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张明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经常心浮气躁吗?你在为功名利禄而发愁吗?你想追求平静而安宁的生活吗?你渴望升华到淡漠名利以至于超脱世外的境界吗?读张明帅编著的《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吧,无论你多么忙,它都能帮你找到慢下来的方法,并引领你重塑自己本该美好的生活。

本书通过对经典禅事的阐释,对禅的智慧的诠释,对禅门公案的分析,告诉人们如何追求一片性灵的净土,找到一个心灵的家园。

翻开《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吧,用心体会书中的每一句禅语,领悟每一个禅门公案中蕴藏着的智慧,那么当你翻到最后一页并最终合上本书,你已经成为一位潇洒的禅者。那时候,你将能游刃有余地重塑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禅即是生活,它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个人认识到它的价值时,它就能为生活增添更多的平静、淡泊、快乐……

内容推荐

何谓禅?禅从何处来?禅有何种用?……

有关禅的种种奥秘吸引着众多人的关注。张明帅编著的《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以三大部分共九章,细致入微地介绍了禅的历史,从而帮助读者对禅宗的来由、禅宗的发展和丛林制度的创立有个大概的了解;又有的放矢地论述了禅与心性的关系,通过各式各样的典型事例帮助广大读者体会禅语,领略禅的智慧,并从禅门公案中体悟人生;还分门别类地阐述了禅宗与心理暗示、禅宗与精神分析和禅语中国艺术的关系,有利于读者们了解当前时代下禅宗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禅者,但是通过阅读《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这本书,每个人都能从中悟出一些深入浅出的道理,在“闭门读佛书”中走进诗情画意的佛门圣地,在画中品禅诗,在诗意中悟禅道,从而养成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而这才是当前忙碌的人们最为需要的。

目录

第一部分 禅与心性

 第一章 禅语今释

一、静思语

 (一)为人处世方与圆

 (二)茅塞顿开悟今生

 (三)心无杂念观宇宙

 (四)佛在心,心存佛

二、佛道禅心

 (一)求人不如求己

 (二)识其心知其性

 (三)清净自在得常乐

 (四)众生皆可成佛

 第二章 禅的智慧

一、佛眼看人

 (一)要么沉沦,要么解脱

 (二)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三)明心不动心,见性不乱性

 (四)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五)万物本清闲,清净最难得

 (六)学无止境,不如随便找点事做

二、佛心处事

 (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二)得饶人处且饶人

 (三)抱姑娘过河,你想个啥

 (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五)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三、禅的人生观

 (一)一切现成,不必外求

 (二)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三)有所付出,有所回报

 (四)随时保持整齐的心灵

 (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六)为快乐留一定的空间

 第三章 禅门公案

一、故事断案

 (一)狗子佛性

 (二)蛇咬空

 (三)古镜未磨

 (四)饼上禅机

 (五)寸丝不挂

 (六)一坐四十年

 (七)哭笑无常

 (八)禅非所知

 (九)坐在何处

 (十)雪霁便行

二、言语定案

 (一)十后悔

 (二)一得一失

 (三)云在青天水在瓶

 (四)枯荣随缘

 (五)十事开示

 (六)缘起性空

 (七)三种人

 (八)虔诚的心

 (九)真正的自己

 (十)放逐天堂

三、启示论案

 (一)居高甚危

 (二)放下什么

 (三)文殊现身

 (四)无情说法

 (五)从心流出

 (六)肯定自己

 (七)最有武功的人

 (八)何事替不了

 (九)八折诵经

 (十)“无”字公案

第二部分 禅的影响

 第四章 禅宗与心理暗示

一、禅宗与现代人的焦虑

二、禅的心理暗示作用

 (一)念诵和暗示疗法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

 (三)了解真实本性

三、以禅治心病

 (一)用开悟和解脱赶走抑郁

 (二)了悟自身的本性即是空性与爱

 (三)以有舍有得放下牢骚与执念

 (四)参禅悟道,驱散贪婪欲念

 (五)自在自我的修身养性

 (六)做好本我,消除嫉妒心理

 第五章 平常心—禅宗与精神分析

一、人为什么会产生精神危机

 (一)精神危机的根源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二、禅对精神危机的解释

三、平常心:解除压抑与开悟

 (一)禅的生活疗法

 (二)点亮心灯,成就好人缘

 (三)播下笑容,保持健康

 (四)可求安心之法

 (五)脱出囚笼,坦荡随缘

 第六章 禅与中国艺术

一、儒、禅融合的“心性”之学

二、禅意诗画

 (一)禅诗分类

 (二)禅诗细品

三、茶道居静生活禅

 (一)茶道中悟禅

 (二)居静体味生活

结语

试读章节

爱要随缘分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惠质兰心。媒婆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真正等待的姻缘还未到。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求佛,在万千拥挤的人群中,她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女子觉得那个男子就是她苦苦等待的情缘。可庙会实在太挤,她无法走到那个男子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的两年里,女子四处寻找那个男子,但他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女子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子,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语:“你想再看到那个男子吗?”

女子:“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语:“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子:“我能放弃!”

佛语:“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吗?”

女子:“我不后悔!”

女子说完后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日晒,让她苦不堪言。更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处于崩溃的边缘。

最后一年,来了一个采石队,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子变成了石桥的护栏。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子就看见了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子!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就从石桥的正中走过。当然,他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男子消失后,佛祖再次出现。

佛语:“你满意了吗?”

女子:“不!为什么?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语:“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女子:“我愿意!”

佛语:“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

女子:“不后悔!”

于是女子又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子每天都在这里观望。然而这样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地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又是一个五百年!最后一天,女子知道他会出现,但她心中却不再激动。是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子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地走过,因为天太热,他注意到路边有一棵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他走到大树脚下休息,靠着树根微微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女孩摸到他了!

他就靠在身边,但是她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男子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他从她视线消失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佛语:“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子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语:“哦?”

女子:“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非要做他的妻子。”

佛语:“哦!”  女子:“他现在的妻子也曾像我这样受过苦吗?”

佛祖微微地点点头。

女子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在这一刻,女子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实际上,佛祖是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女子有几分诧异,问:“佛祖也有心事吗?”

佛祖的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子可以少等一千年,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启示:

人们孜孜以求的缘,或许终其一生也得不到,而不曾期待的缘反而会在淡泊宁静中不期而至。有缘分的人固然是幸福的,没缘分的人也是一种无奈的美丽。爱一个人不一定非要与其长相厮守,想他、念他、祝福他,已经足够。

P62-65

序言

说到禅,人们总是很容易想到幽居于深山古庙,端坐于蒲团之上的禅师坐禅入定的景象。一方古刹、一尊佛像、一袭衲衣;化缘为生、清贫孤独、无欲无求,青灯木鱼常伴左右。然而,禅并不仅仅是这些。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文人雅士都修禅,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东坡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等等,为何?

因为禅是智慧的结晶,它结合了儒、道、佛的精神。禅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也不是只有深山古刹里的和尚才能参禅入定。它是一种智慧的人生哲学。中印文化以千年时光凝聚而成的最甜美的一滴甘露—禅,在千年后的今天依旧绽放着迷人的光彩。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禅的意义更加凸现出来。它的大机大用,它的宁静淡泊,它对于生命意味的反照和体验,对于完整自我的寻找,对于自然地亲近,都是现代人所渴求但又经常失落的东西。

禅究竟是什么呢?

穿衣吃饭可以是禅,因为禅并不清高;柴米油盐可以是禅,因为禅并不脱俗;世间万物皆可为禅,因为禅并不深奥。

禅,本是一片性灵的净土,一个心灵的家园。

本书的目的在于解析禅的奥秘!

为你细数禅史的千年过往,告诉你何为禅宗,何以成为禅师?祖师西来后,一代又一代智慧的伟人们言传身教,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六祖慧能继承衣钵后将禅宗本土化并发扬光大,让我们有了本土的佛教。

带你细品禅门轶事,领略佛心智慧语。“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一种洒脱的姿态。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学到很多做人处事的方法。

当西方的精神分析与东方的禅宗相遇时,它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本书携你同游禅宗的精神世界,以良好的心理疗法来应对尘世繁杂;以高尚的品德缓解精神压力。

“闭门读佛书”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享受呢!本书带你走进诗情画意的佛门圣地,在画中品禅诗,在诗意中悟禅道。

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机趣妙悟,心有灵犀。

用心领会,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位潇洒的禅者。

后记

在此用一行禅师的文章来作结。

行禅的奥秘,如果你能以平和、无忧无虑的脚步行走于这世间,那么对你而言,你将无需到所谓的净土或天堂上去。这其中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娑婆与净土都是来自于心。当你处于平和、喜悦与自在之中,娑婆就变成了净土,而实际上你哪儿也不用去。

当下此刻你就要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到往生净土时。每时每刻你都要在莲花中重生,而不要等到濒临死亡时。如果你能体会到此刻就在莲花中重生,此刻就端坐在莲花上,那么净土的存在对你来说将不再怀疑。步行也是相同的。佛陀的诞生经常被描绘成这样的情景:在他踩在地上的最初七步,每一步他的足下都生起一朵莲花。我们也应该让我们平和的步伐引生朵朵莲花的开放。

行禅就是在你行走之际来修习禅定。当你修习行禅时,它会带给你欢乐与平和。以全然放松的状态小步行走,在唇边带着微笑缓步前行,打开心灵之门来体会平和的感觉,你将可以真正感受到自我所处的那种泰然状态。这样的脚步应当是世界上最健康、最无忧的人的脚步。所有的烦恼忧虑都可在你步行之中脱落。学习以平和的心来到达自我解脱的方式走路,这并不难,你可以做到—只要有些许程度的专注和对愉悦的渴望,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感到处处都是压力,总是行色匆匆,却极少问自己,为何我们一定得如此这般呢?当  你行禅之际,你是以漫游的心态来走路的,并没有时间与空间上特定的目的和方向。行禅的目的就是行本身,重要的是步行,而非到达什么目的地。行禅也不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其本身即是目的。每一步都是生命,每一步都是平和与欢乐,这就是为何我们无需急忙匆促的原因,这就是为何我们要放慢脚步的原因。虽然我们似乎是信步前行,但由于并没有受到任何目标的牵引,因此,实际上我们什么地方也没有去。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在步行之中会心地微笑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步伐荷担着很多的焦虑、不安与忧惧。生命宛若一串连续不断的不安之锁链,并因此而使得我们的步伐失掉了其原本的泰然。

这世界真是美好!在各地有那么多的大道小径拥有自然天成的优雅景致。你可知有多少雨中两旁长着翠竹或蜿蜒穿梭于稻田间的泥路吗?你可知有多少布满五彩华美的植物、为人们提供清凉与绿荫的林道吗?这一切都是为我们而备的。但因为我们的心无法无忧无虑,我们的步伐无法轻松自在,因此我们便无法享受这一切。

行禅便是学习回归于安然悠闲地走路。记得你一岁大时以蹒跚摇摆的步伐走路时的情形吧!现在,学习行禅正是要你再次学习走路。经过几个星期的实践,你将能平和舒适地踏出一步步坚实稳重的步伐。

假如我具有佛之慧眼,能够彻见所有事物,那么我便能够从你所走过的脚步中,辨认出尘劳烦忧的痕迹,就像科学家透过显微镜就能够检测出一颗水滴中所容含的众多微生物一样。让你的足迹带着轻安喜悦与完全自在来走路。要做到如此,你应当学习放下—放下你的忧愁,放下你的不安。这就是行禅的奥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