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毛泽东案头的一部常备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这是一部通俗的人人都看得懂的政治教科书、生活教科书、历史教科书、文学教科书。该书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蔡东藩所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部全书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朝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 本册为《醉梦巫山(南北朝2普及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醉梦巫山(南北朝2普及版)/青少年文史知识普及读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东藩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毛泽东案头的一部常备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这是一部通俗的人人都看得懂的政治教科书、生活教科书、历史教科书、文学教科书。该书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蔡东藩所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部全书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朝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 本册为《醉梦巫山(南北朝2普及版)》。 内容推荐 蔡东藩所著的《醉梦巫山(南北朝2普及版)》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醉梦巫山(南北朝2普及版)》论述了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北朝的北魏的兴起及它分裂为东魏、西魏,又发展为对峙的北齐、北周的过程,直到隋统一中国为止。全书以演义的手法,具有通俗性、知识性、可读性集为一体的特点,对全面了解南北朝这段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 第一回 假仁袭义兵达江淮 易后废储衅传河洛 第二回 两国交兵齐师屡挫 十王骈戮萧氏相残 第三回 齐嗣主临丧笑秃骛 魏淫后流涕陈巫蛊 第四回 泄密谋二江授首遭 主忌六贵游诛 第五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潘 贵妃入宫专宠 第六回 杀山阳据城传檄立 宝融废主进兵 第七回 张欣泰败谋罹重辟 王珍国惧祸弑昏君 第八回 谏远色王茂得娇娃 窃大宝萧衍行弑逆 第九回 萧宝夤乞师伏虏阙 魏邢峦遣将夺梁州 第十回 弟子舆尸溃师洛口 将帅协力战胜锺离 第十一回 诬通叛魏宗屈死 图规复梁将无功 第十二回 充华产子嗣统承 基母后临朝穷奢极欲 第十三回 筑淮堰梁皇失计 害清河胡后被幽 第十四回 宣光殿省母启争端 沃野镇弄兵开祸乱 第十五回 诛元父再逞牝威拒 葛荣轻罹贼网 第十六回 萧宝夤称尊叛命尔 朱荣抗表兴师 第十七回 丧君有君强臣谢罪 因敌攻敌叛王入都 第十八回 设伏甲定谋除恶纵 轻骑人阙行凶 第十九回 废故主迎立广陵王 煽众兵声讨尔朱氏 第二十回 战韩陵破灭子弟军 人洛宫淫悉大小后 第二十一回 梁太子因忧去世 贺拔岳被赚丧身 第二十二回 违君命晋阳兴甲 谒行在关右迎銮 第二十三回 饮宫中魏主遭鸩毒 陷泽畔窦泰死战场 第二十四回 用少击众沙苑交兵 废旧迎新柔然纳女 第二十五回 战邙山宇文泰败溃 幸佛寺梁主衍舍身 第二十六回 责贺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 第二十七回 悍高澄殴禁东魏主 智慕容计擒萧渊明 第二十八回 纵叛贼朱异误国 却强寇羊侃守城 第二十九回 援建康韦粲捐躯 陷台城梁武用计 第三十回 困梁宫君王饿死 攻湘州叔侄寻仇 第三十一回 取公主侯景胁君 篡帝祚高洋窃国 第三十二回 陈霸先举兵讨逆 王僧辩却贼奏功 第三十三回 弑梁主大憝行凶 脔侯贼庶支承统 第三十四回 杀季弟特遣猛将军 鸩故主兼及亲生女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假仁袭义兵达江淮 易后废储衅传河洛 却说魏主宏迁都洛阳,经营粗定,应二十九回。闻得南齐废立,萧鸾为帝,意欲乘机出兵,托词问罪。可巧边将奏报,谓齐雍州刺史曹虎,有乞降意。魏主大喜,即遣镇南将军薛真度出攻襄阳,大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肃出攻义阳,徐州刺史拓跋衍出攻钟离,平南将军刘藻出攻南郑,四路并进。又特派尚书仆射卢渊,督襄阳前锋诸军,渊不愿受命,托言未习军事。魏主不许,渊叹息道:“我非不愿尽力,但恐曹虎有诈,将为周鲂,奈何!”周鲂三国时人。相州刺史高闾上表,略称洛阳草创,曹虎并未遣质,必非诚心,不应轻举。魏主仍然不从,再召公卿会议,欲自往督师。镇南将军李冲,及任城王澄,同声劝阻,独司空穆亮,主张亲征。公卿等多半模棱,澄嗔目语亮道:“公等平居议论,俱未尝赞成南征,何得面对大廷,即行变议!事涉欺佞,岂是纯臣所为?万一倾危,试问咎归何人?”李冲从旁插入道:“任城王所言,确是效忠社稷!”魏主宏怫然道:“任城以从朕为佞,不从朕为忠,朕闻小忠为大忠之贼,任城可也晓得否?”澄复道:“澄质愚暗,虽似小忠,要是竭忠报国,但不知陛下所谓大忠,究有何据?”魏主宏无词可答,但气得目瞪口呆,坐了半晌,拂袖还宫。越日竟传出敕命,令季弟北海王详为尚书仆射,留掌国事,李冲为副,同守洛都,又命皇弟赵郡王干,始平王勰,分统禁军宿卫左右,自率大军南下。 行至悬瓠,连促曹虎会兵,虎终不至。魏主宏仍不肯罢兵,警报传达齐廷,齐遣镇南将军王广之,右卫将军萧坦之,尚书右仆射沈文季,分督司、徐、豫三州兵马,抵御魏军。魏将拓跋衍攻钟离,由齐徐州刺史萧惠休乘城拒守,且用奇兵出袭魏营,击败拓跋衍。刘昶、王肃攻义阳,由齐司州刺史萧诞抗御。诞出战不利,闭城自守,城外居民,多半降魏,统计约万余人。 魏主宏渡淮东行,直抵寿阳,众号三十万,铁骑满野。适春雨连宵,魏主自登八公山,览胜赋诗,并命撤去麾盖,冒雨巡行,示与士卒共同甘苦。见有军士抱病,辄亲加抚慰。一面呼城中人答话,豫州刺史萧遥昌,使参军崔庆远出见魏主,且问何故兴师?魏主宏道:“卿问我何故兴师,我且问汝主何故废立?”庆远道:“废昏立明,古今通例,何劳疑问!”魏主又道:“齐武子孙,今皆何在?”庆远道:“周公大圣,尚诛管蔡,今七王同恶,不得不诛。此外二十余王,或内列清要,或外典方牧,并没有意外祸变。”魏主复道:“汝主若不忘忠义,何故不立近亲,与周公辅成王相类,为什么自行篡取呢?”庆远道:“成王有守成美德,所以周公可辅,今近亲皆不若成王,故不可立。汉霍光尝舍武帝近亲,迎立宣帝,便是择贤为主的意思。”魏主笑道:“霍光何以不自立?”庆远道:“霍光异姓,故不自立,主上同宗,正与汉宣帝相似。且从前武王伐纣,不立微子,难道也是贪图天下么?”亏他善辩,好似宋张畅之答魏尚书。魏主被他驳倒,几乎理屈词穷,便强作大笑道:“朕本前来问罪,如卿所言,却似有理,朕也未便显斥了。”庆远便接口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便不愧为王师!”前驳后谀,正好口才。魏主道:“据卿意见,欲朕与汝国和亲么?”庆远道:“南北和亲,两国交欢,便是生民大幸。否则彼此交恶,生灵涂炭,这在圣衷自择,不必外臣多言!” 魏主不禁点首,便赏庆远宴饮,并赏给衣服,遣令还城。自移军转趋钟离。齐复遣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至钟离援萧惠休。平北将军王广之与黄门侍郎萧衍,太子右卫率萧诔等,至义阳援萧诞。诞为萧谌兄,诔为萧诞弟,此次救兄情急,从广之往救义阳,恨不得即日驰到。偏广之行至中途,距义阳城百余里,探得魏兵甚盛,未敢遽进。诔急白萧衍,请催广之进兵,衍乃转告广之。广之尚在迟疑,经衍自请先驱,愿与诔间道赴援。广之乃分兵拨给,令他二人前去。 二人领兵夜发,衔枚疾走,直达贤首山,去魏军仅隔数里,满山上插起旗帜,鼓角齐鸣。魏刘昶、王肃等,正堑栅三重,并力攻义阳城,蓦闻鼓角声从后传至,不禁惊异,回首探望,隐约见有无数旌旗,飘扬山上,几不辨齐军多少,未敢派兵往攻。转眼天明,城中亦望见援军,由长史王伯瑜带领守兵,出攻魏栅,因风纵火,烟焰薰天。萧衍等从高瞧着,急驱军下山,从外夹击,一番混战,魏军支持不住,解围遁去。萧诞复会师追击,俘获至数千人。 魏主时在钟离城下,尚未接义阳败耗,拟乘锐渡江,掩齐不备,乃自督轻骑南行。司徒冯诞病不能从,魏主与他诀别,忍泪出发,约行五十里,即接得钟离急报,报称诞已逝世,不由的涕泪俱下。又闻齐将崔慧景等来援钟离,相去不远,乃只好夤夜趋还。到了钟离城下,抚冯诞尸,哭泣不休,达旦犹闻哭声。诞与魏主宏同年,幼同砚席,并尚魏主妹乐安公主。平素虽无甚才名,但资性却是淳厚,所以魏主格外含哀,赙殓仪制,特别加厚。 P1-2 序言 子舆氏有言日:“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孑L子惧,作《春秋》,《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夫孔子惧乱贼,乱贼亦惧孑L子。则信乎一字之贬,严于斧钺,而笔削之功为甚大也。春秋以降,乱贼之迭起未艾,厥惟南北朝,宋武为首恶,而齐而梁而陈,无一非篡弑得国,悖入悖出,忽兴忽亡。索虏适起而承其敝,据有北方,历世十一,享国至百七十余年。合东西二魏在内。夷狄有君,诸夏不如,可胜慨哉!至北齐、北周,篡夺相仍,盖亦同流合污,驳驳乎为乱贼横行之世矣。隋文以外戚盗国,虽得混一南北,奄有中华,而冥罚所加,躬遭子祸,阿赓弑君父,贼弟兄,淫燕无度,卒死江都,夏桀、商辛不是过也。二孙倏立倏废,甚至布席礼佛,愿自今不复生帝王家,倘非乃祖之贻殃,则孺子何辜,乃遽遭此惨报乎!然则隋之得有天下,亦未始非过渡时代,例以旧史家正统之名,隋固不得忝列也。沈约作《宋书》,萧于显作《齐书》,姚思廉作梁、陈二书,语多回护,讳莫如深,沈与萧为梁人,投鼠忌器,尚有可原;姚为唐臣,犹曲讳梁、陈逆迹,岂以唐之得国,亦仍篡窃之故智与?抑以乃父察之曾仕梁、陈乃不忍直书与?彼夫崔浩之监修魏史,直书无隐,事未蒇而身死族夷。旋以诌谀狡佞之魏收继之,当时号为“秽史”,其不足征信也明甚。《北齐书》成于李百药,《北周书》成于令狐德芬,率尔操觚,徒凭两朝之记录,略加删润,于褒贬亦无当焉。《隋书》辑诸唐臣之手,而以魏征标名。魏以直臣称,何以张衡传中,不及弑隋文事,明明为乱臣贼子,而尚曲讳之,其余何足观乎?若李延寿之作南、北史,本私家之著述,作官书之旁参,有此详而彼略者,有此略而彼详者,兹姑不暇论其得失,但以隋朝列入《北史》,后人或讥其失宜,窃谓春秋用夷礼则夷之,李氏固犹此意也。嗟乎!乱臣贼子盈天下,即幸而牢笼九有,囊括万方,亦岂真足光耀史乘流传后世乎哉?本编援李氏南、北史之例,拾摭事实,演为是书;复因年序之相关,合南北为一炉,融而冶之,以免阅者之对勘,非敢谓是书之作,足以步官私各史之后尘。但阅正史者,常易生厌,而览小说者不厌求详。鄙人之撰历史演义也有年矣,每书一出,辄受阅者欢迎,得毋以辞从浅近,迹异虚诬,就令草草不工,而于通俗之本旨,固尚不相悖者与!抑尤有进者,是书于乱贼之大防,再三致意,不为少讳。值狂澜将倒之秋,而犹欲扬汤止沸,鄙人固不敢出此也。若夫全书之体例,已数见前编之各历史演义中,兹姑不赘云。中华民国十三年一月古越蔡东藩自叙于临江书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