限

 ● 直觉式教育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 缺乏直觉的原因:父母在压力下情感失衡,精神无法独立

 二、沟通障碍下的“孩子方案”

1.“孩子是伙伴”

 ● 大人的“开明”使自己变得盲目

 ● 大人世界的进步成为孩子世界的灾难

 ● 孩子被迫成为大人的“伙伴”

 ● 不要强迫孩子承担“平等”的义务

 ● 教育机构执行“孩子是伙伴”方案,后果更严重

2.“想被孩子爱”

 ● 孩子成了成人情感的“补偿品”

 ● 根源:缺乏安全感的成人世界

 ● 后果:成年人和孩子两败俱伤

3.“孩子是我的一部分”

 ● 与孩子在心理上融合

 ● 卷入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

 ● 失能的亲子教养方案

 三、陷入沟通障碍的父母与教师

1. 卢卡斯的案例

2. 教师该如何看待家庭作业?

第三章 “鸡同鸭讲”的沟通悲剧

 一、孩子的成长要靠沟通

1. 父母和孩子为什么不能互相沟通了?

 ● 无法进行的沟通

 ● 沟通的前提:把孩子看成是孩子

 二、“鸡同鸭讲”的沟通悲剧

1. 教师之间的沟通

 ● 把学生当孩子的教师和把学生当伙伴的教师

 ● 想从学生那里获得爱的教师

2. 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 疲于应付心理发育不成熟的学生

3. 教师和孩子父母之间的沟通

 ● 滥用法律手段的父母

4.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 全面失效的亲子沟通

5. 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的沟通

6. 夫妻之间的沟通

 ● 陷入险境的夫妻关系

 三、心理发育停滞的孩子

第四章 路在何方?

 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1. 我在杞人忧天吗?

 ● 欠缺就业能力的年轻一代

 ● 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缺失

 ● 社会保障体系或将难以维持

 ● 文化领域受到冲击

 ● “瘾君子”人数激增

 二、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

1.“慢下来”才是解决之道

 ● 速度有时是一种病毒

 ● 速度崇拜对心理的影响

 ● 留出时间,放慢脚步

 ● 摆脱动作型抑郁症

2. 生活“越慢越美丽”

第五章 成年人应该做些什么

 一、出路——真正走出死胡同

1. 成年人应该自我反省

 ● 分析沟通障碍是基础

 ● 我的“孩子方案”是什么?

 ● 三类沟通障碍并非不可化解

 二、孩子应该怎么“穿衣服”

1. 理想的穿衣模式

2. 各式“孩子方案”下的穿衣程序

 ● “孩子是伙伴”方案——孩子决定一切

 ● “想被孩子爱”方案——从不拒绝孩子

 ● “孩子是我的一部分”方案——孩子要自觉穿衣服

 三、蒂姆的非典型案例

第六章 家庭应该做些什么

 一、如何保障孩子不受伤害?

1. 好孩子的成长来自家庭的保障

 ● 当前的“沟通”概念已经过时

 ● 第一种保障:给孩子制定规范

 ● 第二种保障:划清界限并做孩子的帮手

 ● 惩罚仅用来抑制攻击性

 ● 上幼儿园记

 ● 第三种保障:明确教育目的

第七章 学校应该做些什么

 一、教育制度:给孩子保障

1. 陷入混乱的学校

 ● 被挑衅的教师

 ● 学校规范制度全面缺失?

2. 学校迫切需要规范和责任

 ● 制定规则,让学生有安全感

 ● 教师应为合格的沟通对象

 二、教师:回到沟通的平台

1. 改革误入歧途的教育

 ● 没有界限的“作业自由”

 ● 教师“艺人”化

 ● 教师“顾问”化

 ● 失败的教育改革

第八章 对社会的呼吁——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我们应该走的路

1. 认识和消除沟通障碍

2. 审查学校里的“孩子方案”

3. 实行以沟通为目的的教育方案

4. 建立必要的全日制教育机构,代替失灵的家庭体制

5. 摇醒政治当局

鸣谢

试读章节

2008年,拙作《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出版以后,我对它可能引起的反响,做了足够的思想准备。但接下来几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情,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多年来,我一直想把我的一些想法公布于众,但由于条件限制始终未能变成现实。不过我感到读者的情绪已日渐成熟,可能会对我的书给予相应的关注。

然而,公众的反应大大超越了我那相当低调的期待。读者的反馈和书的销量都表明我已触动了时代的神经,我的基本理念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我这些在诊所里的观点,终于走向了社会。当然,除了认可和赞同,也有不少新的有建设性的批评,其中的一些将在本书中有所反映,作为第一本书的一些论点的重要补充。

还有几点重要的说明,我觉得应该在这里事先提出,因为它们对理解本书至关重要。首先是我的论述的归类问题。很多人给这样的书贴上了“顾问”,准确地说是“教育顾问”的标签,并把它放进一个既定的框架里加以定性。但这是错误的。作为心理学家,我从未把自己看成是向他人提供简便的药方,让他们能够掌控自己(或孩子)生活的顾问。生活是多层面的,达到某一目标,不仅仅只有一条金光大道。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同样,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也没有一条终极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那些六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发育过程是如此的不同,用一本书是无法给出一条普遍适用的教养方案的。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婴幼儿的发育提出有趣观点的书籍,只不过我们不能期待出现一本传授如何与孩子交往的万能秘籍。况且,研究六岁以前孩子成长发育课题的好书在市场上并不多见,这方面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可有可无的。表面上看它们似乎非常理解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制定了十分实用的措施,并为孩子的教养问题提供了一份万能的清单,但大多只是制造了一种假象。

我的理念只是对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期望青少年能够成长为具有社会活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这当然不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适应者,而是让他们明白,他们周围还有其他人存在,别人同样有合理的要求和见解。人们常常抱怨今天的社会充满了倾轧,只有突出个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有以我为主才能在其中立足。因此,我们就更应该去影响孩子的成长,防止这种以我为主的个人主义的滋生。

个人主义这个概念,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必须在这里解释一下。

1. 面对“小皇帝”,父母很无助

有些读者在我的第一本书里面看到了“小皇帝”这个词,于是他们就认为“小皇帝”的意思是残暴的独裁者,有意识地左右他人的生活,认为这个概念不该用在孩子身上,是对孩子的歧视。

我当然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决定采用“小皇帝”(Tyrann)这个概念时,想到的是希腊文“tyrannos”(僭主)的原始含义。它在古希腊语中是一个中性的道德概念,主要在政治上区分合法与非法权力之间的不同。“小皇帝”一词不外乎是对权力颠倒现象的一种描绘,这一现象源自成年人与孩子之间日益严重的沟通障碍。

今天的暴君概念,指的是一种蓄意的暴虐行为。但这种情况,在我所探讨的青少年身上并不存在。他们的错误行为大多都是无意识的,源自他们的心理发育过程一直受到的干扰,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却可以用“小皇帝”概念加以描绘。我使用“小皇帝”的概念,无非是想形容成年人在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时一种无助的感觉。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孩子想以他的行为方式决定周围的一切,并同时拒绝外界的影响。当孩子进入成年后,又不能对周围的人表示尊重的时候,人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一个一岁半或两岁的孩子,自然对周围的人没有尊重感,他们视成年人给予他们的一切为理所当然,但人们不会把这看作是“小皇帝”行为,因为他们毕竟还非常小。即使是一个五岁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不能称其为“小皇帝”。但这个年龄段在他们的心理发育过程中却至关重要,对他们应该加强心理功能的培养。而这种缺失,我们也可以在青年人身上看到。

不过,如果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既不尊重他人,行为又很叛逆,那么人们觉得他离登上“小皇帝”的宝座已经不太远了。因为人们一般都会期待,一个近乎成年的孩子应该具备对他人尊重的意识,或至少应该表现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我的第一本书就提出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的问题。这与本书的思考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防止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遇到麻烦,同时也避免成为别人的麻烦。P014-017

后记

几个月前,我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我的第一本书《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的精装版,这是这本书发行第25万册的一份礼物。第一本书至今仍在被人阅读和讨论一对此,我想向具有批判和思考眼光的亲爱的读者们表示我衷心的感谢,希望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我的分析工作的意义,并增强这些观点的社会分量。

居特斯洛出版社的出版人克劳斯·阿尔特波斯特先生,应该首先接受我的感谢,他对图书市场的敏感,在我们初次谈话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他当时就看到了这本书的分量;我至今感谢他的努力和对我的关怀;同样我也感谢记者卡斯滕·特尔卡斯特,他以专业和创新的精神促进了两本书的形成。特别要感谢马尔库斯·兰茨,是他介绍了上述两位,并首先产生了公开发表我的著作的想法。

我还要特别感谢几位与我长期共事的同事,他们遇到的问题和提供的案例给我不少启发;应该感谢的还有我的医生同事安格丽卡·里沙尔、想法丰富的伙伴库尔特·道本、我多年的同事弗里德里希·波斯,以及在各方面给我支持的所有教师和保育员。最后,特别要感谢的还有我的家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们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