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作者刘泽彭)收录了《北婆罗洲华人对“大马计划”的回应》、《马来西亚政局变化及其对华侨华人发展影响研究》、《马来西亚华人经济:政策、发展与影响》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前言
一 历史研究
17—19世纪的越南广东籍华侨华人——以碑刻史料为中心的分析
新加坡领事官左秉隆:事迹与历史评价
两派斗争与槟城华侨公会
20世纪初年美国保皇会与华侨教育
孙文与福冈
20世纪初期印尼排华运动:政治经济与文化视野
流动与变迁:20世纪上半叶新马华人妇女与闽粤妇女之比较
近代华南地区商会组织的海外联系研究——以厦门总商会为例
二 政治与经济
移民与中美关系:从排华法的废除看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北婆罗洲华人对“大马计划”的回应
马来西亚政局变化及其对华侨华人发展影响研究
马来西亚华人经济:政策、发展与影响
马来西亚华资银行的族群经济与制度环境:理论与个案初探
马来西亚华人经济权益的宪法保障
新加坡新移民华商的文化与经营特征
三 社会与文化
中西文化与社会的互动:一位海外华人学者兼社会活动家的亲历
“香茶水”的信仰网络——新加坡潮人善堂宗教仪式的观察
印尼三宝垄的华人:宗教信仰与族群互动
东南亚的现代中国画发展研究
四 华文教育
简论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承
海外华文教育辛酸史: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个案研究,1995—2008
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态度
当前马来西亚华教问题与知识人的参与
马来西亚新世代华人对华文教育态度之研究
五 移民与留学生
横跨半世纪的旅西华人
移民链:中国式海外移民之探讨——以福建籍移民为例
从“祖籍认同”到“祖籍记忆”——马来西亚华人祖籍地(国)认同的演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出人境政策及出入境活动分析
从留学生到新海外华侨华人:日本的事例
六 侨乡研究
论五邑银信的文献价值及其征集、保护和利用问题
侨汇与近代四邑侨乡市镇化趋向
从闽南侨批看侨乡经济与侨缘关系
20世纪上半叶菲律宾华人与侨批业的发展
20世纪后期日本归国华侨在中国大陆的工作与生活——以《回国五十年——建国初期’回国旅日华侨留学生文集》为考察对象
七 文献信息研究
20世纪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评述
马新南洋研究的渊源、范畴及其意义和定位
华侨家书的特征和文化价值
侨乡族谱在华人方言族群移民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分析——以新加坡“福建人”和《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一书为例
试述华侨华人图书资料特色馆藏建设——兼谈华侨博物院华侨华人文献专题数据库的建立
从香港出发:香港大学孔安道纪念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之收集、整理与简介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网络资源与数据库建设
海外华人博物馆的文化动因和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