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是一个妙人(圣世雅痞金圣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夏风颜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迅推崇、胡适追捧、林语堂效仿——唯一一位受民国大师集体致敬的先锋人物!

独唱团《好疼的金圣叹》刮起“金圣叹”风潮——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性与戏剧性的天才级大文豪!明清至民国时代最受文人推崇与唾骂的争议性人物!

才女作家夏风颜继《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热销五万之后,又一重磅作品《我是一个妙人(圣世雅痞金圣叹)》!用透彻、犀利、玩味的笔调,全面剖析史上第一怪才金圣叹!

迄今为止,第一部权威、全面、深入、另类诠释金圣叹传奇一生与先锋思想的文学作品,独唱团《好疼的金圣叹》完美升级版,历数一个江湖“雅痞”之四最:最恶俗、最风流、最傲娇、最绝妙。

内容推荐

《我是一个妙人(圣世雅痞金圣叹)》简介: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以《金批水浒传》、《金批西厢记》傲立于世,开创一代文学评论先河,鲁迅称为“最有名的金圣叹”。胡适说,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打倒一切“水浒”;评点的《西厢记》,足令千古才人心死!

“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金圣叹是明清至民国三百多年超级畅销作家与精神领袖,在那个年代受追捧与争议的程度不亚于当今的李敖与韩寒!

金圣叹十五岁,金榜题名,童试第一。十八岁,戏弄科举,逐出考场,自刻“六等秀才”印章,到处盖印。二十七岁,登坛讲经,成一代神棍。三十三岁,完成“贯华堂才子书”之金批《水浒传》,声名大噪。三十六岁,明朝灭亡,身份由大明子民变大清子民,绝意仕进。五十三岁,被捕入狱,留遗书:“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同年被处斩刑,两只耳朵分别滚出两个纸团,上书——“好”“疼”!

《我是一个妙人(圣世雅痞金圣叹)》是夏风颜颠覆以往风格的重磅力作,一个女作者用另类、犀利、透彻而又不失风雅与悲悯的笔调讲述史上第一狂生、怪才,金圣叹。将金圣叹好疼跌宕的一生与惊才绝艳的品评思想剖析得淋漓尽致,告诉读者,一个矛盾、可爱、古怪又令人敬佩、深思与叹息的不可复制式人物!

目录

一叹·圣世三恨·另类金圣叹

三恨·金圣叹

天地·金圣叹

人和·金圣叹

二叹·天地现身·性情金圣叹

现身·金圣叹

圣人·金圣叹

科考·金圣叹

三叹·雨入花心·先锋金圣叹

奇绝·金圣叹

独创·金圣叹

佛性·金圣叹

四叹·明月逍遥·世俗金圣叹

梦蝶·金圣叹

遁世·金圣叹

春感·金圣叹

五叹·世说新语·声色金圣叹

世说·金圣叹

水浒·金圣叹

西厢·金圣叹

六叹·惊梦一生·悲欢金圣叹

好疼·金圣叹

哭庙·金圣叹

弃世·金圣叹

附记·人间史话·争议金圣叹

附一·金圣叹先生传

附二·谈金圣叹

附三·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叹·圣世三恨·另类金圣叹

三恨·金圣叹

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说:“余于圣叹有三恨矣。一恨圣叹不生于今日,俾得读西哲诸书,得见近时世界之现状,则不知圣叹又作何等感想;二恨圣叹未曾自作一小说,倘有之,必能与《水浒传》、《西厢记》相埒;三恨《红楼梦》、《茶花女》二书出现太迟,未能得圣叹先生之批评。”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杳。”

这位令梁启超怅恨叹惋、未能一睹风采的人,便是明清第一怪才--金圣叹。

金圣叹本名金采,字若采,明亡后他改名金人瑞应考科举,改字圣叹。纵观金圣叹一生行迹,可谓相当简单,但烟云模糊之处,却是不少。单单他的名字历来就说法不一,以至于他到底姓不姓“金”,都是个问题。可以说金圣叹这个人,生来就是给人争议的。

追溯历史,“圣叹”二字也有来历。比较官方的说法来自《论语·先进》,有一次,孔子与弟子郊游,与众人畅谈人生理想,弟子曾点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叹诸弟子中唯曾点一人与自己理想一致,是为“圣叹”。

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令金圣叹大为心折,因此自号“圣叹”,借此高扬“曾点之志”,认为这是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有人据此认为,金圣叹狂到以“圣人”自拟。

孔圣人叹得,我亦叹得--在金圣叹的心目中,恐怕是有着“欲与圣贤试比高”的心态的。金圣叹固然狂傲,但以“圣叹”为号,更多反映的是他的一种志趣,不是简单地自诩“圣人”。

这个令他几百年来被钉上“狂人”标签的“圣”名,诞生之初就面对着旁人的侧目与腹诽。他也确确实实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将那些被世人奉为“圣学”的经典吊起来大批特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记》,被他逐一点评,妄断其优劣,甚至删改得面目全非,合称“六才子书”,嚣张大胆的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金圣叹终究未能完成这项人生最为辉煌的大事件,却无碍他由此名垂青史,“圣叹之名”实至名归。

无论是《水浒传》里声色彰显的一百零八好汉,还是他称为天地妙文的《西厢记》里的“三人”,金圣叹锦上添花的妙评,为我们平淡单薄的人生妆台添置一柄价值连城的金玉梳,梳出了文字里的香气,也梳出了文字里的辛辣与绝妙。

“六才子书”化腐朽为神奇,给我们呈现了一位演说家别开生面的演讲,但细细品之,却又何尝不是在呈现一个才子惊奇落寞的人生呢?惊奇,在于他的妙语与机智;落寞,在于“书中唯有仙人台”、“众人皆醒我独醉”的另类。

这个处于乱世的一介布衣,一生寂寂,不屑功名,却又处处体现一种怀才不遇、蔑世又傲世的孤独。他关起门来埋首于自己的世界,却无时无刻不关注身外的红尘。他度不了佛心,却入得禅意;他在红尘之内,却拒绝红尘。尝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入了肠,渗了心,却不知其中真意味,犹自纵意恣睢,悠然自得。

这正是圣叹之“妙”处--妙在闲话里的生趣,生活的闲适。不端圣人的高姿态,不落书生的怨世相,金圣叹,他到底是明白人。

他一生都在自己挥洒笔墨构筑的那座黄金屋里逍遥快活,乐在其中,不时发表惊世言论,博得身前身后众生叹息。我们看金圣叹,金圣叹却怡然看字,乐于与故事里的神仙对话去。

对于这位“天才式”的人物,梁启超心怀三恨,我于圣叹,亦有“三恨”。

一恨圣叹生于乱世,有志无处伸,自此一生寥落;二恨众人只识圣叹高才,无人识其内心真意。顺治帝言:“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圣叹感而泪下,向北叩首,得帝王一赞,此生死而无憾矣,然其最终被帝王所伤不说,还被帝王所累;三恨明清非但重农抑商,还轻看文人,文人多籍籍无名,只落得圣叹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怪才,死得冤屈。

“三恨”之外,亦有“三幸”。

一幸明清史上自始至终出了这么一个怪才,施耐庵已逝,曹雪芹未生,人们记住了这个横空出世的金圣叹;二幸金圣叹未出仕做官,也未一心向佛,才有闲情逸致激扬文字,写出不逊于任何名著的才子书;三幸金圣叹未降临康乾盛世,因为他若生于康乾时代,如他这般言行出位、放诞不羁,血腥残酷的文字狱必首先拿他开刀,世间恐怕就没有一个特立独行的金圣叹了。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