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感恩挫折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张端//任玲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要能承受得起挫折。挫折是上天磨练我们意志的方法。一切挫折中都包含着希望,只要用心寻找,努力追求,总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正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勇敢面对挫折,翻越挫折,走向欢乐。

《感恩挫折》(主编张端、任玲)给我们的启发是:相信“可能”的人,生活中没有什么“不可能”;相信自己的人,永远都能创造奇迹。

内容推荐

《有电世界的“魔术师”》、《推动世界前进的人》、《残疾的引力大师》、《生命的湖泊》、《永不退缩的夏洛蒂》……《感恩挫折》给我们的启发是:相信“可能”的人,生活中没有什么“不可能”;相信自己的人,永远都能创造奇迹。

《感恩挫折》主编:张端、任玲。

目录

【第一章】残缺身躯中的坚强意志

没有四肢的飞行员

一米高的大力士

最矮的NBA球星

拿不住笔的推销员

还能投球的手

残疾的马拉松健将

看不见的世界滑水冠军

没有右腿的南极探险家

用意志控制左手

特殊的金牌

没有天赋的影后

站不起来的强者

无声的舞蹈家

【第二章】拍响命运的巴掌

拍响命运的巴掌

从失败中站起来

与死神赛跑

独臂骑士

有电世界的“魔术师”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

残疾的引力大师

生命的湖泊

永不退缩的夏洛蒂

盲眼的欧拉

耳聋的宇航之父

失败垒成的高塔

琴弦上火一样的灵魂

黑暗中诞生著作

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捷克“骑士”的旋律

最后一个登场的奥运英雄

心中的太阳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第三章】人类的骄傲

2.8米的奇迹

窗里的灯光

等待失明到来

人类的骄傲

面对死亡的勇气

永不低头的画魂

珍贵的每一天

今天我应该给您跪

谱写史诗的盲人

【第四章】把拐杖当成另一个生命支点

只用四种感觉

你也能做到

失而复得的光明

只要还有双手

把拐杖当成另一个生命支点

仍旧活着

会写作的眼睛

一句话的力量

第三次流泪

忍受痛苦的“专家”

智障的音乐指挥家

【第五章】没有手的画家

心灵上的伤疤

迎接潮水的老船

只看我所拥有的

没有手的画家

独腿的空中杂技演员

爸爸还能笑

上帝的恩赐

还能做的9000件事情

还有很多敞开的门

灾难后是重生

一条腿的四星上将

站在高峰上的残疾人

瘫痪的跑步先生

用乐观适应挫折

盲人的天空

【第六章】风雨过后见彩虹

不会迷失的方向

沙漠里的玫瑰

15码的索普杯

只有半截身体的运动员

还能再前进一步

用意志支撑的身体

轮椅上的北大博士

从失败中感悟

爬向未来

不及格的漫画家

穷困潦倒的百万富翁

【第七章】拒绝沉没的船

拒绝沉没的船

把失败写在背面

世界上最大饭店的由来

被晾台的大指挥家

墓志铭上的人生格言

被解雇的商业天才

接力赛的最后一棒

【第八章】用脚飞翔的女孩

没有手指的网球选手

用脚飞翔的女孩

最大的障碍是自己

轮椅上的指挥家

一条腿的马拉松健将

要相信你是最棒的

看不见的机械设计师

畸形的电气专家

烤鱼片的梦想

不残疾的灵魂

【第九章】上帝踢中的球

创造纪录的一跳

上帝踢中的球

会骑单车的盲人科学家

用脚趾写作的大作家

把珠峰踩在脚底下

就算只有一根手指能动

奇迹如此发生

潜水衣与蝴蝶

从看门人到图书馆馆长

让世界喝彩的盲人博士

沉睡在高峰的英魂

【第十章】一次成功就够了

一次成功就够了

最完美的回报

恒心加上决心等于万能

最糟糕的父子

敢于尝试才能成功

从容不迫的强者

抓住那一刹那的灵感

强盗车的黑色之旅

神秘的史密斯先生

原始摩托车的诞生

愚蠢的主意

永不服输的强者

编者的话

试读章节

那驼峰似的座舱、宽宽的下翼在朝霞中光彩夺目,麦克将轮椅靠近机身,一只手搭在机翼的后缘,另一只手支撑在轮椅上,尽可能将自己撑了上去。然后转身面对着机身,用右肘机敏地挪动着,一点一点地向驾驶舱移动。帕特森在屋子里目睹了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切。他说:“麦克简直是在机翼上‘匍匐”着爬行,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用了45分钟,当我走出去的时候,他正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血从磨破的肘部流出,舱内到处是血迹。看到他经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我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的决心。”

但当帕特森送麦克去联邦航空局做体格检查时,担任检查的医生——老资格的飞行员戴维·斯托达德博士却感到十分为难。他在电话里说:“我的天,他全身能动的部位还不到10%!”帕特森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决定为自己这个学生的飞行技能担保,然后问医生是否愿意与麦克一同飞行以亲眼鉴定。结果医生也被这个家伙感动了,他同意了。

他们一起着手解决新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利用毯子的摩擦可以使麦克登上光滑的机翼,戴在头上的一套通讯设备可以使他不必用手拿着无线电话筒。他们还把舵柄改成垂直移动,这样可以使麦克不用脚而用右臂来操纵不易控制的尾舵。让帕特森高兴的是麦克的手指显得越来越灵活,但他担心他的气力不够,这样在大风时起飞和着陆,就无法将驾驶杆拉回来。为此,麦克想了个主意,为什么不做一个金属钩套在自己的手腕上呢?这样放、拉不就都自如了吗?麦克自己在家做的头一个样品,生铁把手腕都磨破了。后来他又用医院的轻铝板与一只手套固定在一起,使用起来很是方便。

进行了几周的训练之后,帕特森便给斯托达德去电话,医生在机场亲眼目睹了麦克坐在轮椅上灵巧地围着飞机绕了一圈,仔细地进行例行飞行前的地面检查。在教员和医生都上了飞机之后,他又做了起飞前的仪表检查。几分钟后,马达轰鸣,飞机向跑道的尽头冲去,然后跃人灰色的天空。飞机对准了喀斯开与锡斯基尤山脉之间的宽阔飞行通道,麦克像他的教员一样灵巧地做了一个大角度转弯,然后回头对惊呆了的医生微微一笑。举起双手示意他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驾驶。

1976年11月14日,麦克在空中飞满了2个小时。飞机稳稳地停下来后,帕特森跳下飞机,转身对麦克喊道:“再飞两个起落,我在办公室等你!”放单飞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麦克用右手推上油门,松了手闸,调整一下方向便滑出跑道,几分钟之后他便飞上了蓝天。

在1000英尺的高度,麦克感到一阵未曾有过的激动,他浮想联翩:这是我有生以来做过的最伟大的事情。“怎么样?”帕特森问。“简直像在梦幻中!”麦克回答。他做到了,这是他一生中能为自己的安危完全负责的时刻!

以后的几个月里,麦克在斯托达德医生的帮助下,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民航机驾驶员执照的四肢麻痹患者。斯托达德医生说:“是麦克的意志使他出类拔萃,他的成功确实是一鸣惊人,令人难以置信。”麦克的教员帕特森则说:“去和麦克飞一次,你就会理解他。”

约翰的身高只有1.05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矮子。不仅如此,他的脊背还有些弯曲,整个上身看上去就像一个问号。他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我将来能干什么?”他无法回答。他唯一确知的事情就是:自己是一个矮子,身高连普通标准都达不到。

由于约翰身材矮小,学校体育队的队员们都叫他侏儒,而且常拿这个来取笑他。一些坏同学知道他打不过他们,便常来欺负他,故意绊倒他,或是抢他手里的东西。

约翰天天都生活在这种被恐吓的阴影之中,学校里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恐吓者。体育课是让他最难受的一门课,凡有竞赛的项目,哪一方都不愿要他,他常像皮球一样被众人踢来踢去。

一天,老师把约翰叫到一边说:“约翰,我们决定替你转一个班,从现在起,你到特殊教育班去上课吧!”

“特教班?可那是为残疾学生开的班啊!”

“我很抱歉,”他拍拍约翰的肩膀,“但我们是为你着想。”

放学后,约翰回到家,“砰”的一声将房门关上。他在镜子前仔细地端详自己:弯腰驼背,手臂细得像牙签。他失望地倒在床上。

“为什么我会长成这样?”约翰痛苦地站起身来,望着父亲在院子里干活的身影发呆。父亲虽然也是小个子,却曾在海军部队服过役,他人虽矮小,但身上肌肉发达,没人敢欺负他。

约翰暗自下了决心,要锻炼身体,要和父亲一样强壮。他将这个决心告诉了父亲。于是,父亲帮他制作了一个举重用的杠铃。每天晚上,约翰都到楼下的储藏室去练习举重。一次又一次,约翰逐渐能举起杠铃了。之后,他又不时往上加重量,往往一次加上5磅。每加一次,他都必须拼足全部力气才能举起来。

对约翰来说,这不仅仅是举杠铃,更是对自我的挑战,他立志要改变自己弱不禁风的形象。但不管约翰能举多重,他总觉得自己仍然不够强壮,因为他的个子太小。怎么办?他选择了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鸡蛋等营养品,还到各种健美杂志中去寻求帮助。

6个月后,在17岁生日这一天,约翰仍然只有1.05米高,40公斤重。

当时,约翰的父亲以替人做船上用的帆布帐篷为业,约翰也常常会帮父亲干活。一天,他需要把一卷帆布从汽车里搬到山坡上的工厂去,这卷帆布大约有80多公斤重。约翰将它扛上肩,往前迈了一步。

“真重啊!”他很想扔掉它,但还是没有这样做。他踉踉跄跄地爬上山坡,累得满头大汗。但最终他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把这卷帆布扛上了山坡。他惊讶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锻炼已经有了这样的成效。

于是,约翰做了一个实验:他在杠铃上放上迄今为止能举起的重量,然后再加上额外的50磅。

“不要去想你的身高,”他告诉自己,“举就是了,你能行!”

他试着慢慢地举起这个杠铃,居然将它举起来了。过去,他总认为自己个子小,没有力量,其实越是这样,就越是限制了自己潜能的挖掘,更说不上发挥了。从此,约翰决定正规地学习举重,每天都到体育馆去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肌肉增加了,力气增大了,微驼的脊背也开始越来越直了。在体育馆锻炼的人中有不少人爱掰手腕,约翰也鼓足勇气加入进去。最初,当他在他们面前坐下的时候,众人都以嘲笑的目光看着他,但约翰没有理睬这些,最终,他把他们一个一个全都打败了。

约翰可谓天生不幸,不仅身材矮小,弱不禁风,而且脊椎弯曲,臂细如柴。在一般人的眼中他简直是一个残疾人,但就是这样一副被众人视为“劣质”的身躯,却超脱了自身的极大缺陷,将不可能化为了可能,创造出了完美的奇迹。3-5

序言

1.挫折的背面就是机会

亚历山大在打了一次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假如有机会,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池攻打下来?”“什么?”亚历山大怒道,“机会?我制造机会!”

世上所有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都不是等来机会的幸运儿,都是制造机会的苦孩子。

法拉第9岁丧父,13岁就到书店当学徒装订图书,童工的生活很苦,但他却因此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他20岁的时候,偶然听到科学家汉弗利·戴维先生讲课。他异想天开地给戴维写了一封求职信,结果创造了一个为戴维当助手的机会。几年之内,他就做出了重大发现,成为一名无与伦比的实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评价法拉第说,他在电学中的地位,相当于伽利略在力学中的地位。

如果法拉第没遇到丧父的挫折,他不会有当童工的机会;如果他没有给戴维写信,也不会创造当助手的机会。挫折像一个幕后推手,把他推向了物理学家的宝座。所以,生活中出现挫折并不可怕,每个事物都有两面,而挫折的背面就站着机会。

哲学家南怀瑾说:“第一等人是自己制造了机会,领导了机会;第二等人在机会来的时候,掌握了机会;第三等人却往往失去机会,怨天尤人地被动接受所有的一切。”

在生活中,当机会来到时,我们常常不认识它,因为它表面用挫折作伪装。对于像法拉第这样积极努力的人来说,他会透过挫折,看到机会在不停地敲他的门。在他们眼里,挫折不过是用苦难面料包装的机会而已。

因此,“没有机会”,是弱者面对挫折时退缩的借口;而“等待机会”,则是懒人失掉眼前机会的时刻。

总说没有机会和等候机会,会成为一种危险的习惯,它们会把你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心态逐渐消磨殆尽。让你变得只想不做,惰性十足,一事无成;其实你只要不管有没有机会都主动出击,勤奋认真、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你就能撕开挫折的面具,创造成功的机会。

机会是一个不会主动拜访你的客人,只有你越过挫折去寻找它N次,请它N次,它才会姗姗来迟地光临你的寒舍。

2.挫折与好运形影不离

能够打赢挫折的,绝不是运气,而是你坚强的意志和勤奋的努力。

加拿大经济学家利科克说:“我是运气的忠实信徒,我越勤奋努力,被我找到的运气就越多。”当你意志坚强又足够勤奋时,你的眼光就会变得锐利,你不仅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机会,还能在挫折中找到隐藏在其背后的机会,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能够反败为胜,从而收获塞翁失马的惊喜。

玛里琳·汉米尔顿曾做过老师,还夺得过选美皇后。可是她在29岁时玩滑翔翼失事,坠落悬崖受了重伤,自腰部以下全都瘫痪,终身要坐在轮椅上。

她没有因为这个挫折而自怜自哀,坚强的意志使她去寻找这场挫折背后的机会。她坐在轮椅上想:轮椅能不能改进得更方便一点,更舒服一点,更人性化一点。老一代的轮椅很可能是由正常入设计的,设计师难以体会使用轮椅者的日常需求。玛里琳是使用者,她认为可以设计出更舒适更实用的轮椅。于是她召集两位制造滑翔翼的朋友,开始制作新一代轮椅。

她的新轮椅制作成功了,她把自己的公司取名为“动作设计”公司,目前公司年营业额数百万美元,成为加州中小企业的模范,她也成为加州佛瑞斯诺市的成功商人。

玛里琳似乎在残疾之后才有了好运气,其实不是,成功是因为她在残疾之后觉得自己仍然能干点儿什么,她想通过改进轮椅使自己和更多的残疾人受益,她在自己的努力中找到了商业机会。  千万不要认为别人的成功是运气,更不要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倒霉,这是懒人和弱者的借口。假如你试着与你认为运气好的成功人士相处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他们比普通人更坚强、更勤奋、更认真和更积极。与其羡慕他们的好运气,不如学习他们把挫折转化为机会的本事。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周文王被关在牢里,写出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编成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出了《兵法》;吕不韦被迫迁居到四川,《吕览》这部书才得以传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才写出了《说难》《孤愤》。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写的。

这些都是强者遇到挫折后努力成功的例子,他们的成功都是在运气最坏之后。在强者眼中,挫折永远与好运结伴而行,它考验意志,激发斗志,磨砺血性。因此,不要认为挫折是坏运气,其中暗藏着大把的机会。挫折与好运是形影不离的兄弟,只是普通人光看见挫折带来的坏运气,看不见它身边的好运气。

3.再坚持五分钟。再多挖一米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丝时,历经挫折,试验过1600种不同物、质,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当有人质疑他的失败时,他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16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几年过去,灯丝试验并没有因为失败而停止,终于有一天,爱迪生将一把芭蕉扇上的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试验成功了,他发明了竹丝灯泡。这种灯泡用了很多年,直到后来发明用钨做灯丝。

设想一下,如果爱迪生在进行1000次试验失。败后就放弃了,他会发明竹丝灯泡吗?所以,成功就在于屡败屡战,在不断的挫折之后还能坚持下去,坚持五分钟,再坚持五分钟……直到成功。

20世纪初,美国亚利桑纳州的一位开矿者,花费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寻找兹默斯顿小镇附近的银矿。一次,他在一座小山上掘、出了一个大约两百米的坑道,没想到这是个废矿坑,里面的银矿早被人挖掘一空,这位开矿者于是放弃了整个开采计划。10年之后,又一个开矿者来到兹默斯顿小镇,重新挖掘那个被放弃的废矿坑。没想到,就在距离废矿坑左侧一米多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银矿。

如果第一位开矿者没有放弃,而是再多挖一米远,那么他就会最先找到-那个丰富的银矿。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坚持到底,肯定会做成。.斧头。虽小,但经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大树砍倒;水滴虽小,它昼夜不舍的滴坠,也可以磨穿大石,这是自然界颠扑不破的真理。

4.奇迹就在可能之中

居里夫妇花费了4年的时间,作过5677次的试验,从8吨沥青铀磺之中分解出钡和镭,终于发现了微弱的镭射光芒。

当居里夫妇发现了稀有元素镭的时候,他们同时也给我们做出了忍耐的榜样,与其说居里夫妇是从好儿吨沥青铀磺中提炼了镭,不如说他们在好几年的挫折中提炼出了成功。他们没有消极地认定,提炼镭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创造了奇迹。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军团行军10里,汤姆也同样走完10里。

后来他要做球员,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任何在一起玩的男孩子远。他要人为他专门设计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试,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有做职业球员的条件”,让他去试试其他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请求教练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就收下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更深,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55码远并得分。这种情形使他获得了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为球队踢得了99分。

在一次比赛中,球场上坐满了6万6千名球迷。球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但是根本没有时间了。“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当汤姆进场的时候,他知道球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是卣巴第摩尔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来的。

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万6千名球迷屏住气观看,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汤姆一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但是邓普西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他能做到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到什么。他之所以创造出这么了不起的记录,就是因为从小他就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

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其实强者从来不考虑所谓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敢和懒得去做的人。他们遇到挫折时,会不间断地尝试下去,一直到做成为止。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每一位都是凌驾于挫折之上的强者,他们永远信心十足,激情四射,永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把挫折当成动力,把挫折当成朋友;深刻认识到出现挫折的必要性,深刻理解挫折是成功的必然阶段,又深刻总结挫折中的宝贵经验,最终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儿。

这本书给我们的启发是:相信“可能”的人,生活中没有什么“不可能”;相信自己的人,永远都能创造奇迹。让我们以书中的人物为榜样,永远相信“可能”,永远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奇迹。当你不把挫折当回事,一直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真能做成任何事情。

张文华

2011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2: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