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英明组编的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为小读者精心准备的阅读盛宴,是一部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通俗历史读物。几千年来,华夏历史经历了粗犷的原始社会、野蛮残酷的奴隶社会、笑傲世界的封建社会、短暂纤弱的资本主义社会到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本书从浩瀚的中国古代史中淘炼出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生动、简洁地描绘了五千年来的古国文明、政治风云、社会变迁、战争烽烟、名人轶事与地理风貌。每一个故事都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可以帮助孩子们放下沉甸甸的书包,以最轻松的姿态来阅读华夏历史。在这里,或远古或近代的画卷异彩纷呈,或大气或婉约的文字娓娓道来,就这样缩短了时与空的距离,让历史与现代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
作为中国人,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因此党英明组编了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撷取了最能反映中华文明面貌的题材,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各时期的特点,以生动简洁的叙述将浩繁的史籍活脱出一个适于读者轻松阅读的氛围。
齐桓公称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这以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王室势力衰微,对四方诸侯失去了控制,各大诸侯国争相称霸,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齐桓公便是这一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国虽是大国,却也曾因为齐襄公治国无方,引发暴乱,一度处于没有君主的状况。在公子小白即位之后,齐国的实力才逐渐增强,并最后称霸天下。这个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对齐国内政、军事和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经过改革后,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公元前667年,为了向外扩张,齐桓公与鲁、宋、陈、郑之君在幽地会盟,议定互相帮助扶助周室。当年冬天,周惠王封齐桓公为“侯伯”。
当时,北方戎、狄势力强盛,经常侵扰中原。公元前663年,山戎侵犯燕国,燕国连吃败仗。山戎还将燕国京城团团围住。燕庄公派人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与管仲立即整顿军队,火速赶往燕国救援。山戎听说齐国大军就要到了,就抢掠了一些老百姓和财宝,往孤竹国方向逃窜。
齐桓公见还没有打仗就吓跑了山戎,心中十分高兴,便放松了戒备。这时,管仲对桓公说:“国君,山戎虽已退却,但并未损伤一兵一卒,等到我军撤退,他们还会来的!咱们应当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敌人!”
齐桓公觉得管仲说得有理,就与燕国军队联合,向北追击。当齐燕大军围攻了孤竹国后,孤竹国为自保,立即杀了山戎首领,并派人提着他的首级去向齐燕大军诈降。同时,他们还谎称孤竹国国君已弃国逃到沙漠中去了,从而将齐燕大军诱人了沙漠。孤竹国等齐燕大军进入沙漠后,举兵攻下了燕国的无棣城。谁知,齐桓公在沙漠中迷失道路后,听从了管仲老马识途的建议,在马匹的引领下走出了沙漠。齐桓公发现孤竹国攻下无棣城后,又反施一计,攻破无棣城,灭了孤竹国。
齐桓公知道自己走后,肯定又会有北方部族占据这块地方,侵扰周朝。于是,他将山戎、孤竹的地盘交给燕国,让燕庄公好好管理。从此,燕国也归附了齐桓公。
周朝南方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楚国也是一个强国,中原诸侯向来把楚国当做“蛮子”看待,不把那里的人放在眼里。楚国也想北上称霸并逐渐向黄河流域扩展。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集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的力量,共同进攻楚国,很快齐桓公打败了楚国的属国蔡国,然后向南进军。
这时,楚成王派使者屈完问:“桓公,两国各守疆土,为什么要来侵犯?”
齐国回答说:“昔日周公、召公曾命我国先君太公望,对不听话的诸侯可征讨,以保卫王室。你们多年来都不向王室进贡,我们特来征伐!”
齐、楚两国势均力敌,谁也打不垮谁,于是双方在召陵会盟,楚国不再进攻郑国,从此以后恢复进贡,表示对周王室的尊崇。
齐国虽然没有打败楚国,但也阻止了楚国向北侵犯的步伐,而楚国实际上也承认了齐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开会,周襄王也派人来参加,这实际上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举行的会盟共有九次。后人称赞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的称霸,对中原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读读写写
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得到了历代的高度评价。当时,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国遭到了极大的威胁,而通过改革而强盛起来的齐桓公,此时充当起了中原各国的保护神,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作为霸主,齐桓公又是会盟诸侯,又是插手别国事务,又是安定王室,又是征伐夷狄,发挥了他积极的历史作用。
P16-18
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正齐头猛进,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渴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学名著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承起着不可低估的桥梁作用。尤其对于当代的中小学生,广泛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既可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和知识储备,还可增进对世界各国不同民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进而增长智慧、提升素养、陶冶性情。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也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拥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阔的视野,提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并对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做了相当明确的规定,并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阅读书目。
在对这些图书进行了市场 综合考察以及对家长和教师进行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只有将阅读和写作以及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既能应付学生的考试需要,同时又能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目的。为了有效实现以上目标: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教育界权威专家和众多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严格遵循“新课标”精神编写了本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奉献给广大中小学生读者。本套丛书体例设置科学实用,既有“走近作者”、“背景搜索”、“内容梗概”、“阅读导航”、“特色人物”等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式的阅读指南,又有针对名著内容含英咀华、条分缕析式的评点批注,还有对作品思想内容、谋篇布局、艺术特色的综合鉴赏、深度分析,更有从应试的角度专门设置的考试真题和最新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以达到巩固阅读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本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所选篇目经典,版本权威,体例科学,栏目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成为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