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现象,并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一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流传各国,成为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股“少年维特热”。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俩。虽然绿蒂早已订婚,但对维特非常倾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旋涡中,热泪纵横地吻着她的手。
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常在—起谈论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梦到绿蒂坐在身旁,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个人,他只有叹息命运的不济。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那曾经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
但是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贝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农夫说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胆地向女主人表示了爱情,她的弟弟怕他抢走了姐姐的财产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拥抱绿蒂,哪怕把她压在心上一次,内心的空隙也就填满了,可是见到她却不敢伸手。
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五月二十六日
你早就知道我的居住习惯,只要有个安静的地儿,就可以建所小屋,其他的条件我倒不讲究。在这儿我也已发现了一个非常吸引我的好去处。
离小镇大约一小时路程有个叫瓦尔海姆的地方,坐落在山冈上,地势颇为有趣。沿冈子上的小路往村里走,整座山谷便尽收眼底。那位上了年纪的酒店女老板是个殷勤好客的人,她给我斟了葡萄酒、啤酒,倒了杯咖啡。最令人陶醉的是那两棵菩提树,它们挺立在教堂前的小坝子上,枝叶扶疏,绿荫映罩,四周围着农家的住屋、仓房和场院。像这样如此令人神往、如此幽静的去处实在不容易找到,我常常把屋子里的小桌子和椅子搬到菩提树下,边喝咖啡,边读我的《荷马》。第一次,我在一个风和日暖的下午偶然来到菩提树下,发现这里非常幽静,大家都下地干活去了,只有一个大约四岁的孩子盘腿坐在地上,面前另一个大约半岁的幼儿坐在他的双脚之间,他用双手搂着他,让他靠在自己怀里,正好成了小孩的安乐椅,他一直安安静静地坐着,但他的一双黑眼睛却在活泼地东看西望。我让眼前的情景迷住了,便在对面的一张耕犁上坐下,兴致勃勃地画下了这兄弟俩的姿态。我又把附近的篱笆、仓房的大门以及几个坏了的车轱辘全都按其前后远近的位置加以处理,一小时后,我便完成了一幅布局完美、意趣盎然的作品,画上丝毫没有加进去我自己的想法。这个发现增强了我今后皈依自然的决心。唯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也唯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对于成法定则,人们尽可能讲许多好话,正如对于市民社会也可众口齐颂一样。一个按成规培养出来的画家绝不会画出乏味拙劣的东西来,正如一个规矩守法的人绝不会令邻居讨厌,或是成为大恶棍。但是,另一方面,所有的清规戒律,无论怎么讲,都必定会破坏自然的感情和对自然的真实表现!你或许会说:“这太极端了!规则只起约束和剔除枝蔓这样的作用罢了”等等——好友,我给你打个比方好吗?比如谈恋爱,一个青年男子钟情于一位姑娘,成天厮守在她身边,耗尽了全部精力和财产,只为时时刻刻向她表白他对她一往情深。谁知这时来了一位庸人,对小伙子说“我说小伙子啊,恋爱是人之常情,你的爱也应该跟常人似的合乎情理吧!把你的时间分配一下,一部分时间用来工作,休息的时候再去陪你心爱的姑娘。算算你的财产,除去必要的开销,余下的我倒不反对你买件礼物送她,只不过不要太频繁,在她的生日和命名日送她就行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要是听了这位庸人的话,世上便又多了一个有为的青年,我甚至可以向任何一位侯爵推荐,让他充任伯爵的幕僚;不过他的爱情就完了,倘若他是艺术家,他的艺术也就完了。啊,朋友们,你们不是奇怪天才的巨流为什么难得冲破堤岸,掀起你们惊心动魄的狂涛吗?——亲爱的朋友们,那是因为巨流两岸住的是沉着冷静、深思熟虑的老爷,他们担心自己花园中的亭榭、花圃以及菜园会被洪水冲毁,所以知道及时筑堤挖渠,以防患于未然。
五月二十七日
你看我讲得太高兴了,只顾一味打比方、发议论,竟忘了把这两个孩子后来的情形告诉你。我在犁头上坐了将近两个小时,完全陶醉于作画中,关于当时的心情,昨天我已零零碎碎地对你谈起过。傍晚,一位手挎小篮的年轻女子朝着一直没动地坐在那儿的两个孩子走来,她老远就喊道:“菲利普斯,今天你真乖啊!”——她向我问好,我谢过她,站起身来,走到她跟前,问她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她一边回答“是”,一边给了大孩子半块面包,然后抱起小的,满怀母爱地亲吻他。——“我把这个小的交给菲利普斯照管,”她说,“我跟老大进城买面包、糖和熬粥的沙锅去了。”——在她那掀开盖的篮子里我看到了这些东西。——“晚上我打算煮点儿稀粥给汉斯(这是那个最小的孩子的名字)喝。我那老大是个淘气包,昨天他同菲利普斯争吃沙锅里的一点儿剩粥时,把锅给砸了。”——我问她老大在什么地方,她说他在草地上放鹅。话音刚落,他就连蹦带跳地跑来,还给老二带来一根榛树枝。我继续跟这妇人闲聊,得知她是一位教员的女儿,她丈夫到瑞士继承他堂兄的遗产去了。——“他们想吃掉他的这笔遗产,”她说,“连信都不给回,所以他只好亲自跑一趟。他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但愿他没出什么事。”——和妇人分别时,我心里很难过,便给每个孩子一枚银毫子,此外又给他们的妈妈一枚,等她下次进城时好买个面包给她最小的孩子就粥吃,随后我们便彼此道别。
告诉你,我的朋友,每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只要看见这样一个心平气和的人,我的心境就会平静下来。这种人乐天知命,一天天凑合着过去,看见树叶落了,心里便只会想到冬天来了。
打那以后,我便常常上那儿去。孩子们同我混得很熟了,我喝咖啡的时候,就给他们糖吃,晚上他们还分享我的黄油面包和酸牛奶。星期天,他们总会得到我给的银毫子,即使做完祷告不回家,我也会请女房东代为分发。
孩子们都很信赖我,什么事都告诉我。每逢村里有很多孩子来我这里,玩得兴高采烈,径直表露自己的愿望时,我都是乐不可支。
孩子的母亲总觉得他们给我添了麻烦,心里过意不去,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打消她的顾虑。P12-16
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正齐头猛进,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渴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学名著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承起着不可低估的桥梁作用。尤其对于当代的中小学生,广泛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既可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和知识储备,还可增进对世界各国不同民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进而增长智慧、提升素养、陶冶性情。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也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拥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阔的视野,提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并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做了相当明确的规定,并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阅读书目。
在对这些图书进行了市场综合考察以及对家长和教师进行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只有将阅读和写作以及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既能应付学生的考试需要,同时又能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目的。为了有效实现以上目标: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教育界权威专家和众多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严格遵循“新课标”精神编写了本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奉献给广大中小学生读者。本套丛书体例设置科学实用,既有“走近作者”、“背景搜索”、“内容梗概”、“阅读导航”、“特色人物”等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式的阅读指南,又有针对名著内容含英咀华、条分缕析式的评点批注,还有对作品思想内容、谋篇布局、艺术特色的综合鉴赏、深度分析,更有从应试的角度专门设置的考试真题和最新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以达到巩固阅读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本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所选篇目经典,版本权威,体例科学,栏目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成为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编者
歌德可以代表整个德国文学,这倒并不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没有比他更高明的作家。但他是惟一能把全部德意志精神的特点汇聚于一身的人。
——俄国文学家 别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